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多脏器损伤性急性传染病,心肾脏损害力重,全身各器官出血水肿,由于病毒感染而致患者心肌损害,并发心动过缓。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在少尿期、多尿期,至恢复期移行阶段,因活动量增加或电解质紊乱尤其是血钙降低等因素,可使受损的心肌损害加重,而并发心动过缓,本人在1991年10月—1994年12月通过了对12例心动过缓患者的护理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1 临床资料本组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20—62岁。均符合1981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引起心动过缓的原因:电解质紊乱者5例,病毒性心肌炎者2例,活动量增加者5例。12例中心率减慢在48—59次/min者4例,无明显自觉症状;45—50次/min者6例,患者头晕、乏力、胸闷、出冷汗、恶心、呕吐;心率40—44次/min2例,患者乏力、胸闷、出冷汗、心慌  相似文献   

2.
41例流行性出血热血沉检测结果表明:发热期(9例)、低血压期(2例)、少尿期(11例)、移行阶段(4例)、多尿期(8例)、恢复期(7例)血沉均数值分别为9.2、12、41.5、55、46.8、19.3mm。血沉异常率为58.5%。血沉检测在各病期有非常显著性差别,每两期比较结果,发热期分别与少尿期,移行阶段、多尿期,低血压期分别与少尿期、移行阶段、多尿期,少尿期与恢复期、移行阶段与恢复期的血沉比较均有非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出血热具有多种心血管表现形式,有些直接影响疾病转归。本文收集我院流行性出血热住院病人85例,有心血管表现者占61.2%。其发病率低血压29例(34.1%),高血压18例(21.2%),窦性心动过缓12例(14.1%),心律不齐4例(4.7%),心衰肺水肿4例(4.7%),脑血管意外4例(4.7%)。低血压发生在病程4~10天,均在发热末期和少尿期出现。高血压发生在少尿期4例,移行阶段10例,多尿期(第2~3天)4例。血压150~180/100~120mmHg,最高达210/130mmHg。持续2~35天,66%患者一周内血压可降至正常。窦性心动过缓12例,出  相似文献   

4.
总结我院自1990年以来治疗的65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 ,对合并心律失常的158例作分析讨论。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158例中男89例 ,女69例 ,年龄15~68岁 ,平均43岁 ;窦性心动过缓123例 ,心房纤颤25例 ,右束支传导阻滞4例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3例 ,频发室性早搏及短暂室颤3例 ;对心动过缓者经阿托品试验及食道心房调搏检查后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症35例。心律失常发生在出血发热期10例占6 3% ,少尿期35例占22 1% ,少尿向多尿移行阶段89例占56 3% ,多尿期24例占15 1%。出现心律失常后患…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由于病程长,病情复杂多变,继发感染在EHF的各病期中均可发生。尤以少尿期向多尿期移行阶段最为多见,成为该期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此阶段的观察和护理,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有先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并发高血压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的护理 ,重点是防止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等并发症 ,但此期易并发高血压。现将多尿期并发高血压的护理对策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2 0 0 1年 3月至 2 0 0 3年 3月收治流行性出血热 6 4例 ,其中轻型 2 9例 ,中型 2 0例 ,重型 1 5例 ,多尿期并发高血压 4例。治愈  相似文献   

7.
一般资料:均系1990年10月—1992年3月住院病人,男10例、女1例。年龄18—59岁,按1986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探查方法:采用线阵式 B 型超声诊断仪、患者俯卧或侧卧位,当探到肾脏上下极时,作纵向或冠状切面扫查、测量肾脏大小、肾皮质和肾髓质厚度。结果:见附表:11例流行性出血热肾脏 B 超图像讨论:流行性出血热又称出血性肾病肾炎,以肾脏损害最为典型,有肾小球充血、出血和水肿、基底膜增厚。多尿期髓质中可见楔状梗死,肾小管上皮变性坏死,肾小管被压狭窄。本文11例流行性出血热肾脏 B 超显示:少尿期肾脏增大,肾皮质和髓质增厚;而多尿期髓质变薄,与肾小管变性坏死有  相似文献   

8.
林世德  陈华嘉  李宁 《贵州医药》1997,21(5):268-270
为观察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变化,用放射配体分析法检测了16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对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CR)。结果发现,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发热期、少尿期和多尿期白细胞GCR分别为3743±1315、3012±1047和3854±1216结合位点/细胞,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5,P<0.01)轻、中、重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间白细胞GCR数相差无显著性意义。提示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糖皮质激素的生理病理作用在细胞受体水平有障碍。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出血热分为五期,其中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病情危重,常引起人们重视,一般认为患者只要渡过这两期,就能顺利进入多尿期及恢复期,但我们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发现,进入多尿期的患者也不可忽视,一旦忽视了此期患者,就有可能出现二次肾衰,二次休克及大出血等情况,危及生命。我院在1995年成功地护理了60例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出血热临床上以发热、出血、肾损害为主要症状,同时常常合并心、肝、肺脏损害。本文总结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肝损害98例,多发生在发热期末、少尿期、多尿早期。随病情好转,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1.
临床诊断是临床医生对患者所患疾病的认识过程,诊断正确与否将对患者的预后起重要作用。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具有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主症及发热,低血压,少尿,多尿和恢复期五期经过,在少数患者病程早期,常以某一脏器或其他症状为突出表现因此容易引起误诊。现将2001—2007年本院误诊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28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济南市传染病医院近年来发生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并自发性肾破裂19例,均为男性,年龄16~55岁,平均39.1±10.8岁。患者符合卫生部《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的诊断和分型标准。属危重型11例,重型4例,中、轻型各2例。发生于6~25(11.1±5.9)病日,其中发热期1例,少尿期7例,多尿期11例(移行阶段3例,多尿早期2例)。右肾12例,左肾7例。均经B超确诊。肾实质破裂、包膜完整(血肿)10例(危重型和重型各3例,中和轻度各2例);包膜不完整者6例(危重型5例、重型1例);入院时肾血肿进一步加重致肾包膜破裂者3例(均为危重型)。本组11例有长途转运史,7例肾破…  相似文献   

13.
流行性出血热6例误诊分析阚准(河南省光山县人民医院光山县465450)临床资料本组6例流行性出血热被误诊,男4例,女2例,年龄23~54岁,平均436岁。突然发热、具多尿期6例,2例无低血压,5例无三痛(头痛、腰痛、全身痛或眼眶痛),4例无三红(面...  相似文献   

14.
代谢性骨病原发于甲状腺机能的改变,而流行性出血热伴发代谢性骨病较少见,本院于1989年曾收治一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46岁。于1989—10—0610月6日因重症出血热住我院治疗,五期经过典型,入院第8天进入多尿期,日尿量高达到12000ml,出院时尿量4500ml。院外门诊随访给予反馈治疗,多尿未能改善,每日排尿量在6000ml左右。8个月后患者自觉身长缩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EHF病毒感染引起的多脏器损害的急性传染病,尤以肾脏损害最为显著。病人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广泛毛细血管损伤、出血、多尿等临床症状。在临床治疗基础上,本文用多源频谱治疗仪治疗48例多尿期病人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呋塞米、丹参及早联合应用对流行性出血热治疗的疗效。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发热期末期予呋塞米、丹参注射液,可重复给药,直到进入多尿期。对照组在患者出现少尿倾向时开始给药。结果治疗组大多数患者直接越期进人多尿期,两者合用能够预防少尿期移行阶段严重并发症的出现。结论呋塞米扩张全身小血管和改善肾内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抗利尿激素增加,尿量增加。丹参具有解除肾血管痉挛,防止肾小管内血细胞聚集,改善肾微循环的血液流变性,使尿量增加。两者合用能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出血热神经系统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种多系统多脏器功能损害的疾病,临床上除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的发展过程外,还有多种并发症。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常不能被人们所重视。现将我院自1990-2002年收治的168例病人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的47例,占28%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16名患者,使患者发热期,少尿期,多尿期的持续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与对照组1:1配比进行t检验,两组各期的持续时间呈显著性差异(P<0.05),具统计学意义,另外经干扰素治疗组患者越过少尿期直接由发热进入多尿期的越期率也高于对照组,由此证实,对流行性出血热早期应用干扰素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病型,缩短病程,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我们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16例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进行1:1配对动态观察。结果显示,应用干扰素治疗组发热期、少尿期、多尿期的持续时间较对照组均显示少于对照组,治疗组的越期率也高于对照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本组资料均为我院近期收治的住院患者。干扰素治疗组:16例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患者,确诊均依据彭  相似文献   

20.
我院采用α-2a干扰素与病毒唑及平衡盐综合治疗方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早期30例,并与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治疗组退热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日,多尿期来临时间,尿蛋白消失时间及肾功能恢复正常日均短于对照组(P<0.01)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