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晓娟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6):161-162
留置胃管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更是急诊科常用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在抢救急危重症时,常常由于鼻饲、胃肠减压或手术准备等需要留置胃管.胃管的有效固定不仅是疾病治疗的需要,更关乎手术的成败和疾病的预后[1].临床上多采用传统胶布固定法,即用胶布将胃管固定于鼻翼及面颊部,但胃管的固定常由于胶布粘性不良及患者活动、鼻腔分泌物增多、皮肤出汗潮湿、特别是胃肠减压患者由于负压引流球较重等原因而导致意外脱出,尤其夜间不易察觉发生率高;且长期留置胃管需频繁更换胶布,容易引起皮肤损伤、过敏,胶布痕迹又很难去除,患者舒适度差;反复插管可对鼻腔、食道黏膜造成损伤,易引起咽喉部水肿,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3种固定鼻胃管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2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并留置鼻胃管患者180人,按不同的固定方法随机分为传统组、改进Ⅰ组、改进Ⅱ组各60例,观察Ⅲ组患者鼻胃管脱出发生率、固定部位皮肤破损率、更换鼻胃管平均时间.结果:传统组、改进Ⅰ组与改进Ⅱ组鼻胃管脱出发生率分别为42.7%、23.5%和8.3%;固定部位皮肤破损率分别为30.0%、21.7%和23.3%;更换鼻胃管平均时间分别为20秒、75秒和95秒,Ⅲ组间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胶布加棉质系带双重固定鼻胃管比单纯采用胶布及单纯棉质系带固定的方法可大大减少鼻胃管脱出率,固定部位皮肤破损率也低于单纯采用胶布固定,虽然更换鼻胃管平均时间较其他两种方法长,不影响提高鼻胃管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3.
临床上固定鼻胃管常用的方法是用胶布在胃管处交叉后粘贴在鼻翼或鼻前庭。我们通过临床观察,这种方法适宜短期带胃管的病人,而对于长期鼻饲的病人,由于胃管较粗、较硬,患者面颊部出汗、皮脂腺分泌等原因,容易脱落,尤其是昏迷、躁动病人,容易被拉出。我们经过临床实践,对胃管固定方法进行改进,取得了较好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放置胃管的目的是为了排除机械性或麻痹性肠梗阻及一般消化道手术后胃、肠内容物与积气,进行胃肠减压,可以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引流血性胃内容物,观察消化道出血情况,还可以鼻饲药物和流质饮食。但如果胃管固定不当而滑出,会导致胃液引流不畅,一方面会延误病情观察,加重患者病情,另一方面会增加患者痛苦。我院从2004年开始对胃管滑出问题进行跟踪调查,2005年后对胃管固定进行改进,采取一种新的胃管固定法,有效地防止了胃管的滑出。1固定方法2004年采用的方法:插胃管45~55 cm,确定胃管在胃内后,采取鼻翼和耳垂/面颊固定法,将胃管固定于鼻翼及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传统胃管固定方法与新的固定方法(胶管、寸带法)之间的差异,选择即牢固又简单易行的方法,减少病人意外脱管率,解除病人留置胃管带来的心理负担,消除胶布对固定胃管处皮肤的刺激,减少护士工作量。方法:分析比较我院2009年3月-2009年6月分别采用传统固定方法(109例)与新固定方法(127例)的意外脱管率、固定胃管处皮肤受损情况及病人担心脱管的心理负担。结果:新固定方法意外脱管率、固定胃管处皮肤受损发生率及病人的心理负担状况明显降低,传统固定方法(109例)与新固定方法(127例)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的固定方法固定牢固、取材方便、简单易行,在我院使用受到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6.
胃肠减压管固定方法改进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胃肠减压是临床上常用的一项重要治疗措施,在外科应用最为广泛[1]。有效的胃肠减压关系着患者手术的成败和疾病的预后。近年随着整体护理的广泛开展,健康教育的深入,应用材料的进步及护士操作的规范化培训,胃肠减压无效的主要原因是固定不牢。2004年7月—2005年6月,本院采用新的固定方法对76例患者行胃肠减压术,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上述时期需行胃肠减压术的患者152例,男108例,女44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76例,年龄(45±17)岁,胃肠减压管留置(3.5±1.2)d;对照组76例,年龄(49±20)岁,胃肠减压管留置(3.7±1.7)d。2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留置胃管使用康惠尔透明贴进行固定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6月,留置胃管的患者96例,男65例,女31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2例,实验组64例,对照组常规操作方法固定,实验组康惠尔透明贴固定。结果:对照组皮肤刺激7例,实验组发生皮肤刺激情况的有1例。结论:康惠尔透明贴能有效降低皮肤刺激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正>颅脑损伤及严重颅内疾病导致患者昏迷或吞咽困难不能进食时,为保证患者能摄入足够的营养,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留置胃管已成为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一种重要的营养支持方法[1]。为保证营养供给,通常在发病24~72 h内插入胃管进行鼻饲[2],但在操作过程中插胃管有时十分棘手。2008年6月—2010年6月,本院采用复尔凯胃管对30例患者进行鼻饲,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经鼻留置胃管是作为胃肠减压、某些术前准备及鼻饲的重要治疗手段[2],那么对胃管进行妥善固定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如何使胃管既牢固固定,又使患者易于接受,一直是护理同仁们探索的问题。为了探讨一种更为有效的胃管固定法,笔者进行了改良水胶体敷料固定胃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  相似文献   

10.
Cable在髌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髌骨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治疗方法较多,以钢丝加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最为常用,但钢丝在手术操作中易出现折弯、弯曲、绕结和断裂等弊端,而我们自2003年3月~2004年3月年采用钢缆(Cable)组合克氏针治疗髌骨骨折37例,取得了更满意的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7例,男26例,女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留置胃管的固定一直是一个困扰我们的难题,我们在使用传统的固定方式的同时也进行了较多的探索。近年来,护理文献也报道过各种尝试,但是实际工作中仍存在胃管固定不牢或固定过程复杂等缺点,经过护理实践中反复探索,我们总结出一种操作简单、快速、实用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后留置胃肠减压的护理,为此类患者的术后护理恢复提供有效支持。方法:对我科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300例食管癌手术后留置胃管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实验组140例对照组1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胃管留置的途径。结果:腹部置胃管和鼻部置胃管对生命体征无影响,但前者舒适度明显高于后者。结论:腹部置胃管比鼻部置胃管更加优越。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材料科学的发展,可供临床选用的内固定材料越来越多,其中可吸收螺钉为临床上较多采用的一种。我院自2003年3月~2005年3月采用Biofix自身增强可吸收螺钉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内踝骨折1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例患者均为闭合性骨  相似文献   

14.
樊玲  吴李莉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2):2061-2062
目的观察自锁式胃管固定器对胃管固定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自锁式胃管固定器固定胃管)和对照组(常规胶布固定胃管),观察时间为1~2周。结果试验组固定胃管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的。结论自锁式胃管固定器固定胃管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5.
王洪干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8):166-168
气囊导尿管具有操作简单、无需胶布固定、内固定稳妥、不易滑出等优点而被临床广泛应用,其减轻了神经外科患者长期卧床带来的排尿困难、控制了尿失禁引起的皮肤刺激和感染。由于神经外科病人具有意识障碍(烦躁不安、意识不清)的特殊性,对各种管道的固定方法要求严格,留置导尿管也不例外,为防止非计划性拔管及患者烦躁多动引起的尿道黏膜损伤,神经外科患者留置导尿管的固定方法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跟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而鸟嘴型跟骨骨折则比较少见,只占跟骨骨折的25%~30%[1],临床上对于移位较大的鸟嘴型跟骨骨折多数学者主张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2,3],我院骨科自2001年3月~2010年4月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鸟嘴型跟骨结节骨折1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糖尿病(DM)是种慢性疾病、终身性的疾病[1],由脂肪代谢和蛋白质以及紊乱所造成,在糖尿病防治这一方面,中医药已有悠久的历史[2],本文针对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作了相关的探讨[3],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0例均为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18.
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但由于对其骨折严重程度的认识、内固定方法的选择、术后康复训练等方面的不足,内固定失效在临床上仍不乏报道[1]~[3]。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效患者68例,现结合临床资料就其失效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8例中,男47例,女21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66岁,平均年龄46.7岁。受伤原因,车祸伤41例,重物砸伤18例,高处坠落伤6例,其它原因所伤3例。骨折部位及类型,股骨中上1/3段骨折25例,中段骨折14例,中下段骨折8例,髁…  相似文献   

19.
气囊导尿管操作简便,固定稳定,刺激性小,无需胶布固定,近年来在临床已取代普通留置导尿管,得到广泛应用。 1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方法  相似文献   

20.
颅脑损伤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神经外科疾病,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很容易出现昏迷的症状,主要是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的脑组织损伤、出血、肿胀及颅骨骨折等病理变化,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1]。由于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不能从口进食,临床上需对患者留置胃管,保证患者的营养,一些药物也可由胃管进入患者体内,以达到治疗目的。然而留置胃管容易引起应激性溃疡或其他不良反应,因此留置胃管时应特别注意对患者的护理工作。本研究为了探讨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留置胃管护理的临床效果,选择60例颅脑损伤昏迷的患者进行胃管插管及护理工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