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蓬莱市2000~2004年部分市售饮用纯净水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蓬莱市饮用纯净水的卫生质量状况,以使更有效的进行监督管理。[方法]2000~2004年先后对蓬莱市25家饮用纯净水生产企业生产的饮用纯净水进行采用,按照GB17324-1998《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和评价标准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共采样265份,合格167份,总合格率为63.02%,其中2000年为53.33%,2001年为60.42%,2002年为64.41%,2003年为68.42%,2004年为63.38%。[结论]蓬莱市饮用纯净水的合格率较低,且以菌落总数为最主要的不合格指标,应针对发生原因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纯净水正逐步走进千家万户,越来越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那么市场纯净水质量如何呢?日前,蓬莱市技术监督局组织执法人员对全市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纯净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本次共抽检11个批次,合格率36.4%。其中生产企业合格率为43%,流通领域合格率为25%。不合格产(商)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电导率超标、细菌总数超标。不合格产品大部分来源于个体私营乡镇企业。 据蓬莱市技术监督局执法人员对谊市卫生纸市场进行的全面检查,市场“卫生纸”质量更令人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一次性卫生用品产品质量状况,本文对我市部分生产单位的产品4 a的随机抽样情况进行了整理,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样品的来源样品来自烟台市辖区、蓬莱市、海阳市、龙口市等县市区镇办生产厂家。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蓬莱市居民伤害发生情况,为政府制定预防伤害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2010年蓬莱市5家医院的伤害监测资料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蓬莱市2010年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报告卡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伤害监测医院的相关医务人员进行填写,由蓬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职人员录入全国伤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蓬莱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现状和特征,为政府有关部门今后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现对蓬莱市2009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蓬莱市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及原因,为制定预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蓬莱市2008-2010年死亡资料及人口学资料,用ICD-10分类,以2000年全国普查人口构成计算标化率。结果 2008-2010年蓬莱市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405.42/10万,呈逐年升高趋势;男性死亡率较高;随着年龄的增加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以55岁以上年龄组为著;主要死因为脑血管疾病和冠心病。结论循环系统疾病是蓬莱市居民的第1死因,应采取相应的防控策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配合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儿童营养监测,了解蓬莱市部分农村儿童贫血患病情况。[方法]2002年6月对蓬莱市潮水镇和大柳行镇的212名0~5岁儿童,采用氰化高铁法进行血红蛋白测定。[结果]蓬莱市农村儿童贫血患病率为10.8%,潮水镇和大柳行镇分别为11.1%和10.6%,男童和女童分别为14.41%和6.93%。男童和女童贫血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6,P>0.05)。[结论]蓬莱市儿童贫血患病率较低。建议以母乳喂养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蓬莱市农村饮用水中无机盐的含量,为蓬莱市农村饮用水的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水样的采集和保存按照现行GB/T 5750.2—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和保存》进行,检验方法按GB/T 5750.4~5—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依据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2006年-2013年蓬莱市农村饮用水中的总硬度、氯化物、氟化物、硫酸盐、硝酸盐、溶解性总固体的合格率分别为87.9%、98.9%、97.7%、98.3%、51.1%、87.6%,其中硝酸盐的合格率较低;近海乡镇村庄氯化物的平均值为106 mg/L,远海乡镇村庄氯化物的平均值为78.6 mg/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蓬莱市农村饮用水粪便污染严重,沿海的乡镇村庄饮用水中的氯化物和溶解性总固体的含量明显高于远海的乡镇村庄,海水入侵对蓬莱市农村饮用水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528例女职工宫颈糜烂发病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28例女职工宫颈糜烂发病因素分析山东省蓬莱市妇幼保健站宋政山东省蓬莱市人民医院宋波为做好妇女病的防治工作,提高女职工的健康水平,笔者对528例女职工宫颈糜烂发病因素进行分析。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1994年4月~8月,蓬莱市妇幼保健站和市人民医院抽调...  相似文献   

10.
患儿 ,男 ,蓬莱市刘沟镇安香刘家村人 ,1999年 10月 11日出生 ,足月产 ,发育情况良好。 1999年 11月 6日在蓬莱市刘沟镇卫生院于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内注射卡介苗 0 1ml(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批号981118,有效期 2 0 0 0年 2月 )。 2 0 0 0年 4月 11日 ,患儿因咳嗽、持续低烧 1个月到蓬莱市人民医院就诊 ,诊断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4月 15日又到山东省胸科医院就诊 ,被诊为“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并入院治疗。入院查体 :体温 37 9℃ ,一般情况可 ,双肺呼吸音粗 ,无啰音 ,心腹部无异常发现 ,肝脾未及 ,脊柱四肢无异常发现。胸片显示双…  相似文献   

11.
1995年4月1日,蓬莱市解宋营镇孙家庄发生一起二甲苯引起的食物中毒,现报告如下。1 中毒发生经过 4月1日中午12时许,孙家庄村民孙德礼,从本村代销点购回一瓶蓬莱市酿酒厂生产的“蓬莱阁”牌仙酒回家自饮,刚饮一口(约30ml),发觉口感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蓬莱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简写SFTS)流行病学特征和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3年蓬莱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用间接法ELISA对病例地区1 525名蓬莱市民的血清进行SFTSV-Ig G抗体检测,采集病例地区动物宿主血清标本通过双抗原夹心法ELISA进行SFTSV的总抗体检测,通过Realtime RT-PCR进行SFTSV的核酸检测。结果 2010-2013年蓬莱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年均发病率为4.55/10万,死亡率0.89/10万,病死率为19.51%,病例覆盖全市9.57%村社区,病例以农民为主,6-9月为高发季节,年龄以40~79岁为主。蓬莱市健康人群SFTSV-Ig G阳性率为9.05%,动物宿主牛、羊、跑山鸡、狗、猪和圈养鸡、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3.86%、44.76%、42.31%、31.46%、6.96%和6.00%。结论蓬莱市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流行地区,存在着新型布尼亚病毒隐性感染情况,牛羊狗可能是病毒主要的动物宿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06-2007年山东省蓬莱市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特征,为当地制定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伤害提供依据。方法以2006-2007年蓬莱市居民死亡登记系统的交通事故导致死亡资料和2008年蓬莱市居民道路交通伤害抽样调查资料为基础,计算率、构成等指标。结果2006-2007道路交通事故导致309人死亡,死亡率为34.72/10万,男性是女性的4.47倍,主要集中在15~59岁,骑乘摩托车人员死亡最多;非致死性交通伤害约为5 017人次,发生率为0.56%,男性为女性的2.17倍,主要发生在15~59岁,驾乘两轮摩托车发生伤害人次数最多,主要分布在3月、8月和10月及上午的8点和10点;2006-2007年蓬莱市道路交通事故导致约5 325.82人次受伤或死亡,发生率为0.60%;男性伤害发生率高于女性;15~59岁年龄段的劳动力人口伤害发生率最高;伤害受伤人数是伤害死亡人数的16.24倍;骑乘摩托车人员伤害发生最多,且受伤者大多为驾驶者。结论蓬莱市道路交通事故中驾乘摩托车发生伤害较多,应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措施,针对摩托车的交通安全应是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蓬莱市2006-2008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情况。方法采用差值(D)和比值(R)评价方法对蓬莱市2006-2008年常规免疫接种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蓬莱市2006-2008年常规免疫报告及时率和完整性均为100%,卡介苗(BCG)、乙型肝炎疫苗(HBV)、口服脊髓灰质炎病毒(OPV)、百白破联合疫苗(DPT)、麻疹疫苗(MV)(简称"五苗")的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均97%以上,2006-2008年估计接种率与报告接种率相差不大,大多为可信,五种疫苗之间的逻辑性可信或可疑,主要是出生数和卡介苗导致的其他四种疫苗D值和R值为可疑。接种率调查显示:常住儿童和流动儿童的五苗接种率和DPT加强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免疫监测蓬莱市儿童接种数据可靠,但外来儿童BCG存在漏报,计划免疫掌握数据与统计部门、公安、妇幼掌握数据存在差别,出现蓬莱市常规免疫监测数据偏高现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出生人口数及校正系数,应加强技术培训,做好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管理,提高报告接种率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蓬莱市脊髓灰质炎和AFP病例监测的流行特点,为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蓬莱市1956-1975年蓬莱市脊灰流行病学特征和1989-2006年脊灰监测专报系统进行分析.结果 1956年-1975年,蓬莱市脊髓灰质炎年平均发病率为3.75/10万,死亡率0.22/10万,病死率5.74%;发病季节高峰为6月-9月,占71.62%;发病以<3岁儿童为主,占80.07%.结论 随着1978年计划免疫的实施,以及脊髓灰质炎接种频率由季度接种到现今的日接种,普及并不断提高的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是预防脊髓灰质炎的有效实施,脊髓灰质炎发病率、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加强AFP病例高质量疫情监测和预测预报,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率和覆盖率,对控制脊髓灰质炎的发生和流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蓬莱市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指导制定防制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60-2009年蓬莱市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蓬莱市50年共发生病毒性肝炎25 037例,死亡53例,年均发病率为110.80/10万,年均死亡率为0.23/10万,发病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尤以甲肝下降明显,乙肝...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蓬莱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及构成情况,探讨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4—2013年蓬莱市通过医疗单位监测的28827例围产儿中,分析孕母年龄与出生缺陷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发现并确诊的出生缺陷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蓬莱市医疗单位10年监测围产儿28827例,其中出生缺陷儿166例,出生缺陷发生率57.58/万,前5位病种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先天性脑积水、唇裂合并腭裂、外耳其他畸形。蓬莱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低于全国水平,10年间神经管缺陷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重视婚前保健、孕期保健、孕前及孕早期增补叶酸,加强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做好三级预防,建立多种形式的综合防治措施,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蓬莱市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为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蓬莱市随机抽取的100名8~10岁学龄儿童采集尿样进行尿碘检测。结果尿碘中位数为187.2μg/L;尿碘<100.0μg/L的比率为13.0%(13/100),尿碘<50.0μg/L的比率为1.0%(1/100)。结论蓬莱市学龄儿童尿碘频数分布达到了国家碘缺乏病消除标准的要求,碘营养状况良好,但仍需继续做好合格碘盐的供应和监测,强化盐政管理和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张明霞 《职业与健康》2010,26(10):1140-1142
目的分析蓬莱市1956—2008年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趋势,为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蓬莱市1956—2008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56—2008年,蓬莱市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总体发病率最高为7521.35/10万(1957年),最低为103.48/10万(2007年),年平均发病率为671.29/10万。死亡率最高为55.81/10万(1958年),年平均死亡率为5.90/10万。各类传染病发病比例发生明显变化,50—60年代,以呼吸系统传染病为主,发病率居前5位的是流行性感冒、麻疹、百日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肝炎。90年代后,以肠道传染病为主。2000—2008年居前5位的传染病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淋病和梅毒。结论蓬莱市在控制普通传染病的同时,应将工作重点放在肠道和呼吸道等传染病的防治上,并制定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同时也应加强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的防治和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解蓬莱市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CH)和苯丙酮尿症(PKU)的发病情况,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方法]对蓬莱市1999年8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新生儿CH、PKU筛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9-2005年合计筛查新生儿18 361人,查出CH患者15例,发病率为0.82‰;查出PKU患者1例,发病率为0.05‰。CH发病率,男性为0.73‰,女性为0.92‰,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区为0.38‰,农村为0.99‰,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蓬莱市新生儿CH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