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收集我院ICU病区2009年-2012期间所有行气管切开的神经外科145例格拉斯哥评分≤8分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切开时间分为早期气管切开(早期组)≤48h和后期气管切开(后期组)〉48h,对比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控制时间、需要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预后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较,早期气管切开组患者在肺部感染控制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均明显缩短,预后亦较好,有统计学差异(P〈0.01)。早期气管切开有利于改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皮气管切开术(PT组)与常规气管切开术(常规组)各142例,对2组手术时间及与操作相关的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经皮气管切开手术操作时间短(P<0.05),手术相关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但晚期并发症与常规气管切开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安全、简便、快速、损伤小,可应用于神经外科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喉镜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 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喉镜辅助组(喉镜组)36例在气管切开前应用喉镜直视下将气管插管退至声门口,常规组34例则不应用喉镜。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情况。结果喉镜组的手术时间为(6.1±1.7)min,明显短于常规组〔(7.5±2.5)min〕;喉镜组发生缺氧事件0例,常规组8例,2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镜组出血量为(2.1±0.5)ml,少于常规组〔(3.1±0.7)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镜组发生误吸0例,常规组误吸2例。结论喉镜辅助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手术适合在ICU气管切开时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4.
床边经皮气管切开术的配合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气管切开术(PDT)是近年来在重症监护病房新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它简单、快速、并发症少,便于危重患者床边进行气管切开。1资料与方法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ICU自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开展经皮气管切开术。其中男68例,女24例,年龄13~89岁。  相似文献   

5.
杨峰  杨立新  李瑞光 《中国内镜杂志》2012,18(10):1073-1076
目的 通过比较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和开放性气管切开术(OT)在困难气管切开患者中的的应用,评价PDT在困难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 将90例ICU内具有气管切开适应证但属于困难切开的患者随机分成PDT组和OT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的大小、切口愈合时间、术中生命体征变化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PDT组和OT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0.8±2.1)和(26.8±3.7)min;出血量分别为(10.1±4.5)和(19.3±6.2)mL;切口长度分别为(1.5±0.2)和(2.2±0.6)cm;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3.2±1.0)和(5.3±2.4)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过程中两组患者平均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值分别为(5.6±1.8)和(11.6±4.5)mmHg,(7.3±2.4)和(16.1±5.2)次/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氧饱和度的变化为(5.1±0.9)%和(6.3±1.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切口出血量、切口感染、皮下气肿、纵膈气胸、气管内肉芽增生及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纤支镜直视下PDT与传统OT相比具有微创、安全、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困难气管切开患者.  相似文献   

6.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神经外科自 1999年 10月开始应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对 16例患者进行气管切开 ,取得良好效果 ,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6例 ,男 11例 ,女 5例。年龄 13~72岁 ,平均 4 2 3岁。其中重型颅脑外伤 9例 ,高血压性脑出血 4例 ,寰枕畸形合并齿状突脱位手术 1例 ,脑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 1例 ,肠梗阻致呼吸衰竭 1例。有 8例患者气管切开前靠气管插管维持气道通畅。1 2 方法1 2 1 材料准备 本组均采用英国SIMISPortex公司生产的经皮扩张气管切开包 ,其组合套件包括手术刀 1把 ;穿刺用14G套管针 1个…  相似文献   

7.
张磊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7):6723-6724
目的探讨困难气管切开术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2005-05-2010-05经治62例困难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临床经验进行总结。结果 62例困难条件下的气管切开术全部获得成功,1例术后出现皮下气肿,后气肿逐渐消失,余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及方式,熟练掌握手术操作及技巧,相关学科密切配合是困难气管切开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气管切开术并发症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术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应用较广的一种手术,其并发症及意外情况时有发生,临床医生应引起重视.作者对本院1991年8月~2003年2月施行的气管切开156例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新型经皮气管切开器行气管切开术的护理配合。方法选取新型经皮气管切开器行气管切开术的ICU病房昏迷患者28例。均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仔细观察,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结果28例手术均取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2min 15s,平均出血2mL,未出现气胸、大出血、气管食道瘘、喉返神经损伤、导管脱出等并发症。结论使用新型经皮气管切开器手术具有微创、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优点,严密科学的护理配合与观察可保证手术成功实施,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研究两种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即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Portex法)和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wist法)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07-01~2009-03入住ICU符合气管切开指征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A组)和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B组),每组各40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PDT手术时间相近,均明显短于外科常规气管切开术;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方面明显少于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P<0.01).结论 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减轻手术创伤和减少并发症方面优于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抢救危重患者常规有效的急救方法之一,但其并发症及意外情况时有发生,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1986年9月~2005年10月,作者对480例患者施行气管切开术,现对其并发症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选取20年在我院行气管切开术各临床科室住院患者共480例,其中男322例,女158例;年龄10~87岁,平均45.3岁。颅脑损伤200例,多功能脏器衰竭130例,脑血管意外80例,耳鼻喉科及头颈疾病52例,其他18例。根据患者的缓急分成常规气管切开组(A组)100例,气管插管加常规气管切开组(B组)380例。全部病例均行常规气管切开术。颈前正中自环状软骨下缘…  相似文献   

12.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直接拔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直接拔除气管套管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可行性及其应用效果。方法对 61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在条件适宜时直接拔除气管套管 ,与同等条件下先行堵管后再拔除气管套管的同类患者 61例进行比较。结果直接拔管观察组平均带气管套管天数为 (1 0 .36± 4 .43)天 (n =60 ) ;对照组为 (1 8.2 8± 5 .62 )天 (n =59)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观察组肺部感染率 (31 .1 %)显著少于对照组 (57.4%) (P <0 .0 1 )。结论直接拔除气管套管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是可行的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微创经皮气管切开术(PDT)在困难气管切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7年以来45例困难气管切开患者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同期41例危重患者采用常规气管切开术.对比分析微创经皮气管切开术与常规气管切开术,总结困难气管切开患者经皮气管切开术的优点及应用技巧.结果 微创经皮气管切开术在困难气管切开患者中常规气管切开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具有简单、快速、损伤小的优点,缩短从决定气管切开到实施气管切开的时间,对于困难气管切开的临床应用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4.
重新评价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外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气管切开术是危重病患者的重要救治手段,选择何种气管切开手术方式很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随着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的广泛应用,会出现相关并发症的弊端已经显现,有必要重新评价PDT和开放性气管切开术(OT)在临床应用的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1997年3月—20  相似文献   

15.
气管造口式改良气管切开术79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我们进行气管造口式改良气管切开术 79例 ,未发生术后严重并发症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1 998年 1 0月至 2 0 0 2年1 0月 ,共行气管造口式改良气管切开术79例 ,男 4 8例 ,女 31例 ;年龄 1 4~ 74岁。急性上呼吸道梗阻 30例 ,各种原因的昏迷、呼吸肌麻痹或肺部疾患等所致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 2 1例 ,头颈部手术前预防性气管切开 2 8例。2 .手术方法 :在局麻下 ,自环状软骨弓至胸骨上切迹之间沿颈前正中线纵行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 ,沿颈白线分离两侧带状肌 ,暴露气管前壁。若遇甲状腺峡部阻挡 ,可将其向上牵…  相似文献   

16.
60例经皮快速穿刺气管切开术结果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1999年 5月— 2 0 0 2年 11月 ,我院综合 ICU采用经皮快速穿刺气管切开术 6 0例 ,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材料 :ARROW中心静脉导管穿剌针 (14 G) ,带导引器导引钢丝 1根 ,直径2 .0、4 .0和 6 .0 mm的扩张管各 1根 ,扩张钳 1把 ,气管切开导管及气管切开包1套 (SIMS Portex U K生产 )。1.2 方法 :患者取平卧仰位 ,肩部垫高 ,仰颈 ,常规消毒、铺巾 ,用拇指和食指界定甲状软骨 ,穿刺点选择在第 2~ 3或3~ 4气管环正中线处 ,以质量分数为2 %的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后 ,垂直皮肤穿刺 ,有突破感进入气管内 ,回抽得气体确定 ,注入少量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行气管切开置管术后并发出血的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对47例气管切开置管术后并发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气管切开术后出血发生的时间范围较大,出血原因较多,以肥胖、颈部短粗患者居多;原因以甲状腺包膜损伤为多。结论:气管切开置管并发出血原因较多,出血时间不定,且后果严重,应积极预防,及时诊断,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PDT)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根据选取气管切开方式分为PDT组(30例)及传统气管切开术(SCT)组(30例).比较两种气管切开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以及皮下气肿、切口感染、低氧血症、气管食管瘘、纵隔气肿的发生率.结果 PDT组手术时间(12.75±4.42)min,术中及术后出血量(12.23±10.10)ml,手术切口长度(1.48±0.12)cm,切口愈合时间(2.0±1.O)d;SCT组手术时间(29.60±8.14)min,术中及术后出血量(26.10±13.31)ml,手术切口长度(3.98±0.38)cm,切口愈合时间(5.0±2.0)d;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DT组皮下气肿、切口感染、纵隔气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SCT组(P均<0.05).结论 PDT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愈合快、术后疤痕小以及皮下气肿、切口感染、纵隔气肿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受伤到行气管切开术的时间分为早期气管切开组(早期切开组)与非早期气管切开组(非早期切开组)各60例,伤后24h内切开气管为早期,伤后24h后切开气管为非早期,观察两组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影响。结果早期切开组患者在应用呼吸机治疗时间、ICU监护时间、难治性肺炎、并发ALI或者ARDS等方面均优于非早期切开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MODS、并发消化道出血、重残死亡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可以明显改善预后,降低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老年病人长期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分泌物微生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院老年病人长期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特点。方法:对14例长期气管切开的老年患者的痰液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长期气管切开的老年病人痰培养阳性率高(96.54%),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居首,机械通气患者非发酵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率明显高于非机械通气患者(65.94%vs48.36%,P<0.05)。结论:长期气管切开的老年病人痰培养阳性率高。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居首,机械通气患者的非发酵菌明显高于非机械通气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