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管切开患者拔管前,一般先试行封堵管.气管套管封堵的材料有橡皮、软木塞、胶布、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输液器及3M透明敷料[1-2].但由于上述物品取材、制作、消毒过程较复杂,且3M透明敷料常受呼出气体影响而固定欠牢靠,且成本较高.本院脑外科2006年5月至2008年7月采用一次性无菌引流袋的上通接头作为气管套管封堵材料,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因气道分泌物难以排除或昏迷,常需行气管切开以维持正常呼吸功能,一次性气管套管方便实用,但长久使用存在一定的问题,易有铜绿假单胞菌及病毒、真菌感染的可能。痰液黏稠易将管腔封堵,故一般在术后月余,需将一次性套管更换为每日必消毒的银制气管套管。每日清洗消毒内套管2次,且内套管有折弯处,  相似文献   

3.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因气道分泌物难以排除或昏迷,常需行气管切开以维持正常呼吸功能,一次性气管套管方便实用,但长久使用存在一定的问题,易有铜绿假单胞菌及病毒、真菌感染的可能,痰液黏稠易将管腔封堵,故一般在术后月余,需将一次性套管更换为每日必消毒的银制气管套管.每日清洗消毒内套管2次,且内套管有折弯处,故痰痂彻底清除较为困难.传统清洗气管内套管大多是用医用棉签和纱布结合,棉签很难通过气管内套管弯曲部分,如果棉签上的药棉缠绕不紧,很容易遗留在套管内造成阻塞.纱布抽拉时易卷起,不能有效清除污物.给护理人员带来不便,鉴于此,我科制作了包裹式球型小毛刷.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临床治疗中,根据病情需要吸氧,一般常采用一次性面罩给氧或一次性鼻导管给氧两种方式.但气管切开患者鼻导管头端插入一次性气管套管内时,易使患者不舒适甚至影响自主呼吸;当患者翻身、叩背、咳嗽、躁动等鼻导管易脱出.为此,我们通过不断摸索实践,对气管切开患者吸氧导管及其固定方法进行改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何雪  田甜  王峰  刘文代 《中华护理杂志》2023,(20):2558-2561
目的 自行设计气管套管可调节封堵装置,探讨其在气管切开患者封堵操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气管套管可调节封堵装置由封堵盖和连接管2个部分组成,整体长度30 mm,材质为邵氏硬度70°~80°硬质医用硅橡胶。便利选取2022年2月—9月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气管切开封堵管患者60例作为应用对象。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气管套管可调节封堵装置进行封堵管。对照组采用一次性使用无菌溶药注射器(20 ml)活塞帽进行全堵管。比较两组封堵装置脱出次数、气管套管拔管成功率、封堵时间、全封堵时通气流量。结果 封堵装置脱出次数,试验组为0(0,0)次,对照组为0(0,1)次;气管套管拔管成功率,试验组为100%,对照组为66.67%;气管套管封堵时间,试验组为(2.37±1.83) d,对照组为(3.45±1.10) d;全堵管时气管套管的通气流量,试验组为(12.85±2.46) L/min,对照组为(18.70±5.58) L/min;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使用气管套管可调节封堵装置,可有效降低封堵装...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一次性带气囊配进口聚乙烯材料(PVC)内套管气管套管在口腔组织修复重建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40例舌癌根治+组织瓣转移修复舌再造患者术后行气管切开放置一次性带气囊PVC内套管气管套管置管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一次性带气囊PVC内套管痰痂堵管者显著低于一次性聚脂类套管,反流误吸发生率显著低于金属气管套管.结论:带气囊PVC内套管气管套管在颌面外科大手术后气道管理中,便于观察和进行气道护理,有效的防止痰液阻塞,并可避免分泌物流入肺部引起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们采用一次性针管活塞作为气管切开处堵管取代常规应用的纱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材料:一次性5 ml针管活塞. 方法:取一次性5 ml针栓前的活塞套在气管切开(钛合金)套管前端. 优点:取材方便,无菌易操作,便于吸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们采用一次性针管活塞作为气管切开处堵管取代常规应用的纱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材料:一次性5 ml针管活塞. 方法:取一次性5 ml针栓前的活塞套在气管切开(钛合金)套管前端. 优点:取材方便,无菌易操作,便于吸痰.  相似文献   

9.
气管切开套管由金属材料、一次性聚丙烯制成,目前金属套管已基本被一次性聚丙烯所代替.套管口直接与空气接触,不利于保持气道湿度及清洁,传统的方法是用2层无菌盐水纱布覆盖在气管切开套管口处,不易固定,患者咳嗽、翻身时纱布易脱落,需经常更换纱布,增加了护理工作量,为此,2002年8月我科自制了气管切开套管帽,应用于临床气管切开的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更换一次性气管套管方法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颖 《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2):1101-1101
气管切开长期放置一次性气管套管需 2~ 4周更换气管套管 ,气管切开后因护理不当造成痰痂堵塞、气囊漏气等情况时需急诊更换气管套管。更换时原气管套管拔出后需迅速而准确地将新气管套管置入 ,否则可能加重病人缺氧。长期留置气管套管窦道形成者更换较容易。气管切开时间短未形成窦道者拔出气管套管后切口可能闭拢或出血 ,置入新管时往往视野不清 ,手法不熟练或盲目置入可能加重损伤及出血 ,甚至可能将气管套管置入假道中 ,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我科近年采用新法更换一次性气管套管 ,具体方法如下。1 .一次性可调式吸痰管一根 (质地较硬 …  相似文献   

11.
气管切开患者在拔管前,要进行适应性的堵管训练,但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气管套管均无配套的堵管材料.我科自2007年3月起利用一次性引流袋接头、引流袋调节器、输液用小敷贴进行堵管训练,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气管切开患者在病情稳定后,总要经过堵管阶段才决定是否拔管.笔者在神经外科工作时,采用自制一次性简易气管套管堵管器为152例气管切开患者试行气管套管堵管,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临床上我们常需为气管切开患者将吸氧管末端放入气管套管中吸氧,一般患者常用的单腔或双腔吸氧管管腔直径太大,影响患者正常呼吸,也影响吸痰管的正常插入.另外,因为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暴露在外容易发生感染,为预防感染,放入气管套管内的吸氧管需每天更换,如果使用一次性吸氧管,患者的花费就相应增高.下面介绍一种头皮针管在气管切开患者吸氧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使用一次性套管的气管切开患者堵管的最优方法。方法对2012年8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18例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在堵管期间采用改良后的一次性湿热交换器进行堵管。具体方法是将一次性湿热交换器上盖掀开,填塞数层凡士林油纱,然后回盖,并可连接封闭式吸痰管及吸氧管,接于一次性气管套管,达到堵管目的。结果一次性湿热交换器材料易备,使用方便,无菌材料无需另行消毒,无咳出及误吸风险,13例患者堵管效果满意,顺利拔管。结论改良后的一次性湿热交换器用于气管切开堵管效果好,连接封闭式吸痰管方便吸氧、吸痰,患者舒适。  相似文献   

15.
董璞 《齐鲁护理杂志》2002,8(12):942-942
临床上以往对气管切开患者均用金属套管,内套管需每天更换数次.近来,我们应用一次性气管套管,内套管无需更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3 M TegadermTM透明敷料在气管套管封堵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佩君 《护理与康复》2006,5(4):288-288
气管套管封堵时应用3M TegadermTM透明敷料,其优点是安全无菌、透明美观、黏性强、弹性佳、取材方便、操作简单.为提高封堵成功率,气管切开时应选择大小合适的套管;注意补充营养,增加体力;套管留置后期进行自主咳痰能力训练;封管前向患者宣教,以取得配合.  相似文献   

17.
气管切开是临床上抢救呼吸道阻塞、呼吸肌麻痹、严重呼吸衰竭和深昏迷患者的一种重要而积极的急救措施.为了预防切开感染,常规在气管切开口处垫气管切开纱布,一般每天更换2~4次.对于痰液较多并能自行咳出的患者,频繁地更换纱布易引起气管套管脱出,这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又增加经济负担.2007年5月以来,我们在气管切开纱布上加垫一层一次性薄膜手套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一次性注射器活塞上的胶塞在气管切开患者堵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上为急危重症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改善呼吸的主要抢救措施,气管切开患者在病情稳定,吞咽、咳嗽反射恢复后,即可考虑拔管.拔管前必须试行半堵管再过渡到全堵管,观察患者能适应口、鼻呼吸后方可拔管.临床上所使用的气管切开套管一般都是一次性导管,为塑料材质.  相似文献   

19.
介绍一种人工鼻与金属气管套管的连接方法.使用一次性气管插管接头,可以将人工鼻与金属气管套管紧密连接.此方法保证了人工鼻的使用效果,可以较好地解决气管切开使用金属套管患者的气道湿化问题.  相似文献   

20.
自制堵管器在气管切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研究,我们自制了一种堵管器,应用于气管切开病人拔管前的堵管,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材料与制作1.材料。取一付一次性无菌2.5ml针筒,刀片,套管内径为7.5mm的一次性气切导管。2.制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