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海南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不合格分布情况,探索其规律,为制定无偿献血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海南地区2011-2015年丙氨酸转氨酶(ALT)、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五项血液筛查结果数据,统计分析血液筛查不合格率及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2011-2015年海南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总不合格率为4.45%;五项血液筛查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LT(1.62%)>HbsAg(1.29%)>梅毒(0.82%)>抗-HCV(0.44%)>抗-HIV(0.27%);不合格率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献血类型分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HbsAg和梅毒三项不合格率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献血类型分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CV项目不合格率除性别外,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献血类型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IV项目不合格率在性别、年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文化程度、职业和献血类型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地区ALT和HbsAg是血液筛查不合格的最主要因素,加强ALT和HbsAg献血前初筛质量管理是降低血液筛查不合格率、保证血液安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万培芳 《甘肃医药》2012,(3):196-197
目的:通过调查本市无偿献血人群5项传染病指标的分布情况,对本市采供血工作提供有力数据。方法:对HBsAg、抗-HCV、抗-HIV、抗-TP试验均采用ELISA法、ALT检测采用速率法。结果:对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83664人份进行血液检测,不合格人数2663人份,不合格率3.18%,其中HBsAg不合格人数325人份,不合格率0.39%,抗-HCV不合格人数655人份,不合格率0.78%,抗-HIV不合格人数4人份,不合格率0.01%,抗-TP不合格人数414人份,不合格率0.49%,ALT不合格人数1265人份,不合格率1.51%。结论:采供血机构应加强献血前的咨询和调查,血液检测试剂使用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来加强血液安全,预防和降低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提高采集血液的合格率,建立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扩大无偿献血志愿者组织,尽量从低危人群中采集相对安全的血液,从而有效提高血液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无偿献血者谷丙转氨酶检测结果及其分布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我市45280名无偿献血者为研究资料,所有献血者均为自愿、无偿献血。应用速率法对所有献血者血液标本中的谷丙转氨酶含量进行检测,并对无偿献血者谷丙转氨酶的检测结果及检测含量的分布特征进行回顾性评价。结果谷丙转氨酶检测不合格率占总不合格率的比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男性谷丙转氨酶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高龄人群的谷丙转氨酶检测不合格率明显高于低龄(P0.05);不同职业间的谷丙转氨酶检测不合格率有显著差异,其中,学生的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其他职业(P0.05)。结论通过对无偿献血者谷丙转氨酶检测结果及其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献血时间以及不同职业均会对谷丙转氨酶检测结果的合格率造成影响。因此,应加强献血前的宣传工作,指导献血者在献血前做好自身生活的调节工作,降低非病理因素造成的血液不合格。同时,强化献血队伍管理建设,从而有效避免造成血液资源浪费,节省血液资源,提高临床应用有效率。  相似文献   

4.
甘斌 《中外医疗》2012,31(36):181+183-181,183
目的探讨自愿无偿献血者与互助无偿献血者血液5项传染病指标的结果。方法选取自愿无偿献血者4500例,互助无偿献血者300例,分别检测5项传染病指标:抗HCV、HbsAg、抗HCV、梅毒抗体、ALT,统计分析其结果。结果经过检测后,自愿无偿鲜血者有460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0.5%,互助无偿献血者有42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8.1%,自愿无偿献血者不合格率明显低于互助无偿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现代献血模式中,自愿无偿献血的5项传染病指标不合格率较低,应将其作为献血事业的前进方向,互助无偿献血也应向自愿无偿献血过渡。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及分布特点,针对性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工作,从而招募合格的献血者,提高血液质量并降低输血后梅毒感染的风险及输血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215810份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总结梅毒在人群中感染及分布特点。结果:本地区2008~2012年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不合格率为0.226%,2008年~2012年随着采血人次的上升呈现先升后下降趋势;职业为工人农民的26~45岁青壮年检出率最高,学生军人最低结论:我国献血法提倡学生军人国家公务人员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但是更多的企业团体、农民等多个阶层,因此可以针对性开展加强无偿献血知识宣传和社会道德及普及性卫生知识、预防性病传播途径知识,保护好珍贵的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河源市无偿献血者的人群结构特征及其与血液检测结果的关系,为完善该地区安全血源招募和献血者筛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该市15184例首次无偿献血者登记表及检测结果,统计分析无偿献血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分布情况及其血液检测结果不合格率。结果该地区无偿献血者以男性(78.91%)、年龄以35岁以下(63.44%)、在职职员(34.08%)、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39.59%)为主体;献血模式以个人自愿(53.58%)和团体自愿(38.41%)为主。该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总体不合格率为4.29%,其中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模式的无偿献血者组间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9.079、38.103、61.042、41.191、44.079,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献血模式为血液检测结果不合格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应根据无偿献血者人群结构特点有效开展献血知识宣传教育,认真做好献血前筛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蚌埠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项目的合格率及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及不同献血模式与血液检测项目合格率的关系,为完善献血招募和献血者筛查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蚌埠地区2011~2013年间采集的114 736份无偿献血样本的检验结果进行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模式的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3年蚌埠地区的献血者总体不合格率为3.3%,低于此前报道的5.6%;专业技术人员、军人、学生的不合格率分别为2.8%、2.6%、2.0%,与平均不合格率(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工商业者的梅毒抗体不合格率为7.1%,与0.6%的平均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专科以上文化程度人员的不合格率低于专科以下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个体自愿无偿献血的不合格率为3.2%与团体自愿无偿献血的不合格率4.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献血模式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不合格率差异较大。结论对献血者进行ALT的筛查会使血液的不合格比例大幅下降;应对工商业者等人群加强梅毒抗体(TP)的筛选检测;团体献血者应加强宣传和ALT的筛查,减少不合格率;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军人、学生可以作为相对较安全的低危献血人群进行招募。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121-124
目的 了解本地区不同人群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情况,为制定招募安全血源、减少血液浪费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无偿献血者197588份标本的检测结果,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各项目检测不合格率从高到低排序为ALT>HBsAg>抗-HCV=抗-TP>抗-HIV,不合格率在献血人群的年龄、性别、职业、学历分布差异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高于女性,25~44岁献血人群高于其他年龄组,农民最高,学生最低。学历越低,检测不合格率越高。结论 重点招募低危献血者,加强献血前征询和快筛,加强ALT和HBsAg献血前初筛质量管理以减低血液检测的不合格率,并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株洲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中传染性标志物的感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降低血液浪费,确保用血安全。方法:采用试剂盒提供的操作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株洲地区130214人份无偿献血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HIV抗体(抗-HIV)、梅毒抗体(抗-TP)及ALT等5项进行血液检测,并对血液检测不合格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株洲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总不合格率为2.98%,且逐年呈下降趋势(χ2=15.778,P<0.01),其中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ALT的阳性率分别为1.34%、0.64%、0.13%、0.87%、2.14%。结论: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建立长期固定低危献血者队伍,加强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和病史调查,在献血前增加梅毒快速筛查,开展血液检测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检测水平,保证血液质量,减少血液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0.
张晓林 《西部医学》2006,18(1):89-90
目的探讨如何有效降低无偿献血报废率,杜绝高危人群参与献血。方法对44469例无偿献血者所献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各项检测总不合格率为10.97%(10.68%~11.26%)。结论无偿献血血液的检测应选择较好的试验方法和试剂,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严格按国家献血者体格检查标准筛检献血者;献血前认真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提高献血者对经血液传播疾病的了解和认识,引导高危人群自检并主动退出献血行列,从而降低血液报废率,提高血液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无偿献血者的职业分布及血液筛查结果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的宣传及招募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2年无偿献血志愿者的职业构成及血液筛查结果,并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结果 七年间无偿献血者共503 823例,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职业不详者比例最高(42.82%),其次为学生(24.32%),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农民比例逐年上升,不合格率以学生为最低.结论 我市无偿献血发展趋势较好,献血人群职业分布波动较大,血源质量也存在差别,需进一步科学深入宣传才能更好地减少浪费,为临床提供充足的血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清远市无偿献血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分布及流行趋势。方法对清远市2012-2016年在本血站献血的77 677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采用ELISA法进行双试剂检测,对抗-HCV检测结果不合格的献血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清远市无偿献血者抗-HCV总阳性率为0.34%(266/77 677),不同年份抗-HC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献血者阳性率0.36%(209/57 847)稍高于女性献血者0.29%(57/19 8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不同献血次数无偿献血者抗-HC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66例抗-HCV阳性献血者中86.84%为单一抗-HCV项不合格,献血者合并其他阳性的情况少。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工作力度,做好献血者筛选,建立一支固定的低危献血者队伍,减少输血感染HCV风险,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山东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实验室检测不合格情况,为进一步 提高无偿献血资源利用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山东省血液中心对献血人群检测不合格的资料.按模式不同分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测,分析不合格项目的数据。结果献血前快速检测312 780人次,不合格率为5.67%(17 736/312 780);实验室检测不合格率为1.35%(3942291 799) ,呈逐年上升趋势, 2017与2018年的不合格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LT(0.43%)、HBsAg(0.29%) .抗-TP(0.27%)、HIV/抗HIV(0.13%) .抗-HCV0.119%) .异常终止(0.09% )和NAT(0.03%);ALT和异常终止不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HBsAg和HIV抗HIV不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梅毒和核酸检测不合格率呈先升后降趋势,抗-HCV不合格率呈先降后升趋势。结论ALT .抗-TP和HBsAg不合格是导致实验室检测不合格的主要原因,采前快检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无偿献血者血液五项指标检测结果。方法选择我站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无偿献血的献血者共计66027例,检测血液标本中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HC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IV(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及梅毒的不合格例数,并将不同年份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探究保障血液安全的有效措施。结果 2015年至2018年各年份间各检测项目不合格例数对比,P0.05,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总不合格率为1.28%,每年各检测项目不合格例数对比,梅毒不合格率最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断优化无偿献血基础观念普及,提升早期筛查力度,提倡重复献血,通过专业途径对五项指标进行检测分析,能够有效提升血液安全质量,降低输血传播疾病风险,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血液报废。方法:统计2008年—2012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结果:5年来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5.12%,其中ALT不合格3.25%,抗-HCV不合格率0.86%,ALT和抗-HCV为主要不合格项。结论:加强献血前征询工作以淘汰有高危行为的献血者,对献血者献血前进行ALT、HBs Ag、TP快速初筛,合格后再献血可大大降低不合格率,以降低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曲靖市近11年来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有针对性的在献血人群中筛选合格的献血者,减少血液报废,降低经血传播疾病的风险,以探讨减少血液浪费的策略。方法:对本市2005~2015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抗-TB的检测结果做回顾性分析。结果:2005~2015年5项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不合格率为5.82%,年度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液检测5项指标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LT>抗-TB>抗-HCV>HBsAg>抗-HIV。结论:加强献血前健康征询,加大ALT筛查力度,建立稳定、巩固低危献血者队伍,建立健全抗-HIV阳性献血者屏蔽程序,提高检测水平,保证血液安全,减少血液报废,节约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17.
张彦 《西部医学》2011,23(8):1560-1562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人群随机感染情况,保证从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为制定招募安全血源提供依据。方法对内江2005年1月~2009年12月无偿献血人群ALT、HBsAg、抗HCV、抗HIV、SYP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5934人次无偿献血者中有5718人次不合格,不合格率为5.96%。不同地区无偿献血者检验不合格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5.517,P〈0.05)。不同性别及年龄阶段无偿献血者不合格率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χ2=232.757,P〈0.05);女性(χ2=104.929,P〈0.05),男性和女性46~50岁年龄段检验不合格率最高。结论不同地区、不同性别及年龄阶段无偿献血者不合格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为制定招募安全血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李新建 《当代医学》2013,(18):153-154
目的了解安阳市无偿献血者性别、年龄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的相关性,探讨提高血液合格率的方法。方法对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56352份开展ALT检测,对无偿献血者性别、年龄与ALT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LT检测不合格率为2.09%,是安阳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主要不合格项目;ALT不合格率男性献血者组为2.71%,女性献血者组为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7.723,P<0.01);男性献血者26~30岁、31~35岁两个年龄组与其他年龄组ALT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530,P<0.01);女性献血者50~55岁年龄组与其他年龄组ALT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39,P<0.05)。结论在安阳市无偿献血人群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不合格人群在不同性别和年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做好献血前宣传、征询、初筛和检测工作,对特定目标人群采取干预措施,有效提高血液检测合格率,提升为临床提供充足和安全血液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13年肇庆市1149份不合格血液检测人群分布特点及原因,提出预防措施,为进一步提高献血人群检测合格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149份检测不合格血液来源于肇庆市中心血站2013年1-12月无偿献血采血记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不合格血液的献血者性别、献血方式、献血类型和献血者职业特征及血液学HBsAg、Anti-HCV、Anti-HIV、Anti-TP和ALT 5项检测指标不合格情况。结果:男性献血者23 494人,检测不合格985人(4.19%);女性献血者10 842人,检测不合格164人(1.5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64.73,P=0.0000)。非互助献血33 553人,检测不合格1107人(3.30%);互助献血783人,检测不合格42人(5.3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09,P=0.001)。个人献血7319人,检测不合格298人(4.07%);单位献血27 017人,检测不合格851人(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5.13,P=0.0001)。不同职业献血者检测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6.36,P=0.0000)。血液学检测指标HBsAg+190人,Anti-HCV+46人,Anti-HIV+可疑11人,Anti-TP+151人,ALT+751人。结论:无偿献血检测不合格与献血者性别、献血方式、献血类型和献血者职业有关,ALT+、HBsAg+和Anti-TP+是血液检测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ALT不合格与性别、年龄、职业、献血次数的关系,探讨献血者ALT增高的原因.方法统计2011年1月—8月焦作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ALT检测结果,应用卡方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LT不合格在所有检测不合格项中所占比例最大;不合格率男性高于女性;ALT增高在不同年龄、不同职业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多次献血者不合格率低于初次献血者;ALT升高的原因以肥胖、饮酒、劳累最常见,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降低ALT不合格率是有效的.结论加强献血健康知识宣传,开展ALT初筛,可以有效地降低ALT不合格率,节约宝贵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