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DC-CIK细胞制备和回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可识别病原,激活获得性免疫系统.成熟的DC可有效抵制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1].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是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共同培养一段时间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兼具有T淋巴细胞强大的杀瘤活性和自然杀伤细胞(NK)非限制性杀瘤的特点[2].DC、CIK相互作用,可使CIK细胞杀瘤活性增强,对靶细胞的杀伤更具特异性,.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放疗、化疗及手术治疗,有助于减少恶性肿瘤的转移与复发,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3],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该疗法中,DC-CIK细胞制备和回输的护理过程尤为重要.我科于2005年9月至2007年11月共给予36例恶性肿瘤患者实施DC-CIK 细胞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2.
<正>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肿瘤免疫治疗成为当今肿瘤治疗的第4大手段,近年来显示出了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是一种新型免疫活性细胞,兼有T淋巴细胞强大的抗肿瘤活性和自然杀伤细胞(NK)的非主要组织相关性复合物限制性杀瘤的特点[1]。DC-CIK联合治疗恶性肿瘤在不损伤患者的免疫系统结构及功能  相似文献   

3.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是外周血淋巴细胞经多种细胞因子如γ-IFN、IL-2、CD3单克隆抗体等体外刺激、活化扩增出来的新型、广谱、杀瘤的免疫活性细胞,具有体外扩增能力强,杀伤活性高等优点而逐渐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本实验通过对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CD3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CIK细胞在体外培养。  相似文献   

4.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是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共同诱导而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又称自然杀伤样T淋巴细胞,具有自然杀伤(NK)细胞的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限制性杀瘤特点和T淋巴细胞强大的抗瘤活性,杀伤活性强,被认为是肿瘤过继免疫治疗的新希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正>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可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应答。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ells,CIK)由斯坦福大学Schmidt Wolf首次发现,具有增殖快、杀瘤活性高、杀瘤谱广、且几乎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CIK)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活性细胞,它是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过多种细胞因子(IFN-γ、rIL-2和anti-CD3mAb)共同诱导培养一段时间后产生的。经过特定的细胞因子,在特定时间诱导处理后,既表达NK细胞标记(CD56+),又表达T细胞标记(CD3+和TCR-α/β+)的高效细胞毒性细胞,两者对于CIK的细胞毒作用都有贡献,使得它们具有高效抗肿瘤作用;增殖速度快,CIK细胞的数量可增加1000倍,细胞毒的活性也大大增加。杀瘤活性高、杀瘤谱广及非MHC限制性杀瘤的优点,在基础及临床研究中探讨也在不断深入,以探索更有效的肿瘤生物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CIK细胞免疫治疗恶性淋巴瘤31例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ils,CIK)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抗肿瘤细胞,其抗肿瘤作用具有增殖速度快,杀瘤活性高,抗瘤谱广,毒副反应小等特点,目前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应用于临床,为恶性淋巴瘤治疗提供新的领域。我科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共为3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进行了输注CIK细胞治疗。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化疗是目前乳腺癌术后综合治疗的方法之一,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及机体内增殖细胞有杀伤作用,同时对骨髓细胞,消化道粘膜细胞等一定程度的损害。笔者通过对45例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出现各种副反应的护理,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以及患者积极进行患肢功能锻炼,促进病人恢复健康,顺利完成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是众多实体瘤中对化疗较为敏感的恶性肿瘤之一[1],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常对机体增殖旺盛的正常组织细胞也产生相应的细胞毒性,出现恶心、呕吐、脱发、白细胞数下降、免疫力低下等不良反应,让患者谈化疗色变,从而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2]。为了保证患者化疗顺利完成,我科从2013年开始对首次化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2013年2—10月经病理确诊需要行首次化疗的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185例,年龄28~69岁。本组患者通过护理干预无一例出现拒绝化疗、要求中止化疗或提前结束化疗情况,如期完成治疗出院。  相似文献   

10.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除了利用LFA-1/ICAM-1 途径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外,还可通过Fas/FasL 途径、NKG2D 途经间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在通过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发挥直接杀瘤作用的同时,亦可通过非MHC-\r\nⅠ、非MHC- Ⅱ两种途径来间接杀伤肿瘤细胞。DC 与CIK 共培育形成的DC-CIK 细胞结合了二者的抗肿瘤机制并相互促进,使得杀瘤活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研究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生物治疗乳腺癌合并恶性胸水疗效。方法 40例乳腺癌合并恶性胸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CIK回输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GP)化疗,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和顺铂进行化疗,观察两组化疗效果及化疗后副作用情况,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乳腺癌治疗总有效率100.0%和恶性胸水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和7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度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K细胞回输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乳腺癌合并恶性胸水临床效果良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毒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辅助化疗的现代生物学理论基础,并论述了对乳腺癌、成骨肉瘤、大肠癌和胃癌辅助化疗的大规模临床试验的结果和现状。细胞杀伤假说表明,在抗药性发生以前,宿主的瘤细胞越少,药物对肿瘤全部杀伤性治愈的可能性越大。Goldie-Coldman 模型的基本假设为,宿主的瘤块或瘤细胞越少,抗药性突变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化疗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该模型支持在局部治疗后进行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健康人与乳腺癌患者CIK细胞在体外增殖能力及抗肿瘤作用的差异。方法分离健康人和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细胞因子,体外诱导CIK细胞,观察CIK细胞增殖能力,用MTT法检测其对不同肿瘤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结果与健康人CIK细胞相比,乳腺癌患者CIK细胞的增殖速度较慢,其最大增殖倍数低(P<0.05);健康人CIK细胞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肝癌细胞株(SMMC-7721)、肺癌细胞株(SPC-A-1)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乳腺癌患者来源的CIK细胞(P<0.05)。结论健康人CIK细胞的体外增殖力及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均高于乳腺癌患者的CIK细胞。健康人CIK细胞对3种肿瘤细胞株均有较强的杀伤效果。  相似文献   

14.
CIK细胞体外实验研究及治疗肿瘤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朱寿兴  朱建平  徐鸣  汝美华 《江苏医药》2006,32(11):1093-1093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抗瘤细胞,以其体外增殖数量大、对肿瘤杀伤活性强、抗瘤谱广、副作用小等特点,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应用于临床。本文就CIK细胞体外增殖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CIK细胞治疗肿瘤的疗效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5.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活性细胞,是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刺激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同时兼具T淋巴细胞强大的杀瘤活性和NK细胞的非MHC限制性。人们对于CIK细胞基础与临床应用的认识一直在不断的更新,本文着重从CIK细胞制备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rIL-2抗肿瘤机制。方法用“LDH释放法”检测经不同处理的脾细胞对其敏感的靶细胞YAC-1,不敏感的lewis肺癌(LLC)及耐受的LLC肺转移细胞(LLCF1)体外杀伤功能。结果正常脾细胞对3种靶细胞的杀伤能力有明显差异(P<0.01);经人rIL-2体外激活后(LAK细胞),杀瘤能力明显增强,并对LLC、LLCF1细胞的杀伤作用已无明显差异;对LLC血道转移也有明显抑制作用;激活时间对脾细胞杀瘤能力也有影响。结论人rIL-2能激活小鼠脾细胞,使其杀瘤尤其是对具有抗NK细胞的肿瘤杀伤能力明显增强,对肿瘤转移也有疗效。  相似文献   

17.
CIK细胞诱导及对K562细胞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体外诱导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并研究其生物学活性.方法 从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经过细胞因子诱导、培养并扩增CIK细胞,以LAK细胞作比较,检测CIK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细胞表面标志CD3、CD56,MTT法检测对K562细胞系杀伤活性.结果 CIK细胞第二周进入快速增殖期,到第21d扩增倍数超过120倍,CD3 、CD56 细胞扩增倍数达15倍以上;CIK对K562细胞的杀伤能力明显优于LAK细胞.结论 CIK细胞是一种具有很强杀瘤活性的免疫活性细胞,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对5份人肝癌标本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进行了体外培养,观察其生长动力学及杀肿瘤活性。结果显示:2份取自术前曾导向化疗且治疗有效的肝癌患者癌组织的TIL,分别于体外培养的第7、第8天即可见TIL细胞数有较明显增加,于第14、16天增殖达高峰,以后则增殖减慢。1份取自曾治但无效癌组织和另2份取自未治癌组织的TIL分别于体外培养的第18、19和16天方显示细胞数增加,于第30、33天增殖达高峰。所做的10次细胞毒性试验,有7次显示TIL对自体瘤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对肝癌细胞株的杀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槐耳颗粒联合树突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乳腺癌MDA-MB-231干细胞体内外的杀伤效果。方法用槐耳颗粒(500 mg/L)、槐耳颗粒(1 000 mg/L)与乳腺癌MDA-MB-231细胞作用后,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MDA-MB-231细胞形态的变化,MTT比色法检测槐耳颗粒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乳腺癌MDA-MB-231细胞干细胞(CD44~+CD24~-细胞)所占的比例。采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测定法检测DC-CIK细胞联合槐耳颗粒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杀伤作用。建立BalB/C荷MDA-MB-231乳腺癌干细胞裸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槐耳颗粒组、DC-CIK组及槐耳颗粒与DC-CIK细胞连合组,槐耳颗粒组小鼠按0.33g/kgig给药,每天1次,连续3周;DC-CIK组小鼠尾iv DC-CIK细胞5×10~5个/g,2次/周,连续3周;联合治疗组同时按照单药给药方法联合治疗,观察各组荷瘤裸鼠生存状态,比较各组裸鼠体质量和瘤体积。结果槐耳颗粒(500mg/L)、槐耳颗粒(1000mg/L)作用于乳腺癌MDA-MB-231细胞36h后,可使乳腺癌MDA-MB-231细胞逐渐变小,核浓缩,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同时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CD44~+CD24~-细胞比例明显降低。给予荷瘤裸鼠治疗结束后,联合治疗组的瘤质量明显低于2个单独治疗组。结论槐耳颗粒联合DC-CIK细胞对乳腺癌MDA-MB-231干细胞体内外杀伤效果均好于单独使组。  相似文献   

20.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是单个核细胞经体外诱导分化而成的免疫细胞群,可通过多种机制杀灭肿瘤细胞。基础及临床试验表明CIK 细胞与化疗联合可逆转肿瘤耐药和增加CIK 细胞杀伤效应,且毒副反应小,使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获益率较单独CIK 细胞治疗或化疗显著提高。本文主要对CIK 细胞的免疫学特点、抗肿瘤作用和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局限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