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资料 152例中男97例,女55例,年龄均为40岁以上,其中颈椎骨质增生73例,胸椎骨质增生12例,腰椎骨质增生51例,膝、踝关节骨质增生16例。显效65例,好转81例,无效6例,有效率97.5%。操作方法取4×6 cm 滤纸一张,将骨友灵剂均匀涂在滤纸上,贴于患处皮肤,其上依次置放大衬垫、电极板、并用绷带、沙袋或由患者身体重力将电极固定妥当。接好导线,一般阳极导入10分钟,再换阴极导入10分钟。电流强度控制在4—10mA,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讨论骨友灵是一种治疗骨质增生的新中药复方制剂,采用高渗溶媒配制而成的皮肤擦剂,我们在醋离子导入治疗骨质增生病的启发下,将骨友灵擦剂改为离子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导入治疗采用苏制直流感应电疗机,眼枕法,将浸1%狄奥宁(盐酸乙基吗啡)溶液,直径4cm圆形滤纸和衬垫置于闭合的患眼,阳极导入,电流强度1~2mA,以患眼有蚁走感为宜,每日1次,20分钟(换药前治疗),10次为1个疗程,病毒性角膜炎及溃疡云翳形成者观察2个疗程.2 疗效标准  相似文献   

3.
我科采用DZY-B型电脑骨质增生治疗仪治疗腰椎骨质增生61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1例,男36例,(占59%),女25例(占41%)。年龄最小36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为55岁。脑力劳动者50例(占81%),体力劳动者11例(占19%)。1.2治疗方法。应用中药液透入加离子导入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病。药物的制法是以复方中草药经水浸泡煎煮成一定浓度的药液备用,方药有麻黄、桂技、独活等16味中药配合制成。具体方法是:治疗前先将衬垫用温水浸透,将导电胶片放进衬垫口袋中,将药垫用药液浸透,按次序将药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心电监护仪血压袖带衬垫材料的选择。方法:将160例成年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采用作为衬垫材料,对4组患者的血压袖带带来的皮肤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不良反应塑料袋组25例(62.5%),卫生纸组15例(37.5%),纱布组10例(25%)、毛巾组0例(0%)。结论:经过长时间反复比较,发现应用毛巾当衬垫的血压袖带的皮肤不良反应最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不同电极放置对抑郁症的疗效及对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0名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施双侧电极放置(双颞电极)及单侧电极放置(非优势半球颞顶电极)治疗,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修定韦氏成套记忆测验(WMS)分别评定两组的疗效及记忆功能。结果: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不同电极放置对抑郁症总体疗效相当,对记忆功能影响存在差异,但在1~2周内得到恢复。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单、双侧电极放置对抑郁症疗效相当,单测电极放置对记忆功能无影响,双侧电极对记忆有影响随后可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生物衬垫式湿润疗法在宫颈环形电切术(1oop electr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后对创面愈合、预防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因宫颈病变需作LEEP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采用速敷特壳聚糖抗菌膜(Cervical antibiosis membrane of Soffter-TM and Chitosan)局部用药者60例作为治疗组,LEEP术后自然修复6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阴道出血量、阴道出血持续时间、阴道流液、创面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衬垫式湿润疗法具有减少创面感染、渗出、出血和促进LEEP后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医用石膏衬垫结合手术室精细化护理在俯卧位手术患者压疮预防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俯卧位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俯卧位体位护理,实验组实施医用石膏衬垫+手术室精细化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体位安置时间和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俯卧位手术患者应用医用石膏衬垫联合手术室精细化护理,有利于降低压疮风险,保证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采用主动固定电极导线行心脏起搏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所采用的电极导线分为主动固定电极导线组和被动固定电极导线组,观察两组患者在植入术中及术后1个月、3个月起搏参数变化与并发症情况。结果:①主动固定电极导线组(125例)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明显延长(P〈0.01);②主动固定电极导线组术中心房、心室的起搏闽值高于被动固定电极导线组(P〈0.05),但术后1个、3个月无统计学差异;③术后1个、3个月主动固定电极导线组阻抗低于被动固定电极导线组(P〈0.05);④术中、术后两组感知闽值无统计学差异;⑤主动固定电极导线组1例电极脱位,被动固定电极导线组心房和心室电极脱位各1例。结论:采用主动固定电极导线行心脏起搏安全而且有效。  相似文献   

9.
<正> 我院采用电运动刺激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84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4例中,男48例,女36例,年龄18—55岁,病程1—5天,治疗次数最少为1次,最多为6次,平均为3次。1.2 方法 采用湖北十堰市生产的HL—Y电运动刺激治疗仪,暴露患部,选择1号处方,将两块5×10cm铅块电极放入温湿度适宜的绒布衬垫内,单侧扭伤者电极于患侧腰骶部上下并置,双侧扭伤者电极于腰骶部两侧并置,固定后调节输出剂量为患者耐受量,电脑计时25分钟,每日1—2次,3天为一疗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输尿管镜腔内治疗尿道狭窄的方法。方法:应用榆尿管镜扩张尿道狭窄部位,留置尿道标识,结合等离子棒状电极和(或)环状电极行尿道内切开和(或)尿道瘢痕组织切除。结果:腔内治疗36例尿道狭窄男性患者,1次手术成功率为97.2%(35/36),1例2次腔内手术获成功。住院时间平均为10天,均未出现尿道大量出血、尿道瘘,拔尿管后无尿失禁并发症发生。结论:联合应用输尿管镜、自制杆电极、等离子杆状电极等腔内治疗尿道狭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我科于1972年开始应用中药离子透入治疗增生性脊椎炎,疗效尚称满意,现介绍如下:技术方法1)中药电熨法;1)设备:直流电疗机;导线、铅板电极(200~250平方厘米);和衬垫(350~400平方厘米);粗布袋(25×15平方厘米);电  相似文献   

12.
丛培鑫 《海南医学》2002,13(12):171-171
目的:对温度对阻抗监控在能量释放中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随机抽取182例住院经RFCA治疗的患者,研究使用温控电极与非温控电极在消融中与功率、时间、成功率及复发率关系。结果:室速(右室流出道室速)15例,左侧旁道102例,右侧旁道65例。92例患者使用非温控电极(阻抗监控),90例患者使用温控电极(温度监控)进行消融。其中使用非温控电极的患者中3例复发(阻抗值与成功者相近),使用温控电极患者中1例复发(温度值低于有效温度50度)。消融中两种电极的应用有着差异(P<0.001)。结论:温控电极比非温控电极更易达到良好消融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25例大白鼠的离体肾上腺上进行了实验。将肾上腺放在置于玻璃皿中,浸有生理盐水的滤纸上,再用湿润的棉花盖住肾上腺的表面,以保持腺体的湿润。将玻璃皿放在恒温槽中。用一根白金丝插入肾上腺内作为探查电极,另一白金丝则与滤纸上的湿润棉花相接触,作为无关电极。用这一对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腋静脉途径行人工心脏起搏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需要心脏起搏治疗患者83例,将患者按编号顺序分为腋静脉组(35例)和锁骨下静脉组(48例,2例改为腋静脉途径),比较两种手术径路植入起搏器的血管穿刺时间、血管穿刺成功率、电极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电极参数及局部并发症等。结果腋静脉组除x线曝光时间较长外(P〈0.05),手术时间、电极参数和严重并发症等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腋静脉穿刺安置电极导线简便安全,能避免锁骨挤压综合征发生,是起搏器电极导线植入的重要途径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颅内电极重建技术应用于帕金森病患者脑深部刺激术(DBS)临床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1 月~2017年12月接受双侧丘脑底核(STN)DBS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27例,基于本研究中颅内电极重建技术,根据植入电极与STN的位置关系,将病例分为3组(A组:双侧电极最佳DBS刺激触点均位于STN内;B组:仅一侧电极最佳刺激触点位于STN内;C组:双侧电极最佳刺激触点均不位于STN内)。统计分析3组病例在基线水平、术后6月、术后12月的Hoehn-Yahr分期、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3部分(UPDRS Ⅲ)分值、Schwab & England 日常活动评分(SE-ADL)、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D)的差异,并进一步通过分析基于重建电极与标准开机程控两种方式筛选的最佳刺激触点的吻合度以及触点坐标的差异,判断该项技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结果 STN-DBS术后3组病例在药物-关期的H-Y分期、UPDRS Ⅲ分值、SE-ADL分值及LEDD均不同程度改善,但在术后12月,仅有组A病例的上述分值改善仍是显著的。基于重建电极与标准开机流程两种方式筛选的最佳触点的吻合度达77.78%(42/54),二者的触点空间坐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电极重建技术有利于研究颅内电极植入位置与DBS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符合术后程控最佳DBS触点筛选的精度需求。  相似文献   

16.
脑电图描记头皮衬垫电极的改进在从事脑电图室工作中,时常规使用的头皮衬垫电极与松紧带制成的头皮帽,颇感不便,每当遇到烦躁不安的病人,很易造成电极移位,接触不良,支架滑脱,结果导致图形受干扰,影响正确的诊断。尤其婴幼儿,对脑电图检查本来就存在恐惧心理,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激光磨削后^32P敷贴对面部痤疮瘢痕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激光机去除瘢痕组织,再进行激光磨削,而后将32P-磷酸氢盐溶液均匀滴在滤纸上,烘干后制成^32P敷贴器,贴于病损灶行放射治疗。结果42例男性面部痤疮瘢痕疙瘩患者经综合治疗后痊愈34例(80.9%),有效7例(16.7%),复发1例(2.4%),总有效率97.6%。结论激光磨削后^32P敷贴是治疗痤疮瘢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陈兰芳 《现代医学》1989,17(3):180-180
一、资料与方法本组420例均经专科确诊为坐骨神经炎。男322例,女98例。年龄22~75岁。病程3天~6个月以上。分为A、B两组。A组:201例,采用音频电疗法,用国产CD—1型差频电疗机。将4块10×6cm的铝板电极分别放入温湿度适宜的6层厚的绒布衬垫里,将电极分别放置于环跳、承扶、委中、承山等穴位或痛点,上下两块电极导线分别接通电源,然后调输出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人右室心尖部(RVA)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s)起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17例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术前分为RVA组(n=70)和RVOTs组(n=47)。RVA组采用被动翼状电极或主动螺旋电极,固定电极于RVA ;RVOTs组采用主动螺旋电极,固定电极于RVOTs。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的起搏参数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与术前比较,RVA组术后1年随访心胸比率增大,LVEDD、LVESD增大,LVEF、SV减小(P<0.05)。RVOTs组术后1年心胸比率、LVEDD、LVESD缩小,LVEF、SV增大(P<0.05)。两组比较,RVOTs组的QRS波时限较RVA组窄(P<0.05),术后1年两组间比较心胸比率和心脏超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RVOTs起搏比 RVA起搏能获得更佳的血流动力学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中频电治疗中使用的粘贴电极片进行物理性能测试和临床应用效果评价,并与传统导电橡胶电极片相比较,从而全面评价粘贴电极片的临床应用价值,为粘贴电极片用于中频电治疗的推广提供临床研究支持。方法:分别测定导电粘贴电极和导电橡胶电极片的电阻值、进行中频电治疗时的最大输出电流。选取中频脉冲电治疗患者300例,部位分别为面部60例、颈部60例、肩部60例、腰部60例、踝部60例。将选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使用粘贴电极片进行中频电治疗,为试验组。一组使用导电橡胶电极片进行中频电治疗,为对照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进行中频电治疗所需操作时间。结果:粘贴电极和传统导电橡胶电极片物理性能测试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操作时间的测定对比显示:试验组在面部、颈部、肩部、腰背部、踝部治疗所需操作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良事件统计显示,试验组患者发生皮肤过敏1例,发生率为0.6%,未发生电击、皮肤灼伤等不良事件。结论:使用粘贴电极片进行中频电治疗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导电性能好,且卫生、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