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单排螺旋CT在社区肺部疾病临床诊断效果.方法:本次选取该院2012年4月10日至2017年4月10日住院部收治的社区肺部疾病患者40例;将其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2组,观察组20例(单排螺旋CT),对照组20例(常规方法);观察2组患者的诊断总有效率、诊断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0.00%(恶心0例、呕吐0例、面色苍白0例)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社区肺部疾病患者应用单排螺旋CT诊断,其效果理想,确诊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肺部小结节疾病使用CT临床诊断的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已被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肺部小结节疾病患者30例。结果在30例肺部小结节疾病患者中,其中恶性结节25例,肺癌23例,转移瘤2例;良性结节5例,其中炎性结节3例,结核球为2例。结论肺部小结节疾病没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方式CT扫描通过综合分析,可以将诊断的准确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肺部小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肺部小结节患者,均接受常规剂量CT扫描与低剂量CT扫描。观察两种剂量CT扫描下的肺部小结节数目、结节内部特征和结节周围变化情况。结果:常规剂量与低剂量CT扫描扫查出的≤5 mm和5~10 mm的肺部小结节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结节内部特征及结节周围变化情况的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CT扫描和常规剂量CT扫描对肺部小结节的诊断价值相当;而低剂量CT扫描的辐射更小,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4.
韩旭 《当代医学》2021,27(33):80-82
目的 分析磁共振检查(MR)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鉴别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65例,经术后切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其中肝硬化再生结节23例,小肝癌4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与CT检查.比较MR、CT鉴别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率.结果 以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R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的特异度(95.65%)高于CT检查(69.57%),灵敏度(95.24%)高于CT检查(76.19%),MR对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诊断准确度(95.38%)高于CT检查(7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与CT对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的诊断均具有鉴别价值,但MR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肺部弥漫小结节病变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1月门诊收治的90例肺部弥漫小结节病变患者,研究其病理诊断结果和其完全的CT检查资料。结果本组90例患者共可大致分为四种CT扫描结果,分布大小不均结节44例;圆形点状结节5例;豆芽状结节30例;间质结节11例。结论 CT检查在对肺部弥漫小结节病变上的诊断、转归、进展上有很大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采用常规剂量与低剂量CT扫描对于肺结节诊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肺结节患者110例,随机分为2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CT扫描,观察组采用低剂量CT扫描,观察2组扫描效果、结节数目和形态特征,并对定性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扫描图像效果、定性诊断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2组发现结节数目和肺结节形态特征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常规剂量CT扫描和低剂量CT扫描对于肺结节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而低剂量CT扫描辐射更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低剂量CT扫描技术诊断肺部小结节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300例肺部小结节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作为分析对象,先后接受常规剂量CT扫描(对照组)和低剂量CT扫描(观察组),分析两种不同剂量CT扫描下的肺部小结节的检出率及影像特征表现。结果①两组检出的结节个数分别为367个、364个,两组形态学扫描图像特征相似。②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TDIw(28.5±1.6)mGy、DLP(1.61±0.16)mGy/cm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CT在肺部小结节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与常规剂量相当,且辐射剂量更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部单发结节的CT诊断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肺部单发结节患者,选取年限在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期间,所有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西门子Emotion16)进行诊断,观察所有患者良恶性结节诊断准确率,并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采用多层螺旋CT(西门子Emotion16)诊断肺部单发结节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0.00%,其中恶性结节诊断准确率为92.31%,良性结节诊断准确率为86.84%,与手术病理诊断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肺部单发结节采用双层螺旋CT诊断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可作为肺部单发结节首选诊断方法 ,值得推广及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肺内小结节良恶性用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4年7月至2016年5月间该院接诊的50例肺内小结节良恶性病例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接受CT检查,发现肺内小结节102个,综合分析本组CT检查的结果,挖掘肺内小结节良恶性用CT诊断法的意义.结果:50例患者共发现肺内小结节102个,其中CT检查提示良性61个,和病理检查结果相一致的有57个,所占百分比为93.44%,良性结节直径(4.2±1.3)mm;CT检查提示恶性结节41个,和病理检查结果具有一致性的有39个,所占百分比为95.12%,恶性结节直径(1.4±0.3)cm.结论:于肺内小结节良恶性中积极应用CT诊断法,可提高良恶性结节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医师评估患者病情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对肺部微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116例肺部微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在CT引导下进行经皮穿刺活检,以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诊断结果为标准,分析其诊断准确性、穿刺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116例患者均穿刺成功,其中98例一次性穿刺成功、18例二次穿刺成功。穿刺确诊确诊恶性肿瘤49例、良性肿瘤67例。穿刺活检对肺部良性微结节、恶性微结节的诊断准确率为94.23%、95.52%。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95%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00%,差异显著(P0.05)。结论 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对肺部微结节的诊断价值极高,且穿刺安全,并发症少,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128层螺旋CT诊断肺部结节检出量及形态特征.方法 选取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放射科室260例肺部结节患者,对其进行螺旋CT扫描;根据CT扫描剂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130例)及研究组(n=130例).对照组常规剂量扫描,研究组低剂量扫描.观察比较两组扫描图像显示、结节检出情况及扫描辐射剂量.结果 两组结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提高临床工作中对肺部孤立性小结节的诊断水平,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对62例肺部小结节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均行病理检查,诊断为肺癌、肺结核球、肺炎性假瘤及其它良性瘤.将几种疾病的临床表现、痰病检、纤支镜检查、X线及CT表现作比较而进行详细分析.结果 几种肺小结节疾病的临床表现相似;痰病检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诊断阳性率较低;X线与CT表现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诊断方式;胸部CT诊断为主要方法 ,几种疾病在CT诊断上有明显差异.结论 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痰病检、纤支镜检查对肺部原发性小结节的鉴别诊断意义不大;胸部X线对早期发现作用明显;胸部CT是术前鉴别诊断的最好方法 .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胰腺囊性病变患者诊断中行CT方案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以2014年03月至2016年03月进入本院的胰腺囊性病变确诊患者作对象,随机抽选89例进行重点分析,选择CT方案进行诊断,并对患者诊断结果深入观察.结果:89例患者接受CT检查后,发现胰腺囊性病变患者共82例,符合率92.12% (82/89) (P >0.05),且CT方案对于假性囊肿患者的符合率达到100.00% (36/36).结论:临床诊断胰腺囊性病变时,选择CT方案符合率较高,可精准辨别假性囊肿,可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肺孤立小结节分析对早期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在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利用我院多排螺旋CT对45例肺部孤立小结节患者病例进行影像学分析及病理结果追踪。结果:在这45位患者病例当中,经过多排螺旋CT行胸部CT扫描后,对小结节进行分析,有35例患者诊断为早期周围型肺癌,8例患者诊断为疑似周围型肺癌,2例患者建议随访对比。通过我院或上级医院手术、经皮穿刺活检后对该组患者肺孤立小结节病理结果进行追踪,结果显示和多排螺旋CT检查基本一致。结论:多排螺旋CT小结节分析能够很好的发现早期肺癌,在临床上具有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继发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CT影像学特征的研究。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65例COPD继发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其CT影像特征,同时对患者药物耐受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肺部真菌感染情况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有30例(46.15%)、克柔念珠菌感染有14例(21.54%)、光滑念珠菌感染有12例(18.46%)、热带念珠菌感染有7例(10.77%)和毛霉菌感染有2例(3.08%);患者的CT影像分析发现主要为结节型、实变型、曲菌球型、弥漫型、空洞型以及其他分型;耐药性研究发现研究对象对伏立康唑、卡泊芬净以及大扶康的耐药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 COPD患者继发性肺部真菌感染主要为白色念珠菌感染,而对患者的CT影像表现进行分析可以有助于COPD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耐药性的研究可有效指导真菌感染选取合适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肺癌患者肺内小结节良恶性的CT检测的应用效果,为相关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接受治疗的7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查阅相关资料对7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每位患者肺部结节个数小于等于2个,对所有患者的CT检测图像进行分析比较,判断CT检测图像中的信息与结节良恶性的关系。结果 70例肺癌患者通过CT检测,共发现115个结节,其中43个结节(37.39%)诊断为良性,72个结节(62.61%)诊断为恶性,检测还发现结节位于患者同一肺叶内时,诊断为恶性的几率较大,并且很大程度为转移恶性结节,另一方面检测图像中的结节边缘如果表现整齐,则同样多为转移恶性结节。结论肺癌患者肺内小结节的CT检测图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相关患者进行肺内小结节CT检测分析有利于对肺内小结节良恶性的精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X线及CT在肺部空洞性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诊断为肺部空洞性病变的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予以X线及CT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所选患者当中单发结节空洞53例,多发结节空洞11例;34例患者为肺结核,22例患者为肺癌,8例患者诊断为肺脓肿。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等相关诊断的符合率为100%。结论:结合病灶的形态、部位和边缘等方面的影像学分析,并根据临床表现及病史,能够对肺部空洞性病变进行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在肺部磨玻璃样小结节患者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于河南电力医院放射科检查的肺部磨玻璃样小结节患者1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检查诊断情况,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比较良性及恶性患者CT值、CT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肺部曲菌病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年中接受肺部螺旋CT检查的资料,对肺部曲菌病的CT表现进行探讨.结果:共发现肺部曲菌病11例,其中典型曲菌球3例,肺部炎症性改变4例,肺部结节或肿块2例,合并肺结核2例.结论:(1)曲菌球CT有典型的特征改变,是诊断曲菌病的可靠依据;(2)肺内炎性灶伴肿块、结节、空洞和肿块、空洞是曲菌病的常见CT表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甲状腺结节应用不同时期手术治疗的临床使用效果进行.方法:将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进行甲状腺结节治疗的患者进行筛选,从中选出200人将其分为一组、二组,每组100名患者),对三组患者进行病种、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一组中甲状腺结节患者89例(89%)、甲状腺癌5例(5%)甲状腺腺瘤1例(1%);B组中甲状腺结节患者88例(88%),甲状腺瘤7例(7%),甲状腺腺瘤2例(2%).结论:通常情况下甲状腺手术容易构成中良性疾病,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应当对甲状腺手术进行指征,减少不必要的良性甲状腺结节手术,降低患者受到的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