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分析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为今后相关类型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基础。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6年8月医院收治的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且行手术治疗患者150例,术后切口感染者12例;对于切口感染患者分泌液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并研究分析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例感染患者共培养出25株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16株占64.00%;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耐药率为0,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开放性骨折、Schatzker中的Ⅳ~Ⅵ型骨折伴有骨筋膜室综合症,急诊行手术治疗均是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分析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研究内容需给予对症的治疗方法,尽可能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提高病人整体临床疗效,为治疗医师提供参考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从2012年3月-2014年1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病例,观察术后切口感染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其感染的相关因素,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中共13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26.0%;13例感染患者共培养出13株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10株占76.9%;患者术后两周内发生切口感染率显著高于术后>2周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机、术后处理、术后引流、骨折类型、抗菌药物等为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围术期应对危险因素给予合适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从2012年3月-2014年1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病例,观察术后切口感染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其感染的相关因素,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中共13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26.0%;13例感染患者共培养出13株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10株占76.9%;患者术后两周内发生切口感染率显著高于术后>2周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机、术后处理、术后引流、骨折类型、抗菌药物等为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围术期应对危险因素给予合适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果蝇抗生物皮肤生长因子蛋白4(Smad4)信号通路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2年3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切口红肿、渗出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切口渗出物病原菌培养情况分为感染组35例与未感染组67例,记录切口渗出物病原菌情况,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在患者出现红肿等感染征象时采集次日空腹外周静脉血,比较两组外周血TGF-β1、Smad4、Smad7表达水平及Th17、Treg、Th17/Treg比值。结果 102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切口红肿、渗出患者检出病原菌阳性35例,共检出4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8株占63.64%,革兰阴性菌16株占36.36%;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植骨材料为人工骨及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OR=2.487,2.428,P均<0.05);感染组外周血TGF-β1、Smad4 mR...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柱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3年10月在医院行脊柱外科手术的497例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并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 497例脊柱手术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5例,感染率5.03%,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泌尿道、切口感染为主;25例医院感染患者共分离出4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2株占53.7%,革兰阳性菌15株占36.6%,真菌4株占9.7%;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合并基础疾病是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术前抗菌药物预防是医院感染保护因素。结论脊柱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手术时间、合并基础疾病是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术前抗菌药物预防是医院感染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辅助微创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切口感染的临床特点并探究预防对策。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9月-2016年2月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微创肺癌根治术患者1120例,分析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并分析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微创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感染76例,感染率为6.79%;76例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98株,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55株,占56.1%,革兰阳性菌43株,占43.9%;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为93.3%,对头孢他啶和万古霉素的耐药性为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100%。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最高分别为64.7%、100.0%。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微创肺癌根治术可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但临床治疗中应重视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的监测,依据切口感染病原菌的特点及耐药性,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胫骨骨折双钢板固定术后感染病原学特点以及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月512例实施双钢板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检测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并对骨折类型、手术时间等因素实施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512例患者中发生感染32例,感染率为6.25%;共分离出4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5株占59.5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17株占40.47%,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耐药率较低,其中对万古霉素无耐药性;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骨折类型、侵入性操作、遗留死腔、基础疾病、抗菌药物联用、手术时间是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开放性骨折、侵入性操作、高龄、遗留死腔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革兰阳性菌是胫骨骨折双钢板固定术后主要感染病原菌类型,开放性骨折、侵入性操作、高龄、遗留死腔是感染危险因素,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控制和降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学特征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防治卵巢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浙江省肿瘤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卵巢癌患者473例,所有患者均行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分析术后切口感染率及危险因素,并检测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结果 473例行卵巢癌手术患者中,25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5.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IGO分期为Ⅲ或Ⅳ期、糖尿病和异体输血是卵巢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共分离出病原菌3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4株占43.75%,革兰阴性菌18株占56.25%,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5.00%)和大肠埃希菌(28.13%);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环丙沙星和呋喃妥因耐药率较高,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替坦、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和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结论 FIGO分期为Ⅲ或Ⅳ期、糖尿病和异体输血是卵巢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临床特征,分析影响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267例于医院行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及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点,收集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切口方式、手术时机、合并糖尿病、骨折分型、麻醉方式等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267例行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内固定术的患者中31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1.61%;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头孢西丁、头孢噻肟等有较强的耐药性;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4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7株占65.85%、革兰阴性菌13株占31.71%、真菌1株占2.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折类型、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针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应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积极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可以有效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特征及危险因素,为降低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5年3月医院收治的700例行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及病原菌耐药特征;并分析导致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700例患者中27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9%;其中手术切口感染11例占40.7%,呼吸系统感染7例占26.0%,皮肤软组织感染6例占22.2%;共分离出病原菌3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6株占74.3%,革兰阴性菌7株20.0%,真菌2株占5.7%;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阿莫西林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0%、87.5%,对万古霉素敏感性最高,敏感率为100.0%;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吡肟、庆大霉素、诺氟沙星耐药率较高,为66.7%~100.0%,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性最高,敏感率为100.0%;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时间、基础疾病、开放性骨折、遗留死腔是导致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临床上需要针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临床特征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行骨质疏松骨折椎体成形患者及骨质疏松性四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1 893例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类型、住院时间、术后使用负压引流及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归纳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对感染患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 893例患者术后医院感染患者95例,感染率为5.02%,感染部位以手术切口和呼吸系统为主;共培养分离病原菌10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4株占59.81%,革兰阳性菌39株占36.45%,真菌4株占3.74%;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和氨曲南较敏感,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和美罗培南较敏感,鲍氏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较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00%和86.67%;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和环丙沙星较敏感。年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类型、住院时间、术后使用负压引流及围术期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行骨质疏松骨折椎体成形及骨质疏松性四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根据感染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感染措施,从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胫骨骨折内侧锁定板固定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因素,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对医院2005年1月-2013年1月采用内侧锁定板固定术的375例胫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感染的相关因素,同时取感染患者分泌物培养,分析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结果 375例胫骨骨折患者发生术后感染15例,感染率4.00%;共分离出病原菌1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1株占73.3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3株占20.00%,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真菌1株占6.67%;开放性骨折感染率高于闭合性骨折,骨折分型与感染率具有密切关系,GustiloⅡ、Ⅲ型感染率明显高于GustiloⅠ型;开放性骨折、术中切口皮肤受损、骨折分型、高龄、合并糖尿病、住院时间长与胫骨骨折内侧锁定板固定术后感染密切相关(P<0.05)。结论内侧锁定板固定术后感染率较高,影响因素众多,在操作时应选择合适的手术时间,切口选择应因人、因材而宜,开放性骨折患者前期清创到位,可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降低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8月-2015年7月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12 000例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病原菌分布、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及感染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 000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患者术后共发生感染性眼内炎30例,发生率为0.25%;共检出病原菌2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9株占90.48%,以表皮葡萄球菌、头状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为主,真菌2株占9.52%;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0;高龄、手术时间长、手术中玻璃体溢出、合并糖尿病及采用透明角膜切口手术为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万古霉素、利福平、利奈唑胺对其有较高敏感性,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受多种因素影响,需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骨折术后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宁波市中医院收治的600例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别从感染病原菌分布、危险因素、不同部位感染概率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600例骨折患者中术后感染患者共29例,术后感染发生率为4.83%。在29例感染的患者中,共培养出3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0株,占54.05%,革兰阳性菌16株,占43.24%,真菌1株,占2.70%;单菌种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比例最高,共10株,占27.03%。29例骨折术后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主要为表浅切口(44.83%)、深部切口(13.79%)以及骨和关节感染(13.79%)。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切口类型以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骨折术后患者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骨折术后感染患者的主要病原菌是革兰阴性杆菌,临床医师应加强病原菌及耐药性检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年龄分布、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史、是否合并糖尿病以及骨折类型等一般情况以及手术持续时间、切口类型、是否伴有侵入性操作、术中失血量、是否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以及住院天数等手术相关情况均与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脑肿瘤手术患者920例,统计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分析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脑肿瘤术后患者颅内感染48例,感染率为5.22%,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4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4株,占30.44%,革兰阴性菌31株,占67.39%,真菌1株,占2.17%;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红霉素、利福平耐药率较高;脑脊液漏、手术持续时间≥3h、后颅窝手术为脑肿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脑脊液漏、手术持续时间≥3h和后颅窝手术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革兰阴性菌为脑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主要病原菌,颅内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颅内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感染手术室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12月九江学院附属医院9 917例外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切口感染者感染状况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对主要病原菌行耐药性分析,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模型对外科手术患者性别、年龄及手术室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评估术后切口感染的手术室影响因素。结果 9 917例外科手术患者出现术后切口感染39例,感染率0.39%。39例感染者中,以骨科患者居多,占比43.59%;感染部位则以表浅切口为主,占比53.85%;44株病原菌中,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比59.09%。行耐药性分析,发现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株数高达10株,对庆大霉素、万古霉素耐药较少,有2株耐药;7株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耐药株数高达6株,对氨曲南耐药较少,有2株耐药。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3 h、有参观人员、是接台手术均为影响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OR=1.484、1.285、1.317、1.533,P0.05)。结论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情况与患者自身状况及手术室管理情况均相关,手术室应针对危险因素制定防控措施,减少切口感染发生率,并注意抗菌药物管理,预防多药耐药菌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类型及耐药性,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为降低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800例行骨科无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切口感染病原菌类型、主要病原菌耐药性,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800例行骨科无菌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30例,感染率为3.75%;共分离出病原菌3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0株占30.31%,革兰阴性菌22株占66.66%,真菌1株占3.03%,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氨曲南的耐药率较低,耐药率均<50.0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福平的耐药率均为0;年龄>60岁、手术时间>3h、接台手术、Ⅲ类切口、植入物、伴有糖尿病是行骨科无菌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种类较多,感染率较高,耐药性及感染危险因素复杂,应针对感染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以控制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选择医院2011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428例为研究对象,观察乳腺癌根治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分析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采集感染患者临床标本,应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428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31例,感染率为7.24%。感染患者临床样本共分离病原菌42株,革兰阴性菌25株,占59.52%,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16株,占38.1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为主。主要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钠耐药率为77.78%,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钠和头孢他啶耐药率分别为85.71%和71.43%;主要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为100.00%,粪肠球菌对青霉素G和红霉素耐药率均为80.00%;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合并基础疾病、白蛋白、手术时间、预防性抗菌药物和住院时间是乳腺癌根治术后切口感染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切口感染率较高,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影响术后切口感染因素较多,为预防切口感染,严格按照病原菌和耐药性试验选择有效抗菌药物,针对相关影响因素做好相关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机器人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2年6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患者124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并归纳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经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的124例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9例,感染率为15.32%;共培养分离病原菌3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有25株占75.76%,革兰阳性菌8株占24.24%;主要致病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以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40%,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以及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37.50%);手术方式是达芬奇机器人胸外科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18)。结论 对胸外科机器人手术患者,手术方式是影响患者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早期识别致病菌和耐药谱,对降低肺部感染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探讨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与治疗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海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94例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患者,采集患者切口感染的分泌物样本进行病原菌培养试验,病原菌鉴定采用比色法,药物敏感试验采用比浊法。结果 294例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手术患者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56例,感染率19.05%,共分离出病原菌13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6株(62.77%),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30.66%、9.49%、6.57%;革兰阳性菌39株(28.47%),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16.79%、5.84%;真菌12株(8.76%)。革兰阴性菌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噻吩的耐药性均较高;革兰阳性菌对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均较高。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和糖尿病、切口类型、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是影响其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有吸烟史、合并糖尿病、Ⅲ类切口、手术时间≥120 min、术后留置导尿管≥3 d、住院时间≥10 d是患者术后出现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多种因素均可影响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应对患者术后感染的风险进行充分评估,根据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预防,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减少伤口感染的发生率,对伤口感染者治疗时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针对性地应用抗菌药物,以期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