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将126例骨科手术治疗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32例和未感染组94例,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等进行比较,分析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策。结果:医院感染以切口感染为主,占31.2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3 h、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5 d、住院时间≥15 d为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手术时间过长、高龄、住院时间过长为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应实施规范化的手术室护理干预,以降低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存在的护理风险并探讨风险规避措施.方法 收集2009年1~2011年7月我院135例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不安全事件,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护理风险规避措施.结果 所有患者住院期间12例共发生12起不安全事件,主要为病房环境因素、护理人员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及护理管理因素.结论 加强病房安全防范、做好患者风险评估、重视安全防范教及加强护理管理对减少或杜绝不安全事件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脊柱手术患者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在脊柱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50例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50例和对照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并分析患者院内感染相关因素,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脊柱手术患者院内感染与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手术过程失血量、输血、脑脊液漏等因素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手术持续时间4 h、有脑脊液漏是脊柱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两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与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手术过程失血量、输血、脑脊液漏等因素有关,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引起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以降低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普外科手术3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发生医院感染患者设为医院感染组,未发生医院感染患者设为对照组。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引起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347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8例,发生率为8.07%,医院感染组中呼吸系统感染率最高。单因素分析显示,切口类型(Ⅲ、Ⅳ类)、接台手术、侵入性操作、手术时间≥2 h、入ICU时间3 d、术前使用抗生素与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相关(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切口类型(Ⅲ、Ⅳ类)、手术时间≥2 h、入ICU时间3 d、术前使用抗生素是引起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切口类型为Ⅲ、Ⅳ类、手术时间≥2 h、入ICU时间3 d、术前使用抗生素是引起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可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手术室护理干预,从而进一步降低普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相关因素,为降低手术室相关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于我院进行手术发生医院感染的30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0年9月至2011年10月的151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对所有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影响医院感染的手术室护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共筛选出8个与医院感染有关的手术室护理因素:切口类型、手术时间、接台手术与否、入ICU时间、术前使用抗生素、是否有参观人员、侵入性操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筛选出5个高度相关因素:入ICU时间、切口类型、手术时间、术前使用抗生素、接台手术。对照组的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干预组。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可采取一系列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干预,以降低普通外科手术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手术室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关的护理策略。方法选择2017年1月~12月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90例,对出现压疮的患者采用单因素分析发生压疮的可能原因,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生压疮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86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压疮,压疮发生率为29.66%,其中Ⅰ期41例,Ⅱ期27例,Ⅲ期18例,Ⅳ期压疮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BMI≥25kg/m2、手术时间≥2.5h、合并症如糖尿病、气管内全麻、侧卧/俯卧、出血量≥80ml/h的患者压疮发生率较高(P<0.05);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压疮形成呈正相关(P<0.05)。结论年龄、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合并症如糖尿病、麻醉方式、术中体位均为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应及时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眼科患者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眼科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感染发生情况分为对照组(未感染组)44例和观察组(感染组)36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80例眼科手术患者中有36例术后发生感染(45.00%),其中切口感染发生率最高(33.75%)。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史、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侵入性操作、接触性检查、术中玻璃体溢出、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65岁、有糖尿病史、侵入性操作、术中玻璃体溢出、术前未使用抗菌药物是眼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近半数眼科手术患者术后存在感染风险,其中切口感染发生率最高,其发生率与年龄、糖尿病史、侵入性操作、术中玻璃体溢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相关,应高度重视相关因素并给予针对性护理,以保障眼科手术术后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显微镜手外科断指再植围术期护理风险,探讨降低风险的护理对策,以改善断指再植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10月31日80例显微手外科断指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围术期是否发生护理风险分为观察组31例(发生护理风险)和对照组49例(未发生护理风险);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个体资料、围术期护理人员技术安排等情况,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探讨避免显微手外科断指再植患者围术期护理风险事件的对策。结果:31例发生护理风险的患者主要风险以血液循环危险为主,其次为脂肪栓塞、脂肪栓塞、关节屈曲、断指感觉、休克、感染等;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受教育程度、断指后至就诊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接诊人员、术前护理人员、术后护理人员从业年资、专业技能水平、断指再植护理经历、护理人员操作失误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护理人员操作失误、患者小学及以下受教育程度、术中术后护理人员无断指再植护理经历、患者术后疼痛评分>4.25分是患者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高危因素。结论:显微手外科断指再植患者围术期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较高,应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和专项专业素养,以避免发生围术期护理风险事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应用细节护理的措施对保障手术安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通过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细节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手术风险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风险发生率为26.67%,低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手术中的护理能力、护理操作规范、职业素养评分及护理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实施细节护理在手术安全方面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其主要表现在能有效降低患者手术过程中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概率降低,除此以外细节护理能提高手术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技术。证明细节护理在保证手术室安全中的应用效果十分良好,可在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预防老年心血管患者术中护理风险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62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内容包括组建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小组,识别并评估风险因素,制订和实施风险管理措施。结果 62例老年心血管患者术中无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结论实施风险管理,提高了手术护士对潜在护理风险识别、评价与处理能力,同时规避了老年心血管手术患者可能发生风险的因素,降低术中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从而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颅脑手术患者ICU病房谵妄的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取颅脑手术患者240例为观察对象,统计患者谵妄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所有观察对象在术后发生谵妄67例,发生率为27.92%。既往有脑梗死、脑出血史的术后谵妄发生率均高于无脑梗死、脑出血史患者(P0.05);ICU住院时间≥14 d患者的谵妄发生率高于住院14 d的患者(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脑梗死、脑出血及ICU住院时间均为影响颅脑手术患者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脑梗死、脑出血及住院时间是影响颅脑手术患者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破窗理论融入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对护理服务质量、护理不安全事件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12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5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其进行手术室常规护理,另选取2018年3~9月在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50例患者为研究组,对其实施“破窗理论”护理干预。比较两时期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护理过程中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医务人员及患者对其满意度。结果“破窗理论”引入护理安全管理后,基础护理、抗生素使用、感染控制管理、护理安全管理及安全意识等护理服务质量均有显著提高,研究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医务人员对手术室护理人员专业技术、仪表行为、语言沟通、术中配合及护理流程等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有显著提高,研究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破窗理论”融入手术室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其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理过程中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手术压力性损伤发生的现状,探讨其相关因素,为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6年2—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实施心血管手术的成人患者1163例,分析手术压力性损伤发生的现状;按国际压疮分类标准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收集一般情况、生化指标、手术情况、药物使用、体外循环等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建立Lo-gistics回归方程,探讨患者手术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成人心血管手术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为19.86%;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周岁,术前低前白蛋白、高血红蛋白、高血钠、高血钾,吸烟史,高血压史,以及术中低体温、低平均动脉压是心血管手术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关注心血管手术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高危人群,提供相关护理干预,以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手术室护理是针对手术和麻醉对患者可能造成的心理、生理功能损伤而采取的护理措施,是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质量的关键部分[1]。护理风险是指患者在医院护理人员的照护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包括管理在内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可能存在于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各个环节[2]。医院手术室是护理风险较大的科室,是医生、护士、麻醉师等人共同配合的多因素、多层次的综合性技术性手术的场所,加之患者的疾病类型病情不一,护理风险事件难免会发生。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5):2510-2512
目的探讨手术室安全隐患干预对普外科手术患者风险事件发生及安全隐患意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3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择期手术患者300例,分为两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同时予以手术室安全隐患干预手段管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情况、满意度评分以及临床护理人员的安全隐患意识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为6.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临床护理人员安全隐患意识的各项评分都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普外科手术患者通过手术室安全隐患干预手段能够有效降低相关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同时能显著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安全隐患意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实施手术室风险意识管理后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2013年7月~2014年7月未实施手术风险意识管理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风险意识管理,包括成立术前护理、术中护理以及术后护理的风险意识管理。观察护理后临床上出现的意外事件以及护理满意率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风险发生率为7.5%,对照组风险发生率为2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为92.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为7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意识管理可有效降低手术室风险,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2):4079-4080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医院手术室于2017年5月~2018年4月实施PDCA循环,选取该阶段医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16年5月~2017年4月医院未实施PDCA循环阶段手术室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护理人员的护理综合评分和安全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消毒管理、环境管理、护理安全、护理质量监控、护理文件管理等各项护理工作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能明显降低护理不良时间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综合评分,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Ⅲ。手术室护理工作是一项高风险工作,如何降低手术护理风险,保证患者安全一直是手术室管理者所关注的问题。笔者通过识别和分析手术护理中各个环节的风险因素,查找原因,制定相应措施,使护理差错明显降低,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风险护理意识对手术室护理安全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收治的16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成风险组和对照组,风险组采取风险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的护理人员安全隐患意识、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风险组的安全隐患意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风险组的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风险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贯彻风险护理意识,能够促进护理人员安全隐患意识和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对于降低风险事件发生,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创建,均具有积极的影响,适宜广泛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  相似文献   

20.
周敏 《齐鲁护理杂志》2013,(10):121-122
目的:探讨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240例门诊手术室手术患者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感染组310例和对照组930例,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年龄(OR=1.744,95%CI:0.345~4.365),急诊手术(OR=2.342,95%CI:0.453~6.342),手术过程无菌操作控制(OR=2.453,95%CI:1.854~4.452)是门诊手术室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影响门诊手术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加强手术室、环境、器械设备、护理质量的管理,以降低手术室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