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脑囊虫病是一种对人类危害颇大的脑寄生虫病,我省较少见。最近我科收治一例“脑囊虫病癫痫型”伴“皮肤猪囊虫病”,经用吡喹酮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男,29岁,农民,已婚,住院号:18724。因全身皮肤结节进行性增大、增多约4年余,抽搐、昏迷发作两次,于1984年10月20日入院。约4年前患者发现右上腹部出现皮肤结节5~6粒,无红肿痛,不痒。继后于躯干、四肢及面部陆续出现结节,并进行性增大。发病后反复出现发作性视蒙、头昏、视闪烁星光,每次发作持续1~2分钟后自行消失。近两年来发作频繁,每隔1~2个月发作  相似文献   

2.
69例猪囊尾蚴病患者分两组进行了对比观察。37例用吡喹酮治疗。治毕2(1/2)~3月35例得到随访。全部病例的皮下肌肉囊虫结节数目都有减少,平均减少69.5%。对照组结节无明显消退,数目亦未见减少。患者对吡喹酮的耐受良好,部分患者在治疗后有发热、荨麻疹、头痛伴恶心、呕吐和癫痫发作等反应。  相似文献   

3.
小脓肿型脑囊虫23例CT立体导向下直视手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 CT立体导向下直视手术切除脑实质内小脓肿型脑囊虫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采用 CT立体导向下显微直视手术切除脑实质内小脓肿型脑囊虫 2 2例的临床特点 ,CT表现 ,手术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 1例患者术后癫痫症状消失 ,有 1例患者术后仍有癫痫发作。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新的神经损害症状。结论 :CT导向下显微直视手术具有定位准确、手术通路及操作微创化等优点 ,是治疗脑实质内小脓肿型脑囊虫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对于囊虫病的治疗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有效药物。1978年Thomas H报导应用吡喹酮对实验性牛囊尾蚴病有疗效。并指出吡喹酮能否作为囊尾蚴的化学治疗药物,需通过广泛的现场试验来决定。作者于1980年3月至今,应用吡喹酮治疗猪囊虫病40例,其中男33例,女7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今报导如下: 一、病例选择: 凡有皮下囊虫结节或伴有癫痫发作史或颅内压增高者,经皮下结节活检证实为猪囊虫病者,为治疗对象。本文报告中单纯皮下肌肉囊虫19例,皮下及脑囊虫并癫痫16例,其中2例并伴有囊虫性假性肌肥大症,皮下及脑囊虫并颅内压增高3例(眼底视乳头有  相似文献   

5.
15例囊虫病均经活检或CT和血清诊断方法确诊,经用吡喹酮治疗获良好疗效。其中14例有皮下囊虫结节者治疗后结节数目明显减少。11例脑囊虫病患者在治疗一年后随访,7例症状完全缓解,4例好转。本文讨论了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的剂量、疗程及治疗前准备。  相似文献   

6.
囊虫寄生虫病是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 ,而脑囊虫病则是人体寄生虫病危害最严重的一种寄生虫病 ,为了能更好地辅助或指导临床诊断治疗脑囊虫病 ,现将 1995~ 1999年 9月经我院确诊的 70例脑囊虫病人的脑电图表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0例脑囊虫病人中 ,男 46例 ,女 2 4例 ,年龄15~ 6 0岁。病程 1~ 12年 ,其中皮下结节 6 8例 ,癫痫发作 6 3例 ,头晕头痛 2 5例 ,局部肢体抽搐伴麻木 2 3例 ,伴有绦虫史 2 1例。本组 70例脑囊虫病人经血和脑脊液囊虫间接血凝试验均为阳性 ;6 8例皮下结节者活检均见囊尾蚴 ;70例病人作脑CT…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 6例 ,女 3例 ,年龄 1 7~ 45岁之间 ,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 1 5 d,最长达 8年。表现为癫痫发作 5例 ,头痛呕吐 2月后癫痫发作 1例 ,间断头晕 2年后癫痫发作 1例 ,间断头痛 8年后癫痫发作 1例 ,腹部疼痛 1 5 d因驱虫治疗后癫痫发作 1例 ,食米猪肉史 2例 ,大便面条状虫节史 2例 ,皮下结节增多史 1例。2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血液猪囊虫间接血凝试验阳性 1例 ,脑脊液猪囊虫间接血凝试验阳性 3例。头颅 CT扫描检查和组织病理诊断 ,9例均为脑囊虫病。3 治 疗 驱虫前半月 ,行肠道驱虫。方法 :南瓜籽 (仁 ) 3两顿…  相似文献   

8.
囊虫病累及脑中枢神经系统常见,以往诊断脑囊虫病主要依靠患者的寄生虫史和临床检查结果,CT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脑囊虫的诊断准确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自1999-10-2000-10,我院所遇到的60例患者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7-78岁,平均35岁,症状大部分有癫痫发作史,头痛、恶心、呕吐,少数有半身麻木及视物不清等。1.2 本组病例均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 AR star 型全身螺旋CT机。都作了平扫及强化。60例中手术病理证实5例,皮下结节活检阳性40例。CT扫描有典型脑囊虫病表现者58例。2 CT表现分析 由于CT表现与囊虫所有部位…  相似文献   

9.
1682例囊虫病中有皮肌结节者1542例(91.7%),其中有癫痫发作者411例(24.4%);无皮肌结节而有各种脑症状者140例(8.3%),其中有癫痫发作者113例(80.7%)。合并各种脑症状者561例,占总例数1682例的33.4%。经活检证实为囊虫病的111例患者中,进行了囊虫间接血凝试验(IHA)与囊虫间接荧光试验(IFAT)对比研究,IFAT的阳性率明显高于IHA的阳性率,P<0.01。  相似文献   

10.
我院1978~1988年共收治脑囊虫病69例,其中误诊13例,误诊率为18.8%。本文对误诊病倒加以分析,表明皖北地区农村也是脑囊虫病的好发地区之一。作者认为凡有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精神障碍等三大症状者应考虑有脑囊虫病的可能,大多与皮下囊虫结节同存,少数不伴皮下结节者则易导致误诊;有在脑部手术时发现,或借助于脑CT及血、脑脊液的免疫学检查而确诊。  相似文献   

11.
2011年8~11月经我院CT诊断,后经临床治疗,疗效显著的脑囊虫病患者4例,现将其CT表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收治因头昏、头痛、抽搐、视物模糊、癫痫发作、病情时好时坏、脑膜刺激征阳性患者4例,男3例,女1例,年龄39~48岁,为当地  相似文献   

12.
陈文福 《广西医学》2004,26(10):1483-1484
目的 提高对脑囊虫病的CT影像认识及其CT分型在临床治疗中的参考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 136例脑囊虫病的CT表现。结果 根据其CT表现把脑囊虫病分为 :(1)脑炎型 ;(2 )多发小囊型 ;(3)单发囊型 ;(4 )多发小钙化型 ;(5 )小脓肿型 ;(6 )多发小结节状强化型 ;(7)脑室型 ;其中脑炎型、多发小囊型、小脓肿型为抗囊治疗效果最好。结论 典型脑囊虫病不仅在CT检查中得到正确诊断而且CT分型可为临床选择治疗时间和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革  邬质彬 《广西医学》1990,12(5):293-294
本文分析经病理确诊的囊虫病147例中,临床分型混合型65例,皮肌型81例,脊髓型1例。囊虫病除了皮下肌肉结节外,常并有头痛、癫痫发作。囊虫酶标试验阳性率高达91.2%,敏感性高。吡喹酮治疗疗效率显著。文中强调了加强预防工作对防止囊虫感染发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宁霞 《中国医药导报》2010,7(7):154-154,157
目的:探讨脑电图和脑CT对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60例癫痫患者脑电图和脑CT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0例癫痫发作患者中,脑电图异常率为86.7%,CT异常率为65.0%;脑CT在颅内肿瘤、脑囊虫、脑出血、脑梗死的阳性率均为100.0%。结论:脑电图和脑CT对诊断癫痫均有重要价值,其中脑电图在癫痫临床分型中作用较大,脑cT在癫痫病因寻找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从组织病理学方面研究手术并服吡喹酮治疗高颅压型脑囊虫病的优越性。方法 对从1984年-2002年收治的230例高颅压型脑囊虫病人进行手术并服吡喹酮治疗并摘出囊虫进行病理观察。结果 随访6个月,脑室型囊虫术后复查CT示:脑室系统对称性扩大,梗阻脑积水影像消失,皮肌内囊虫阴影消失90%以上者92例,血常规及血生化检查正常,癫痫发作减少75%以上,高颅压症状完全消失。总有效率96.7%,病死率3.3%。结论 术后服嘴喹酮是治疗高颅压型脑囊虫病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脑面血管瘤病的治疗经验,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以来手术治疗的脑面血管瘤病(Ⅰ型)患者3例(男2例,女1例),术前行CT、MRI及视频脑电图检查,手术切除病灶后随访1~2年评估疗效。结果 3例患者CT均显示钙化,强化MRI扫描显示硬脑膜和蛛网膜血管扩张、增生,脑组织萎缩,可明确病灶范围。手术疗效:颞枕叶切除2例,半球切除1例,术后均无癫痫发作。结论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CT、MRI检查可基本确诊脑面血管瘤病,对有癫痫发作的患者应早期接受手术治疗,术前和术中行脑电监测,在不增加功能损伤的前提下完全切除病灶可治疗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17.
100例脑囊虫病杀虫治疗期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金细  潘瑜 《右江医学》2006,34(6):696-697
脑囊虫病是猪肉绦虫的幼虫即囊尾幼寄生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神经性疾病,占囊虫病的52%~85%[1]。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因囊尾幼在脑内的寄生部位和范围不同而出现多种症状,可引起脑膜炎、颅内水肿、颅内高压、癫痫发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我科于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100例脑囊虫病,进行杀虫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治疗护理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00例,男70例,女30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22岁,病史最长30年,最短10天;经颅脑CT或MRI扫描,脑脊液囊虫免疫学试验,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有脑的症状和体征,如癫痫发作、颅内压增…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小脓肿型脑囊虫病的临床特点 ,对 16例小脓肿型脑囊虫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 :小脓肿型囊虫病人均以癫痫起病 ,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CT检查有一定的特征性 ,血清及脑脊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阳性率低。 16例中 3例抗囊虫药物治疗而愈 ,13例予抗囊虫药物或抗感染治疗 15~ 40天 ,CT复查病灶无明显缩小而改为手术切除。认为综合分析小脓肿型脑囊虫病的临床、CT及免疫学检查特点 ,有利于正确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单纯型脑囊虫病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囊虫病是一种危害较为严重的人体寄生虫病。单纯侵犯脑组织而无皮下结节及排绦史的患者,给诊治带来一定困难。近年来,我们对38例单纯型脑组织囊虫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男22例,女16例,年龄6~64岁,平均29岁。38例患者均无明显食猪囊虫肉史及排绦史。病灶部位:脑实质型26例,脑室型8例,脑膜型三例,混合型3例。8例脑室型患者均有颅内压增高为主要表现,有头痛、呕吐、双侧视乳头水肿,其中1例伴有突然昏迷,经推颅脑室穿刺引流术缓解,2例出现共济失调。26例脑实质型和1例脑膜型患者中18例以癫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致癫痫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研究吡喹酮应用治疗脑囊虫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免疫学、脑电图变化。方法通过对75例脑囊虫病致癫痫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免疫水平、影像学及脑电图资料和治疗方法。结果脑囊虫病致癫痫男性患者占70.67%,女性患者占29.33%,发作频率平均每年3~7次,发作类型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GTCS)多见。囊虫免疫反应血ELISA阳性率为69.33%,脑脊液ELISA阳性率58.62%。脑电图正常16例,异常59例,异常脑电图以弥漫性或局限慢波活动为主。结论脑囊虫病致癫痫男性多于女性,发作频率不高,发作类型多样,吡喹酮为有效、安全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