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刘峰  张伟  马存德  王月茹  何娟  王娟 《中国药业》2011,20(14):44-46
目的优选符合工业化生产的酒炙大黄饮片生产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考察炒制温度、炒制时间、投料量,以饮片外观性状、总蒽醌含量为指标,选择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进行机械化炮制与传统手工炮制比对研究,确定最佳工艺技术参数。结果最佳炮制工艺技术参数为,加入10%黄酒拌匀,焖透,置XCYD-750型自控温旋盖电热炒药机内,炒炙温度设定140℃,炒炙时间设定15 min。结论优选工艺稳定可行,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黄芪蜜炙、盐炙、醋炙工艺,并比较不同炮制品水溶出物溶出率、黄芪甲苷含量差异。方法:采用均匀设计试验,以加辅料(蜜、盐、醋)倍数、浸泡时间、炒制时间、炒制温度为考察因素,以水溶出物溶出率、黄芪甲苷含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优选炮制工艺;采用香草醛-硫酸比色法测定黄芪甲苷含量。结果:蜜炙、盐炙、醋炙最优工艺为加蜜、盐、醋倍数分别为1:7、1:1、1:1(均为V/V),炒制时间分别为13、5、5min,炒制温度分别为70、240、70℃,浸泡时间均为0.5h;盐炙黄芪水溶出物溶出率高于醋炙品,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3种炮制方法下黄芪甲苷含量差异不明显。结论:所选工艺稳定、可靠;不同炮制方法对水溶出物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不同炮制方法的枇杷叶炮制品质量.方法采用双波长扫描法对枇杷叶几种炮制品的熊果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蜜炙、姜炙(姜汁炒和姜汤煮)的炮制样品中熊果酸含量均高于生品.结论为今后制定合理的炮制工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不同炮制方法的枇杷叶炮制品质量。方法采用双波长扫描法对枇杷叶几种炮制品的熊果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蜜炙、姜炙(姜汁炒和姜汤煮)的炮制样品中熊果酸含量均高于生品。结论为今后制定合理的炮制工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枇杷叶不同炮制品中熊果酸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宁  颜红 《广东药学》2005,15(3):3-4
目的了解不同炮制方法的枇杷叶炮制品质量。方法采用双波长扫描法对枇杷叶几种炮制品的熊果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蜜炙、姜炙(姜汁炒和姜汤煮)的炮制样品中熊果酸含量均高于生品。结论为今后制定合理的炮制工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杨建土 《海峡药学》2016,(12):35-37
目的 探讨当归、黄芪经过不同方法处理后多糖含量的变化.方法 使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当归、黄芪及其不同炮制品中多糖含量.结果 酒炙和清炒提高了当归的多糖含量,炭炒使其多糖含量降低;酒炙和蜜炙提高了黄芪的多糖含量,麸炒、清炒及米炒则使其多糖含量降低.结论 不同处理方法能显著影响当归及黄芪中的多糖含量,这对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有显著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姜炙厚朴的炮制工艺。方法:以姜汁用量、闷润时间、设定功率、炮制时间为考察因素,以厚朴酚含量、和厚朴酚含量和细胞存活率为评价指标,采用熵权法进行综合评价。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选用响应面法筛选姜炙厚朴的最佳炮制工艺参数。此外,采用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 BP)神经网络寻求最佳炮制工艺参数,并按照优化出的最佳炮制工艺进行验证。结果:与熵权法结合响应面法优化结果相比,BP神经网络优化工艺实际综合评分更高,为87.11,与预测值88.27更接近,BP神经网络优化工艺优于响应面工艺,且预测结果稳定可靠。姜炙厚朴最佳炮制工艺为每100 g厚朴,姜汁用量15 mL,闷润时间30 min,设定功率1 000 W,炮制时间7 min。结论:建立的姜炙厚朴炮制工艺稳定可行,得到的炮制品质量较佳,对胃黏膜保护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绿衣枳实不同炮制品中柚皮苷含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绿衣枳实生品及不同炮制品中柚皮苷的含量.方法:对3个批次药材分别进行炮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衣枳实生品及不同炮制品中柚皮苷含量.结果:柚皮苷含量除麸炒品与生品基本相当外,醋、酒炙品降低10%~20%,砂、土炒制品降低40%~55%,炒炭制品降低60%~70%.结论:绿衣枳实不同炮制品的内在质量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黄芪炮制前后相关化学成分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兴尚  陈佳  徐自升  蔡宝昌 《中国药房》2012,(15):1399-1402
目的:研究黄芪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为优选黄芪的炮制工艺及阐明炮制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谱(HPLC-UV)法研究黄芪炮制前后特征图谱的变化,辅以薄层色谱(TLC)法对比炮制前后黄芪中皂苷类、糖类成分的变化,并采用HPLC-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法对比黄芪甲苷的含量变化。结果:建立了黄芪的HPLC-UV特征图谱,并从中确定了9个特征峰;黄芪清炒或蜜炙后,未发现明显的化学成分消失或增加现象,但大部分的小分子有机物含量下降,清炒下降的更多。结论:黄芪中大部分小分子有机物会被炮制时的高温破坏而致含量下降。蜜炙对黄芪中化学成分有保护作用,能够减轻炒制时高温对小分子有机物的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于黄芪制品中黄酮类及糖类成分的影响。方法将统一产地及批次的黄芪通过不同的炮制方式转变为酒黄芪、米黄芪、炒黄芪、盐黄芪及蜜黄芪,分析不同方式炮制的黄芪中含有的糖类及黄酮类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黄酮类:酒黄芪中毛蕊异黄酮的含量相对于生黄芪明显增加;蜜黄芪中黄酮类成分含量明显下降,而盐黄芪、米黄芪对黄酮类成分的影响不明显。糖类:水溶性糖在不同炮制方式中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生黄芪米黄芪酒黄芪盐黄芪炒黄芪;还原性糖:生黄芪米黄芪酒黄芪盐黄芪炒黄芪;多糖:酒黄芪盐黄芪炒黄芪米黄芪生黄芪,以酒炙黄芪最高。结论不同的炮制方式会对黄芪中的有效成分含量产生明显的影响,黄酮类以酒制增加最为明显,蜜制则下降明显;多糖类也亦酒制增加明显,而水溶性糖及还原性糖则通过炮制后含量下降,以盐黄芪下降最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