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活化血小饭内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TFPI)的表达及其与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机制的关系。方法用RT—PCR和ELASA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及正常对照组(CG)进行血小板内TFPI水平和mRNA及三组患者应用LMWH前后血浆游离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FTFPI)水平的检测。结果(1)AMI组、UA组血小板内TFPI mRNA的表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MI组、UA组和SA组的FTFPI水平分别为93.39、74.91、62.98μg/L,与对照组相比,前两组水平明显升高。(3)血小板TFPImRNA的表达与AMI组、UA组、SA组血浆FTFPI水平具有良好的相关件。(4)三组患者应用LMWH后,FTFPI水平分别为141.87、116.82、107.28μG/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活化血小板内TFPImRNA的表达升高,并且血小板内TFPI参与LMWH的抗凝机制.  相似文献   

2.
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疗效。方法选择124例冠心病UA患者,随机分为采用常规西药抗心绞痛治疗(对照组60例),及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治疗组64例)。治疗6个月后观察二组心绞痛缓解情况、心电图心肌缺血及、血脂、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变化。结果6个月后,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72.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心电图心肌缺血、血脂、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好转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明确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抑炎因子脂联素(adiponectin)及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与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关系。方法测定6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UAP组)和30例健康正常人(对照组)血清脂联素和IL-6的浓度。结果UAP组血清脂联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IL-6则显著升高(P〈0.01),且UAP组血清脂联素与IL-6浓度呈负相关(r=-0.361,P〈0.01)。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IL-6增高;IL-6与血清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测定血清脂联素,IL-6的水平,对早期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可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常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3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4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淋巴细胞计数(L),计算N/L,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AMI组WBC、N、N/L明显高于UAP组和SAP组(P〈0.01),UAP组WBC、N、N/L明显高于SAP组(P〈0.01),AMI组L明显低于SAP组(P〈0.01),与UA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L明显低于SAP组(P〈0.01)。结论血N/L对于辅助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注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蛋白班-A(PAPP—A)和血浆骨桥蛋白(osteopontin)的变化及强化降脂治疗对其影响。方法入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2例,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在常规抗心肌缺血和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基础上,小剂量组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d,大剂量组加用阿托伐他汀40mg/d,均服用1月。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循环PAPP—A和骨桥蛋白水平。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PAPP—A和血浆骨桥蛋白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增高(P〈0.01)。经服用阿托伐他汀1月后,3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循环PAPP—A和骨桥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但同小剂量组相比,大剂量组下降更显著(P〈0.05)。随访期间,大剂量组缺血相关性事件虽较小剂量组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循环PAPP—A和骨桥蛋白水平显著增加;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可进一步降低PAPP—A和骨桥蛋白水平,有利于斑块的稳定,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和血浆内皮素(ET)的关系与临床意义。方法检测82例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6例,稳定性心绞痛16例)与30例健康体检者TNF-α、NO和ET的含量,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患者TNF-α和ET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而NO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TNF-α、NO和ET均参与冠心病的病理过程及发生发展,ET与其他两个指标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三个指标水平的高低变化与病情轻重均呈现出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和血尿酸(UA)含量的变化,探讨D-D和UA含量与冠心病危险程度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85例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中的D-D和UA水平。结果 各种类型CHD患者的D-D、UA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D-D含量急性心肌梗死组(32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8例)明显高于对照组(30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25例),P〈0.05;UA含量在急性心肌梗死组中增高明显,而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中则无明显差异。结论 血浆D-D水平与冠心病危险程度呈正相关,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血浆UA水平与冠心病关系密切,与不稳定病变无明显相关性。将D-D和UA结合起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冠心病的诊治工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付强 《现代保健》2011,(31):140-141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瓜蒌皮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9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瓜萎皮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应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均1次/d,连用2周。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92%,优于对照组的82.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瓜蒌皮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刘峰 《职业与健康》2009,25(22):2463-246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冠心病中的变化及在预后判定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RP水平,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9例,急性心肌梗死组23例和正常对照30例。结果CRP(mg/L)水平稳定型心绞痛组(5.35±3。82)与正常对照组(4.62±2.57)相比,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0.45±3.26)、急性心肌梗死组(14.67±5.81)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且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和P〈0.01)。结论CRP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可作为患者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36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及对照组25例。对上述三组患者进行血清MMP-2、MMP-9测定。结果ACS组入院时血清MMP-2、MMP-9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ACS组病情稳定后血清MMP-2、MMP-9水平明显降低(P〈0.01)。SAP组血清MMP-2、MMP-9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MMP-2、MMP-9水平增高对ACS具有一定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任国玉 《现代保健》2009,(33):32-33
目的探讨急诊静脉注射赖氨匹林(阿沙吉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价值。方法将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赖氨匹林组(A组)20例,阿司匹林组(B组)20例。A组静脉给予赖氨匹林(LAS)1.0g,B组口服阿司匹林(ASA)300mg,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均下降(P〈0.01),治疗后30s、60S,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心绞痛A组总有效率为85%,B组为55%,A组优于B组(P〈0.05)。在改善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方面,A组明显优于B组(P〈0.05或0.01),且具有即时止痛效果。结论采用静脉注射赖氨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较口服阿司匹林作用更强、更快,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及疗效。方法:将70例UA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4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14d。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CRP水平的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和血浆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上述指标改善,且实验组改善尤为明显,与临床疗效相对应(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使用丹红注射液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明显改善UA患者血液流变学和CRP水平,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贾健生 《工企医刊》2010,23(1):20-21
目的:探讨硫酸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小板聚集和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6岁~69岁,正常对照组15例,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45岁~59岁。治疗组用硫酸氯吡格雷片口服,治疗4周,用药前后分别作常规心电图及血小板聚集测定。结果:治疗组用药前血小板聚集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用药后治疗组较用药前有显著降低(P〈0.01)。心电图NST和∑ST也于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结论:硫酸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小板聚集率的降低,心肌缺血的改善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并高脂血症患者临床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普伐他汀口服,20mg,每晚服用。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及心电图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酪(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全血低切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伐他汀能有效调整血脂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并高脂血症的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测定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C -反应蛋白 (CRP)水平 ,探讨CRP与冠心病 (CHD)病变程度的关系 ,为指导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测定 1 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者、2 0例稳定型心绞痛 (SA)和 1 9例对照者血浆CRP含量。结果 血浆CRP水平UA组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SA组和对照组相比 ,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血浆CRP水平在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依次增高。结论 提示CRP浓度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严重程度有明确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尼可地尔与硝酸甘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明确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注射用尼可地尔治疗,对照组采用硝酸甘油注射液。结果ECG改善率48h研究组为30.0%,对照组为6.7%,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临床症状缓解率方面,研究组为93.3%(56/60),对照组为75.0%(45/60),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1-6小时内研究组心肌耗氧量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不良反应方面对照组5例次均为低血压,研究组7例次表现为轻中度头痛,无低血压发生。结论尼可地尔治疗UA在ECG改善与临床症状控制方面均优于硝酸甘油,且在低血压发生方面尼可地尔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介素-8(IL-8)与白介素-10(IL-10)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变化规律。方法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t3肌梗死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各30例血中IL-8、IL-10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患者血中IL-8分别为(156.9±44.2)pg/ml、(171.3±49.6)pg/ml和(68.9±43.3)pg/m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急性心肌梗死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急性心肌梗死组无明显差异。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血中IL-10分别为(178.5±54.5)pg/ml、(234.8±79.8)pg/ml、(59.3±21.6)pg/m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急性心肌梗死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急性心肌梗死组无明显差异。结论IL-8、IL-10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其血清浓度的显著升高可能与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相关。  相似文献   

18.
甘遂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微循环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甘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微循环的作用机理,为其在临床广泛应用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将37例SAP患者随机分为甘遂组和对照组,观测和对比两组临床指数、生化指标和Balthazar CT评分。结果 (1)血浆TXB2、6-keto-PGF1α及TXB2/6-keto-PGF1α比值:入院时两组TXB2、TXB/6-keto-PGF1α比值无明显差别,入院后3,7,14d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6-keto-PGF1α各时间点两组无显著差别(P〉0.05)。(2)腹痛缓解时间、血、尿淀粉酶正常时间、体温和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甘遂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3)APACHE Ⅱ评分和Balthazar CT分级评分:入院时两组无明显差别;甘遂组入院后3,7,14d 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入院后14d Baltharzar CT分级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甘遂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5)中转手术率、死亡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甘遂可能通过纠正TXA2/PGI2之间的平衡而改善胰腺微循环,这可能是其治疗SAP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BNP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的动态变化及其对AM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24例及健康对照组20例测定血浆BNP浓度,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1例于症状发作后2、4、6、24 h测定血浆BNP浓度。结果:UA组及AMI各时间点BNP水平均明显高于SA组(P〈0.01);且随着症状发作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高(P〈0.01)。AMI患者症状发作4、6 h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9和0.898。结论:AMI患者发病2 h血浆BNP就开始增高,且增高的水平与发病时间长短明显相关;血浆BNP用于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有非常好的诊断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酮-前列腺素Flα (6-keto—PGFlα )和血栓素B2(TXB2)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及不同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研究组(子宫腺肌病51例)病灶及其在位内膜和对照组(子宫肌瘤29例)组织液中6-keto—PGFlα 和TXB2的含量。结果子宫腺肌病组病灶中6-keto—PGFlα 的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XB2含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肌病组在位内膜中6-keto—PGFlα 和TXB2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肌病经量增多组6-keto—PGFlα 含量高于经量未变组(P〈0.01),TXB2水平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肌病Ⅲ级痛经组6-keto-PGFlα 含量明显高于Ⅰ级痛经组(P〈0.05)和Ⅱ级痛经组(P〈0.05),TXB2含量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6-keto—PGFlα 与腺肌病的疼痛、经量增多等症状有关,且6-keto—PGFlα 含量与痛经的程度呈正相关(rs=0.843,P〈0.05);TXB2与这些症状无相关性;在位内膜中6-keto—PGFlα 和TXB2水平的增高可能与腺肌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