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诺和龙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Ⅱ型糖尿病对血糖代谢的疗效。方法对确诊的64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诺和龙0.5~1mg/次,3次/d;二甲双胍0.5g/次,3次/d,餐时服用,连续治疗8周。结果用药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龙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协同作用,副作用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新诊断的超重,月巴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赖脯胰岛素50联合二甲双胍的短期强化治疗,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2例新诊断的超重/肥胖T2DM患者按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予以赖脯胰岛素5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予以重组人胰岛素及甘精胰岛素治疗,收集疗效及安全性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餐前、睡前、凌晨3:00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胰岛素日用量及费用分别为(0.6±0.1)U&g、(15.8±2.1)元/d,低于对照组的(0.8±0.1)U/kg、(21.3±2.6)元/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赖脯胰岛素5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为新诊断的超重/肥胖T2DM患者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安全的强化治疗方案,且性价比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复方醋酸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45例PCOS患者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均给予促排卵治疗,研究组在促排卵治疗前服用复方醋酸环丙孕酮3个疗程和二甲双胍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PCOS患者性激素、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排卵、妊娠及流产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研究组血清黄体生成素[(5.66±1.02)U/L]、睾酮[(1.53±0.41)nmo]]L]和空腹胰岛素水平[(12.48±2.38)mU/L]均显著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2.01±0.42)mmol/L]显著升高(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1.44±0.38)mmol/L]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促排卵周期排卵率、单卵泡发育率和妊娠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2.1%(69/84)比59.5%(47/79),78.6%(66/84)比53.2%(42n9),43.3%(13/30)比13-3%(2/15)](P〈0.01或〈0.05)。结论应用复方醋酸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PCOS伴不孕,可降低胰岛素水平,改善异常的性激素、血脂水平,提高促排卵周期排卵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钱芳 《药物与人》2014,(6):127-127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方案治疗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纳入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依那普利联各吲达帕胺及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分剐为(5.1±3.6)mmol/L、(8.8±1.5)mmol/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高于对照组(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结论:依那普利、加吲达帕胺及二甲双胍联合疗法临床效果较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与西格列汀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间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单纯的二甲双胍治疗,给予观察组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2hPG、HbA1C、BMI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及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0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同等糖尿病知识的教育,予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及血糖监测。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2次/d;治疗组在口服瑞格列奈、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1次/晚,疗程均为12周。1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的FPG、2hPG、HbAlc、BMI及低血糖频率、程度等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hPG、HbAlc显著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BMI具有增加趋势,但对照组增加更明显;治疗组低血糖频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朱吉云 《药物与人》2014,(12):65-65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01月-2014年0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6例II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进行用药治疗,对照组利用单纯的西格列汀进行用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两个月后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的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各项指标结果.结果:研究组治疗两个月后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的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各项指标结果分别是(7.13±0.88)mmol/l、(11.12±2.35)mmol/l以及(6.14±1.77)mmol/l;其各项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2DM 患者采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的治疗方式有着很好的临床疗效,对于改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的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各项指标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西格列汀或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3年8月收治的口服降糖药后血糖仍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西格列汀组和阿卡波糖组,每组49例,西格列汀组采用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阿卡波糖组采用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低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用量。结果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FBG、HbAlc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阿卡波糖组治疗后比较,西格列汀组FBG以及HbAlc下降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组甘精胰岛素用量以及低血糖发生率较阿卡波糖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可有效控制血糖,甘精胰岛素用量较少,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药物干预治疗后的胰岛素抵抗变化。方法4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期间口服二甲双胍250mg与格列吡嗪2.5mg,测量干预前后空腹胰岛素、血糖、血脂、BMI、腰围等,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结果FBG、IR.在药物治疗干预前后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00),TG、LDL-C在干预前后均明显降低(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腰围与TG、LDL—C进入回归方程。结论二甲双胍联合格列吡嗪干预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TG与LDL—C水平也显著下降,且TG下降可能是胰岛素抵抗指数IR改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控制和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其在降低患者血糖、血脂含量及控制体重等方面的功效,为治疗手段的更新、进步创造条件。方法择取入住我院的120例2型糖尿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要求其之前服用过降低血糖的药物且对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无过敏反应。通过随机抽签将这部分病患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病人实行胰岛素治疗,实验组患者每天口服1次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观察记录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饭后2h血糖(2hGB)、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质指数(BMI)等指标在14周前后具体变化情况并加以分析。结果胰岛素治疗及口服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降血脂、血糖都具有一定效果,而在减少胰岛素抵抗和限制体质指数方面,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的效用显著优于只进行胰岛素治疗,其差异与统计学意见匹配(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和单纯胰岛素治疗对降血糖、血脂都有明显作用,而前者在减少病患胰岛素抵抗和限制体重方面也具有显著作用,后者则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炔雌醇环丙孕酮(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促排卵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62例肥胖型PCO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单独口服来曲唑促排卵治疗;观察组(32例),给予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预处理3个月经周期后应用来曲唑促排卵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及稳态模型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相关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及睾酮(T)]变化情况及排卵率、妊娠率.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体质量、BMI、FPG、FINS及HOMA-I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55.76±2.69) kg比(64.42±4.93) kg、(21.52±1.43) kg/m2比(25.74±1.58) kg/m2、(4.46±0.89) mmol/L比(5.69±2.01) mmol/L、(12.24±1.82) mU/L比(22.88±2.06) mU/L、2.94±1.76比5.27±1.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FSH、E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LH、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H、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对照组:(10.33±0.57) mU/L比(15.63±1.32) mU/L、(1.22±0.96)μg/L比(2.21±1.24) μg/L;观察组:(9.07±0.82) mU/L比(16.18±1.24) mU/L、(0.71±1.24) μg/L比(2.43±1.52)μg/L],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卵率、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8.12%(25/32)比53.33%(16/30)、53.12%(17/32)比26.67%(8/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预处理肥胖型PCOS能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排卵率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炔雌醇环丙孕酮(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60例PCO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达英-35治疗,观察组给予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睾酮(T)的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妊娠、流产等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TC、LDL-C、FINS、FBG、FSH、LH、T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T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G、FINS、FBG、LH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1.0±0.2) mmol/L比(1.6±0.8)mmol/L、(15.2±6.3) mU/L比(18.9±6.2) mU/L、(4.5±1.1) mmol/L比(5.1±0.9)mmol/L、(6.3±3.0)U/L比(7.4±2.9)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61.2%(49/80)比42.5%(3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33,P<0.05);而流产率低于对照组[6.1%(3/49)比17.6%(6/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94,P>0.05).结论 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PCOS临床效果优于单用达英-3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胎盘组织中胎球蛋白A(AHSG)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43例正常足月妊娠剖宫产患者(对照组)和45例GDM患者(GDM组)胎盘组织中AHSG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并检测剖宫产前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稳态模型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GDM组FPG、FINS和HOMA-I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28±0.63) mmol/L比(4.24±0.21) mmol/L,(11.75±4.85) mU/L比(9.73±2.18) mU/L,2.79±1.02比1.87±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GDM组胎盘组织AHSG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0.7616±0.0691比0.3294±0.025 1,0.824 5±0.1375比0.420 3±0.075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GDM组HOMA-IR水平与胎盘组织AHSG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33,0.587,P< 0.05).结论 GDM患者胎盘组织中AHSG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胰岛素抵抗在GDM患者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预处理对胃肠道肿瘤手术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择期行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术前给予糖预处理,即麻醉前2h口服含50g葡萄糖的碳水化合物300ml;对照组患者按传统方法进行处理,术前12h禁食,术前6h禁饮。于术前3h和术后1,3,7d分别抽取患者外周血,监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采用稳态模型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术后1,3d两组FBG、FINS水平及HOMA.IR均明显高于术前3h[观察组:(10.65±1.78)、(7.32±1.48)mmol/L比(5.09±0.43)mmol/L,(25.78±12.43)、(16.23±7.56)mU/L比(10.48±1.57)mU/L,11.67±6.32、5.12±2.11比2.35±0.54;对照组:(11.18±1.25)、(8.04±1.53)mmol/L比(5.12±0.39)mmol/L,(39.67±10.37)、(24.34±6.78)mU/L比(9.98±2.04)mU/L,19.07±5.49、8.56±2.87比2.28±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对照组FINS及HOMA-IR明显高于观察组,术后3d对照组FINS及HOMA-IR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观察组FINS及HOMA.IR接近术前3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16.32±4.56)mU/L、3.87±1.123仍高于术前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预处理可以缩短胃肠道肿瘤手术后胰岛素抵抗的时间,减轻胰岛素抵抗的强度,从而有利于患者的加速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对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患者的妊娠结局及糖脂代谢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妇产科确诊为PCOS并妊娠成功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接受个体化营养指导,将其分为干预组(n=36)和对照组(n=32),比较分析两组的母婴结局和糖脂代谢差异.对两组受试者于孕龄为32-36孕周进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检查(OGTT)及胰岛素(INS)释放试验,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与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及OGTT血糖曲线下面积(AUCglu)、OGTT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NS).同时比较两组受试者分娩前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和分娩时羊水过多、巨大儿和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受试者的年龄、分娩孕周、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前FPG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妊娠期糖尿病(GDM)和巨大儿发生率分别为(22.2% vs.46.9%; 8.3% vs.3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过多和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分别为(2.8% vs.6.3%;0 vs.9.4%),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的TC比较[(6.36 ±1.97)mmol/L vs.(6.43±2.01)mmo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G、LDL-C及HDL-C比较[(1.17±0.05) mmol/L vs.(2.31±0.14)mmol/L;(3.45±0.16) mmol/L vs.(4.38±0.23) mmol/L;(1.93±0.18)mmol/L vs.(1.18±0.21)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FPG、FINS、HOMA-IR及HOMA-β比较[(4.39±0.56) mmol/L vs.(4.53±0.67) mmol/L;(6.35±4.92) mIU/L vs.(7.82±4.39) mIU/L;(1.34±0.87) vs.(1.67±0.98);(132.8±87.8) vs.(171.5±9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的AUCglu[(20.14±3.79) mmol/Lh vs.(23.36±5.18) mmol/Lh]和AUCINS[(163.7±71.80) mU/ Lh vs.(230.5±130.32) mU/ L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OS患者于孕期接受营养指导可改善其孕期糖脂代谢,降低GDM和巨大儿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血管的作用.方法 选取60例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继续进行饮食以及运动控制,并且其原磺脲类药物治疗方案也继续进行.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胰岛素、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MBL、hs-CRP、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bA1c、BMI、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HDL-C水平有所升高,且试验组较对照组变化幅度更显著[(0.31±0.09) mg/L比(0.43±0.11)mg/L、(1.25±0.83) mg/L比(1.75±0.67) mg/L、(8.01±1.11) mmol/L比(8.76±1.54) mmol/L、(13.21±7.11) mU/L比(16.78±6.02) mU/L、(6.99±1.11)%比(10.03±1.01)%、(29.79±2.11) kg/m2比(31.66±2.01) kg/m2、(4.11±1.02) mmol/L比(5.61±1.01) mmol/L、(2.11±0.23) mmol/L比(2.45±0.21) mmol/L、(2.79±0.11) mmol/L比(2.98±0.10) mmol/L、(1.83±0.31) mmol/L比(1.43±0.40)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与利拉鲁肽联合应用能够有效影响T2DM患者心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IR)与结直肠癌(CRC)发病的关系,为CRC病因学探索及CRC的预防研究提供思路.方法 收集新诊断的312例CRC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病例组,选择28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间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糖尿病家族史、结直肠癌家族史、吸烟、饮酒等生活行为以及血脂、血脂联素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CRC组BMI、CRC家族史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CRC组和对照组lnHNS、lnHOMA-IR分别为(2.92±0.51)、(2.46±0.45) mU/L和(1.49±0.51)、(1.02±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CRC组脂联素水平[(10.1±2.9)mg/L]明显低于对照组[(13.2±2.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FPG、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以及糖尿病家族史、吸烟率、饮酒率、合并高血压比例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吸烟、饮酒及血脂、FPG、BMI、WHR、脂联素未进入方程,对CRC未见显著影响;HNS与CRC (OR=4.37,95% CI=3.21~7.23)、HOMA -IR与CRC(OR=6.68,95% CI=3.79~9.53)、CRC家族史与CRC(OR=2.31,95% CI=1.83~5.64)之间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与CRC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是CRC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的影响。方法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78例,随机分成罗格列酮治疗组(DM+RSG组,n=40例)和格列吡嗪治疗组(DM+GLP组,n=38例),观察时间为6个月。所有患者在开始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及结束时检查空腹血糖(FPG)、早餐后2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尿白蛋白排泄率用随机晨尿的尿白蛋白/尿肌酐(ACR)比值表示;比较24h平均收缩压(MASBP)和24h平均舒张压(MADBP)。结果治疗6个月后DM+RSG组和DM+GLP组FPG、PPG、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DM+RSG组ACR由治疗前21.8±6.3mg/mmol降至14.6±4.8mg/mmol(P〈0.01),DM+RSG组治疗前后MASBP和MAD-BP降低值同DM+GLP组治疗前后MASBP和MADBP降低值,经统计学分析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经直线相关分析尿白蛋白排泄率同MASBP和MADBP呈直线正相关关系(r=0.521和0.489,P〈0.05)。结论本组研究发现罗格列酮具有减少尿白蛋白排泄的作用,提示罗格列酮具有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病变和心血管并发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生长激素释放多肽(ghrelin)水平与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T2DM患者(实验组)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8例。检测2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INS(mU/L)×FBG(mmol/L)/22.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血清Ghrelin水平。结果实验组FBG、FINS、HOMA-IR、HbA1c、C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四种指标分别为(9.5±2.0)mmol/L,(30±10)mU/L,10.8±6.4,7.8%±2.0%,(5.0±1.1)ng/mL,比对照组(4.1±0.2)mmol/L,(17±9)mU/L,4.7±2.0,5.5%±0.7%,(3.0±1.0)ng/mL,均P<0.01,实验组血清Ghreli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分别与FBG、FINS、HOMA-IR、HbA1c、C肽呈负相关。结论低Ghrelin水平可作为形成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可预见性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代谢综合征(MS)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内脏脂肪沉积的影响。方法选择合并MS的EH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试验组给予替米沙坦40mg,1次/d治疗;对照组给予缬沙坦80mg,1次/d治疗,直至24周动态血压监测平均血压〈140/90mmHg(1mmHg:0.133kPa),采用多层螺旋CT影像学检查受试者皮下脂肪面积(SFA)和内脏脂肪面积(VFA),同时检测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血压、BMI、血糖、HbA1c、血脂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VFA较治疗前显著降低[(127.8±16.6)cm2比(150.5±15.4)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VF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SFA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HOMA—IR较治疗前显著降低(1.9±0.3比4.2±0.9),血清脂联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加[(5.77±0.71)mg/L比(3.16±0.7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缬沙坦比较,替米沙坦可显著减少MS合并EH患者内脏脂肪沉积,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