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nnexinV标记法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造血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国外不少学者研究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造血细胞凋亡的情况 ,但国内的研究尚少。 1 997年以来 ,我们以 Annexin V标记、流式细胞仪 (FCM)检测法 ,测定了 2 0例 MDS患者骨髓造血细胞的凋亡状况。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患者组 2 0例 ,男 1 1例 ,女 9例 ;年龄 1 8~ 70岁。均为本院住院或门诊病例 ,经骨髓常规、骨髓活检和染色体检查而确诊。难治性贫血 (RA) 1 2例 ,伴原始细胞增多的 RA(RAEB) 6例 ,转化中的 RAEB(RAEB- t) 2例。对照组 1 0例 ,均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正常家属 ;男女各 5例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高危患者及骨髓纤维化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我们采用联合应用沙利度胺治疗高危MDS 22例及骨髓纤维化8例。结果:在19例可评价的MDS病例中完全缓解7例(36.8%),部分缓解4例(21.1%),进步3例(15.8%),无效5例(26.3%)。8例骨髓纤维化中4例临床血液学完全缓解,4例贫血症状得到改善。在5例需长期输血的患者中,4例贫血情况得到缓解不再需要输血。3例血小板减少患者中,2例血小板计数增加了50%以上。8例脾大者均有缩小,5例缩小50%以上。毒副作用小。结论:沙利度胺联合治疗高危MDS及骨髓纤维化有明显的疗效,且毒副作用小,值得扩大病例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3.
骨髓和外周血检查在首诊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骨髓和外周血检查在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对 10 3例NHL患者外周血、骨髓涂片采用瑞特染色 ,骨髓和淋巴结活检组织采用石蜡包埋切片、H -Giemsa -E染色和免疫组化分型。结果  10 3例NHL中 2 8例 (2 7 2 % )骨髓受累 (BMI)。其中 8例无明显浅表淋巴结肿大者经外周血、骨髓涂片及切片联合检查确诊为NHL ;7例原分期属Ⅰ期、Ⅱ期、Ⅲ期者经骨髓检查后归入Ⅳ期。淋巴瘤细胞形态多样 ,同一病例亦表现各异 ,大致分为原始细胞型、多形性淋巴细胞型、小淋巴细胞型、组织细胞样淋巴细胞型。与无BMI者相比 ,BMI者血细胞明显减少 ,骨髓三系造血明显抑制 ;无BMI者骨髓亦有激惹现象。结论 骨髓和外周血检查对NHL诊断和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特别是可能对无淋巴结病理患者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913605 新型骨髓穿刺活检针一步法检查的诊断价值:附222例分析/邢东芬//实用内科杂志.-1991,11(3).-135~136 作者改良的骨髓穿刺活硷针由外套管(活检针)、内套管(穿刺针)和针芯三部分组成。222例受检者正常人8例,尿毒症1例,其余均为各种血液病患者。结果:骨髓纤维化、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活检的阳性诊断率明显高于骨髓穿刺  相似文献   

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2 7例均为我院 1990年 1月至 1998年 3月门诊和住院病人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血象、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结果 ,按照FAB所提出的MDS分型及诊断标准确诊。男 18例 ,女 9例 ,年龄 18~71岁。对所有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反应及转归进行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分型 难治性贫血 (RA) 7例 (2 5 9% ) ,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 (RAEB) 11例 (4 0 7% ) ,转变中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 (RAEBT) 8例 (2 9 6 % ) ,慢性粒 -单核细胞白血病 (CMML) 1例 (3 7% )。1 2…  相似文献   

6.
低增生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骨髓病理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估骨髓活检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尤其是低增生型病例时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比分析5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患者的骨髓涂片与切片的诊断结果。结果:骨髓活检病理检查对于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尤其在低增生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有很大帮助。结论:骨髓活检是确诊低增生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Qiu JY  Zhang Y  Lu DP  Lai YY  He Q  Shi Y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6):407-410
目的从临床和细胞遗传学的角度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部分病例是否可更早的诊断为白血病,并探讨亚急性髓性白血病(Sub-AML)作为白血病一种类型的可能性。方法应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和染色体G显带技术,部分病例联合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42例细胞遗传学检查具有 8异常克隆,16例具有-7/7q-异常克隆,以及55例虽然经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查未检出异常克隆,但是骨髓涂片原始细胞≥0.10,按照FAB或WHO标准既往诊断为MDS的病例进行了临床及血液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的系列研究。结果在同期173例有异常克隆的患者中, 8患者最多42.8%(74例),其次-7/7q-为15.0%(26例);42例 8患者中位原始细胞计数0.08,在18个月的中位随访时间内,40.0%(12例)的患者进展为显著的白血病(FL),总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0个月;16例-7/7q-患者中位原始细胞计数0.135,在20个月的中位随访时间内,43.8%(7例)的患者进展为FL,总的中位生存时间仅10个月;55例核型正常的患者,骨髓中位原始细胞为0.148,52.7%(16例)的患者进展为FL,总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4个月。结论 8和-7/7q-的患者均有恶性的白血病细胞克隆存在,亚急性而进行性的疾病经过表明宜归人Sub-AML。对于细胞遗传学检查为正常核型,但骨髓中原始细胞≥0.10的患者,应严密随访,他们中的部分患者实际也可能是早期Sub—AML。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周血常规、外周血涂片、骨髓细胞检查的形态学改变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以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19例MDS患者的血液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中,外周血常规全血细胞减少9例(47%),两系减少8例(44%)。分类可见有核红细胞9例(47%),原始细胞6例(31%),血小板减少12例(62%)。骨髓学检查:增生极度活跃至活跃16例(84%),增生减低3例(16%),1系~2系病态造血17例(89%)。结论:MDS形态学改变异常复杂,部分MDS患者无病态造血,诊断困难,尤其是低危组诊断标准变异大,因此结合血常规、外周血涂片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是其诊断和分型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一、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 (一) 实验研究: 1.MDS骨髓小巨核细胞观察;南京鼓楼医院观察了14例MDS,其中难治性贫血(RA)8例,难治性铁粒幼红细胞贫血(RSA)3例,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EB)、转化中的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EBT)及继发性MDS各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增加地西他滨剂量治疗高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9月至2012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危组MDS及AML患者20例,静脉滴注地西他滨20 mg/m2,每日1次,连用5 d治疗,然后行骨髓检查,根据患者骨髓增生程度、原始细胞数、骨髓小粒饱满情况,结合患者的一般情况、不良反应,酌情增加使用地西他滨,分析治疗1个疗程后缓解率和总反应率。结果 MDS患者1个疗程完全缓解(CR)+骨髓CR为3例(75%),总反应3例(75%);AML患者1个疗程CR+骨髓CR 3例(18.8%),总反应8例(50.0%),其中初治患者1个疗程CR+骨髓CR 1例(25.0%),总反应3例(75.0%),复发及难治患者1个疗程CR+骨髓CR 2例(16.7%),总反应5例(41.7%)。累积2年生存率为42%。结论剂量增加的地西他滨可被安全应用于高危组MDS及AML,1个疗程缓解率较高,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伴血液系统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血液系统损害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pS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外周血和骨髓的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49例患者中出现血液系统改变的有25例(51%),其中贫血15例(31%),白细胞减少8例(16%),血小板减少10例(20%).同时两系受累6例,3系均受累2例.23例行骨髓穿刺检查,均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增生正常,3系细胞形态正常;15例贫血者,14例骨髓铁染色强阳性或阳性;10例血小板减少者,骨髓检查示巨核细胞成熟障碍7例.结论 pSS并发血液系统损害多见,以贫血最为常见,并与铁代谢紊乱导致的骨髓红系造血细胞功能异常有关,而血小板减少与骨髓巨核细胞产板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伴血细胞减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骨髓细胞形态学变化.方法 对34例外周血细胞减少的SLE患者(WBC<4×109/L, 或Hb<100 g/L, 或Pt<100×109/L)的骨髓涂片进行回顾性细胞形态学检查,并与2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难治性贫血(MDS-RA)患者以及14例健康对照者综合分析.结果 34例SLE患者中24例(70.6%)骨髓发育不良,包括红系多核(三核或更多)10例(29.4%),巨幼样变8例(23.5%), Pelger-Hüet样畸形12例(35.3%),多核巨核细胞8例(23.5%),小型巨核细胞10例(29.4%). 结论在伴血细胞减少的SLE患者中能观察到骨髓多系细胞发育不良,这些改变说明骨髓可能是SLE侵犯的靶器官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顽固性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窦综合征 )患者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特点 ,评估心脏起搏和导管射频消融进行心房 肺静脉电隔离治疗的结果。 方法  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 ,年龄 (6 0 7± 6 8)岁 ,5例有黑、 1例有晕厥发作史 ,病史 1~ 2 0 (7 6±6 0 )年。全部病例完成各项临床常规检查后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导管射频消融作心房 肺 (或上腔 )静脉电隔离治疗。 结果  8例患者中 ,房颤每天均有发作的 5例 ,每周发作数次的 3例 ,有 4例植入心脏起搏器后不能控制发作。动态心电图示房颤终止后的平均窦性停搏时间为 (5 0± 1 9)s。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与房颤相关的靶静脉为上腔静脉 2例 ,左上肺静脉 3例 ,有 3例未能确定起源点。作射频消融电隔离大静脉共 2 2根 ,平均随访 (2 78±15 9)d ,无房颤发作 6例 (75 % ) ,2例复发病例行第 2次电隔离后分别随访 2个月和 2 5个月 ,均再无房颤发生。其中未植入起搏器的 4例多次动态心电图复查无窦性停搏发生 ,2 4h总心率均在正常范围。 结论 部分阵发性房颤伴病窦综合征的患者 ,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大静脉能够完全消除房颤的发作 ,窦房结功能可以恢复 ,这一现象说明部分慢 快综合征患者的病窦综合征表现可能是继发性和可逆性的  相似文献   

14.
单采红细胞加小剂量化疗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eythemia.vera,简称真红,PV)治疗方法颇多。我科对3例PV患者应用体外循环单采红细胞,紫外线照射充氧血液回输(ultavio-letirradiation of autotanstustused blood,UVB)配合小剂量化疗方法治疗,取得初步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 病例选择 3例VP患者均为我科住院男性患者,年龄32~72岁。病史资料、血液实验室、骨髓穿刺涂片检查(其中1例为骨髓活检病理检查),符合国内VP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罕见8p11骨髓增殖综合征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对收治的1例8p11骨髓增殖综合征进展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疗经过,并结合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早期发病临床表现及相关骨髓检查表现类似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呈骨髓增殖性疾病表现,结合患者染色体提示t(8;22)(p11;q11),FISH检测证实FGFR1基因重排阳性,并排除BCR-ABL重排,证实BCR-FGFR1融合基因阳性,确诊为伴BCR-FGFR1融合基因重排的8p11骨髓增殖综合征。因患者拒绝早期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给予第3代TKI联合干扰素治疗后患者疾病短期维持在慢性期近1年,后患者因高血压控制不佳停药,疾病快速进展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伴BCR-FGFR1融合基因重排的8p11骨髓增殖综合征,临床罕见,预后均较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及骨髓增殖性疾病差,多短期内出现快速进展。结论:伴BCR-FGFR1融合基因重排的8p11骨髓增殖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且疾病进展迅速,目前早期无统一有效治疗方法。且该病早期易漏诊,需尽早完善...  相似文献   

16.
<正>临床工作中经常见到恶性肿瘤放疗、化疗后继发二重肿瘤的病例,而初治结肠癌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病例十分罕见,查阅国内外文献均无相关报道。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初治结肠癌合并MDS病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患者,男,62岁,因腹痛腹胀3个月于2012年3月13日入院,行肠镜、结肠二期增强CT等相关检查诊断为结肠癌。患者术前血常规显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红细胞绝  相似文献   

17.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诊断以往主要依靠血液和骨髓细胞学检查,随着骨髓活检的广泛开展、对CML临床病理过程有了新认识。现分析我院CML并骨髓纤维化(MF)16例患者的资料如下。临床资料病例选择:经血象、骨髓涂片、骨髓活检确诊的CML患者25例,16例发生MF,其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18~60岁,中位年龄30岁。临床特点:本组8例有牙龈出血、鼻衄等皮肤粘膜出血征。13例贫血患者中度以下贫血8例。4例全血细胞减少。骨髓涂片,增生活跃2例,增生低下3例,3例呈“干抽”。骨髓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以骨髓活检针于骼后上棘一步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中危-1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血液科10例中危-1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皮下注射地西他滨10 mg/d,第1~3天,第8、15、22天。32 d为1个疗程。评估其疗效及副反应。结果 6例例存在MDS相关基因突变。1个疗程结束时4例获得了临床改善,其中1例部分缓解(PR),3例血液学改善(HI),6例疾病稳定(SD)。3例患者完成3个疗程治疗,疗效评估显示,2例获得了临床改善,1例(33.3%)完全缓解(CR),1例血液学改善,1例SD。出现骨髓抑制4例,白细胞减少1例,贫血1例,血小板减少3例;2例出现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结论超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中危-1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诱导分化治疗白血病是近年来在联合化疗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我们采用小剂量三尖杉酯碱,加维甲酸作为联合诱导分化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及继发于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MDS)的急性白血病(AL)。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11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21~50岁,诊断AML(M_3)8例。MDS发展为急性白血病3例(1例M_6,2例M_2),均为初治病例。治疗方法:11例均以三尖杉酯碱1mg加0.9%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贫血原因待诊患者骨髓检查结果。方法:对1246例贫血原因待诊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和血液常规检查。结果:有1059例(85.0%)患者明确了贫血的原因。其中缺铁性贫血353例(28.3%);巨幼细胞性贫血191例(15.3%);再生障碍性贫血76例(6.1%);慢性病贫血58例(4.7%);感染性贫血47例(3.8%);溶血性贫血28例(2.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9例(3.1%);急性白血病]62例(13.0%);慢性白血病26例(2.1%);多发性骨髓瘤28例(2.2%);淋巴瘤9例(0.7%);骨髓转移癌15例(1.2%);恶性组织细胞病6例(0.5%);嗜血细胞综合征5例(0.4%);脾脏功能亢进10例(0.8%);骨髓纤维化6例(0.5%)。结论:骨髓检查是明确贫血原因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