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3月~2006年12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690例患者。结果:完成冠状动脉造影690例,检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0例,检出率为1.4%。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是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及确定其类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术近来在国内外应用日渐增多,具有血管并发症少、术后止血容易、不影响抗凝药物连续使用、患者无需卧床休息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易为患者接受。笔者自2002年3月-2003年9月共完成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术2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郑州人民医院从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施行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19例,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2例,女7例。年龄55~70岁,术前均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病变。郑州人民医院对19例冠心病患者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通过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术在国外应用越来越多 ,已成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新路径 [1 ,2 ] 。其优点为术后止血容易 ,并发症少 ,抗凝药物可连续使用 ,患者无需卧床休息 ,住院时间短 ,相对费用低 ,易为患者接受 [3 ]。我院在已熟练开展经皮穿刺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基础上 ,也积极开展了此项技术 ,从 2 0 0 0—2 0 0 1年共完成 10例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 ,现将初步经验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从我院 2 0 0 0年 4月至 2 0 0 1年 10月间欲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选出 10例病人 ,其中男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分析狭窄程度联合斑块负荷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在该院接受诊断的108例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CTA、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检测患者病变血管的斑块特性,包括斑块负荷、斑块体积、钙化成...  相似文献   

6.
高克明  许忠仁  石源 《江苏医药》2003,29(6):453-453
我院遇 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发生心绞痛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 ,现报告如下。患者 ,女 ,4 0岁 ,因反复发热、面部红斑、关节痛 18年 ,发作性胸痛 2年 ,于 2 0 0 1年 12月入院。患者于 18年前因发热、面部红斑、双肘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肿痛、胸腔积液及蛋白尿而明确诊断为SLE。用强的松 5 0mg/d治疗后症状缓解。之后 ,强的松逐渐减量至 5mg/d维持。但病情多次反复 ,强的松反复加量后病情控制。现强的松 5mg/d已维持 3个月。 2年前始经常出现心前区发作性绞痛 ,每次持续约 3分钟左右。近 1个月发作次数增多 ,每天 1…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过去6个月期间开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结果。方法2006年1月至2006年6月20日对2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桡动脉或股动脉施行急诊PCI术。结果直接PCI手术操作成功率100%。术中无一例发生无复流现象,无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其中住院死亡0例,死亡率0%。所有患者的临床缺血症状均迅速改善。结论直接PCI能迅速使梗塞相关动脉开通并恢复正常血流,使高危患者存活率升高,住院时间缩短.对于改善UA患者的缺血症状非常有效,再缺血、再梗死和再闭塞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心律失常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近2年来60例老年人心律失常伴或不伴心绞痛及缺血性心电改变的患者冠脉造影资料分析。结果 心律失常伴心绞痛及心肌缺血者冠心病阳性率高。结论 老年心律失常与冠心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张鹏  郑锴  陈钢  宋世辉  彭民  张鹏 《天津医药》2005,33(11):727-729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我院心外科自1999年3月-2005年1月共完成CABG400例。现总结有关的临床经验和体会.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前,诊治冠心病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行冠状动脉介入可经桡动脉途径与股动脉途径,与后者相比,前者具有创伤小、止血方便、外围血管并发症少、术后无体位限制、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学者广泛采用的技术。我院2010年8月-2012年7月收治冠心病患者326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138例及支架植入术188例,经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梁德刚  魏民新 《天津医药》2012,40(4):408-411
1964年Garrett等[1]首先在体外循环下应用大隐静脉进行升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965年Kolessov[2]于全麻开胸和心脏跳动下完成了胸廓内动脉-冠状动脉前降支移植术.此后的50年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成为心肌再血管化的经典治疗手段之一.目前,全球每年约进行160万例CABG手术,围术期病死率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冠心病患者对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09年7月间我科住院的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505名患者,观察资费来源、冠心病亚型及年龄阶段三个不同因素对住院期间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依从性的影响。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冠状动脉介入的依从性逐步减低;军队医保组与自费组较社会医保组依从性较高;疾病类型对介入依从性影响则相对较小。结论在当前医疗保障体制下,心脏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依从性明显受到包括医疗资源保障程度、年龄阶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的成功率及并发症。方法 观察我院在2004年10月至2005年1月期间的21例经桡动脉穿刺与32例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在成功率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 经桡动脉穿刺与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的成功率相似,前者的并发症较少。结论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人冠状动脉造影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CCA)的发生率、类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00年5月至2009年10月共1020例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在千佛山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对其中有冠状动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CCA解剖学特征进行分类。结果 1020例患者共检出冠状动脉畸形31例(发生率3%),包括冠状动脉起源和分布异常17例(占54.8%),冠状动脉瘘9例(占29%),冠状动脉结构异常5例(占16.2%)。结论老年人CCA并非少见,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老年人冠状动脉畸形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大多数CCA并不导致严重的临床后果。  相似文献   

15.
陈丹丹  蔡运昌  李玲 《贵州医药》2006,30(3):246-247
右冠状动脉缺如为罕见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型, 确诊有赖于冠状动脉造影。本文报道我院近年收治的2例先天性右冠状动脉缺如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例。 1临床资料例1,女性,69岁,因反复头痛20年,阵发性心悸、胸闷5年,加重1月入院。20年前无明显诱因  相似文献   

16.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克诚  杨大斌  苗锋  贲晨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2):2040-2040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在冠心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非体外循环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术20例。结果 患者中19例痊愈出院,随访1~2年心绞痛症状消失。1例术中室颤改为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脑死亡;1例术后出血,再次剖胸止血。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住院时间、经济支出减少,且手术的并发症降低,心功能可得到较好保护,更合适高龄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赵云华 《云南医药》2005,26(1):43-44
川崎病 (KD )病因不明 ,诊断缺乏特异性 ,本文综合分析 4 8例KD患儿临床特点 ,以期发现其中对早期诊断和确定诊断有提高价值的临床特点。资料与方法  4 8例KD患儿于 2 0 0 0年 1月至2 0 0 4年 5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 ,均符合 1984年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 8例 ,女 2 0例 ,男 :女为 1 4∶1。发病年龄 6月~ 10岁 ,其中 1岁以内 5例 ,1~ 3岁 18例 ,4~ 5岁 10例 ,>5岁 15例。临床表现 :4 8例 (10 0 % )均有持续发热 ,入院时发热病程 1~ 2 0d ,平均发热 7 2d ,体温最高达 39 5℃~ 4 1 5℃ ,为不规则发热或稽留热…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临床常规检查,评估冠状动脉风险性。方法选取2013年~2015年本院心血管科因胸痛发作疑诊为冠心病患者194例,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常规检查(ECG和心脏彩超)及冠状动脉CTA,并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做参考,对其相关性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诊断冠心病的符合率。结果 CAG检出阳性患者155例,阴性患者39例,将阴性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的心电图、心脏彩超、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1.29%、81.94%、89.03%和69.23%、82.05%、92.31%。入选患者心电图及心脏彩超联合检查结果的敏感性为56.77%,特异性为56.41%。结论心电图及心脏彩超联合检查对冠状动脉病变有明确的预测价值,冠状动脉CT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心脏彩超与心电图,对诊断冠心病有较高的准确性,具有简单、有效、无创的特点,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9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患者年龄在3070岁之间,平均年龄(50.4±6.5)岁,其中有60例患者是患有冠心病,8例患者患有心绞痛,22例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病史。男性患者有7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入院7d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了解患者病变情况,随后进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手术和支架植入手术,观察手术的成功率和临床疗效。结果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手术和冠状动脉支架手术治疗后的患者康复率达到了100%,临床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少。结论采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及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CTA)显示并评价心肌桥的物理特性,探讨其在心肌桥血管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3年6月间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502例患者的资料,评价心肌桥的部位、长度、厚度,MCA舒张期及收缩期管径大小、伴发的粥样斑块情况及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解剖特点与粥样斑块的关系。结果502例行冠状动脉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CTA发现心肌桥存在147例,检出率29.3%,CAG发现13例,检出率2.6%,两者间有差异。心肌桥的平均长度(32.10±9.25)mm,平均厚度(1.32±0.50)mm,心肌桥近段狭窄发生率高于壁段及远段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可作为显示并评价心肌桥血管的首选方法,其安全、准确、无创性适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