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1 毫秒
1.
目的提高对不典型先天性肠闭锁及肠狭窄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误诊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先天性肠闭锁及肠狭窄两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两例均为早产儿,生后反复出现喂养不耐受,查体腹部膨隆、胀,查血常规均提示合并感染,均误诊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予相应治疗后无效,行剖腹探查术确诊为肠闭锁、肠狭窄各1例,行小肠局部切除加造瘘术后病情缓解。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不典型早产儿肠闭锁及肠狭窄的认识,对早产儿反复出现喂养困难时需警惕肠闭锁及肠狭窄可能,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延误诊治导致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ICU对先天性肠闭锁及肠狭窄的新生儿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3例先天性肠闭锁及肠狭窄的新生儿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进行分析.术前要注意静脉营养,纠正电解质紊乱,注意保暖;术后要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果13例先天性肠闭锁及肠狭窄的新生儿手术后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护理下,痊愈出院8例,转当地医院治疗2例,死亡3例.结论精心严密、适当有效的护理可有效减少先天性肠闭锁及肠狭窄的新生儿手术前后的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肠闭锁及肠狭窄的新生儿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少春  唐吉荣 《现代护理》2005,11(15):1209-1211
目的 探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ICU对先天性肠闭锁及肠狭窄的新生儿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13例先天性肠闭锁及肠狭窄的新生儿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进行分析。术前要注意静脉营养,纠正电解质紊乱,注意保暖;术后要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果 13例先天性肠闭锁及肠狭窄的新生儿手术后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护理下,痊愈出院8例,转当地医院治疗2例,死亡3例。结论 精心严密、适当有效的护理可有效减少先天性肠闭锁及肠狭窄的新生儿手术前后的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肠闭锁和狭窄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肠闭锁和狭窄患儿的超声资料。结果 52例中,肠闭锁28例,肠狭窄24例。超声检出先天性肠闭锁25例,漏诊3例,诊断符合率89.29%(25/28);检出先天性肠狭窄22例,漏诊2例,诊断符合率91.67%(22/24)。结论 超声检查简便、安全、迅速,可作为小儿先天性肠闭锁和狭窄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肠闭锁的疗效.方法 对3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肠闭锁患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例均行腹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存活29例,术后切口裂开1例,术后死亡1例,术后新生儿硬肿症3例,出院肠梗阻再次入院1例,术后小肠结肠炎1例,吻合口漏1例,吻合口狭窄1例.结论 腹腔镜下治疗新生儿肠闭锁,其操作简单,安全,创面及创伤小,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少见.  相似文献   

6.
肠闭锁及肠狭窄是新生儿外科中较常见的畸形 ,闭锁多见 ,可引起完全性肠梗阻。肠狭窄一般视狭窄程度而引起不同程度的部分肠梗阻 ,发病以空肠多见 ,十二指肠次之 ,结肠少见[1] 。我科自1990年以来 ,收治隔膜型肠狭窄 30例。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男 18例 ,女 12例 ,6个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肠闭锁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对31例先天性肠闭锁的新生儿术前静脉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注意保暖,术后要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果 31例先天性肠闭锁及肠狭窄痊愈出院28例,多发性畸形家长放弃治疗死亡1例,再次梗阻1例,并发切口症1例。结论精心的护理减少先天性肠闭锁的新生儿手术前后的病死率,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对58例先天性肠闭锁新生儿进行手术治疗,并做好围术期护理.结果患儿均被治愈,未发生护理并发症.认为精心的围术期护理可提高先天性肠闭锁患儿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消化道畸形是胎儿在胚胎期由于多种原因所致发育障碍引起,可发生在整个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包括直肠肛管畸形、巨结肠、肥厚性幽门狭窄、肠旋转不良、食道闭锁及气管食管瘘、肠闭锁和肠狭窄等疾病.临床表现的共性为腹胀、呕吐.我科自2007年8月-2008年2月共收治此类患儿3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肠闭锁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消化道畸形,男女发病约相等,多见于早产儿。临床上分狭窄、闭锁Ⅰ型、闭锁Ⅱ型、闭锁Ⅲ型。表现为完全性肠梗阻。手术治疗是唯一挽救病儿生命的方法。我院自1986年~1993年之间收治病儿8例,由于技术不完善和护理不当,成活率很低,为25%。1994年~1997年之间收治11例病儿,由于注意了手术技术的改进和提高了护理质量,使患儿成活率上升至82%(9/11)。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刘根生  陈莹  吴曰杰 《临床医学》2005,25(10):22-24
目的总结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和狭窄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980年6月~2004年4月收治20例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和狭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十二指肠闭锁8例、十二指肠膜状狭窄12例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十二指肠切开、隔膜切除、十二指肠纵切横缝8例。十二指肠十二指肠吻合术6例,其中侧侧吻合2例,菱形吻合4例。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5例,胃空肠吻合术1例。13例合并肠旋转不良的患儿均进行了Ladd's手术和阑尾切除手术。治愈18例,死亡2例。其余病人术后随访6个月-7年,均生长发育良好。结论十二指肠闭锁患儿产前B超可早期诊断。十二指肠切开、隔膜切除、十二指肠纵切横缝,十二指肠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是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术中需注意双隔膜的存在及其他伴发畸形的矫治,同时加强围手术期的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X线检查在先天性肠闭锁的诊断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先天性肠闭锁42例,术前均行腹部立位平片检查,其中12例经胃管行胃及小肠碘水造影,18例行碘水灌肠检查。结果:42例中,十二指肠闭锁6例,空肠闭锁14例,回肠闭锁19例,结肠闭锁3例,腹平片可显示不同平面的肠梗阻征象。12例胃肠造影中,显示肠闭锁盲端8例,盲端未显示4例。18例灌肠造影显示为细小结肠16例(显示结肠闭锁盲端3例),正常结肠2例。结论:腹部立位平片是先天性肠闭锁的首选导向检查方法。灌肠检查对其定位、定性及鉴别诊断是十分必要的,碘水胃肠造影检查应慎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15例新生儿小肠闭锁的手术治疗经验,结合文献探讨新生儿小肠闭锁的治疗方法。方法:对空、回肠闭锁患儿采取端背吻合术、端侧吻合术;对靠近回盲部的回肠闭锁患儿,在传统肠切除肠吻合手术的基础上增加经阑尾残端向吻合口近端回肠放置导管减压。结果:15例均行手术治疗,治愈14例,死亡1例,治愈率为93.3%。结论:选择正确合适的手术方法,加强术后管理,是提高新生儿肠闭锁治愈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我院外科 1 988~ 1 999年手术治疗肠闭锁患儿 4 6例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2 7例 ,女 1 9例 ;出生后 1 6小时~ 1 2天 ,平均 4 .2天。生后 2天内就诊 1 2例 ,3~ 4天 2 6例 ,5~ 1 0天 7例 ,1 2天 1例。体重 2 .0~ 3.2 kg,平均 2 .6kg。2例为早产儿 ,2例产前羊水过多。均以呕吐为首发症状。6例出生 4 8小时内有少量胎粪排出 ,其余至就诊时无胎粪排出。入院时确诊为先天性肠闭锁 35例 ,以肠梗阻、肠旋转不良、腹胀待查入院 1 1例。 2 4例有合并症 ,其中胎粪性腹膜炎 1 5例 ,肠扭转 5例 (其中 1例合并胎粪性腹膜炎 )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在小儿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诊断效能及影像学表现分析.方法:选取泰安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10月—2021年4月收治的40例小儿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进行X线造影和超声诊断.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对比40例小儿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患者两种诊断方式的符合率、影像学分析以及诊断效能.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治疗先天性小儿肠闭锁的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为日益发展的新生儿外科提供护理经验.方法 对15例先天性肠闭锁患儿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5例先天性肠闭锁患儿在腹腔镜辅助下手术,经过精心的治疗、护理,除1例低体重患儿术后反复出现不全性肠梗阻并出现吻合口瘘家长放弃治疗外,其余均痊愈,平均住院9~16 d,本组手术无死亡者.14例获得随访1~6个月,生长发育良好,无特殊并发症.结论 对本组患儿通过术前积极的术前准备,术后采取加强干预措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新生儿先天性肠闭锁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7例无明显腹胀的空回肠闭锁患儿采用腹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结果本组17例手术过程顺利,确诊空肠闭锁8例、回肠闭锁9例,合并美克尔憩室、肠气囊肿各1例,术中将闭锁肠管盲端及美克尔憩室、肠气囊肿一并切除;术后常规全静脉营养5~7d,术后5d始经口喂养并逐渐增加喂哺量;术后随访6个月,仅1例小肠长度约70cm患儿因腹泻、体质量不增而再次行肠外及肠内营养治疗,余16例生长发育正常。结论应用腹腔镜技术诊治先天性肠闭锁可有效避免腹部长切口,并可防止术中肠管不必要暴露和损伤,能及时发现腹腔内合并畸形,适用于无明显腹胀的先天性肠闭锁患儿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肠闭锁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肠闭锁治疗及护理成功经验。方法对42例新生儿肠闭锁的治疗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放弃治疗1例,手术41例,术后24例出现各种并发症32例次,死亡16例,总治愈率63.4%。结论近年来新生儿肠闭锁的存活率显著提高,主要与手术技巧的改进、静脉高营养的应用、以及新生儿围手术期高质量的护理等方面有关。  相似文献   

19.
对58例先天性肠闭锁新生儿进行手术治疗,并做好围术期护理。结果患儿均被治愈,未发生护理并发症。认为精心的围术期护理可提高先天性肠闭锁患儿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产前诊断对小肠闭锁患儿预后的判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肠闭锁患儿产前诊断组(antenatal diagnosis,AND)与生后诊断组(postnatal diagnosis,PND)的预后,评估产前诊断对小肠闭锁患儿预后的判断作用。方法:回顾分析60例空回肠闭锁患儿,分为AND组和PND组,比较两组不同预后。结果:肠闭锁产前诊断率35%(21/60);空肠闭锁产前诊断率46.7%(14/30)高于回肠闭锁23.3%(7/30);AND组就诊时间和手术时间早于PND组;AND组平均住院天数、死亡率、术后大于7dTPN使用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PND组,后两个参数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AND肠闭锁患儿以空肠闭锁更为多见,虽其就诊时间和手术时间较PND组早,但其术后对TPN的依赖增加,术后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增多,AND组肠闭锁患儿预后差于PND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