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评价骨内颌间牵引钛钉在复杂下颌骨骨折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复杂下颌骨骨折患者先应用骨内颌间牵引钛钉进行颌间固定,再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行骨内颌间牵引2~4周.结果:50例复杂下颌骨骨折均获得良好的复位和骨性愈合,咬合关系良好,无明显并发症.结论:骨内颌间牵引钛钉能缩短手术复位操作时间,对下颌骨的整复固定和功能恢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牵引钉行颌间牵引术治疗颌骨骨折后关系紊乱的效果。方法:对30例颌骨骨折伴有咬合关系紊乱的病例,应用牵引行开放整复+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术后再利用钛钉进行骨颌间牵引7~14 d。结果:所有病例均在短期内恢复咬合关系,效果评价达到Ⅰ级者24例,Ⅱ级者6例。结论:使用牵引钉的牙槽骨颌间牵引术,尤其适用于不能以牙列颌间牵引术恢复咬合关系的病例。  相似文献   

3.
钛板钛钉坚固内固定技术在下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美芳  任冀川  房玮 《口腔医学》2007,27(3):164-165
目的观察钛板钛钉坚固内固定技术在下颌骨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30例下颌骨不同部位骨折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钛板钛钉坚固内固定治疗,观察术后咬合关系恢复及骨折术后对位对线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术后复查X线片对位对线好,咬合关系恢复良好,无排异反应,无需颌间牵引,缩短了住院时间。结论钛板钛钉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下颌骨骨折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术中利用颌间牵引螺丝暂时牵引,经口内切口进行整复并坚强内固定治疗45例下颌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对45例54处下颌体及下颌角区线性骨折,先分别在上、下颌中切牙之间、尖牙与第一前磨牙之间、第一与第二磨牙之间的根向植入颌间牵引螺丝,骨折复位后,进行颌间结扎固定,恢复咬合关系及下颌骨的弓型。自下颌前庭沟、翼下颌皱襞切开黏骨膜,显露骨折处并复位后,在张力线上用小型钛板进行坚强内固定术。术毕拆除颌间结扎,7d后将颌间牵引螺丝拆除。分别于术后第1天和第90天进行临床和X线检查,评价其咬合关系、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结果:45例54处下颌骨骨折均获得良好的复位和骨性愈合,咬合关系良好,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经口内途径行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结合颌间牵引螺丝暂时刚性牵引结扎,对下颌体及下颌角骨折的整复固定和功能恢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自攻钛钉接骨板及颌间牵引钉在颌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自攻钛钉接骨板结合颌间牵引钉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颌骨骨折患者行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辅以自攻型颌间牵引钉进行颌间牵引.结果:35例患者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拆线,其中30例达到解剖复位标准,5例基本复位.咬合关系均恢复至正常.结论:自攻钛钉接骨板结合颌间牵引结扎钉是目前治疗颌骨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用颌间牵引钉行颌间牵引,辅助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对61例行颌间牵引钉牵引复位,辅助钛板坚固内固定的颌骨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从骨折类型、咬合关系恢复情况、颌骨复位效果、副损伤等几方面评判其优缺点。结果:利用颌间牵引钉联合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的病人中Ⅰ级愈合的49例,占80.33%,Ⅱ级愈合的12例,占19.67%。结论:利用颌间牵引钉联合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上颌骨腭骨正中骨折的治疗措施。方法 :对29例上颌骨腭骨正中骨折所形成的裂缝,采用橡皮圈牵引复位术+牙弓夹板颌间牵引复位术(或牵引钉颌间牵引复位术),辅以颅颌固定联合治疗。结果:术后纵向裂口逐渐缩小,骨缝基本拉拢,1月左右CT片显示骨折复位愈合情况良好,拆除全部牵引装置,3月后复查CT显示骨折全部Ⅰ期愈合、咬合关系正常。结论:橡皮圈牵引复位术+牙弓夹板颌间牵引复位术(或牵引钉颌间牵引复位术)辅以颅颌固定联合治疗上颌骨腭骨正中骨折,有利于骨折的复位愈合,能较好地恢复硬腭的形态结构,获得良好的咬合关系,恢复咬合功能。是一种价廉物美、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国产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小夹板螺钉内固定系统在下颌骨骨折内固定中的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57例下颌骨单纯线性骨折分为2组,分别行PDLLA小夹板骨折内固定及小型钛板骨折内同定,术后行颌间牵引固定0-14d,观察伤口愈合、骨折段复位及咬合关系恢复等情况。结果:31例PDLLA小夹板骨折内固定患者,术后伤口无感染,未发现非特异性炎症;术后骨折段的稳定性好,骨折愈合正常,除4例出现轻度咬合关系紊乱外,其余患者咬合关系恢复良好,与小型钛板内固定疗效相似(X2检验,p>0.05)。结论:在下颌骨单纯线性骨折治疗中,PDLLA小夹板螺钉是一种可选择的骨折内固定材料,优点是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用颌间牵引钉结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注意事项及临床适应症的掌握。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治疗的68例颌骨骨折病例应用颌间牵引钉牵引复位结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总结分析临床疗效及操作注意事项,评判其优缺点。结果 68例患者术后创口Ⅰ期愈合折线,其中61例达到解剖复位标准,7例基本复位,咬合关系恢复正常。颌间牵引钉适合于多种类型颌骨骨折,操作时间短,仅局部有轻微损伤,可进行多方向调整,术后患者舒适,拆除方便,但患者经济负担加大。结论颌间牵引钉结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手术快捷、安全、效果良好,为颌骨骨折治疗提供了新的颌间牵引方法,在患者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联合采用小型钛板张力带固定,外加支抗钉辅助术后颌间牵引治疗下颌角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下颌角骨折12例患者采用口内切口,单个小型钛板行张力带内固定;同时植入正畸支抗钉,术后行颌间结扎,从术后感染、咬合关系、张口度等方面分析疗效。结果:术后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张口度恢复正常,咬合关系良好。仅1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术后半年出现伤口裂开、钛板外露现象。结论 :单块小型钛板行张力带固定,辅助支抗钉术后颌间牵引治疗下颌角骨折是一种确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32例复杂性颌骨骨折错位愈合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保守治疗、切开复位固定、正颌外科治疗32例复杂颌骨骨折错位愈合患者,探讨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保守治疗以牙弓夹板颌问固定为主,切开复位系按手术常规,切开、复位、钢丝或钛板固定,正颌外科系按正颌外科常用术式手术,术后颌问结扎2~3周。结果:伤口均一期愈合,无并发症,咬合关系及外观满意或基本满意。结论:根据颌骨骨折错位愈合的部位、时间、程度、患者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治疗手段,可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及外形。  相似文献   

12.
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后咬合关系不良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颌骨骨折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后咬合关系不良的防治对策。方法:总结183例患者,分析其中12例术后出现咬合关系不良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结果:12例患者中,后牙早接触,前牙开he者5例,一侧后牙开he者3例,后牙尖时尖者2例,反he者2例。经颌间弹力牵引固定,10例患者恢复咬合关系,1例再次手术,1例经调he恢复咬合关系。结论:坚强内固定术后咬合关系不良多发于复杂性颌骨骨折,手术操作不当和术后缺少有效的颌羊固定是防治颌骨骨折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后咬合关系不良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颌间弹性牵引在颌骨骨折治疗中的辅助作用。方法:对40例颌骨骨折病例采用开放复位坚强内固定治疗,术前、术中或术后辅以颌间弹性牵引;5例患者单纯采用颌间弹性牵引治疗。结果:40例开放手术复位病例伤口均一期愈合。全部45例患者均骨折复位愈合良好,咬合关系恢复正常。结论:颌骨骨折术前及术中颌间弹性牵引可以有效辅助骨折复位,保持正常咬合关系;术后短时间颌间弹性牵引对保持骨折复位愈合、咬合关系恢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总结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口腔科2005-01—2009-05收治的颌骨骨折患者共67例进行坚强内固定治疗,并利用颌间牵引钛钉行颌间固定及牵引,分别于术后1、3、6个月复查,检查咬合关系及开口度等情况,拍摄X线片了解骨折线复位及愈合情况。结果:术后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经1~6个月随访,67例中66例咬合关系及开口度恢复良好,有1例上、下颌骨多处骨折患者术后轻度咬合错乱。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颌间固定及牵引是颌骨骨折治疗的有效方法,坚强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了颌骨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治疗失败的颌骨骨折病例的失败原因,探讨补救治疗的原则和方法。方法 对107例颌骨骨折治疗失败的病例行补救治疗,71例行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11例行颌间牵引固定,对25例陈旧性错位愈合骨折进行了正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所有骨折愈合良好,术后咬合关系恢复满意者93例,经调He及正畸治疗后满意者9例。结论 应掌握颌骨骨折治疗原则和正确方法,不可过分依赖内固定而忽视必要的颌间牵引,对陈旧性错位愈合骨折采用正颌外科手术方法矫治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快速螺钉颌间固定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螺钉颌间固定的方法成功率及治疗效果,提供一种对牙齿没有负担的颌间固定器。方 法:研制螺钉颌间固定器,包括3mm×2mm×12mm微型钛螺钉,卡钉螺刀及牵引橡皮圈。38例患者接受治疗,每 例患者均于局麻下,在上下颌前牙及磨牙区两牙根之间,用钻头从牙龈打一导孔,随之用卡钉螺刀将微型钛螺钉垂 直旋入,使之稳固植入牙槽骨内,共植入8个螺钉,然后在螺钉上悬挂橡皮圈,使上下颌处于正常的咬合状态。结 果:38例患者周定14-28d,在固定期间无螺钉松脱现象,均获得了稳定固位,无1例发生感染。经X线摄片及临 床随访观察,全部达到良好的复位固定,未发现咬合错乱及牙齿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与传统的颁间钢丝栓结 固定相比较,螺钉颌间固定是一种操作快速,固位牢靠,口腔清洁度好的颌间固定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Stainless steel wire is often used in the management of jaw fractures to provide intraoperative or postoperative intermaxillary fixation (IMF). Wiring of the jaws is time-consuming, a second procedure is needed to remove it, and needlestick injuries occur during placement.We report on 151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had wire-free fixation of jaw fractures, and outline the value of a system of plastic anchorage points applied to individual teeth in both jaws that allows for wire-free IMF when they are linked by elastics (Rapid IMF™, Synthes, PA, USA).A total of 150 successive patients had wire-free fixation of 146 mandibular and 5 maxillary fractures. Ninety-eight were hand-held in occlusion, and 52 were treated using Rapid IMF™. There were few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攻牵引钉应用于颌面骨折颌间牵引的并发症及防治对策。方法:总结2007年1月~2009年12月间颌面骨折,应用自攻牵引钉行颌间牵引30例。其中上颌骨骨折5例,下颌骨骨折25例。结果:29例咬合关系恢复至正常,1例咬合关系恢复不良。在222枚螺钉中有39(18%)枚牵引钉在拆除时发现螺钉尾部被口腔黏膜覆盖,有4(2%)枚螺钉断裂。在牵引完成前有7(3%)枚螺钉松动,未发现螺钉两侧的牙根损伤。结论:虽然自攻颌间牵引钉是一种安全,省时的颌间牵引方法,但它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潜在并发症,临床医生应该意识到这一点,更加安全有效地使用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