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6例阴茎癌的临床分析及总结——附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eng FF  Liang YY  Guo YS  Dai YP  Zheng KL 《癌症》2008,27(9):962-965
背景与目的:阴茎癌是一种少见的疾病,以鳞状细胞癌为主,主要通过淋巴途径转移.治疗包括局部原发癌切除和对转移淋巴结的处理及放疗、化疗等辅助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阴茎癌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6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46例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6例患者中鳞状细胞癌44例,Paget病1例,疣状癌1例,对其中23例肿大淋巴结进行活检.结果:39例行阴茎部分切除术,4例行阴茎全切加会阴部尿道造口术治疗,1例Paget病患者行病灶切除植皮术,2例未接受手术治疗.10例淋巴结活检阳性的患者中有9例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5例行同期盆腔淋巴结清扫术.41例患者获定期随访1~10年,1年、2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95.1%、95.1%、82.9%、31.7%.术后病理证实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者2例均在2年内死于肺转移.结论:阴茎部分切除术是治疗阴茎癌合理有效的方法,且应尽早手术治疗.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阴茎癌预后的重要因素,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者应早期行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早期阴茎癌的镭模放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对阴茎癌的治疗都以手术、放射或两者综合治疗为主,用柱型镭模放射治疗,国内尚未见报道。现将我院从1957~1973年用柱型镭模治疗的16例早期阴茎癌的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阴茎癌术后短期肺转移的疾病进展、影像学表现、病理、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通过回顾分析3例阴茎癌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3例患者,平均年龄65岁,术前平均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为21.2 kg/m2,术前胸部CT均未见明显肺转移。3例患者术前均可触及肿大腹股沟淋巴结,其中1例盆腔磁共振可见淋巴结肿大。活检病理2例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1例为中分化鳞状细胞癌。1例患者接受了阴茎部分切除术+腹股沟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2例患者接受阴茎部分切除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肿瘤直径3.0~5.2 cm,均提示阴茎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免疫组化:CK(+)、p40(+)、Vimentin(+)、CK5/6(+)、HCK(+)、p63(+), Ki-67均大于70%。3例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胸部CT均提示多发结节。其中1例患者术后1个月出现咯血症状,腹股沟区可触及肿块,肺结节穿刺病理证实阴茎癌肺转移。术后3例患者总生存期均≤5个月。结论:阴茎癌术后短期出现肺转移临床少见,术前多有区域淋巴结转移,术后进展迅速,可合并有...  相似文献   

4.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分析原发灶不明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治疗失败的原因,探讨治疗方法和技术。方法:共收集122例初治治疗的病例,单纯放射治疗(R)62例,单纯手术治疗(S)23例,单纯化疗(C)5例,手术加放射治疗(S+R)20例,放射治疗加手术(R+S)12例。手术治疗局部淋巴结切除术 18例,单侧颈淋巴结清扫术34例,双侧颈巴结清扫术3例。放射治疗94例中,全咽部和全颈部照射65例,全颈部照射9例,部分颈部照射20例。结果:全组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1.9%和36.5%,颈部转移癌未控和复发占45.9%,远地转移率为26.2%,原发灶发现占8.2%。影响颈部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N分期、综合治疗、全颈照射和肿瘤的放射敏感性。影响远地转移的主要原因是N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部位和原发灶出现。影响原发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颈淋巴结转移部位。结论:早期鳞癌或低分化部、未分化癌局部手术切除或活检术后直接进行放射治疗,晚期颈转移以放射治疗和手术综合治疗为主,可同时加化疗,而腺癌治疗以手术为主。对上中颈部低分化和未分化癌应采用全咽部和全颈部照射,除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以外,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照射野至少应该包括全颈部。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阴茎癌患者进行术后放射治疗的适应证、放射治疗的靶区、射线质、剂量及与手术的时间间隔。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阴茎癌患者48例,行手术治疗后,接受放射治疗。结果:早期(Ⅰ期~Ⅱ期)患者,在手术后不超过6周,接受不少于50Gy的外照射,治疗效果好(CR PR)。病理类型、术后放射治疗前的腹股沟区淋巴结情况、放射治疗的靶区、射线质则与疗效无明显相关性。结论:Ⅰ期和Ⅱ期阴茎癌患者是术后放射治疗的适应证,与手术的时间间隔最好不超过6周,术后放射治疗的剂量不小于50Gy。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分析295例阴茎癌的临床资料,比较阴茎癌不同时期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对预后的影响,探讨阴茎癌有效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调查随访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和解放军第二一一医院的295例阴茎癌患者,收集年龄、职业、病理、Jackson分期、淋巴结转移等可能影响其生存情况的因素。按照一期是否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Log-rank检验、Cox回归等统计方法分别比较淋巴结有转移情况和无转移情况下两组患者的生存预后。结果 29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一期手术患者212人,二期手术患者83人。无淋巴结转移情况下,一期组5年生存率为96.12%;二期组为80.00%,有淋巴转移情况下,一期组5年生存率为91.30%,二期组为50.80%,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下一期组生存率均高于二期组(χ2=37.406,P<0.001;χ2=53.427,P<0.001)。经Cox回归分析,不同时期行淋巴结清扫术、年龄、化疗药物对预后的影响显著。结论 阴茎部分切除术或阴茎全切除术同时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阴茎癌十分合理和有效的方法,根治术同期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生存率与二期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叶敞  江淳 《实用肿瘤杂志》2011,26(4):394-395
目的探讨阴茎癌的特殊类型疣状癌的术前诊断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阴茎疣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5例患者均包茎或包皮过长;肿瘤直径1.0~3.5 cm;基底位于阴茎头部4例,其中侵犯冠状沟近侧1例;位于包皮内板1例。5例均在术前活检确诊。3例行阴茎部分切除术;2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其中1例术后9月复发再行阴茎部分切除术;1例行腹股沟淋巴结活检。病理检查见肿瘤细胞分化好,标本切缘阴性。4例随访0.5-7年未见复发,二次手术者随访6年无复发。结论阴茎疣状癌细胞分化良好,生物学特性为局部侵袭性生长,很少发生区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阴茎癌有效合理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鳞状细胞癌29例,鳞状上皮乳头状瘤恶变2例,疣状癌1例。31例行手术治疗,首次治疗行单纯肿瘤切除+包皮环切术+放疗3例,阴茎部分切除术27例,阴茎全切+尿道会阴部造口术1例,其中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4例。结果:28例获得随访,行单纯肿瘤切除+包皮环切术中1例于手术后3年复发和2例于手术后3月复发而行阴茎部分切除术,行阴茎部分切除术者2年和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92%、82%和45%,行阴茎全切除术者随访6年至今仍健在。结论:阴茎部分切除术是治疗阴茎癌合理有效的方法,且应尽早治疗。证实有淋巴结转移者应积极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阴茎癌有效合理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鳞状细胞癌29例,鳞状上皮乳头状瘤恶变2例,疣状癌1例。31例行手术治疗,首次治疗行单纯肿瘤切除+包皮环切术+放疗3例,阴茎部分切除术27例,阴茎全切+尿道会阴部造口术1例,其中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4例。结果:28例获得随访,行单纯肿瘤切除+包皮环切术中1例于手术后3年复发和2例于手术后3月复发而行阴茎部分切除术,行阴茎部分切除术者2年和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92%、82%和45%,行阴茎全切除术者随访6年至今仍健在。结论:阴茎部分切除术是治疗阴茎癌合理有效的方法,且应尽早治疗。证实有淋巴结转移者应积极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阴茎癌患者进行术后放射治疗的适应证、放射治疗的靶区、射线质、剂量及与手术的时间间隔。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阴茎癌患者48例,行手术治疗后,接受放射治疗。结果:早期(Ⅰ期~Ⅱ期)患者,在手术后不超过6周,接受不少于50Gy的外照射,治疗效果好(CR+PR)。病理类型、术后放射治疗前的腹股沟区淋巴结情况、放射治疗的靶区、射线质则与疗效无明显相关性。结论;Ⅰ期和Ⅱ期阴茎癌患者是术后放射治疗的适应证,与手术的时间间隔最好不超过6周,术后放射治疗的剂量不小于50Gy。  相似文献   

11.
阴茎疣状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阴茎癌的少见类型疣状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6例阴茎疣状癌的临床资料.6例患者全部为包皮过长或包茎,肿块直径0.4~6cm;基底位于包皮内板2例,局限于龟头3例,侵犯冠状沟近侧1例;3例经活检确诊,1例误诊为乳头状瘤,1例经反复复发切除4次尚确诊.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其中阴茎部分切除4例,包皮环切1例,局部切除1例.所有患者均未行腹股沟淋巴结清除以及放化疗.行包皮环切的1例患者,术后3个月发现阴茎结节,活检确诊为前次手术结扎线头的炎症反应,随访至今3年,未见复发;其余患者随访0.5~8年,1例患者自然死亡,其余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阴茎疣状癌细胞分化良好,以局部侵袭性生长为主,几乎不发生淋巴结等远处转移,活检方法不当易于误诊,恰当的手术切除效果肯定,应最大限度保留阴茎外观和功能,但术后应严密观察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12.
宫颈浸润癌扩大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267例分析王丽霞焦士兰殷卫东刘月仙近年来,宫颈癌以手术治疗与放射治疗为主要手段,临床分期及病灶大小常是进行治疗的依据。国内,对临床Ⅰb~Ⅱb期的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范围为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加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扩...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一种阴茎癌外照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茎癌的早期诊断率较高,采用手术局部切除加术后放疗综合治疗早期阴茎癌,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自2003年10月起,采用俯卧位、阴茎悬拉并置于可活动水盒(自制)的^60Co外照射技术(简称水盒外照射),治疗早期阴茎癌局部切除术后患者,下面仅从水盒外照射的技术介绍如下,供同行们商讨。  相似文献   

14.
外阴癌历来均以手术治疗为主,化疗并非外阴癌的常规治疗方法。其理由在于.已确立的广泛外阴切除术等术式在早期癌治疗上疗效显著。尽管外阴癌位置表浅.易发现,但临床常可以见到因就医不及时、治疗时已为晚期外阴癌的患者。据统计,约1/4的外阴鳞癌患者不宜行手术治疗或出现局部复发。对于部分患者而言,其治疗选择除放射治疗外,可考虑行辅助或姑息性化疗,部分患者治疗后可能赢得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15.
少见食管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73年-2001年间共收治46例均经手术证实少见的食管贲门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其中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34例;癌肉瘤6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平滑肌肉瘤4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这几种肿瘤除癌肉瘤外,病程发展快,易早期转移,故应早期诊断,早期行手术根治为主的,放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来,肺癌发病有明显增加趋势,在我国,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因此,肺癌脑转移亦相应地增多。1974年5月至1986年5月我科收治肺癌脑转移38例,现报告如下。 阴茎癌以手术治疗为主,对于较局限的阴茎癌,行部份阴茎切除,术后效果多半良好。少有尿道口狭窄及因此而引起泌尿系反复感染者。笔者遇见一例患者,因阴茎癌行阴茎部份切除,得以存活十年而因严重泌尿系感染致败血性休克死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自制阴茎固定装置作阴茎癌放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使用自制阴茎固定装置作阴茎癌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科使用自制阴茎固定装置进行阴茎癌模拟定位和放射治疗。结果:能够方便准确摆位,有效地提高阴茎皮肤剂量达到治疗目的。结论:阴茎癌的放射治疗因阴茎固定比较困难,放射治疗摆位的重复性难保证。阴茎体积小,剂量分布不均匀,放射治疗需要用组织补偿,自制阴茎固定装置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发生于阴茎的肿瘤少见,其病理类型主要为阴茎鳞状细胞癌,其次为继发性肿瘤,大多由膀胱癌、前列腺癌和直肠癌转移而来.原发于阴茎的淋巴瘤则罕见.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耳癌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11例中耳癌病人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中耳癌的早期诊断率及生存率.方法收集、分析1983~1994年我科收治的11例中耳癌病人,其中9例中耳癌的患者行颞骨次全切除+术后放疗,2例中耳肉瘤的患者1例化疗,1例放疗.结果11例中耳癌随访5年,3例无复发,1例术后5年脑转移再次手术,术后良好.7例死于肿瘤局部复发、扩散.结论积极治疗中耳炎可能降低中耳癌发病率,中耳癌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提高生存率.对较晚的中耳癌,病变已侵犯周围组织,应考试以放射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使用自制阴茎固定装置作阴茎癌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科使用自制阴茎固定装置进行阴茎癌模拟定位和放射治疗.结果:能够方便准确摆位,有效地提高阴茎皮肤剂量达到治疗目的.结论:阴茎癌的放射治疗因阴茎固定比较困难,放射治疗摆位的重复性难保证.阴茎体积小,剂量分布不均匀,放射治疗需要用组织补偿,自制阴茎固定装置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