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Ⅱ型精神分裂症住院期间采用脑血管扩张药"盐酸丁咯地尔"合并抗精神病药治疗对其远期临床疗效、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共6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住院期间分别使用抗精神病药合并盐酸丁咯地尔和单纯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4周,于入院后第2天、入院后第4周末、出院后半年及1年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韦氏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来评定患者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的改变。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在第四周末、出院后半年SANS量表及认知功能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后1年的随访中记忆量表也有明显改善。结论Ⅱ型精神分裂症住院期间采用脑血管扩展药"盐酸丁咯地尔"有助于改善其远期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如能长期使用效果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前PANSS精神病理、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和总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2周、治疗4周和治疗8周后PANSS精神病理、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和总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阿立哌唑用于女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具有更高的有效率和安全性,因而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患有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症状的患者应用利培酮联合认知行为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患有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症状患者13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应用利培酮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方式;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结果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8%,高于对照组的8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NSS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精神症状评分及总评分相较于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但观察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患有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症状的患者控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利培酮联合认知行为对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症状的控制效果。方法: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4例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症状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利培酮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利培酮治疗)与实验组(42例:利培酮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比较两组患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PNASS量表中阴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以及量表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症状患者利培酮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利培酮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集的118例本院治疗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症状指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气指标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症状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可以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其血气指标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症状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应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应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能迅速纠正患者的不良症状,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病情恢复,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79例精神分裂症残留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79例患者分成药物治疗组39例与认知行为治疗组40例,药物治疗组患者单纯应用利培酮进行治疗,剂量控制在3~6 mg,平均剂量(4.58±1.19)mg/次,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认知行为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组基础上同时对患者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具体方法如下:选择6名经验丰富的心理治疗师进行个体心理治疗,每周1次,每次治疗时间约60 min,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治疗后通过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药物治疗组阴性症状分数[(14.3±4.7)分]明显高于认知行为治疗组[(10.8±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3,P<0.05),其他症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认知行为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阴性症状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07,P<0.05)。两组患者阳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认知行为治疗组患者后各项分数明显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认知行为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各项分数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可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残留型患者的阴性症状,且对认知功能有明显的改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故可作为精神分裂症残留型患者康复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人格障碍的共病分析。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1月112例住院患者采用ICD-10人格障碍诊断标准进行诊断。使用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及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其相关临床症状;疗效根据BPRS减分率评定。结果11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病前人格正常者53例,分裂样人格障碍者41例,偏执型人格障碍者5例,自恋型人格障碍者4例,边缘型人格障碍者3例,回避型人格障碍者2例,依赖型人格障碍2例,表演型和强迫型人格障碍者各1例。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约半数以上共病不同类型的人格障碍。共病加重了患者的阴性症状,对治疗效果不佳,同时预示患者的不良预后,对此精神科的临床医师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齐拉西酮联合心理治疗对伴抑郁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伴抑郁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利培酮联合心理治疗,观察组采用齐拉西酮联合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评分变化情况与用药安全性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C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8周后的CD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93%,低于对照组的4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伴抑郁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行齐拉西酮及心理治疗的临床疗效理想,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赛乐特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治疗作用。方法 抗精神病药联合赛乐特治疗30例Ⅱ型精神分裂症,并与30例单纯使用抗精神病药的Ⅱ型精神分裂症对照。结果 联用组阴性症状的减分率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赛乐特联合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利培酮结合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2例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症状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利培酮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利培酮治疗结合认知行为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后的MCCB评分及PANS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PA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该组的MCCB(持续操作、情绪管理、言语记忆、视觉记忆、语言流畅)的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药物治疗结合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症状疗效明显,能提高患者个人生活能力,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散内观认知疗法干预在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本次选取偏垫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80例,均为我院精神病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医护(对照组,n=40)与运用分散内观认知疗法(观察组,n=4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PANSS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2周,观察组总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阴性症状量表、阳性症状量表、思维障碍因子、反应缺乏因子、抑郁因子及偏执因子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激活性因子、阳性症状量表分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分散内观认知治疗,可避免场所和参加时间的限制,为病房内患者的需要提供了良好条件,可依据治疗师的情况和病房对治疗程式灵活设置,以使患者积极性提高,对康复起到促进作用,进而改善预后,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马明辉 《现代保健》2010,(19):22-23
目的 观察抗精神病药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9年1月~2009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抗精神病药联合帕罗西汀)和对照组26例(单纯抗精神病药),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的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分相比,治疗8周及12周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结论 抗精神病药联合帕罗西汀治疗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服用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服用喹硫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ANSS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评分,精神病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PANSS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评分、精神病理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及治疗2、4、6、8周两组患者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2、4、6、8周PANS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立哌唑与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相当,但阿立哌唑的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5.
《rrjk》2017,(16)
目的 :探究奥氮平应用在维持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治疗维持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依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有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选择氯氮平治疗,观察组选择奥氮平治疗。结果 :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对2组维持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而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奥氮平应用在维持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治疗好转满1年的9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随访评估。结果患者的病程、自知力、是否有残留症状、药物副反应、应激因素、服药依从性、家庭支持均对精神分裂症复发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社会支持评定中,复发组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主观利用度得分及总分均低于非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病程长、服药依从性差、有应激因素、有残留症状、自知力缺失、有药物副反应、家庭及社会支持薄弱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容易复发。  相似文献   

17.
《rrjk》2017,(2)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06月我院就诊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利培酮治疗,统计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HVLT-R、CPT等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PANSS总分、阳性及阴性症状显著下降(P0.05);除了HVLT-R指标外,其他各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培酮可显著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值得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分散内观认知疗法与药物治疗联合应用对男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男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的患者114例,使用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7例),观察组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对其进行连续30天每天2小时的分散内观认知疗法;对照组的患者只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治疗后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护士观察量表的评分对患者的疗效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中SAPS、SANS、反应缺陷和偏执等症状方面,治疗后的症状显著低于治疗前,在护士观察量表中病情总估计、社会能力、个人整洁、迟缓等方面均得到有效改善,而对照组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中SAPS、SANS、反应缺陷和偏执等症状方面与护士观察量表中病情总估计、社会能力、个人整洁、迟缓等方面均无明显的变化.结论:分散内观认知治疗与药物治疗联合对恢复期男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有很大的改善,对阴性症状患者的疗效特别明显,医护人员在治疗10周后进行随访治疗疗效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其抑郁症状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之间收治1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90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90例)在此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其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后HAMD评分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6%,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其抑郁症状的改善,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男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采用分散内观认知疗法联合药物对临床疗效、复发率及依从性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共85例男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男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n=48)和对照组(n=37),其中研究组采用分散内观认知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自知力、阳性与阴性症状(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s,PANSS)量表评分、依从性和复发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前自知力存在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存在率为68.7%,对照组存在率为37.8%,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研究组存在率为87.5%,对照组存在率为56.8%,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PANSS量表中抑郁因子、偏执因子、思维障碍因子、反应缺乏因子、一般精神病理量表、阴性症状量表分、阳性症状量表分和总分等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ANSS量表激活因子、阳性症状量表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前依从率显著好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1年后6例复发,复发率为12.5%,对照组有10例复发,复发率为27.0%,两组患者复发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散内观认知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消除康复的不良因素,纠正不健康认知,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社会和家庭功能的重建和恢复,改善患者病情,提高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