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减少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用量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且发育卵泡数≥14个、hCG日雌二醇(E2)水平≥10 000 ng/L的OHSS高危患者327例,依据hCG用量不同分为2组:204例hCG 2 000~4 000 IU者为A组;123例hCG 10 000 IU者为B组,比较2组超促排卵(COH)情况、卵子成熟度、胚胎质量、妊娠结局以及OHSS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A、B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促性腺激素(Gn)起始剂量、COH时间及Gn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hCG日E2水平、发育卵泡数、获卵数、受精方式、受精率、两原核(2PN)胚胎数、优质胚胎数、移植胚胎(ET)数、冷冻胚胎数、全胚胎冻存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重度、极重度OHSS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在IVF-ET过程中,对于OHSS高危患者,减少促卵子成熟的hCG用量对卵子的成熟、受精、胚胎质量以及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无明显的影响,可以有效降低重度和极重度OHSS的发生,是一种有效预防重度、极重度OHSS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囊胚移植在促排卵周期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不同雌激素水平卵巢高反应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卵巢高反应行胚胎移植1 167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注射hCG日血清雌二醇(E2)的浓度分组:E_25 000 pg/mL的周期中D5单囊胚移植为A组(59个周期)、D3胚胎移植为B组(219个周期);E2≥5 000 pg/mL的周期中D5单囊胚移植为C组(387个周期)、D3胚胎移植为D组(502个周期)。比较A组与B组、C组与D组的一般资料及妊娠结局。结果:A组获卵数、成熟卵子数/MⅡ数、2PN受精率、可移植胚胎数高于B组,双胎妊娠率、双胎分娩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促性腺激素(Gn)剂量低于D组,窦卵泡数(AFC)、获卵数、成熟卵子数/MⅡ数、hCG日E_2、孕激素(P)、2PN受精率、2PN卵裂率、可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组着床率高于D组,双胎妊娠率、双胎分娩率及中重度OHSS发生率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间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卵裂期双胚胎移植相比,单囊胚移植在不同hCG日E2水平均获得了相似的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同时显著降低了双胎妊娠率、双胎分娩率,尤其在较高雌激素水平下OHSS发生率并未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hin 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长方案中垂体降调节剂量与体外受精(in-vitro fertilization,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12月在上海市同济医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治疗并进行移植的129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降调节剂量分为A组和B组。A组62个周期,采用达菲林1.25 mg(1/3剂量)降调节;B组67个周期,采用达菲林0.94 mg(1/4剂量)降调节。分析两种不同剂量降调节与IVF/ICSI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A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oin,Gn)量[(2 530.04±782.04)IU]大于B组[(2 231.03±759.79)IU](P0.05);而两组Gn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获卵数、成熟卵细胞个数、卵子受精数、卵子受精率、卵裂个数、卵裂率、优质胚胎数、优胚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胚胎移植个数、胚胎种植数、胚胎种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发生率及异位妊娠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效达菲林1.25 mg相对于0.94 mg降调节导致Gn的剂量增加,但Gn使用时间并不延长,因此,对于垂体降调节GnRH-a的用量可根据患者的基础情况来制定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调主导卵泡直径大小和强调卵泡均称性2种不同的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标准对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2013年1月-3月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ET助孕的不孕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采用强调主导卵泡直径大小的hCG日标准,B组采用强调卵泡均称性的hCG日标准;比较2组患者在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上的差异。结果:B组患者的平均促性腺激素(Gn)使用时间、hCG日孕酮和雌二醇浓度、平均获卵数、平均成熟卵数、成熟卵率等均高(大)于A组(P<0.05)。虽然2组患者可利用胚胎数及冷冻胚胎数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A组(42.19%vs.54.22%,χ2=4.18,P=0.04),且B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10.77% vs.5.86%,χ2=4.07,P=0.04)。结论:强调卵泡发育均称性的hCG日注射标准,在IVF/ICSI-ET有效性及安全性上并不优于传统的侧重主导卵泡大小的hCG日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妊娠后发生早期流产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将IVF或ICSI获得妊娠的230个周期,按妊娠结局分为早期流产组和继续妊娠组(对照组),分析IVF/ICSI妊娠后发生早期流产的可能相关因素。结果:早期流产组患者年龄(34.00±4.52岁)明显高于对照组(30.84±3.19岁),(P<0.01);Gn用量、移植胚胎数、有自然流产史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hCG日内膜厚度、胚胎种植率及多胎妊娠率低于对照组(P<0.05);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然流产史及年龄增高是发生早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结论:IVF/ICSI治疗周期中患者年龄、Gn用量、有自然流产史、移植胚胎数、多胎妊娠及基础FSH水平与早期流产相关,自然流产史及高龄可增加早期自然流产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单囊胚移植在促排卵周期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不同雌激素水平卵巢高反应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卵巢高反应行胚胎移植1167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注射 hCG 日血清雌二醇( E2 )的浓度分组: E2< 5 000 pg/mL(n=278)组 ,其中D5单囊胚移植为A组、D3胚胎移植为B组:E2≥5 000 pg /mL(n = 889)组, 其中D5单囊胚移植为C组、D3胚胎移植为D组。比较A组与B组、C组与D组的一般资料及妊娠结局。结果 A组获卵数、成熟卵子数/MII数、2PN受精率、可移植胚胎数高于B组,双胎妊娠率、双胎分娩率低于B组,(P<0.05),两组间着床率、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中重度OHSS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bFSH、Gn剂量低于D组,AFC、获卵数、成熟卵子数/MII数、HCG日E2、P,2PN受精率、2PN卵裂率、可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着床率高于D组,双胎妊娠率、双胎分娩率及中重度OHSS发生率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囊胚移植获得了较高妊娠率及活产率的同时显著降低了双胎妊娠率、双胎分娩率,尤其在较高雌激素水平下并未增高 OHSS 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然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NC-IVF-ET)和超促排卵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COH-IVF-ET)在卵巢低储备低反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0年12月接受IVF治疗的170名卵巢储备功能降低的低反应患者共249个IVF治疗周期,按治疗方案分为A组(NC-IVF-ET组)(87周期)和B组(COH-IVF-ET组)(162周期);有24名患者先后行过两种方案共66个治疗周期,同样按方案分为C组(NC-IVF组)(36周期)和D组(COH-IVF组)(30周期)。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别对各分组的一般情况、治疗情况及结局行对照分析。结果:A组患者年龄较B组小,窦状卵泡数(AFC)较少,基础卵泡刺激素(FSH)较高,但两组不孕年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促性腺激素(Gn)用量、HCG日的雌二醇(E2)水平、内膜厚度及各径线的卵泡数均低于B组;A组较B组抽吸的卵泡数、获卵数、移植胚胎数均较少,获卵率较低,周期取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间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及早期自然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组年龄和窦状卵泡数较D组低,基础FSH水平较高,两组间不孕年限无统计学差别;C组的Gn用量、HCG日E2水平、内膜厚度及各径线卵泡数均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相比,C组抽吸的卵泡数、获卵数、移植胚胎数均较少,获卵率较低,周期取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C、D两组间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卵巢储备降低的卵巢低反应患者,自然周期IVF与超促排卵IVF各有利弊,可综合患者各方面条件,灵活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行体外受精/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控制性超促排卵治疗中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重复扳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生殖医学科采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方案进行控制性超促排卵行IVF/ICSI助孕的128例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组(GnRHa重复扳机,77例)和B组(标准扳机,51例)。比较两组的治疗结局。结果 两组平均促性腺激素(Gn)用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14 mm卵泡个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的平均Gn天数明显低于B组,hCG日雌二醇(E2)水平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和B组的获卵数、MⅡ卵数、2PN数、D3优质胚胎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为5.19%(4例),B组中重度OHSS发生率为7.84%(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朱琴  王丽萍  方春霞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4):3996-3997
目的: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为预防严重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行全胚冷冻患者的临床结局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3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辅助生殖技术的437个周期,其中为预防严重OHSS行全胚冷冻且行首次冷冻移植的90个周期为A组,同期并发OHSS行IVF-ET行新鲜周期移植的15个周期为B组,未并发OHSS的新鲜周期移植的332个周期为C组,比较3组间在控制性排卵过程中的卵泡数、获卵数、HCG日的血清雌二醇的水平,同时比较A组与C组之间的移植胚胎数、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A组患者中有2例发生了中度OHSS,B组患者中有2例为轻度OHSS,13例为中度OHSS,OHSS的发生率为3.89%;在卵泡数、获卵数及HCG日的血清雌二醇水平方面,3组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C组的移植胚胎数、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F-ET中,OHSS发生与卵泡数、获卵数及HCG日的雌二醇呈正相关,全胚冷冻在预防严重OHSS方面有重要意义,同时并不影响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过程中降调节后黄体生成素(LH)水平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外授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接受IVF/ICSI治疗、黄体中期使用短效GnRH-α长方案垂体降调节的87例PCOS患者和同期因输卵管因素不孕接受短效GnRH-α长方案降调的277例患者,根据卵巢刺激启动日LH水平分为PCOS过度抑制组(A组,LH1.2 U/L)与非过度抑制组(B组,LH≥1.2 U/L)、对照过度抑制组(C组,LH1.2 U/L)与非过度抑制组(D组,LH≥1.2 U/L),分析4组患者在启动日不同血LH水平与控制性超促排卵特征及IVF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A组与B组、C组与D组中垂体过度抑制者与非过度抑制者相比,垂体过度抑制者Gn用量、Gn刺激天数增加,获卵数、优质胚胎率低;A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高于B组,但C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低于D组(均P0.05)。A组与C组、B组与D组中PCOS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比较中得出:PCOS患者虽然能够获取较多的卵母细胞,但受精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PCOS患者早期流产率和中度OHSS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虽然垂体非过度抑制的PCOS患者促排卵的卵巢反应性更高,但垂体过度抑制的PCOS患者有获得更佳IVF/ICSI结局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胚冷冻后首次冻融胚胎移植(FET)与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的临床结局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中心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刺激周期行新鲜胚胎移植(鲜胚移植组,324例)和全部胚胎冷冻后再行FET(FET组,179例)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活产率、异位妊娠发生率、流产率以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基础(月经第3天)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促性腺激素(Gn)用药起始量、促排卵时间、受精率、2PN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移植胚胎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FET组Gn用药总量低于鲜胚移植组(P0.05),hCG注射日雌二醇(E2)水平、孕酮(P)水平、卵泡数和获卵数均较鲜胚移植组显著升高(P0.05);FET组的胚胎种植率(37.23%)和临床妊娠率(59.22%)均高于鲜胚移植组(29.56%,4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活产率、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和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T组具有较低的OHSS发生率(0.56%,P0.05)。结论:对于OHSS高危患者,全胚冷冻后行FET可提高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且能有效避免OHSS发生,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3mg达菲林长方案降调节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或单精子卵胞浆显微注射(ICSI)中的作用。方法:98例接受IVF/ICSI治疗的不孕症患者101个周期,均采用黄体中期1.3mg达菲林长方案降调节,致垂体完全降调后加用促性腺激素(Gn),当患者有3个以上卵泡且直径≥1.8cm时,肌肉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36小时取卵后行IVF或ICSI,48小时后行胚胎移植(ET)。结果:97个周期完全达降调标准。除3个周期被过度抑制取消周期外,其余98个周期hCG日无一例出现隐匿性促黄体生成素(LH)峰。Gn天数11.28±1.91,获卵数12.53±6.15,平均IVF受精率81.64%,ICSI受精率87.03%,卵裂率97.58%,移植胚胎数2.44±0.53,胚胎着床率21.41%,临床妊娠率39.80%,单胎率74.36%,多胎率20.51%,流产率15.38%,异位妊娠发生率5.13%,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1.02%。结论:1.3mg达菲林降调节在IVF/ICSI中的应用结果是理想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未成熟卵体外成熟(IVM)技术在卵巢高反应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IVF-ET促排治疗中,对双卵巢卵泡数过多,有可能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或继续治疗可能发生重度OHSS的患者,根据其意愿即刻停药,全部取卵改行IVM治疗12个周期(A组)或取部分小卵泡改行IVM治疗,同时保留部分卵泡继续行IVF-ET常规治疗18个周期(B组)。小卵泡体外培养成熟后,通过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获得受精卵并行胚胎移植或冷冻。统计分析未成熟卵的成熟率、卵母细胞的受精率、胚胎的发育情况及临床结局。结果:两组30个取卵周期,共获未成熟卵240个,经IVM、ICSI和体外培养后,成熟率、受精率、正常卵裂率及优质胚胎率分别为61.25%(147/240),77.55%(114/147),92.98%(106/114)和29.25%(31/106)。A组8例行IVM新鲜胚胎移植(8周期)4例临床妊娠,A、B两组有8例行IVM解冻胚胎移植(9周期)3例临床妊娠,已有3例分娩。A组12例无OHSS发生,促性腺激素用量少于B组,B组18例中3例有OHSS风险而取消胚胎移植。结论:对常规IVF促排周期中卵巢高反应患者及时改行IVM,可以避免周期取消及OHSS的发生,减少促排卵药物的使用量,同时获得较好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长方案超排卵中卵泡发育不均匀两种不同处理方法及其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IVF/ICSI超排卵中出现优势卵泡的251例患者,按不同处理方法分为三组:A组(穿刺优势卵泡组)103例,B组(加大GnRH-a剂量组)92例,C组(对照组)56例。比较三组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妊娠率、活产率等指标。结果:A组获卵数和成熟卵数高于C组(P<0.05);A组和B组成熟卵比率、受精率、可用胚胎数均显著高于C组(P<0.05),妊娠率、活产率和累计妊娠率、累计活产率高于C组,但无统计学差异。而A组与B组相比,优势卵泡与次级大卵泡的直径差异大,Gn天数长,GnRH-a用量小,但临床结局相似。结论:处理卵泡发育不均匀,优势卵泡穿刺和加大GnRH-a剂量治疗均有效,当主导卵泡和次级大卵泡的直径差异相对较小时,采用加大GnRH-a剂量较合理;而差异较大时,采用优势卵泡穿刺术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拮抗剂方案控制性超促排卵的IVF/ICSI周期中h CG日P水平与优胚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850个应用拮抗剂方案控制性超促排卵的IVF/ICSI周期,采用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诸多临床因素与优胚率是否相关,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各参数的B相关系数及95%可信区间。根据P水平不同,分别以固定间隔递增及不同截点分组,利用非参数统计的Kruskall-Wallis及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组间优胚率的差异。结果年龄、BMI、不孕年限、基础FSH、Gn时间、hCG日E_2水平及获卵数与拮抗剂方案IVF/ICSI周期的优胚率均无相关性(P0. 05),Gn总剂量与拮抗剂方案IVF/ICSI周期的优胚率呈显著负相关(P0. 01),而受精率与拮抗剂方案IVF/ICSI周期的优胚率呈显著正相关(P0. 01)。非参数统计检验证实,随h CG日P分组不同,组间优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hCG日P升高并不影响优质胚胎的形成,为追求高获卵数盲目延长促排时间、增加Gn总剂量的做法仍应避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两种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在早卵泡期超长方案中对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的助孕结局。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3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采用两种不同GnRH-a在早卵泡期超长方案的患者共802例,根据长效GnRH-a的不同分为醋酸亮丙瑞林组(A组)和曲普瑞林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结局。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基础性激素水平、不孕类型,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启动日性激素水平、Gn使用时间及总量、降调节时间、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注射日雌二醇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临床结局、治疗总费用,以及因内膜厚度不均、孕酮升高、胚胎质量问题、个体因素而取消移植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窦卵泡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AFC)(19.59±7.93)、获卵数[(15.39±7.59)枚]、受精数[(11.20±6.53)枚]、卵裂数[(10.85±6.42)枚]、第3日优质胚胎数[(3.01±2.66)枚]、囊胚数[(5.27±4.02)枚]大于A组[17.68±7.23、(13.70±6.94)枚、(9.50±5.43)枚、(9.26±5.34)枚、(2.57±2.33)枚、(4.49±3.40)枚](P=0.001,P=0.002,P<0.001,P=0.001,P=0.017,P=0.007)。A组hCG注射日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0.78±0.64)IU/L]、孕酮水平[(0.72±0.39)μg/L]高于B组[(0.55±0.30)IU/L、(0.64±0.36)μg/L](P<0.001,P=0.005),A组为防止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的发生取消移植率[28.52%(75/263)]高于B组[14.95%(16/107),P=0.006]。结论两种长效GnRH-a药物应用于早卵泡期超长方案均可获得满意的降调节效果、实验室及临床结局,但醋酸亮丙瑞林对垂体抑制相对温和,相比较于曲普瑞林获得的临床妊娠率有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方案下,不同卵巢反应患者新鲜周期与全胚冷冻后第一次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9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我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且使用GnRH拮抗剂方案的251个周期不孕症患者的数据。根据获卵数不同分为3组,A组33个周期(获卵数≤3个),B组157个周期(获卵数4~15个),C组47个周期(获卵数15个)。各组又进一步分为新鲜周期移植组(A1组18个周期、B1组99个周期、C1组15个周期)与全胚冷冻后第一次FET组(A2组15个周期、B2组58个周期、C2组46个周期)。比较各组患者促排卵情况和移植妊娠结局。结果:A1/A2组患者、B1/B2组患者、C1/C2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激素(bFSH/bLH)、不孕类型、Gn总量、使用Gn时间、受精方式及受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2组患者获卵数比C1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3,P=0.000)。在结局指标中,B2组患者临床妊娠率比B1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02,P=0.019)。C2组移植胚胎数和移植胚胎质量评分比C1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卵巢低反应患者建议优先选择新鲜周期移植;卵巢反应正常者建议优先考虑全胚冷冻后行FET;卵巢高反应患者为最大程度避免卵巢过度刺激的发生,建议全胚冷冻后行FET。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减量降调节并控制促性腺激素(Gn)启动剂量在卵巢低反应(POR)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将2015年12月—2017年7月拟在广东省韶关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IVF助孕的POR患者在黄体中期予1.0 mg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节后,随机分为A、B组,选择不同Gn启动剂量(A组Gn启动剂量150~225 IU,B组Gn启动剂量300~450 IU),对2组Gn总用量、Gn用药时间,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雌二醇(E_2)水平、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数、可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等进行比较。结果:A组中获卵周期285个,B组中获卵周期292个,对获卵周期进行比较,A组较B组Gn用量减少(P0.05),Gn天数长(P0.05),hCG注射日E2水平低(P0.05),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数、可移植胚胎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床妊娠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R患者应用长效长方案促排卵行IVF-ET助孕,减量降调节并控制Gn启动剂量,能够改善患者的助孕结局并降低患者的促排卵药物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孕患者在IVF-ET/ICSI治疗中GnRH拮抗剂方案和GnRH激动剂长方案促排卵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20年9月在娄底市中心医院行IVF-ET/ICSI治疗的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18个周期,其中采用短效长方案68个周期为长方案组,采用拮抗剂方案50个周期为拮抗剂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BMI、入周前基础性激素E_2、FSH、Gn使用天数、Gn总用量、hCG注射日检测E_2、P、LH水平,比较患者行IVF-ET/ICSI治疗后获卵数、2PN数(率)、卵裂数、可移植胚胎数(率)、优质胚胎数(率)、为预防中重度OHSS全胚冷冻率、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评估不孕患者在IVFET/ICSI治疗中两种促排卵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拮抗剂组hCG日LH水平、2PN率、优质胚胎率均高于长方案组,Gn使用天数和Gn总用量低于长方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防中重度OHSS全胚冷冻率低于长方案组。两组患者年龄、BMI、基础FSH、E_2、hCG日E_2、P、获卵数、2PN数、卵裂数、可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可移植胚胎率、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卵巢正常反应不孕患者,拮抗剂方案具有与长方案相似的临床妊娠结局,且OHSS发生率极低、治疗时间明显缩短,费用减少,是一种较便捷、经济、安全的有效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基础黄体生成激素(LH)<2 IU/L患者行长方案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的卵巢反应性及助孕结局,探讨其作为单项指标与卵巢储备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3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IVF/ICSI-ET且基础卵泡刺激素(FSH)<10 IU/L的患者。根据患者年龄和LH水平分为4组,即A组:年龄≤35岁[25~35岁,平均年龄(28.86±3.10)岁],LH<2 IU/L,88例;B组:年龄≤35岁[25~35岁,平均年龄(28.48±3.72)岁],LH 2~5 IU/L,226例;C组:年龄>35岁[36~42岁,平均年龄(38.54±2.84)岁],LH<2 IU/L,24例;D组:年龄>35岁[36~42岁,平均年龄(37.64±2.40)岁],LH 2~5 IU/L,58例。对4组的超促排卵、胚胎数量和质量以及妊娠率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A组基础日、降调日和促性腺激素(Gn)启动日LH水平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Gn总量较B组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E2水平、直径大于14 mm的卵泡数、获卵数、2原核(PN)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FSH/LH均值为4.06。C组基础日、降调日和Gn启动日LH水平低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Gn总量较D组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hCG日E2水平、直径>14 mm的卵泡数、获卵数、2PN胚胎数、优质胚胎数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FSH/LH均值为4.23。A组与B组比较、C组与D组比较,hCG日LH水平、生化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35岁且基础LH<2 IU/L,可以反映卵巢储备功能的状态并指导超排卵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