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运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进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评价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能力,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在4只成年Beagle犬下颌第2、3、4前磨牙新鲜拔牙创即刻植入种植体,并在颊侧形成3mm×3mm×5mm骨缺损区,按自身同期对照研究设计,右侧为实验侧,骨缺损区上覆盖海奥膜;左侧为空白对照侧,骨缺损区不覆盖海奥膜。术后1、4个月分别处死一组动物,摘取下颌骨,采用大体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测定等方法检测缺损区骨组织再生的情况。结果:实验侧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较空白对照侧新骨生成量多,加速了骨组织的再生过程。结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可用作骨组织引导再生膜,促进骨缺损的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引导种植体骨缺损骨再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1年7月在我院口腔科接受种植的患者22例,共28颗种植体,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为21~62岁(平均43.8岁)。将28颗种植体植入患者的狭窄形牙槽嵴中,所有种植体的唇、颊侧面均有部分暴露,将羟基磷灰石珊瑚骨粉及自体骨混合物置于骨缺损处,将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膜覆盖于骨粉表面。临床观察追踪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愈合情况。结果 1例患者于手术1个月左右因局部感染,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膜暴露被取出,另有1颗3年后因松动被取出。其余患者术后6个月Ⅱ期手术时,见所有种植体暴露部分完全被再生骨覆盖,种植体暴露部分长度为0。结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临床上可用作骨组织引导再生膜,促进骨缺损的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可吸收性胶原膜引导即刻植入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再生的效果。方法在12只成年杂种狗下颌第3、4前磨牙新鲜拔牙创即刻植入种植体的近中形成3 mm×3 mm×5 mm骨缺损区,按自身同期对照研究设计,右侧为实验侧,骨缺损区上覆盖Co膜;左侧为空白对照侧,骨缺损区不覆盖Co膜。术后1、2、4、6个月分别处死一组动物,摘取下颌骨,采用大体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扫描电镜及生物力学(拔出实验)测定等方法检测缺损区骨组织再生的情况。结果实验侧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较空白对照侧新骨形成量多、外形好、骨成熟时间早,加速了骨组织的再生过程。结论可吸收性胶原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可用作骨组织引导再生膜,以期促进骨缺损的再生修复,其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骨组织愈合的早期。  相似文献   

4.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在种植外科中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国产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在骨劈开同期植入种植体引导骨组织再生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上颌前牙种植区牙槽嵴顶、中部宽度1.5-3.5 mm(平均骨宽度3.0 mm)的患者64例.21例(空白对照组)采取超声骨刀行骨性切口、骨劈开同期植入25枚种植体,在种植体与骨壁之间植入人工骨代用品;43例(试验组)骨劈开同期植入50枚种植体,并植入人工骨代用品和覆盖国产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对两组的新骨生长情况进行临床及X线检查分析.结果 术后3个月,试验组种植体经X线检查显示,50枚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种植体封闭螺帽上方有骨密度增高影像.Ⅱ期手术时试验组的生物膜已明显吸收较薄,新骨完全覆盖种植体;空白对照组种植体唇侧均有少量骨吸收,其中7例7枚种植体骨吸收较明显,种植体颈部唇侧部分暴露.对两组骨劈开术中、术后3个月行Ⅱ期手术时的牙槽嵴顶唇腭向骨宽度、垂直向骨高度的改建情况进行检测和统计学分析,试验组的新骨生成量(唇腭向骨宽度5.8±1.02 mm;垂直向骨高度0.8±0.39mm)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唇腭向骨宽度5.1±0.87 mm;垂直向骨高度增加-0.5±0.31mm,P<0.05).结论 国产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能有效阻挡软组织的长入,屏障时间能满足临床需求,可有效引导骨劈开同期植入的种植体周围的骨组织再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联合珊瑚羟基磷灰石在引导骨组织再生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7例共27颗牙缺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颗上前牙牙槽骨宽度约4mm的延期种植先行骨挤压术植入种植体再行GBR术,其余12颗延期即刻种植上前牙及5颗环状骨缺损后牙常规植入种植体后行GBR术。6-8m后观察成骨效果。结果:除一例患者右上侧切牙植体颈部唇侧暴露约1.5mm左右,其余患者植体均被新生骨包绕,成骨效果显著。结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联合珊瑚羟基磷灰石在牙种植术中引导骨组织再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BLB种植体周骨缺损修复的体视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有生物膜覆盖和无生物膜覆盖2种情况下种植体周围骨缺损新骨组织再生修复情况.方法:在犬2侧股骨种植体一侧形成水平宽度3 mm,垂直深度5 mm,水平长度分别为1、2、3、4 mm的标准梯度骨缺损;一侧覆盖生物膜后缝合,另一侧直接拉拢缝合.术后3个月处死动物,取含种植体的骨段进行体视显微镜观察.结果:水平长度为1、2、3 mm骨缺损,缺损区完全被新骨充填,主要为致密的皮质骨.4 mm缺损区新生骨组织主要为小梁骨,在无膜组新生骨处可见较大的腔隙.结论:3 mm以下的骨缺损无论有无生物膜覆盖均获得很好的骨性修复.较大范围的骨缺损应采取适当措施促进骨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物膜对不同范围骨缺损再生修复的影响.方法:在犬两侧股骨内植入种植体并形成水平宽度3 mm、垂直深度5 mm、水平长度分别为0、1、2、3、4mm的标准梯度骨缺损,实验侧直接拉拢缝合,对照侧覆盖生物膜后缝合.术后3个月处死动物,取含种植体的骨段进行影像学观察.结果:3 mm以下缺损区无论有无生物膜骨密度与周围骨组织密度无明显差异;4 mm缺损骨密度有膜组高于无膜组.结论:生物膜对3mm以下骨缺损骨组织的再生修复无明显影响,对较大范围骨缺损的修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脱钙冻干骨移植物 (DFDBA)在种植体周骨缺损的诱导成骨活性以及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2 (rhBMP -2 )和钛膜对DFDBA成骨作用的影响。方法 :犬股骨植入种植体周围 ,制造 4mm× 3mm× 3mm骨缺损 ,分别采用DFDBA、DFDBA rhBMP -2和DFDBA 钛膜三种不同方法修复种植体周骨缺损 ,术后 4、8、12周 ,组织学观察种植体周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 :三组实验动物中 ,植骨创均愈合良好 ,种植体无松动 ,未见种植体周围炎发生。①DFDBA组 :术后 4周即有新生骨小梁形成 ,术后 12周修复骨缺损 ,但新骨组织与宿主骨之间仍见明显分界 ;②DFDBA rhBMP -2组 :成骨过程较早 ,术后 4周即有较多新生骨组织出现 ,术后 8周 ,成骨细胞较为丰富 ,术后 12周新骨组织与宿主骨完全融合 ;③DFDBA 钛膜 :术后 4周即见新生骨小梁沿钛膜生长 ,至术后 12周 ,完全覆盖骨缺损。结论 :DFDBA具有良好的骨诱导和骨引导作用 ,可用于修复种植体周骨缺损 ;rhBMP -2复合DFDBA ,可增强骨诱导作用 ,加速成骨过程 ;钛膜有助于维持骨再生空间 ,阻隔软组织长入 ,引导新骨生长 ,缩短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直接修复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术后牙龈组织不足的软组织修复临床效果和其生理变化特点.方法:2007年12月到2008年9月在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接受骨引导再生术的患者7例(其中女性5例,男性2例,平均34岁),7例患者术前诊断为牙槽嵴宽度不足,植入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后采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直接修补软组织不足,完成引导骨再生手术后10-12个月进行牙种植手术.临床追踪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愈合情况及成骨情况.结果:7例患者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均顺利成活,牙槽嵴增宽3mm~5mm.引导骨骨质量好,保证牙种植术顺利进行.结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直接修复引导骨再生术后软组织不足的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在即刻种植中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的效果及作用,为可吸收性胶原膜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6只成年杂种犬,双侧下颌第三、四磨牙拔除后行即刻种植,右侧使用可吸收膜覆盖骨缺损区,左侧不覆盖任何膜作空白对照。分别于术后1、2、4、6个月时各处死4只犬,取材观察。采用扫描电镜(SEM)、四环素荧光标记及生物力学测定等方法,检测即刻植入种植体周围缺损区骨组织再生修复的情况。结果:SEM和四环素荧光标记显示,实验组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再生修复较同期空白对照组快,术后6个月实验组缺损区呈完全骨性修复,成骨活动趋于稳定,而对照组近牙槽嵴顶仍可见尚不成熟的新生骨组织。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表明,术后1、2、4个月实验组与对照间最大拔出力值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可吸收胶原膜用作骨组织引导再生膜,可以促进骨缺损的早期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