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胃镜检查是目前诊断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疾病最可靠的方法,其他任何检查方法,包括上消化道钡剂造影、胃电图和胃肠道彩色B超等都不能替代它.目前,临床上最先进的胃镜是电子胃镜.电子胃镜具有影像质量好、屏幕画面大、图像清晰、分辨率高,镜身纤细柔软、弯曲角度大、操作灵活等优点,有利于诊断和开展各种内镜下治疗,并有储存、录相、摄影等多种功能,便于会诊及资料保存胃镜比纤维胃镜在技术手段上更先进.纤维内镜从20世纪50年代就应用于诊断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超声内镜在食管早期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以我院及外院常规胃镜检查发现的167例食管隆起性病变为筛查对象,采用超声内镜进行检查.结果 共诊断早期食管癌5例,均经病理证实,占总食管隆起性病变的2.99%.4例超声内镜分期与手术分期相符.结论 超声内镜在早期食管癌的筛查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内镜技术的发展为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工作提供了先进的条件.成年人的胃镜检查诊断报道较多,而小儿胃镜检查诊断报道较少.我院自1979年12月~1995年3月,行胃镜检查32681例。其中用成人胃镜检查小儿上消化道疾病131例,占0.04%,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X线钡餐造影检查和消化道内镜检查是两种重要的诊断消化道疾病的方法,他们的原理不同,在诊断上消化道疾病时,各有其优缺点.电子胃镜检查是在直视下观察粘膜并可对病变粘膜取活检,对诊断粘膜病变敏感度、灵敏度高;X线钡餐造影检查观察器官轮廓、形态及功能,对功能性改变观察较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反流性食管炎(RE)是食管疾病中一种常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黏膜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因此实质上是属于化学损伤而引起的一种食管炎。胃镜检查是确定诊断的首选和重要的方法。现总结我院10 176例内镜检查中234例R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我院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共行胃镜检查患者10 176例,记录其年龄、性别、病程、症状等,症状包括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A型胃炎采用胃镜检查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60例经普通白光内镜诊断为疑似A型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胃镜检查及病理检查,统计病理检查结果,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统计胃镜检查的结果、诊断效能及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分析胃镜检查对不同分期A型胃炎的检出率,分析不同分期A型胃炎患...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超声内镜(EUS)对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在EUS检查前均经胃镜检查并发现食管和胃内有隆起性病变或其他病变,但诊断未能确定.结果 EUS检查的80例患者中发现食管平滑肌瘤16例,食管静脉瘤3例,食管间质瘤6例,食管外压3例,胃平滑肌瘤8例,胃间质瘤5例,胃脂肪瘤3例,胃息肉16例,异位胰腺1例,胃溃疡4例,胃癌8例,胃外压迫4例,未见明显异常者3例,有部分病例经内镜病理检查或外科手术证实.经EUS检查明确诊断的为73例(91.2%),而经胃镜检查明确诊断的为54例(67.5%),EU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优于内镜(P<0.05).结论 EUS对上消化道病变,尤其是对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池添  袁帅  石胜利  胡宝英   《四川医学》2019,40(4):368-371
目的探讨有利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诊治的首次胃镜检查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接受胃镜诊疗的54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胃镜诊疗时机选择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27例。A组于入院后24小时内有活动性出血期间行急诊胃镜检查,B组经治疗后无活动性出血时行胃镜检查。对比两种方法对胃镜诊断和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A组胃镜检查时间窗为入院后(12. 26±9. 95) h,B组为(21. 55±18. 37) 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A组病灶检出率低于B组(74. 07%vs. 100%,P<0. 05),A组首次内镜下治疗成功率与B组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vs. 100%,P>0. 05)。A组内镜检查并发症显著高于B组(22. 22 vs. 0%,P<0. 05)。两组患者的输血量、住院时间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在活动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首次胃镜诊疗中,过早胃镜干预有较高的内镜诊疗并发症和漏诊风险,以病情为胃镜检查的时机选择靶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X线钡餐检查和CT检查、消化道内镜检查这3种重要的诊断消化道疾病的方法在诊断胃癌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患者先进行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疑有早期胃癌者,先做内镜检查,电子胃镜检查是在直视下观察黏膜并可对病变黏膜取活检。再做上腹部CT扫描,以确定病变部位、范围和性质。结果 X线钡餐检查可观察胃腔内肿块及周围黏膜形态、排空时间,并可动态观察胃壁柔软度及蠕动情况。电子胃镜检查是在直视下观察黏膜并可对病变黏膜取活检,对诊断黏膜病变敏感度、灵敏度高;CT检查可了解病变累及胃壁的程度及向腔外发展情况,邻近组织器官有无受侵及,有无血行、淋巴转移。结论 X线钡餐造影、CT扫描、消化道内镜检查是3种重要的诊断消化道疾病的方法,他们的原理不同,在诊断上消化道疾病时各有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
蒙连新  黄明宜 《右江医学》2005,33(5):558-559
随着内镜诊断与治疗学的发展,消化道内镜术已成为目前诊断消化道疾病最常用、最可靠的方法,也是某些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然而,普通胃镜检查仅在咽喉部表面麻醉下进行,病人多有紧张、焦虑和恐惧感[1]。伴有咽喉部不适,咳嗽、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使部分患者惧怕并拒绝此项检查或复查,无痛胃镜给患者提供了较为舒适的检查条件。2004年5月至2005年5月我院为105例患者提供无痛胃镜检查,笔者对使用无痛胃镜检查治疗患者的护理做了探讨,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05例,男性57例,女性48例,年龄22~86岁,平均年龄52岁,其中有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