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6 毫秒
1.
谭瑞  李晶  孙伟 《重庆医学》2022,51(6):978-981
目的 为临床药师参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后患者再次启动抗结核方案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分析导致患者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抗结核药物,对患者再次抗结核治疗用药进行安全性评估,并制订肝功能恢复后下一步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结果 临床药师在治疗过程中协助医生制订了肝功能恢复后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肝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5年~2011年间的274例糖尿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糖尿病患者肝损伤的发生机制和发生率.结果 1型糖尿病患者31例,2型糖尿病患者243例,患者绝大多数表现为典型糖尿病症状,2型糖尿病患者肝功能异常者82例,占29.93%,临床表现为:消瘦、肝区疼痛、腹胀、黄疸、厌食、厌油腻等,给予控制血糖、护肝以及对症支持等治疗,82例肝损伤患者肝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糖尿病可对患者的肝功能产生损伤,并且发生率较高,糖尿病患者应常规检查肝功能,发生肝损伤的糖尿病患者大多临床症状较轻,经控制血糖及护肝等治疗,可较快得到治愈,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人药物性肝损伤的病因、分型和肝功能变化等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105例因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药物性肝损伤患者105例,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分别为33例和72例;老年药物性肝损伤的潜伏期为3 d~4个月;导致药物性肝损伤最常见的药物为中药类(27.62%),老年组心血管系统用药比例高于中青年组(P〈0.01);老年组肝细胞型为20例(60.61%)、胆汁淤积型9例(27.27%)和混合型4例(12.12%),中青年组分别为43例(59.72%)、12例(16.67%)和17例(23.61%)。两组临床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应提高对老年性肝病的认识,老年患者药物性肝损伤以中草药类及抗微生物药为主,潜伏期较长。  相似文献   

4.
马辉  江静静 《安徽医学》2021,42(5):534-536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致病药物及临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20年宣城地区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用药种类、临床特点、肝脏生化学指标、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时间、临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在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分类中,抗结核药占41.82%(23/55)、中草药及中成药占29.09%(16/55),其他导致肝损伤药物还有引产药、化疗药等占29.09%(16/55).临床分型以肝细胞型为主,占80.00%(44/55),胆汁淤积型占7.27%(4/55),混合型占12.73%(7/55).55例患者中,2例死亡,均为肝细胞型,其余好转出院.结论 引起宣城地区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为抗结核药和中草药,符合Hy,s法则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当前对于中药肝损伤的关注度越来越大。结合相关文献,深入探讨中药的毒性和中药所致肝损伤的相关问题,认为在中药及中成药的使用中,由于炮制、配伍、剂量和未按照中医理论合理使用等情况,导致中药肝损伤事件增加较快,但也应注意由于统计方法的原因,中药肝损伤也有被夸大的现象。应当重视中药肝损伤,但又要正确评估,在中药毒理研究、药物配伍、合理使用、加强监管等方面作出应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原因,寻求合理的诊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86例药物性肝损伤的住院患者病例资料.结果在诊疗中引起肝损伤的药物种类繁多,解热镇疼抗炎药物占首位,其次是中药类药物.主要原因是药物机理了解不足,滥用抗肿瘤及结核药物,致患者出现疲乏、恶心、黄疸及尿黄等肝损伤临床表现.结论 肝损伤的药物种类繁多,临床诊疗中既要了解药物机理,也要明确病因合理、对症的选择治疗药物,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检测肝功能才能避免药物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7.
当前对于中药肝损伤的关注度越来越大。结合相关文献,深入探讨中药的毒性和中药所致肝损伤的相关问题,认为在中药及中成药的使用中,由于炮制、配伍、剂量和未按照中医理论合理使用等情况,导致中药肝损伤事件增加较快,但也应注意由于统计方法的原因,中药肝损伤也有被夸大的现象。应当重视中药肝损伤,但又要正确评估,在中药毒理研究、药物配伍、合理使用、加强监管等方面作出应对。  相似文献   

8.
82例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及总结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情况,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发病时间、用药史、原发病情况、肝功能情况(包括病原学标志物)以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中草药或中成药类占46.34%,抗结核病药类占21.95%,抗生素类(除抗结核病药)占10.98%,解热镇痛药类占6.09%,抗甲状腺药类占4.88%,抗精神病药类占3.66%,抗肿瘤药类占2.44%,避孕药类占2.44%,免疫调节剂类占1.22%。其中发生重型肝炎18例占21.95%。结论:随着我国临床各类疾病发病率的变化,临床用药特点等情况,致使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比例、发病情况等发生变化,尤其是导致重型肝类的比例升高,应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谢一潋  戴单单  李国祥 《浙江医学》2021,43(17):1893-1895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相关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9年8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诊断并接受治疗的抗菌药物相关性肝损伤患者131例为观察组,分析其导致肝损伤的药物种类分布;另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但未发生肝损伤的患者13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抗菌药物相关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导致抗菌药物相关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主要有三唑类(21.4%)、头孢菌素类(19.8%)、喹诺酮类(16.8%)、碳青霉烯类(16.0%)和青霉素类(12.2%)。年龄大(OR=2.678)、合并用药(OR=2.362)是影响抗菌药物相关性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应用抗菌药物前要认真评估患者身体状况,用药后密切监测其肝功能指标,尤其是年龄大、合并用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正药物性肝损伤是指药物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由于药物本身或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毒性损伤或肝脏对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药、中成药及中药提取物被应用于临床,在取得显著临床疗效的同时,也有许多药物性肝损伤的病例被报道,因此,正确认识本病并及早预防和治疗具有重大意义。1常见药物性肝损伤中(成)药肖秀英等[1]对1974—2016年有关中草药肝病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特点、病因、治疗并分析预后,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采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断及分类国际共识标准,回顾性分析近14年来赤峰宝山中医医院159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门诊和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1.57%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体征;重症肝损伤4例;79.24%患者预后较好,主要肝功能指标于30d内恢复正常。4例重症患者预后不好。结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症状缺乏特异性,单纯根据症状确定不了诊断;临床上可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很多,但以非甾体类抗炎药、化疗药、中草药发生率最高,临床应用此类药物时,注意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对Ⅳ型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携带者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比分析乙肝病毒携带者大三阳、小三阳合并Ⅳ型肺结核患者和乙肝病毒阴性肺结核患者经过抗结核治疗后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 320例病例中,肝功能损害总的发生率为23.8%(76∕320),乙肝病毒携带者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大三阳组和小三阳组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情况在统计学上无差异,乙肝病毒携带者肝损害发生的时间早,程度较严重.结论 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服用抗结核药物后更易引发肝损伤,在临床上应注意观察,保护患者肝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2004年9月~2009年8月在该所治疗的肺结核病人发生药物性肝损伤108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最佳治疗措施。方法对于ALT 150 U以下的无临床症状者继续抗结核治疗,同时保肝降酶治疗,密切监测肝功能;对有明显肝损伤临床症状而且ALT在150 U以上的患者应立即停用对肝脏损伤大的抗结核药物,治疗肝损伤,监测肝功能,肝损伤减轻后再行抗结核治疗并继续监测肝功能。结果本组108例全部恢复正常。结论抗结核治疗药物可引起严重肝损伤,需要积极防治及早发现并处理,轻度病人在保肝治疗同时可以抗结核治疗,以完成疗程,确保抗结核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2005年10月至201 1年5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230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0例患者中60%以上有乏力、纳差及黄疸,肝功能损伤以ALT、AST、碱性磷酸酶(ALP)及总胆红素变化为主.有肝细胞损伤型185例(80.4%),胆汁淤积型27例(11.7%),混合型18例(7.8%).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很多,最多见的为中草药汤剂及中成药(55.2%)、抗结核药(9.6%)和其他抗细菌药(5.2%).218例(94.7%)患者预后良好,预后不良12例(5.3%),包括加重后自动出院4例,死亡8例.结论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缺乏“金标准”,易误诊漏诊.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很多,应注意中草药、抗结核药、其他抗微生物药等.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多数预后良好,但亦可发生严重肝损害,应尽早发现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用药治疗提供预防性指导。方法对2002年10月~2009年10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135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治疗后肝功能改变情况、转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药物性肝损伤具有以下临床特点:(1)发病率女大于男;(2)抗结核药及中(成)药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药物;(3)临床分型以肝细胞型多见,胆汁淤积型次之,混合型相对较少;(4)预后与ALB呈负相关,与TBA、DBIL、PT呈正相关。结论临床医师应重视药物性肝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原因、分型和临床特点等,提高对老年人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老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率、病因、临床表现和预后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总结老年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肝损害患者平均年龄为70.37±8.46岁。引起老年人药物性肝损的药物排名前3位的是:抗结核药(42.55%)、中药和中成药(20.21%)和降血脂药(10.64%)。药物性肝损类型分别为:肝细胞型61例(64.89%)、胆汁淤积型24例(25.53%)和混合型9例(9.58%)。肝损伤程度:0级无,1级11例(11.70%),2级32例(34.04%),3级49例(52.13%),4级2例(2.13%),5级无。中度和重度肝损伤男女性别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老年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防治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药物性肝损伤病例的诊治情况,分析常见诱发药物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06~2010年住院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54例,根据患者的病史、药物史、临床表现、肝功能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把导致肝损害的药物进行分类。54例患者中,其中男性31例,女性23例,年龄18~72岁,平均(50.1±16.9)岁。结果:药物性肝损伤病例中,急性肝细胞型占40.7%、淤胆型31.5%、混合型27.8%,绝大部分病人在停用相关的药物后能迅速恢复,对于一些特殊病例,特别是合并有其他肝脏疾病的患者,多有重症表现,死亡率高,导致肝损伤的药物中,抗结核药物占29.6%,中草药物占25.9%。结论:近几年药物性肝损伤病例逐渐增多,抗结核药物和中草药物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某医院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因构成及应对策略。方法采用Roussel Uelaf因果关系(RUCAM)量表选择某医院DILI患者139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和用药情况。结果RUCAM量表共筛选出139例DILI,患者45~59年龄段占比最高(38.85%),61.15%患者有临床表现,其中以纳差最多见。药物性肝损伤以肝细胞损伤型最多(87.05%)。肝细胞损伤型治疗有效率高于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共涉及88种可疑药物,排名前3位依次为抗结核药物、抗肿瘤药物和中药。51.08%患者联用2种以上可疑药物。结论DILI隐蔽性强,可由多种药物引发,应提高对DILI的认识和预防,从而降低DIL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姚碧艳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9):128-129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表现及发生时间、肝功能检查与分型、治疗及转归;比较不同年龄段、药物应用种类与药物性肝损害发生情况。结果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包括抗生素类药物、抗结核药物、中成药等;随着应用药物种类的增加,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增加(P〈0.05);肝损害出现时间平均(6.92±1.98)周;肝细胞型肝损害78例、淤胆型32例、混合型10例;随着年龄的增加,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增加;均治愈。结论药物性肝损害临床比较常见,应严格把握用药指征,尤其要警惕中草药的肝毒性;对存在基础肝功能异常患者,权衡利弊后决定用药方案;定期检测肝功能;对老年患者药物的使用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中药致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用药隐患。方法:采集我院自2012年7月至2015年9月间收治的中药制剂所致的肝损伤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从药物因素、患者疾病特点、肝损伤病理类型及用药隐患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中药致肝损伤以中老年女性多见,其原发病以关节炎、皮肤病、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需长期用药者为主;肝脏损伤以胆管内胆汁淤积及肝细胞损伤为主;肝损伤的发生与长时间用药、不规范用药、剂量过大有关。结论:中药致肝损害具有自身独特的临床特点,应加强用药管理,注意监测肝功能,注意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避免肝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