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熄风定眩汤     
<正> 性质功效熄风化痰剂。祛湿化痰,熄风定眩。主治病证眩晕耳鸣,神疲心悸,头胀痛,肢体麻木,舌肿,苔浊腻,脉弦或弦滑。西医诊断为耳性眩晕,如美尼尔病等。服用方法水煎内服,每日1剂。加减运用风痰较重,症见肢体拘急或抽搐震颤者加僵蚕5g,地龙10g;痰湿较盛,症见胸闷或时吐痰涎,少食多寐,加苍术10g,竹茹10g,  相似文献   

2.
苓桂术甘汤出自《金匮要略》,具有温化痰饮,健脾利湿之功,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病,症见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等症。近年来,我们采用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单纯舒张压增高型眩晕,中医辩证属痰浊上蒙型眩晕,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0例均为  相似文献   

3.
三仁汤新用     
陈蓉 《新中医》1999,31(9):52
三仁汤由苦杏仁、薏苡仁、白豆蔻、厚朴、滑石、通草、半夏组成。主治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之证。笔者运用本方治疗内科杂病,亦收到满意疗效,现举例如下。1 眩晕任某,男,58岁,1997年6月20日初诊。眩晕2年余,头重如蒙,口干不欲饮,伴胸闷,神疲食少,多寐,四肢困倦,苔黄腻,脉濡滑。诊为眩晕,证属痰湿上扰清窍。治宜燥湿化痰,健脾清热,拟三仁汤加减。处方:薏苡仁20g,甘草、白豆蔻各6g,厚朴、半夏、竹叶、苦杏仁、白术各10g,陈皮、天麻各12g。3剂,每天1剂,水煎服。3天后复诊:自觉眩晕明显好转,头部轻松,精神转佳,续上方2剂后痊愈。按:…  相似文献   

4.
谢某 ,女性 ,32岁 ,患者于 2 0 0 0年 3月 2 0日起突发声音嘶哑 ,至就诊时已 1月余。检查见咽喉粘膜充血 ,双扁桃体无肿大 ,会厌 (- ) ,披裂及室带稍肿 ,声带充血稍肿 ,未见结节 ,前部充血。诊为急性咽喉炎。曾用抗感染、少量激素及对症治疗未效而来诊。诊见声音嘶哑 ,口干不喜饮 ,纳呆 ,欲呕 ,胸闷 ,咽部淡红 ,舌胖质淡 ,脉弦滑。诊为寒痰阻于胸咽 ,治以温阳化痰利咽方 ,用五苓散加味 :桂枝1 0 g、白术 1 0 g、半夏 1 0 g、甘草 3g、泽泻 1 0 g、猪苓1 0 g、射干 1 0 g、桔梗 6g,每日 1剂水煎服。 5剂后失音逐渐好转 ,继以健脾化痰之药 3剂…  相似文献   

5.
曾禹 《江西中医药》2001,32(5):23-23
例 1 .王某 ,男 ,63岁 ,近 1年来一直感心悸不宁 ,头晕眼花 ,自服尼群地平、安定等治疗。近 3个月来症状加重 ,时有惊悸汗出 ,胸闷痰多 ,心烦少寐多梦 ,口苦溲黄 ,呕恶纳呆 ,心律齐 ,主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 ,血压 2 1 /1 3.5 k Pa,舌红、苔黄腻 ,脉弦滑。心电图示 :左室高电压。诊断 :眩晕、怔忡。辨证为痰热中阻 ,肝阳偏亢。治以清热化痰 ,佐以平肝。方用黄连温胆汤加石决明 30 g、夏枯草 1 5 g、双钩藤 1 5 g、生山楂 30 g、酸枣仁 1 5 g。每日 1剂 ,水煎服 ,加减服用 3周余 ,症状消失 ,血压 1 2 /1 1 k Pa,临床治愈出院。例 2 .陈某 ,女 …  相似文献   

6.
五脏咳验案     
李晓静 《河北中医》2004,26(5):353-354
《素问·咳论》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笔者临床多年,每遇咳嗽之证,辨证求因,治疗诸般咳嗽,疗效较好,举验案数则如下。1 心咳案吕某,女,5 2岁。2 0 0 2 -0 3 -0 4初诊。患风湿性心脏病1 0年,近5日出现心悸不宁,咳嗽,咳吐白色泡沫痰,气短难续,口唇紫绀,尿少,双下肢水肿,舌质淡体胖,苔薄白,脉促沉细无力。中医辨证属心阳不振,水气凌心。治宜温通心阳,化气行水。药用:熟附子1 2g,茯苓1 5g,桂枝1 0g,防己1 5g ,黄芪2 5g,当归1 0g,丹参2 5g,白术1 5g,炙甘草1 0g,泽泻1 0g ,红参(另煎兑服) 5g。水煎服,日1剂。服上药4剂,患者尿量增多…  相似文献   

7.
1 药物组成泽泻20g,白术20g,海藻20g,茯苓20g,白芍20g,川芎12g,生赭石30g,葛根30g,桃仁10g,竹茹15g,钩藤15g,(后下)夜交藤30g。每日1剂,水煎2遍取350ml,于早、午、晚饭后1小时温服。 2 病案举例李某,男,50岁。1981年2月6日诊。眩晕反复发作1年,久治未效。诊见;视物旋转,不敢睁眼,恶心,食入则吐,甚则心悸、汗出,伴纳差,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濡。西医诊为内耳性眩晕。证属气虚水。方用蠲饮汤加黄芪20g,气升阳,化痰利  相似文献   

8.
苓桂术甘汤出自《金匮要略》,由茯苓4两、桂枝3两、白术3两、甘草2两组成。具有温阳蠲饮,健脾利水之功。笔者在临床上应用本方治疗各类疾病效果明显,现介绍如下。1心律失常张某,女,42岁,近两月因经济之事与女儿争吵出现胸闷、心悸、眠差,常彻夜难眠,伴纳差、多梦、头昏、口干不思饮,二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西医诊断:心律失常(频发室早)。中医诊断:心悸证属胸阳虚、肝郁气机不畅,方用苓桂术甘汤合参麦散加减。处方:茯苓30g,桂枝10g,炒白术30g,炙甘草20g,太子参30g,麦冬20g,五味子6g,川楝子15g,6剂,每剂服2天,每…  相似文献   

9.
理饮汤是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的方子,用于治疗因心肺阳虚,脾湿不运,胃郁不降,饮食不能化为精微,变为饮邪之饮证。笔者临床运用此方治疗饮证,效果颇佳,现举验案如下。案1 马某,男,30岁,诉胸闷不适,时有咳唾,已有时日,服他药不效,近日饮食少进,目眩腹胀,面色灰暗,脉弦迟,苔白。思其合理饮汤证,遂处方:白术15g,干姜15g,桂枝6g,炙甘草6g,茯苓10g,白芍6g,橘红5g,厚朴10g,黄芪15g,3剂。复诊时诉胸闷大减,仍有咳唾,余如故。原方加桔梗6g,去白芍,以开宣肺气,5剂后诉胸已不闷,咳唾间有,饮…  相似文献   

10.
李淑英 《北京中医》2003,22(5):49-49
1 胸痹案王某 ,男 ,6 0岁 ,干部。 1996年 6月 2 1日诊。主诉胸闷痛、头晕。每于劳累或思想紧张时发生阵发性胸闷 ,心前区压榨性疼痛 ,向左肩及左上肢放射 ,每次约持续 5~ 10min不等 ,伴心悸 ,气短 ,恶心 ;胃纳差 ,小便黄 ,大便结 ,舌质红 ,苔白腻而厚 ,脉弦滑数 ;血压 14 3/ 83mmHg ,心电图提示 :心肌供血不足。证属胸痹 ,由胸阳不振 ,痰浊上乘所致 ,治宜宣痹通阳 ,化痰通络。处方 :陈皮、半夏、川芎各 10 g ,瓜蒌 30 g ,薤白 12 g ,丹参 15 g ,枳实、元胡各 12g ,茯苓 15 g ,檀香 10 g ,甘草 8g。水煎服 ,1剂 /d。服药 1周后心前区疼痛…  相似文献   

11.
经期感冒方     
<正> 银柴胡6g 当归6g 何首乌6g 鳖甲10g 女贞子10g 荆芥5g 青皮5g 狗脊12g 断10g 莬丝子6g 砂仁3g 甘草5g 性质功效:滋阴解表剂。滋阴益肾,清虚热而解表邪。主治病证:月经期感冒,证属虚热型者。证见月经期间身热,午后加甚,微恶风寒,鼻塞流涕,身疼肢倦,口干而不欲饮,心烦,舌质红,苔少,脉细数等。服用方法:每日1剂,清水煎分2次服。加减运用:肺气不利,咳甚加枯梗10g;血热甚月经提前而最多加牡丹皮10g,墨旱莲15g。  相似文献   

12.
1 清瘟解毒法  本法所治病人 ,常见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症见发热头痛 ,胸闷乏力 ,口渴咽痛 ,舌红苔黄 ,脉数 ,治疗以五味消毒饮加减。  病例 :张某某 ,男 ,38岁 ,1 996年 4月 1 8日入院。入院前 1周患上呼吸道感染 ,发热后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乏力、舌红苔黄、脉数。心电 :ST -T改变 ,心肌酶 :GOT升高。此属外感温热之邪 ,治宜清瘟解毒。方药 :金银花30 g,连翘、黄连、公英、板兰根各 2 0g ,野菊花、地丁各 1 5 g,甘草 5 g,每日 1剂 ,连服 3周 ,同时给以西药抗感染、营养心肌治疗 ,3周后痊愈出院。2 益气滋阴法  本法…  相似文献   

13.
一痰饮证见: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乃为饮停于胃,脾失运化所致。治法,宜温阳除饮,健脾利水。方选《金匮》苓桂术甘汤主之,以温脾阳而化饮。医案举例; 张××,男,68岁。嗜烟,轻咳,入冬加重,病已七年,常用清热理气化痰之药。近因烦劳稍过,又复感风寒,自觉头痛身热,胸闷气短,咳嗽连声多痰,饮食少思,口干便结,头昏目眩,胸胁支撑胀满。求一医诊之,曰为邪热入里。嘱服安宫丸可愈,三服而下利数行,病情反而加重。证见:面色淡白,精神痿糜,语言低弱,胸胁支满,心悸不宁,气上冲胸,  相似文献   

14.
服用劣质僵蚕引起腹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炳林 《河南中医》2003,23(6):49-49
患者刘某 ,男 ,5 8岁 ,患眩晕头痛 3a余 ,加重 10d。患者素有“高血压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病史。近日自觉眩晕头痛加重 ,伴有耳鸣 ,少寐多梦 ,心悸胸闷及腰膝酸软 ,行走加重。在家曾服用西药 ,效果不佳 ,故来我院就诊。查其脉沉弦细 ,舌红苔薄白 ,以“祛风化痰 ,活血通络 ,益气养阴”为治收稿日期 :2 0 0 3- 0 2 - 13作者简介 :俞炳林 (195 6 - ) ,男 ,山东德州人 ,主管中药师。则。处方 :天麻 9g,白术 15g ,半夏 9g ,茯苓 15g ,川芎 15g ,人参 6g,麦冬 12g ,五味子 6g ,生地黄 15g ,远志 12g ,僵蚕 9g,枸杞子 15g ,瓜蒌 15g ,牛膝 15g ,红…  相似文献   

15.
正灵枢饮的组成:生地30 g,熟地30 g,当归20 g,川芎10 g,白芍20 g,生龟甲20 g,牛膝20 g,生龙骨20 g,生牡蛎20 g,淫羊藿15 g。水煎服,日1剂,分2~3次温服。功效:滋阴补肾,安神定志。主治:心肾阴虛,虛阳上越,头目眩晕,心悸怔忡,或胸闷气短,神魂无依,精神萎靡等症。方解:此方是我师父孙朝宗的经验方。方中龟甲、二地填补真阴,以奠安足少阴肾,佐归、芎、白芍以滋养少阴心血,更佐龙牡以收摄精气,牛膝以活血通,唯仙灵脾一点真火,斡旋于少阴心肾之间,并煦冲任,以强心力,益精气,为方中灵动  相似文献   

16.
笔者取三仁汤宣上畅中渗下之功,治疗多种疾病,每获佳效,兹举例如下。 1 眩晕 刘某,1999年6月18日初诊。反复眩晕年余,头重如蒙,口中粘腻,不思饮,胸闷,神倦食少,苔黄腻,脉滑。属痰湿中阻,上蒙清窍。治宜燥湿健脾,清热化痰。拟三仁汤加减:苡仁30g,白豆蔻、通草各6g,法夏、厚朴、杏仁各12g,滑石20g,天麻、陈皮各10g。水煎服,日1剂。3剂后复诊眩晕明显好转。 按:“无痰不作眩”,眩晕多由痰湿引起,本例属痰湿中阻,遏而化热。浊湿上蒙清窍而致头晕,头重……  相似文献   

17.
苓桂术甘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风湿性心脏病伴心房颤动郭某,女,78岁。1987年11月8日诊。患者体胖,素有阵发性心悸病史。7天前因劳累突发心悸,心率达140次/分,急诊入市某医院,诊为“风湿性心脏病伴心房颤动”,经西地兰等药物治疗,病势稍缓而出院,邀中医诊治。刻诊:心悸气短,眩晕,胸脘满闷,时欲呕不能进食,口稍干不欲饮水,动则悸甚。舌红苔白,脉促而滑。证属痰饮阻中,饮邪凌心。治宜温心脾,利水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汤治  相似文献   

18.
肺胀阳虚水泛证是临床常见急重症之一。其证以咳、痰、喘、悸、肿为特征,反复发作,病死率高;其病以肺为主,往往影响心、脾、肾。田玉美教授治疗本病疗效甚佳,现将田师经验介绍如下。1 肺胀的成因田师认为,肺胀病因,一是起居不慎,感受风寒之邪,致使肺气不宣,未予及时医治,久则胸阳受阻,产生里寒之气,以致浊阴之邪为患,咳喘、短气等症迭出,甚则心悸,这是客观因素;二是脾胃虚弱之辈,水精不能四布,停而为饮,加之胸中阳气不足,浊阴之邪上犯于肺为喘,凌于心为悸。正如《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篇所云:“……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惊,微者短气”…  相似文献   

19.
1三七花茶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 ,参三七具有扩张冠状动脉 ,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的作用 ,取三七花、参三七各 3g,沸水冲泡 ,温浸片刻 ,频饮代茶 ,具有良好的活血祛瘀止痛功效 ,经常饮服 ,对冠心病、高血脂症及慢性肝病的防治多有裨益。 2活血茶 :由红花、檀香各 5g,绿茶 1g,赤砂糖 2 5g组成。红花活血祛瘀 ,檀香理气止痛 ,绿茶可消食化痰 ,而赤砂糖配伍诸药 ,则有调经活血的功效。如代茶饮服 ,该茶剂性味偏于甘温 ,具有较好的活血化瘀止痛作用。可防治冠心病患者的心胸闷窒、隐痛等疾。防治冠心病药茶2则…  相似文献   

20.
<正> 咳嗽是临床常见症状,许多疾病可引起咳嗽。笔者根据祖国医学辨证施治的原则,拟定了清热化痰汤、温肺化饮汤、滋阴润肺汤和补肺固本汤,经多年临床实践,收到显著疗效。下面结合病例谈谈以上方药治疗咳嗽的体会。肺热咳嗽——清热化痰汤肺热咳嗽临床上比较常见,其病因大多因感受风热之邪,也有的为感受风寒之邪郁久化热。主要临床症状:咳嗽剧烈,咽干咽痛,咳吐粘稠痰或黄痰,鼻流浊涕,口渴欲饮,发热头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治以清热化痰,故用清热化痰汤:炙麻黄9g,炒杏仁9g,石膏45g,黄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