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病例,随机分为A组、B组2组,其中A组68例为使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进行治疗,B组为52例为使用硫酸吗啡缓释片进行治疗,总结疼痛评分、疗效、毒副反应。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1.2%,B组总有效率为88.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毒副作用相似,但A组便秘反应较B组减少(P<0.05)。结论在治疗中重度癌痛时,口服羟考酮缓释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疗效相似,但前者毒副反应发生率相对更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盐酸美沙酮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在治疗晚期重度癌痛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73例晚期癌症伴重度疼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A组(36例)采用盐酸美沙酮片治疗,B组(37例)采用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观察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镇痛效果A组患者总体缓解率为90.3%,B组患者总体缓解率为90.5%(P>0.05);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便秘、头昏、嗜睡,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盐酸美沙酮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用于治疗晚期癌症重度癌痛疗效接近。对于吗啡耐受晚期重度癌痛患者,推荐使用盐酸美沙酮片。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5,(3):316-318
目的:比较硫酸吗啡缓释片、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芬太尼透皮贴剂在癌痛治疗中引起便秘的风险。方法:将927例癌痛患者按所用药物分为A组(450例,硫酸吗啡缓释片)、B组(290例,盐酸羟考酮缓释片)、C组(187例,芬太尼透皮贴剂),进行回顾性分析。A组起始剂量60 mg,每12 h口服1次;B组起始剂量30 mg,每12 h口服1次;C组起始剂量4.2 mg,每72 h外用1贴。3组患者均根据疼痛控制情况调整剂量增幅。比较3组患者在基础等效剂量下治疗初期便秘发生率、随治疗时间延长便秘发生率以及随等效剂量的增加便秘发生率的变化。结果:3组患者在基础等效剂量下治疗2周便秘发生率A组>B组>C组,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基础等效剂量下随治疗时间延长便秘发生率变化不大,3组平均下降幅度差异很小;3组患者随等效剂量的增加便秘发生率均有所增加,A、B组增幅大于C组。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在癌痛治疗中引起便秘的风险低于硫酸吗啡缓释片和盐酸羟考酮缓释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硫酸吗啡缓释片辅助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晚期癌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9例,应用硫酸吗啡缓释片;对照组30例,应用盐酸吗啡控释片,30 mg/12 h,2次/d。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率为92.3%(36/39),与对照组(70.0%,21/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硫酸吗啡缓释片镇痛效果确切,是辅助治疗癌性疼痛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肝肿瘤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应用不同镇痛药物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98例肝肿瘤介入栓塞术后肝区中度以上疼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其中A组33例,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镇痛;B组27例,外贴芬太尼透皮贴镇痛;C组38例,口服氨酚双氢可待因片镇痛.各组均临时应用吗啡针剂治疗爆发痛.镇痛达标后观察平均镇痛起效时间、平均镇痛达标时间、单药疼痛缓解率、观察时间内吗啡用量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B、C组平均镇痛起效时间分别为(62±25)、(531 ±227)、(41±20) min;平均镇痛达标时间分别为(38±14)、(49±15)、(28 ±6)h,3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单药疼痛缓解率分别为A组100.0%(33/33)、B组66.7% (18/27)、C组86.8%(33/38),解救吗啡用量A组(6±5)mg、B组(13 ±7)mg、C组(11 ±9)mg,A组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与C组不良反应、便秘、嗜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7%(22/33)、37.0%(10/27)比5.3%(2/38)和9.1% (3/33)、25.9%(7/27)比0,P<0.05].结论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肝肿瘤介入栓塞术后肝区疼痛作用稳定,不良反应少,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吗啡缓释片治疗原发性肝癌疼痛的疗效.方法 应用硫酸吗啡缓释片对原发性肝癌43例,每次30 mg,每12小时1次口服.结果 硫酸吗啡缓释片对原发性肝癌中重度疼痛有效41例,95.3%,显著有效34例,占79.1%.结论 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原发性肝癌疼痛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组方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中晚期癌症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3例中晚期癌症疼痛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药组方(益气疏肝化瘀止痛)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对照组单纯给予硫酸吗啡缓释片,4周后对2组进行镇痛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镇痛总有效率为9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评分方面的提高稳定率达92%,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益气活血疏肝化瘀止痛)组方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可提高中晚期癌症患者的镇痛效果并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晚期恶性肿瘤重度疼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4例晚期恶性肿瘤重度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硫酸吗啡缓释片,观察组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比较两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镇痛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晚期恶性肿瘤重度疼痛疗效相当,但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孙燕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12):49-49,51
目的通过硬膜外腔芬太尼联合吗啡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观察,探讨更安全有效的用药方法。方法选择行剖宫产手术产妇200例,分为A组100例,B组100例。PCA泵镇痛液配方,A组为芬太尼0.4mg+吗啡2mg+丁卡因100mg+维生素B121mg,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B组为吗啡4mg+丁卡因100mg+维生素B121mg稀释到100ml,镇痛泵输注速度为2ml/h。结果A、B两组镇痛效果均满意,无显著性差异;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少于B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芬太尼复合吗啡用于剖宫产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是较为理想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西黄胶囊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对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30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硫酸吗啡缓释片和西黄胶囊;对照组给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观察患者疼痛改善及生活质量提高情况。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疼痛明显改善(P=0.019),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13)。结论西黄胶囊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疼痛,能显著改善其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陶红慧  张英 《上海医药》2004,25(1):25-27
目的:综合比较吗啡缓释片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在晚期癌症病人疼痛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晚期癌症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吗啡缓释片组(M组)口服吗啡缓释片90~270mg/d,分2次给药;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组(PCIA组)的给药方式为“负荷量十背景量十病人自控给药量”模式,药液配方为枸橼酸芬太尼3mg,氟哌利多5mg,添加生理盐水至100ml。比较两组镇痛效果、治疗费用、病人满意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日均用药量基本等效。PCIA组镇痛效果较好,镇静程度较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病人满意率高。结论:PCIA在晚期癌症镇痛治疗中优点明显。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15-2017年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门诊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为麻醉药品科学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5-2017年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院麻醉药品的使用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和排序比(B/A)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常用麻醉药品品种稳定,麻醉药品的销售金额和构成比均呈先升后降趋势;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盐酸羟考酮缓释片(40 mg)、硫酸吗啡缓释片(30 mg)、盐酸布桂嗪片(40 mg)、DDDs呈较大幅度增长,硫酸吗啡缓释片(60 mg)、盐酸布桂嗪注射液、盐酸丁丙诺啡舌下片的则减少;麻醉药品的DDC基本保持不变;硫酸吗啡缓释片(30 mg)、硫酸吗啡缓释片(60 mg)和盐酸羟考酮缓释片(40 mg)的B/A有所下降,其余药品均上升。结论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门诊麻醉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氟哌啶、胃复安、氯胺酮与吗啡配伍用于硬膜外腔术后镇痛是否可提高镇痛并减少不良反应与临床意义。方法160例腰段硬膜外腔麻醉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40例。A组为对照组:吗啡2 mg;B组:氟哌啶2.5 mg+吗啡2 mg;C组:胃复安10 mg+吗啡2 mg;D组:氯胺酮30 mg+吗啡2 mg。于术后记录疼痛评分(VA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B\C两组镇痛效果与A组无显著差异(P>0.05),D组镇痛效果强于A组(P<0.01)。镇痛时间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恶心呕吐发生率B、C组明显低于A组(P<0.01)。D组与A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皮肤瘙痒B、C、D组比A组明显减少(P<0.05)。尿潴留B、C组比A组明显减少(P<0.01)。D组与A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氟哌啶与胃复安并不增强吗啡的镇痛效果及镇痛时间,但可明显减少吗啡所致恶性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的发生率。氯胺酮伍用吗啡可提高镇痛效果,镇痛时间无明显延长,氯胺酮可明显减少吗啡所致皮肤瘙痒的发生率,但并不能减少恶心呕吐、尿潴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不同负荷量吗啡应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分析 ,探讨适合的负荷量。方法 选择剖宫产 6 0例 ,分为A、B两组 ,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 ,A组吗啡负荷量为 2mg ,B组负荷量为1mg ,A、B两组镇痛过程中使用吗啡总量相同 ,记录术后 4 8h两组产妇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 8h内镇痛效果优于B组 (P <0 0 5 ) ,8h后两组产妇镇痛效果无差异 ,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尿潴留及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硬膜外持续输入吗啡镇痛过程中 ,2mg负荷量吗啡有助于及早达到镇痛效果 ,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盐酸吗啡缓释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控制癌性疼痛效果。方法癌症患者146例随机分为两组,口服硫酸吗啡缓释片患者73例为对照组,口服盐酸吗啡缓释片患者73例为观察组,比较癌性疼痛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癌性疼痛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癌性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嗜睡、便秘、排尿困难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吗啡缓释片控制癌性疼痛的效果更好,并发症少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硫酸吗啡缓释片辅助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69例晚期癌症患者,观察组39例应用硫酸吗啡缓释片,对照组30例应用盐酸吗啡控释片,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率达到92.3%(36/39),对照组疼痛缓解率为70.0%(21/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观察组中维持用药剂量≤80mg/d者共27例,疼痛缓解率100%(27/27);>80mg/d者12例,疼痛缓解率75.0%(9/12)。对照组中用药剂量≤80mg/d者20例,疼痛缓解率88.9%(16/18);>80mg/d者12例,疼痛缓解率41.7%(5/12)。同等剂量硫酸吗啡缓释片与盐酸吗啡控释片的疼痛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吗啡缓释片镇痛效果确切,是辅助治疗癌性疼痛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7.
侯晓峰 《中国医药科学》2014,(2):100-101,104
目的:探讨盐酸吗啡缓释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控制癌性疼痛效果。方法癌症患者146例随机分为两组,口服硫酸吗啡缓释片患者73例为对照组,口服盐酸吗啡缓释片患者73例为观察组,比较癌性疼痛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癌性疼痛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癌性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嗜睡、便秘、排尿困难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吗啡缓释片控制癌性疼痛的效果更好,并发症少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盐酸吗啡缓释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对癌痛患者的止痛效果。方法:将盐酸吗啡缓释片(美菲康)与硫酸吗啡缓释片(美施康定)同时用于36例癌痛患者的止痛治疗,根据疼痛控制程度和不良反应调整剂量及辅助用药。结果:A组疼痛缓解率78%,完全缓解5例,明显缓解6例,中度缓解3例,轻度及未缓解4例。B组疼痛缓解率78%,完全缓解5例,明显缓解5例,中度缓解4例,轻度及未缓解4例。结论:盐酸吗啡缓释片(美菲康)与硫酸吗啡缓释片(美施康定)对癌痛患者的止痛效果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联合曲马多对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超前镇痛疗效。方法将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术前2 d至禁食前分别口服盐酸曲马多缓释片50 mg、塞来昔布胶囊200 mg、塞来昔布胶囊100 mg+盐酸曲马多缓释片25 mg,术后6 h分别口服盐酸曲马多缓释片50 mg、塞来昔布胶囊200 mg、塞来昔布胶囊100 mg+盐酸曲马多缓释片25 mg,术后2 d分别口服盐酸曲马多缓释片50 mg/12 h、塞来昔布胶囊200 mg q12 h、塞来昔布胶囊100 mg+盐酸曲马多缓释片25 mg/12 h;三组患者均于术后麻醉消失后行硬膜外镇痛(PCEA),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术后8 h、24 h、36 h、48 h静息状态下疼痛和术后3晚睡眠的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分、PCEA首次按压时间及术后48 h内按压次数、患者疼痛满意度、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C组患者镇痛疗效、睡眠质量、疼痛满意度均显著优于A组、B组(P<0.05),C组显著地提升镇痛效果。三组术后不良反应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围术期联合应用塞来昔布和曲马多可有效实现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超前镇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术后镇痛中氟比洛芬酯对吗啡用量和效果的影响。方法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术后镇痛:A组,吗啡40 mg+阿扎司琼10 mg+生理盐水100 ml;B组用氟比洛芬酯50 mg超前镇痛,术后吗啡40 mg+阿扎司琼10 mg+生理盐水100 ml;C组氟比洛芬酯100 mg+阿扎司琼10 mg+吗啡40 mg+生理盐水100 ml。观察术后吗啡的用量,患者自控镇痛(PCA)总次数,术后4、8、12、24 h的VAS疼痛评分。结果与A组比较,B、C组术后122、4 h吗啡用量减少,PCA总次数减少,VAS评分降低(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50 mg超前镇痛或镇痛泵中氟比洛芬酯100 mg与吗啡配伍,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可减少吗啡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