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本中心采用扩大端端或端侧吻合术矫治主动脉缩窄(CoA)伴弓发育不良(HAA)的早中期效果,并总结将该术式应用于临床的相关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6-2016-10于本中心采用扩大端端或端侧吻合术矫治CoA伴HAA的45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0.1~9.0岁,平均(1.6±3.8)岁;体质量2.5~17.3kg,平均(6.8±5.7)kg。按照手术年龄将患儿分为低龄组(≤1岁)和高龄组(1岁)。手术采用正中开胸选择性脑灌注下行扩大端端或端侧吻合术,总结并分析2组患儿手术前后缩窄段压差、肺动脉压力及主动脉Z值等变化。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1例患儿于术后24h再次手术;术后早期死亡1例,1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患儿经积极治疗后均顺利恢复。全组随访40例(90.9%),随访9~75个月,平均(25.0±13.5)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发生高血压的患儿10例,全组主动脉缩窄处平均压差为(10.7±3.4)mmHg,3例缩窄处压差25mmHg,2例已行球囊扩张术,1例继续随访观察。组内比较:2组患儿术后早期及随访时CoA患处压差及平均肺动脉压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主动脉Z值较术前均明显增大(P0.05)。组间比较:高龄组患儿术前及随访时肺动脉压力均较高(P0.05),术中选择性脑灌注时间、主动脉阻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停机后止血时间均较长(P0.05),术后引流较多(P0.05),呼吸机时间、ICU时间及住院天数均较长(P0.05),但术后低龄组患儿CoA患处压差较高(P0.05),且主动脉横弓Z值及峡部Z值均较低(P0.05)。结论:对于CoA伴HAA患儿明确诊断后应尽早手术,采用扩大端端或端侧吻合术矫治具有较理想的早中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3.
中心电端     
<正>中心电端对理解单极肢体导联系统和单极胸前导联系统十分重要。中心电端作为参照电位点,用于空间心电向量研究的各个层面上,包括物理学中心、  相似文献   

4.
肢端肥大症     
本文着重讨论肢端肥大症的病理生理学进展,并简单介绍诊断及治疗。 病理生理学 一、正常生长激素(GH)分泌的控制 下丘脑分泌的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能刺激垂体分泌和合成GH,还可诱导GH基因转录。生长抑素(SS)抑制GH分泌但不改变GH的mRNA水平。这两种下  相似文献   

5.
端端吻合胆道重建在活体肝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端端吻合胆道重建在临床活体肝移植中的应用效果、并发症及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活体肝移植24例临床资料;其中右半肝活体肝移植6例,左半肝移植16例,左外叶2例;胆道重建均采用供肝肝管与受体胆管端端吻合,并置"T"管外引流.结果:24例活体肝移植中,18例采用供肝的左肝管和受体的胆总管吻合,5例采用供肝的右肝管和受体的肝总管吻合,1例右肝管是两个开口,将右前肝管和受体的肝总管行端端吻合,右后肝管与胆总管行端侧吻合.2例患者发生胆漏;1例出现胆道狭窄;术后胆管炎2例;1例术后3mo拔"T"管后出现胆汁性腹膜炎,再次行胆道引流术,术后恢复.胆道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发生时间在术后2d-9mo.结论:端端吻合胆管重建是活体肝移植中胆管重建的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7.
0969 浙江台州地区钩端螺旋体病30年临床观察王家驹中华医学杂志61(5):299,1981作者报道该地区1950~1979年有资料记录的钩端螺旋体病2,114例。以青壮年农民占多数,次为渔民。就诊人数是随年代增长而增加,70年代占了总数的一半以上。临床表现各个时期差异较大,目前以不典型、轻型为主,无黄疸病例占绝大多数。这除和机体抵抗力、菌株毒力有关外,和菌型也有关。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肢端病(Thyroid acropathy)又称甲状腺肢端粗厚(Thyroid acropachy),大都伴有甲亢现症或既往史,有人称为甲亢性肢端病(简称甲肢病).国外自30年代开始报告,国内报告不多.现将其临床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病因和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本中心主动脉弓肺动脉补片成形术和扩大端端或端侧吻合术治疗主动脉缩窄(CoA)伴主动脉弓发育不良(HAA)的矫治效果,为临床提供更合理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方法为肺动脉补片成形和扩大端端/端侧矫治的87例CoA伴HAA患儿临床资料,其中42例患儿采用自体肺动脉补片加宽术为肺动脉补片组,45例患儿采用扩大端端/端侧吻合术为扩大端端组。比较分析2组患儿手术前后缩窄段压差及主动脉Z值变化,并进行随访。结果:术后早期扩大端端组死亡患者1例;余86例中发生严重并发症19例,其中肺动脉补片组8例,扩大端端组11例,19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均顺利康复,全组未发现明显脑部并发症。肺动脉补片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呼吸机辅助时间与扩大端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肺动脉补片组选择性脑灌注时间及ICU时间明显延长(P0.05),超声所测肺动脉补片组术后早期平均缩窄段压差较术前显著降低[(9.7±3.5)mmHg∶(36.8±12.5)mmHg,P0.05],横弓及峡部Z值较术前明显增高[(-0.50±0.21)、(-0.45±0.24)∶(-3.38±0.64)、(-2.22±0.43),P0.05)];扩大端端组术后早期平均缩窄段压差较术前显著降低[(9.5±3.3)mmHg∶(37.2±8.9)mmHg,P0.05],横弓及峡部Z值较术前明显增高(-0.52±0.29、-0.48±0.22∶-3.89±0.61、-2.45±0.33,P0.05)。随访75例,随访4~106(32±12.8)个月,肺动脉补片组发生再缩窄5例,2例已行主动脉球囊扩张术,其余3例继续随访;扩大端端组发生再缩窄3例(6.98%),2例已行球囊扩张术,1例继续随访。Kaplan-Meier曲线分析表明,扩大端端补片组免于再狭窄率稍优于肺动脉补片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肺动脉成形及扩大端端/端侧吻合术均为矫治CoA伴HAA较为理想手术方式,早期矫治效果无明显差异,中期随访表明扩大端端组矫治效果稍优于肺动脉补片组。  相似文献   

10.
端区与衰老     
端区由富含G、C的简单重复序列组成,端区长度在衰老过程中逐渐缩短,而端聚酶可延长端区。端区与衰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人与动物共患的夏秋季急性传染病。我省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生,尤其是农村,年年在局部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严重影响贫下中农的健康,影响革命和生产的顺利进行,。我们一定要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突出无产阶级政治,大力开展防治,力争在短时间内控制和消灭该病。  相似文献   

12.
0039 我国钩端螺旋体病研究的新成就魏曦等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4(4):251,1980 作者综述我国五十年代以来,在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病调查研究的成就和防治进展。在药原学方面,我国已有13个血清群56个血清型,其中有1个血清群和23个血清型是我国首先发现,并且发现钩体型间有拮抗现象,发育快的抑制发育慢的菌型。到目  相似文献   

13.
广西医学院等单位对确诊为钩体病的570例病人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观察,对该病的早期临床诊断作了探讨。570例中,男301例,女269例,大多数年龄集中在11~50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行全胃或近端胃切除术后一种新的食管空肠/食管胃吻合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2例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游离胃及淋巴结清扫后在腹腔镜监视下采用反式抵订座法将抵钉座置入食管,并行食管空肠或食管胃吻合术(观察组),观察手术效果。并与同期18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后行开放下食管空肠或食管胃吻合患者(对照组)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均顺利完成腹腔镜切除手术及吻合,其中17例行胃全切+食管空肠吻合,5例行近端胃切除+食管胃吻合,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72.0±49.8)min,消化道重建时间(48.1±12.8)rain,通过反式抵订座置入技术完成吻合器抵钉座的放置时间(12.9±4.3)min,术后下床活动时间(3.4±0.8)d,术后进食时间(8.0±2.6)d,术后住院时间(10.8±3.3)d,术后近期疗效良好。与对照组比较,在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上无明显区别(P〉0.05),但抵订座置入时间和消化道重建时间更短(P〈0.05),术后患者下床活动的时间更早(P〈0.05)。结论反式抵订座置入法技术可靠、稳定,是今后腹腔镜下食管空肠或食管胃吻合的理想技术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5.
肢端发绀症属血管性皮肤病,以肢端肥大而就诊者临床少见。我院收治1例类肢端肥大症伴肢端发绀症患者,现报告如下。患者女,68岁。幼年时手脚即比常人粗大,但无感觉异常。近6年来手足逐渐增宽、增大,且双手渐感觉麻木,遇寒冷刺激后手指呈对称性紫绀,尤其是遇冷水刺激后双手发绀,发凉,伴有冷汗,手指有明显肿胀麻木感,温暖后可缓解;颜面部外观无改变。30年前患骨结核致下肢髋关节畸形,跛行。查体:Bp18/10kPa。无明显肢端肥大症外貌,下颌无前突。皮肤粗厚,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无肿大,双下肢不肿,双足趾跖无明…  相似文献   

16.
食管、胃端端斜行吻合在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50012)丛旭滋王善政胡国强杨国涛吴铭生陵县人民医院李丰新1995~1997年,我们在贲门癌切除术中,采用食管、胃端端斜行吻合重建食管、胃连续通道,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  相似文献   

17.
盲端综合征是胆总管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后少见的并发症,罕见于自发胆囊-胆管-消化道内瘘后和胆总管空肠端-侧吻合术后。在微创外科技术发展以前,传统外科手术曾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回顾了近年来盲端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认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是确诊该病的主要方法,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胆道清理是盲端综合征最简单、有效的治疗措施。同时还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研究,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对盲端综合征作出了简要综述,以期提高对盲端综合征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钩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的人兽共患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轻则类似感冒症状,重则导致肝、肺和肾的损伤,且该病的病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这些都为预防和监测该病造成了极大的障碍。随着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和测序技术的提高,钩端螺旋体的基因组测序和功能分析工作得以迅速开展,  相似文献   

19.
钩端螺旋体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螺旋体作为一种在进化和形态上均比较独特的微生物,人们对其代谢、生理、遗传及进化的了解都非常有限。与这苍白密螺旋体和伯氏疏螺旋体相比较,钩端螺旋体基因组较大,且能够在环境中独立生存,因此,对钩体基因组的研究更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由致病性钩体引起的钩体病是一种全球性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是受钩体病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虽然经过医务和科学工作者多年不懈的努力,在流行病学、临床治疗和预防方面取得了国际公认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我们对31例患者施行肠切除术,其末端回肠距回盲瓣均<10cm,故行一期回肠端端吻合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24例,女7例;年龄6~68岁,平均27岁。肠切除原因:外伤性肠破裂8例,小肠扭转4例,肠套叠2例,粘连性肠梗阻12例,绞窄性腹股沟疝4例,回肠重复畸形1例;6例伴中毒性休克。在肠切除后,末端回肠距回盲瓣≤2cm4例,~8cm19例,~10cm8例,均行回肠一期端端吻合术。置腹腔引流15例,经阑尾根部插管肠造瘘4例。术后第2~3天肠功能恢复。并发肺炎2例,刀口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