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2 毫秒
1.
陈娜  葛林阜 《山东医药》2010,50(43):113-114
近30年来,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发展较快。与骨髓移植(BMT)比较,PBSCT后受者造血重建较快、移植物抗白血病(GVL)作用较强、复发率较低,但造血恢复较慢、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较高。近年研究表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骨髓微环境中的一个主要组分,  相似文献   

2.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造血重建、免疫重建及长期生存的情况。方法: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12例,其中同胞HLA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及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7例;无亲缘关系HLA不全相合脐血移植(UCBT)5例。结果:11/12例受者获造血重建,UCBT患者造血重建速度较同胞PBSCT或BMT慢,1例UCBT移植后46d造血功能未重建,回输自体骨髓后恢复自体造血。11例Allo—HSCT受者免疫功能重建开始于移植后30d,死亡2例,均为移植后复发病例。结论:Allo—HSCT是目前治愈恶性血液病的最佳方法,对于无同胞HLA相合的供者,选择较高细胞数量、HLA1~2个位点不合的UCBT仍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作者比较了87例骨髓移植(BMT)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患者体内脊髓灰质炎、破伤风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及肺炎链球菌等抗体水平,探讨影响移植后抗体产生的可能因素,以探索移植后体液免疫缺陷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并发曲霉菌肺炎的白血病患者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伴曲霉菌肺炎的白血病患者成功完成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过程。结果入组7例患者中,男4例,女3例,中位年龄22.8(13-37)岁,随访时间均大于6个月,移植后1个月复查患者嵌合体均为100%完全供者嵌合。移植后平均抗真菌治疗时间为3个月,7例患者肺部真菌感染全部达到显效,造血干细胞100%植入,无1例发生相关死亡。结论伴发曲霉菌肺炎的白血病患者采用有效的抗真菌治疗方案仍然可以接受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并不会影响供者造血干细胞植入,且患者耐受性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观察多疗程中大剂量阿糖胞苷(Ara-C)治疗后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效果。方法:1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骨髓移植4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3例,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有4例在诱导和巩固治疗中采用中大剂量Ara—C2疗程或2疗程以上,观察不同组患者造血干细胞采集情况及造血重建情况,并监测患者的疗效。结果: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采集的中位MNC数和中位CD34^+细胞数明显高于骨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使用中大剂量Ar〉C2疗程或2疗程以上的患者采集的中位MNC和中位CD34^+细胞数与未使用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性粒细胞〉0.5×10^9/L和血小板〉20×10^9/L的时间较骨髓移植患者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例患者在复发状态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中位生存期9.5个月,缓解期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移植后中位生存期8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例患者中位生存期(OS)84个月,中位无白血病生存期(DFS)81个月,患者3年无白血病存活率为(68.25±11.23)%。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比自体骨髓移植造血重建快;2疗程或2疗程以上的中大剂量Ara-C治疗的患者仍能采集到足量的外周造血干细胞;缓解期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获得较好的OS和DFS。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LA不完全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新方法.方法:将8例白血病患者接受FBC预处理方案后行异基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联合移植,观察造血重建和移植相关的并发症情况.结果:1例2位点不合患者植入失败,其余7例完全植入,白细胞恢复时间13.5 d,血小板恢复15.1 d,7例患者Ⅰ~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57.1%(4/7),局限性慢性GVHD发生率83.3%,未出现严重的心、肝和肺脏并发症.移植后6个月生存率62.5%.结论:用FBC预处理方案和GCSF动员后的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联合移植的方法对于HLA不相合的移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在不同类型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巨细胞病毒感染状况。方法应用半巢式PCR技术定期检测了2001-03~2003-07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病人55例移植病人外周血标本,比较不同类型移植CMV-DNA阳性率的差别。结果在检测的462份标本中,有285份为阳性,33/55(60%)患者CMV-DNA阳性,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NST)的阳性检出率为15/17(88.2%),亲缘间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的阳性检出率为3/7(42.9%),非亲缘性骨髓移植(UR-BMT)的阳性检出率为7/11(63.6%),亲缘性骨髓移植(R-BMT)的阳性检出率为8/20(40.0%)。NST与PBSCT、R-BMT的巨细胞病毒感染率差别显著(χ^2=5.44,P〈0.05;χ^2=9.14,P〈0.05),NST与UR-BMT(χ^2=2.39,P〉0.05)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巨细胞病毒感染在不同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式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造血干细胞移植(SCT),包括骨髓移植(BMT)和外周血于细胞移植(PBSCT),是根治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同基因SCT缺乏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而没有移植物抗肿瘤作用(GVC),故复发率较异基因SCT移植明显为高。我们1995年始在同基因SCT治疗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中加用了环掴菌素A(CSA),以进行诱导自身***D的研究。三材料与方法l.1病A4例均为住院男性,年龄29.3113.1岁(12~4O岁),其中:红白血病(M。)1例,恶性淋巴瘤(ML)3例(并骨髓浸润2例);自身供髓3例,同卵李兄(经PCR检测DNA指纹图确认为…  相似文献   

9.
《临床血液学杂志》2003,16(4):186-187
为了进一步探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PB SCT)的动员方法 ,我们分别采用国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uG CSF ,商品名特尔津 )和进口rHuG CSF(商品名惠尔血 )动员后作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各2 4例和 2 7例 ,结果特尔津作为动员剂在APBSCT中安全、有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分组与动员方法Allo PBSCT分组及动员方法 :特尔津组正常供者 1 3例 ,男 8例 ,女 5例 ,中位年龄 2 8(1 8~ 5 2 )岁 ,中位体重 6 5 (46~ 85 )kg。惠尔血…  相似文献   

10.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的GVHD比骨髓移植更严重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查阅了近2~3年来有关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文献报告,了解到:①在国外自体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某些癌症病人的常规治疗措施,在欧洲造血干细胞移植7888例中,自体血干细胞移植占82%,而自体骨髓移植仅为18%。②异基因外周血于细胞移植迅速兴起,尽管移植中混入了比骨髓移植多10倍以上的T淋巴细胞,但急性GVHD(Ⅱ~Ⅳ°)发生率为35%(91/258例),不高于骨髓移植的48%(186/382例);其中Ⅲ~Ⅳ°AGVHD二者之比为10%(27/258)对26%(53/201)。③资料提示,造血生长因子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将是受欢迎的干细胞来源。本文还对Allo-PBSCT中A-C-GVHD的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的临床疗效和近远期并发症。方法:对15例包括恶性血液病5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急性白血病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2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8例,进行同胞供者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外周血联合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无关供者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观察植入效果、血型的转变、以及移植近远期并发症。结果:15例患者均恢复造血功能,13例植入混合性嵌合体(MC)、其中5例由MC转变为供者完全性嵌合体(CC),8例长期保持MC状态,2例未植入。所有患者在输注移植物时出现轻微短暂的血红蛋白尿,无严重急性溶血和迟发性溶血发生,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1例局部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1例广泛型cGVHD。在造血植入的患者,脐血移植4例保持MC状态、血型未转变,其余干细胞移植血型在1~2个月转变。结论: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疗效肯定,对移植物和供受者体内凝集素的处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自体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AHST)治疗1型糖尿病(T1DM)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首先,环磷酰胺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造血干细胞至外周血,采用白细胞分离术分离、处理造血干细胞并予以冻存;其次,采用环磷酰胺+兔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方案预处理后,经静脉回输造血干细胞。观察移植前后胰岛素注射剂量、HbA1c水平、胰岛功能、胰岛自身抗体滴度等变化;记录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自回输干细胞后,(1)患者已停用胰岛素达15月余;(2)HbA1c降至7.0%以下;(3)胰岛功能较前明显改善;(4)未出现骨髓抑制、出血性膀胱炎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AHST治疗T1DM一例,初步显示出一定的临床有效性,但仍需大样本量前瞻性研究,以进一步评估此疗法的远期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余喆  葛林阜  黄宁 《山东医药》2007,47(4):9-11
目的探讨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NAS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例急性SAA患者进行NAST,预处理采用小剂量环磷酰胺、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移植后采用环孢菌素、骁悉、抗CD25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采用短串联重复序列复合扩增技术检测供者植入情况。结果10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造血功能获得快速重建;8例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均未植入,但自身造血亦获得安全重建。发生急性GVHD1例,慢性GVHD2例,严重感染性休克、间质性肺炎、败血症各1例均治愈,突发心衰死亡1例,造血重建失败并发感染死亡2例。结论改良NAST疗效肯定、植入率高、并发症少、造血功能恢复快,是治疗SAA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恶性血液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HLA配型相合同胞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高危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有高危因素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43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28例,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AHL)2例;移植前处于第1次完全缓解期(CR1)11例,均为Ph染色体阳性,第二次及以上CR期23例,未缓解/复发3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或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一转化型17例。预处理方案采用全身照射加环磷酰胺(CY/TBI)方案11例,白消安加环磷酰胺方案79例。干细胞来源包括骨髓移植(BMT)27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30例,BMT+PBSCT33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经典环孢素A加短程甲氨蝶呤(MTX)。平均随访时间为15个月。结果 至随访终点,62.2%(56/90)存活,55.5%(50/90)无病存活,31.1%(28/90)复发。HSCT后预计4年累积总体生存率(OS)为45.5%,无病生存率(DFS)为34.9%。移植前处于CR、未缓解/复发和MDS患者HSCT后4年的累积0s分别为54.0%、28.2%和70.1%(P=0.027)。发生0~Ⅰ和Ⅱ~Ⅳ度GVHD的患者HSCT后的4年OS分别为57.6%和26.7%(P=0.015),而患者性别、年龄、移植前有无脑膜白血病、预处理方案、干细胞来源均不是OS,DFS及复发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移植前处于CR期者长期生存率明显提高,而ALL长期生存率明显低于AML/MDS。结论 对有高危因素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选择allo—HSCT可使部分患者延长无病生存乃至根治。移植前处于CR期者长期生存率明显提高,ALL复发率明显高于AML/MDS。对于急性白血病挽救性治疗争取在取得CR后移植;对于MDS患者一经诊断,无需化疗,可尽早移植。  相似文献   

15.
大容量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用于自体和异体移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周血干细胞 (PBSC)是骨髓造血重建重要的干细胞来源。由于造血恢复快 ,采集时不需全身麻醉等优点 ,PBSC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PBSCT已从自体移植进入了异体移植的临床应用阶段。干细胞的有效采集是移植的首要条件。为此 ,我们采用新型血细胞分离机 COBE Spectra采集健康供者和恶性淋巴瘤患者经动员的 PBSC,初步分析了动员方案 ,采集时机与效率和移植后造血重建 ,为今后进一步广泛应用 PBSC打下基础。1 资料与方法1 .1   动员方案3名健康供者 (Allo- PBSCT供者 )分别是 3名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同胞 ,经 HLA配型符合供者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NST)治疗不能耐受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例CML患者中的4例以全身放疗加氟达拉宾,1例以马利兰、氟达拉宾加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为预处理方案,联合环孢霉素A、霉酚酸酯和(或)短程氨甲蝶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5例均造血重建,3例完全供者型植入,2例混合型植入,其中1例植入率持续低于50%,经2次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达到完全供者型植入。2例发生Ⅰ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发生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无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中位随访时间5(3~37)个月,无病生存3例,死亡2例。结论:对不能耐受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CML患者,NST是可行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入综合征(ES)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接受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ES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2例分别于术后6天和7天发生ES,经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治疗后,症状体征迅速消失,但在糖皮质激素减量过程中均发生了急性移植物抗属主病(aGVHD),其中l例死于aGVHD,另l例死于植入失败。结论:ES是一种不同于aGVHD的移植后并发症,糖皮质激素对其治疗有效;发生ES者或其后发生aGVHD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异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已增加到571例,呈迅猛发展的趋势。1996年我国就有4家医院allo-PBSCT获得成功。这是继骨髓移植(BMT),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后的一种前途较好的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方法。由于attto—P13SCT时移植物中尚存在肿瘤细胞,同时机体又缺乏抗肿瘤细胞能力,因此移植后肿瘤复发率高。而allo-PBSCT是从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素(G-CSF)等造血因子动员造血干细胞后,造血功能良好的健康供体的外周血管中,用连续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疗效。方法2000年8月~2006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白血病患者8例,预处理后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2例,自体骨髓移植1例,异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3例,异体骨髓移植1例,非血缘脐带血干细胞移植1例。移植后进行对症治疗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结果8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2例死于移植相关合并症,2例死于急性白血病复发,4例无病生存24~66个月。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可以提高白血病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葛林阜 《山东医药》2000,40(6):47-48
目前 ,世界范围内已进行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约80 0 0 0多例 ,且每年以 50 0 0例的速度增长。资料报道 ,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使 50 %以上的白血病得到治愈 ,是急性白血病最好的根治方法。1 造血干细胞来源造血干细胞的来源有四种 ,即骨髓、外周血液、脐带血及胎肝细胞。骨髓作为造血干细胞的主要来源研究较早 ,临床应用早已成熟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BSCT)则是近 10余年发展起来的。由于化疗完全缓解 (CR)后患者外周血细胞数量比生理条件下要增加 2 5倍 ,且应用 ABSCT后造血功能重建的时间较异基因骨髓移植 (Allo- BMT)及自体骨髓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