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马崟 《现代保健》2011,(17):176-177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并发症。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人工髋关节置换成功病例27例进行总结分析和随访。分析观察患者术前一般状况、手术方法、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结果随访1~5年,并发假体松动者2例,异位骨化者1例,未见下肢深静脉血栓、血管神经损伤、骨折、感染等并发症出现;按照Harris评分标准,术后评分优18例,良6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88.9%。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于髋关节功能丧失患者疗效满意,能够重建髋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少,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研究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施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中远期疗效,总结此类患者的手术治疗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01年1月-2012年1月因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治疗,并施行髋关节置换的18例患者,将随访3年以上的1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术前、最后1次随访HHS进行配对t检验,计算P值。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通过对Harris髋关节评分、并发症、假体松动及留存率等因素进行总结分析,观察中远期疗效。结果 平均随访(6.67±2.61)年。死亡8例。术后5年生存率为78.6%,中位生存时间为8.00年。术前及最后1次随访平均Harris评分分别为(22.33±20.42)、(81.60±14.01)分,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41,P<0.05)。死亡病例为死亡前最后一次随访评分。所有病例无感染、假体脱位并发症。发生股骨柄假体无菌性松动2例,臼杯侧无松动病例,假体松动率13.3%。发生假体周围骨折1例。结论 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髋关节置换患者,手术并发症多,假体松动率及病死率高。但大多患者在生存期内髋关节疼痛明显减轻,髋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所以髋关节置换手术是此类患者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3.
齐明 《现代保健》2009,(5):18-19
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的经验,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相关问题进行随访分析。按Harris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随访时间为1年8个月至7年6个月,平均6年1个月,术后功能优13例,占40.6%;良15例,占46.9%;可4例,占12.5%;差无。优良率为87.5%,未出现深部感染、脱位、假体柄折断及深静脉血栓等。结论THA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髋关节活动障碍的有效方法,临床应用广泛。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可以减少相关的并发症,但如何能防止假体无菌性松动,延长假体的使用寿命,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一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双侧髋部病变的疗效。方法对20例40个髋关节一期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1.6分,双下肢不等长0~3.8cm,平均2.12cm。结果术后无感染,髋关节无脱位,假体周围无骨折,双下肢不等长0.4~1.5cm,平均0.96cm,髋部疼痛缓解,关节功能活动满意,恢复正常的13常活动,最后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85.4分。结论一期双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双侧髋部病变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对全身情况较好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2000年8月至2005年3月,对10例(20髋)患者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6例12髋,女2例4髋;年龄26—60岁,病程1-28年(平均5年),术前镜关节Harris评分15—45分.平均28分.其中5例采用Smith—Peterson切口,3例采用后路Moore切口。手术时间为3.5-5.5h,平均4.sh.术中输血60-160mL,平均100mL。结果8例均获6个月~5年,平均18个月随访,髋关节术后Hams评分70-10分,平均85分,较术前平均提高57分(27—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均无感染、肺栓塞、深静脉栓塞、假体松动、假体下沉及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能独立行走,自理生活。结论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充分的术前;隹备,慎重选择病例,严格的假体安装标准,有效地风险防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股骨粗隆问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原因,探讨挽救性人工髋关节置换的疗效.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8年6月1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内同定治疗失败的原因,总结此13例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结果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复位不良、内固定技术错误.11例患者获平均15个月(5~29个月)随访.无感染、脱位、假体松动下沉及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11例患者髋关节功能均有改善,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29.5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0.2分.结论 骨折复位不良、错误的内固定技术是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进行挽救性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对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 对56例65岁以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8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B组28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分别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及术前、术后6个月、1年、3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随访3年.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问、术中失血量高于B组(P<0.05),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术后6个月、1年、3年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及1年时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年时A组Harris评分优于B组(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可达到较满意的效果,且全髋关节置换远期效果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疾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9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部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5年随访69例,关节功能评分90~100分43例,80~89分23例,70—79分3例,随访表明髋关节置换术的优良率达94%,效果满意。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疾病疗效显著,只要选择好适应证、做好术前准备、选择好适合的假体,则手术是安全的,手术的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对56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行全髋关节置换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分别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并发症及相应护理,术前、术后定期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等。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高于B组,A、B组术后定期随访时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随访3年时A组Harris评分优于B组,两组护理均满意。结论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r玎达到较满意的效果,且全髋关节置换远期效果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护理难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转子间骨折30例,术前全组患者合并有内科疾患的30例,经内科治疗后手术。结果术后患者全部获得9~36个月随访,平均15个月。术后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心律失常2例,均在住院期间治愈。关节无早期脱位,假体松动、断裂、下沉等并发症。X线片示:臼杯和股骨头假体均无松动;术后Harris评分恢复至平均(87.6±6.64)分。术后髋关节功能,优16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为86.7%。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可缩短患者卧床时间,明显降低卧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比较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DHS组52例,PFN组3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52例,比较5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PFN组明显少于DHS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p〈0.05),5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组的术后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及固定牢固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为理想的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动力髋螺钉(DHS)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8月~2009年7月,对具有完整资料且接受DHS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DHS组3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25例,对这两种治疗方法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站立时间、髋关节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DHS组随访6~36个月,人工股骨头置换组随访6~24个月,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均明显高于DHS组(p<0.05),而在术后站立时间、术后1、3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则优于DHS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DHS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各有优点,疗效均好,手术方式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对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老年病人,可优先考虑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13.
巨荣 《现代保健》2014,(23):52-54
目的:探讨在老年性股骨颈股骨折中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本科室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颈股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引流量和住院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优良率95.56%(43/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30/45),且随访3年的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第1年与第3年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第1年与第3年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证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以及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但手术时间以及出血量均明显多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因此可根据患者具体机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09年6月收治的31例60岁以上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PFNA和关节置换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接Evans分型,Ⅰ型7例,Ⅱ型11例,ⅢA型8例,ⅢB型3例,Ⅳ型2例。结果本组31例病人出院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1~4年,平均15个月。全部患者均获得一期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3个月~8个月,平均时间为4.2个月。根据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进行评定法,对两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髋关节置换组91.8±6.1,PFNA治疗组96.3±8.1,两组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俨〉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和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优点突出,只要选择好适应证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杨希亮 《现代保健》2013,(22):125-127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 arthroplasty,THA)与股骨近端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住院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200例,随机分为THA组100例与PFNA组100例。THA组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PFNA组采用股骨近端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住院天数等,采用MedliD’Aubigne评分方法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A组术中出血量较PFN组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HA组患者术中X线透视次数、平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较PFNA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HA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PFNA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重要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SAS、SDS评分均为(36.81±10.14)分、(34.39±9.28)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24 h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00%,低于对照组的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显著改善了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轻了术后疼痛程度,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2月-2012年2月来本院住院治疗的10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2例,采用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对照组46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分析两组各项指标、术后并发症、死亡率以及髋关节Harri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术后总死亡率为20.97%,对照组患者术后总死亡率为52.1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以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输血量、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取得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同的治疗效果,并且风险较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102例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和适应性训练,预防并发症,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助行器,并早期进行渐进式的康复功能锻炼。结果无1例患者发生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均在术后12~15d出院。随防6个月至3年,所有病人术后髋关节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术前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给予良好的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积极预防并发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是手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可使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得到满意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09年6月收治的31例60岁以上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PFNA和关节置换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按Evans分型,Ⅰ型7例,Ⅱ型11例,ⅢA型8例,ⅢB型3例,Ⅳ型2例。结果本组31例病人出院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1~4年,平均15个月。全部患者均获得一期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3个月~8个月,平均时间为4.2个月。根据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进行评定法,对两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髋关节置换组91.8±6.1,PFNA治疗组96.3±8.1,两组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和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优点突出,只要选择好适应证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采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锁钉(PFN)和人工股骨头置换(artificial femoral head replacememt,AFR)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合理的内固定治疗方法。方法 2007年9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锁钉(PFN)、人工股骨头置换(AFR)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128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关节功能情况。结果三组间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关节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PFN组出血量少于DHS、AFR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下地时间AFR组明显短于其余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DHS、PFN、AFR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无明显差异。而AFR可明显减少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