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疾病,常由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发展所致,严重者常可危及生命。国内的发生率占活产婴1%。~10%。’‘’,极低体重儿可达164灿。现将自1994年1月至1997年12月收治的经血培养确诊的25例新生儿败血症结合临床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符合1986年全国儿科杭州会议制定的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初步方案。其中男14例(56%),女11例(44%);<3天2例(8%),<7天10例(40%),>7天~28天13例(52%);足月儿10例(40%),早产儿15例(60%),体重<250099例(36%),>25009…  相似文献   

2.
本刊在这一期发表了两篇有关烧伤败血症类型的文章。许丰勋等同志写的文章着重提出革兰氏阴性杆菌(绿膿杆菌)与革兰氏阳性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败血症,在临床上各有不同的表现,因此可以据此在血培养得出结果之前进行鉴别诊断,及早应用相应的有效抗菌素进行治疗。另一篇黎鰲同志所写的文章则试图根据临床观察资料将烧伤败血症分成五种不同的类型,并着重提出烧伤病员的机体抵抗力是决定败血症不同临床表现的重要因素。这两篇文章的观点显然是不一致的。本刊欢迎读者本着党的百家争鸣的方针,根据自己临床实践的体会,参加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我院儿科 5年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情况 ,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 139例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分布及败血症血细菌培养结果 ;比较感染性疾病各组早期感染发生率。结果  1.病种分布 :新生儿脐炎6 5例 (占 46 7% )居首位 ,其次为新生儿肺炎 36例 (占 2 5 9% )。疾病转归 :136例患儿康复 ,死亡 1例、放弃治疗 2例。2 新生儿肺炎组早期感染率为 5 2 8% ,居首位 (P <0 .0 1)。 3 新生儿败血症 2 7例 ,血培养 16例 ,7例阳性中表皮葡萄球菌 5例。 4 2 6例患儿为家中接生 ,其中败血症 13例。结论 新生儿肺炎组早期感染率高 ;败血症血培养多为条件致病菌 ;应加强流动人口新生儿出生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示血培养对发热病人的重要性,建议临床提高对发热病人血培养的重视度.方法 通过对我院4月份所有住院发热病人(38.5℃以上)血培养送检数量及培养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 所选时间段内总发热病人数133例,其中血培养送检33例,占24.8%;送检标本阳性5例,占总例数的3.8%,占送检标本的15.1%;阳性标本检出革兰氏阳性球菌40%,革兰氏阴性杆菌60%.结论 随机时间段内血培养送检率和培养阳性率均较低,应提高发热患者血培养送检率,严格执行送检血培养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5.
李玉蕊  张雪峰 《武警医学》2022,33(11):927-930
 目的 分析新生儿B组溶血性链球菌(GBS)败血症或合并脑膜炎的诊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2020年入住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新生儿GBS败血症9例的临床资料及母孕期情况。结果 9例中只有1例其母分娩前筛查GBS阳性,并给予青霉素预防治疗;6例患儿母亲孕期筛查为阴性,2例未进行筛查(其中1例为早产儿)。早发性败血症7例,晚发性败血症2例,均伴有CRP升高,合并脑膜炎者5例,肺炎者3例,伴发热者6例,惊厥抽搐者3例;血培养检出的9株GBS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均敏感,对克林霉素均耐药,1株对头孢曲松耐药,1株对四环素敏感,9例GBS败血症中1例单用头孢曲松治疗,余均应用青霉素联合用药;9例患儿中死亡1例,余随访6~24个月,1例发育落后,余均正常。结论 孕妇产前GBS筛查仍有漏诊可能;新生儿GBS败血症进展迅速,病残率高,需早期识别,及时发现并有针对性抗感染治疗,大多需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6.
朱晶文  张雪峰 《武警医学》2021,32(2):100-104
 目的 探讨孕晚期产前抗生素治疗无乳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感染对新生儿的影响,以及早期发现新生儿败血症的检测指标。方法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17-01至2019-12入住新生儿科病房的GBS筛查阳性孕妇所生的高危新生儿105例,根据孕母产前是否抗生素治疗分为抗生素组及对照组。其中抗生素组45例,对照组60例。两组新生儿于生后6、24、72 h采集静脉血2 ml,检测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生后72 h检测降钙素原(procaicitonin,PCT);入院后两组患儿首次检测白细胞或CRP异常,予青霉素治疗,同时在青霉素治疗前完善血培养检查,并比较两组败血症发生率。结果 抗生素组与对照组患儿生后6、24、72 h白细胞数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患儿生后24、72 h所测CRP均高于抗生素组(P<0.05)。抗生素组、对照组患儿生后72 h所测PC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发生新生儿GBS败血症(血培养为GBS)2例,临床诊断败血症7例;抗生素组发生GBS败血症(血培养为GBS)1例。对照组败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抗生素组[2.2% vs. 15.0%,χ2=4.872,P=0.027]。结论 GBS筛查阳性的孕妇如产前未经过抗生素治疗,其所生新生儿发生败血症的概率明显增高;在GBS筛查阳性的孕妇所生的高危新生儿中,CRP可作为早期发现败血症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在1985~1990年我科收治的新生儿腹泻中,诊断为新生儿肠炎者54例。现将其病原和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1.性别与年龄;男性29例,女性25例;年龄在10天内者9例,11~20天28例,21~30天17例。  相似文献   

8.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技术(FFDM)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本院2006-04-2007-11门诊病例及健康体检者行FFDM检查者2900例,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53例,分析其年龄分布特征,病理类型及X线表现特征.结果 53例乳腺癌的发病年龄为36~8l岁,其中40~59年龄段者占到总病例的66%.X线表现为单纯肿块者24例(45.3%).肿块合并钙化者17例(32.1%),单纯钙化者4例(7.6%).结构紊乱者5例(9.4%),结构紊乱并钙化者3例(5.6%).病理结果:浸润性导管癌43例,黏液腺癌4例,乳腺小叶癌2例,Paget病4例.结论 FFDM可以更清晰的显示乳腺病变的特征,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分析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过程中感染创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情况。 方法 选取 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开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6例合并感染的急慢性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对治疗前及治疗后1、7d创面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及药物敏感试验分析。结果 56例患者治疗前共分离出革兰氏阴性杆菌40株 (70.18%)、革兰氏阳性球菌16株(28.07%)、真菌1株 (1.75%),治疗1 d后共分离出革兰氏阴性杆菌37株 (52.86%)、革兰氏阳性球菌25株(35.71%)、真菌8株(11.43%),治疗7 d后共分离出革兰氏阴性杆菌50株(63.29%)、革兰氏阳性球菌 21株(26.58%)、真菌8株(10.13%),治疗前至治疗1 d后共30例 (53.57%)患者菌株出现转阴或改变,治疗1d后至治疗7 d后共19例(33.93%)患者菌株出现转阴或改变。治疗前至治疗1、7d后,病原菌耐药性未见明显变化,其中主要革兰氏阴性杆菌对青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具有较高的耐药性, 而对亚胺培南、丁胺卡那的耐药性较低;革兰氏阳性球菌对青霉素耐药性较低, 且未发现去甲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结论 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过程中感染创面病原菌变迁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向兼性厌氧革兰氏阳性球菌转变为主, 且治疗前定植菌种中革兰氏阴性杆菌比例高达70.18%并对亚胺培南、丁胺卡那敏感性较高, 临床治疗中可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10.
1987~1992年我科收治的新生儿腹泻中(包括门诊48例)大便培养阳性者120例,其中大肠杆菌性34例(28.4%)、变形杆菌24例(20%).临床上除腹泻外重症多有呕吐、腹胀或黄疸,现将病原和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在西宁地区(2260m)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及其抗菌药物敏感性,为西宁地区临床第一线治疗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598例我院住院患者在院内获得肺部感染行细菌学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进行分析。结果:培养出细菌891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80.81%,革兰氏阳性菌分离率占18.86%。结论:西宁地区医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对亚胺硫霉素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徐豪  王威 《航空航天医药》2012,23(7):891-892
目的:通过对2006~2011年河南省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NICU)血液标本细菌感染菌株的分布及感染优势菌的药敏情况进行分析,掌握河南省新生儿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1年河南省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新生儿血标本检出阳性菌株采用ATB-Expression系统结合手工方法进行鉴定和MIC法药敏实验,并用纸片扩散法对其中疑难菌株实行体外药敏实验的复查和核实,药敏结果参照CLSI标准判读,将数据录入WHONET软件进行细菌分布和耐药性统计分析.结果:河南省新生儿感染血培养普通型共检出阳性菌2 232株,血培养L型共检出阳性菌24株;阳性菌分布以革兰氏阳球性菌为主,常见菌种依此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 4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83株、大肠埃希氏菌215株、肺炎克雷伯菌153株.  相似文献   

13.
从六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肺炎致病菌经历了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演变过程。目前,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已占原发性肺炎的20%,占继发性(医院内获得)肺炎的40~60%。因本病预后恶劣,病死率高而日趋受到重视。现将我院1985年6月至1987年4月收治的19例革兰氏阴性(G下同)杆菌肺炎报告如下: 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重症感染性中毒性休克往往并存代谢性酸中毒(代酸)病情危重,变化迅速,治疗抢救有一定困难,死亡率高.本科自1984年~1988年共收治24例,死亡2例.现结合临床讨论,体会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15例,女9例.年龄6~30天16例;~1岁6例;~2岁2例.原发病:败血症13例,肠道感染4例,其它7例.二、抢救方法:除吸氧、抗感染、支持等综合治疗外,强调在快速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基础上纠正酸中毒.碱性液首选5%碳酸氢钠,其用量于抢救初数小时不少于计算量之半.计算式:(|BE|—|—3|)×0.6×kg体重=所需碳酸氢钠毫当数.必要时可静推5%碳酸氢钠3~5ml/kg,可稀释一倍或稀释成等张液,浓度及速度视具体病人具体对待.新生儿不宜用高渗液,以防脑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分型结直肠息肉患者的肠道菌群特点.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33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息肉组织病理学分型将患者分为腺瘤组(n=87)与非腺瘤组(n=46).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革兰氏阳性球菌(G+球菌)、革兰氏阳性杆菌(G+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G-杆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无呼吸道相关症状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特征.方法:分析北京宣武医院发热门诊2006年3月~2008年7月接诊的282例无呼吸道相关症状的CAP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282例无呼吸道相关症状的CAP患者中14~39岁164例,占58.2%;体温(腋下)大于39.0℃的患者261例,占92.6%.198例在发热3 d内确诊,占70.2%;既往健康者227例,占80.5%,有慢性病史者55例,占19.5%;血白细胞增高者113例,占40.1%,白细胞正常147例,占52.1%,白细胞降低22例,占7.8%.胸片检查,左侧肺炎115例,占40.8%,右侧肺炎117例,占41.5%,双侧肺炎50例,占17.1%;病原学检测,住院的21例患者血培养及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51例口服抗生素治疗的患者,45例3 d退热,占88.2%;231例静脉抗生素治疗,207例3 d退热,占89.6%,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1 w复查胸片,肺炎明显吸收204例,占72.3%,无明显吸收78例,占27.7%,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无呼吸道相关症状的CAP患者大多数年轻,既往健康,只要掌握其临床特征,诊治并不困难.  相似文献   

17.
胃肠外科术后肠道细菌移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胃肠外科手术后肠黏膜屏障损伤与肠道细菌移位(BT)及BT与感染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34例择期胃肠外科手术患者,于术前2h和术后2、24、48h采集外周血,进行全血细菌DNA、血D-乳酸、内毒素(LPS)浓度检测及血细菌培养.观察患者30天以监测感染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前PCR检测全血细菌DNA均为阴性,术后共有7例阳性.术后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患者PCR阳性率为38.9%,无SIRS组为0%(P<0.01).PCR阳性组SIRS发生率为100%,阴性组为40.7%(P<0.01).PCR阳性者85.7%发生感染并发症,阴性者无一发生(P<0.01).术后血细菌培养阳性率5.9%,显著低于PCR的检测结果(20.6%,P<0.01);血培养阳性者,PCR检测均呈阳性.PCR阳性结果中大肠杆菌DNA占71.4%.PCR阳性的患者外周血血浆D-乳酸及LPS浓度较PCR阴性者明显升高(P<0.01),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89,P<0.01).结论 胃肠外科术后肠黏膜屏障损伤与BT关系密切,术后早期(2h)即可发生BT,以大肠杆菌为主,术后SIRS和感染并发症与B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MRI诊断与临床诊断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和临床检查对急性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诊断的价值.方法:自2000年9月~2003年12月,对76例急性创伤性膝关节血肿病例进行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两项临床检查和MRI检查,后进行关节镜手术检查.所有病例平均年龄28.0±7.9岁,关节镜手术距受伤时间平均为5.0±1.4天,其中男性58例,女性18例;左膝损伤25例,右膝损伤51例,运动损伤32例,交通伤25例,滑倒扭伤、摔伤19例.所有病例伤后8小时内均出现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标准,对临床检查和MRI检查诊断ACL损伤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关节镜检查发现ACL损伤52例,正常24例.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两项临床检查共诊断出ACL损伤31例,正常45例;MRI检查共诊断出ACL损伤51例,正常25例.以关节镜检查为标准,临床检查诊断结果:真阳性数28例,真阴性数24例,假阳性数3例,假阴性数21例,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8.4%、57.1%、88.9%;MRI诊断结果:真阳性数49例,真阴性数22例,假阳性数2例,假阴性数3例,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4%、94.2%、91.7%.MRI诊断急性ACL损伤的准确度显著高于临床检查(P<0.01).结论:临床检查诊断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假阴性率较高,MRI是早期诊断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PET/CT检查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与局限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具有胃癌影像或临床特征的全身PET/CT资料,并与胃镜病理及随访结果对照.结果 病理显示其中胃癌24例,胃部炎性反应4例,正常6例;PET/CT对胃癌诊断的敏感性为91.7%(22/24),准确率64.7%(22/34).结论 PET/CT检查在胃癌的诊断中具有很高敏感性,但存在一定的假阳性,需要引起临床医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危重病儿体内酸碱失衡和代谢紊乱常见且严重,为了提高抢救成功率,加强对体液内环境紊乱的重视和防治,避免医源性不良因素的影响,我们总结分析32例危重病儿高血糖和酸中毒的危害及其转归,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其中新生儿7例,婴幼儿25例,符合全国小儿危重病诊断标准[1],其中<70分8例,70~90分24例。新生儿原发病:早产儿合并重度硬肿症3例,并肺透明膜病1例,颅内出血2例,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婴幼儿原发病:重症肺炎13例,肠炎合并中(重)度脱水5例,各种脑膜炎或脑炎3例,感染性休克2例,败血症和重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