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较三种前臂固定体位对Colles骨折手法整复后前臂及腕关节功能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Colles骨折患者均行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腕关节中立位治疗,并随机分成三组各20例。A组采用前臂旋前位,B组采用前臂中立位,C组采用前臂旋后位。所有患者均按时随访,并采用Brobergand Morrey前臂和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判定。结果:B组在整复术后4周、3个月、6个月时前臂和腕关节功能疗效评价均优于A、C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臂中立位对Colles骨折手法整复后夹板腕关节中立位外固定治疗更有利于前臂及腕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腕中立尺偏位小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2例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分别予手法复位及小夹板固定,治疗组为腕中立尺偏位小夹板固定,对照组为掌屈尺偏位小夹板固定。结果:两组均获得满意疗效,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治疗组比对照组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小夹板外固定、解除小夹板固定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腕中立尺偏位小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疗效满意,与掌屈尺偏位小夹板固定相比,具有小夹板外固定情况好,腕关节功能恢复率高等优点,是治疗Colles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夹板和掌背侧对垫固定治疗尺、桡骨干中下段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3例闭合性前臂尺、桡骨干中下段双骨折患者,采用手法整复后行夹板及掌背侧对垫固定治疗.随访观察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相应关节功能.结果:63例均获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临床愈合时间21~40天,平均29天.前臂旋转功能和腕、肘关节活动均正常,优58例,良5例.未出现前臂软组织压伤、张力性水疱及骨筋膜室综合征.结论:前臂尺、桡骨干中下段闭合性骨折手法复位后行小夹板固定时,用掌背侧对垫可以代替分骨垫防止骨折端相互靠拢,避免前臂掌背侧皮肤、肌肉压伤坏死,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4.
曹谦  曹慎 《中医药导报》2011,17(6):59-61
目的:对比小夹板中立位与旋后位固定对Colles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280例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两组,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组旋后位固定5周,对照组中立位固定5周;指导患者握拳及早期主动前臂旋转锻炼,随访12周,按Cooney腕关节评分系统观察患肢腕关节功能康复。结果:治疗组治疗5周及在随访12周伤肢腕关节功能康复积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Colles骨折患者采用旋后位体位固定有利于患肢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纸夹板联合木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使用拧毛巾复位法,纸夹板联合木夹板固定;对照组32例使用常规手法复位夹板固定。观察2组治疗后的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短缩等影像学指标和PRWE评分,比较组间治疗前后影像学改变和功能恢复指数。结果:治疗组首次整复后和拆除固定后均可达到满意复位。治疗组在控制掌倾角、尺偏角复位丢失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桡骨短缩和PRWE评分方面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手法整复纸夹板联合木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疗效满意,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手法复位治疗Colles骨折13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方法。方法:130例均进行手法复位纸板或夹板固定于腕关节背伸15°位,复位后即开始肩肘关节活动,2周后活动腕关节,3周去除夹板进行前臂旋转功能锻炼。结果:130例获4-6个月随访。愈合时间为9-31d平均23.7d,功能优63.8%,良30%,可5.3%,无延迟愈合。提示:手法复位夹板固定腕关节轻度背伸位,辅以中药治疗Colles骨折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Colles骨折复位后分别采用腕背伸前臂旋后位和腕掌屈前臂旋前位两种不同的固定方法,通过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功能恢复情况前者优于后者,肌折愈合情况前者优于后者。笔者认为使用手法复位后采用腕背伸前臂旋后位固定治疗Colles骨折可以维持骨折整复后稳定性,而且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主张摒弃传统的腕掌屈前臂旋前位固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彝医水膏药外敷配合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尺桡骨干骨折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彝医水膏药外敷、手法整复并以夹板固定治疗尺桡骨干骨折患者46例,全部采用手法整复并小夹板外固定、彝医水膏药外敷治疗。结果:本组46例均获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3.6个月。20例获解剖复位,16例近解剖复位,10例功能复位。临床愈合时间4~6周,前臂旋转功能和腕、肘关节活动均正常。优39例,良7例。未出现张力性水疱及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情况。结论:彝医水膏药外敷配合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纸夹板联合木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使用拧毛巾复位法,纸夹板联合木夹板固定;对照组32例使用常规手法复位夹板固定。观察2组治疗后的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短缩等影像学指标和PRWE评分,比较组间治疗前后影像学改变和功能恢复指数。结果:治疗组首次整复后和拆除固定后均可达到满意复位。治疗组在控制掌倾角、尺偏角复位丢失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桡骨短缩和PRWE评分方面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手法整复纸夹板联合木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疗效满意,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小夹板与石膏外固定治疗老年C型Colles骨折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闭合手法整复夹板与石膏外固定治疗老年C型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老年C型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闭合手法整复后,治疗组予小夹板外固定,对照组予管形石膏外固定。测量整复前、整复后当天和拆除固定时(第6周)X线桡骨长度、掌倾角及尺偏角变化,观察2组的解剖位置丢失情况。拆除固定后6个月,根据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法进行关节功能评价。结果 2组整复后当天、拆除固定时与整复前比较,桡骨长度、掌倾角及尺偏角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拆除固定时与整复后当天比较,桡骨长度、掌倾角及尺偏角均有不同程度丢失(P0.05),对照组丢失程度更为明显(P0.05)。拆除固定后6个月治疗组腕关节功能优9例,良26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为77.8%(35/45);对照组中优4例,良22例,可10例,差9例,优良率为57.8%(26/4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合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C型Colles骨折比管形石膏固定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科手法及纸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疗效。方法:选择儿童尺桡骨远端闭合性双骨折42例,均采用手法整复、纸夹板外固定治疗,治疗后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前臂的旋转及腕屈伸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3~5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临床愈合时间为4~6周。患者前臂及腕关节功能与健侧相同,未出现不愈合、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采用骨科手法整复联合纸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老年Colles骨折夹板固定期间理筋康复对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Colles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予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拆除夹板后中药熏洗和功能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于骨折3周后予理筋康复治疗,每周2次,治疗4周.分别测量整复前、整复后当天及拆除...  相似文献   

13.
洪波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7):24-24
Colles骨折是一种桡骨远端骨折并背侧移位的骨折类型,多由于间接暴力引起,患者常因为跌倒时肘部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侧伸展后手掌触地致伤。骨折后腕部多疼痛剧烈并迅速出现肿胀,波及范围较广,可达手背及前臂下1/3,在功能上腕关节、掌指关节及前臂的旋转运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受限。临床上该类型骨折的治疗方法较多,一般以手法加外固定为主,根据病情会选取不同的整复手法[1]。杉树皮夹板治疗Colles骨折不仅有利于功能恢复,还有效促进消肿,防止肌腱间的粘连和骨质疏松的发生,实用性强,操作简单,易获得患者的接受和肯定,在基层卫生院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桂光明  曹波  张惠  杨建  李强 《中医正骨》2016,(4):19-21,24
目的:探讨石膏托和小夹板外固定对Colles骨折复位后短期位置丢失的影响。方法:将261例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手法复位骨折后,2组分别用前臂石膏托和小夹板固定患肢于腕关节掌屈尺偏位。分别于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1周,拍摄患肢腕部正侧位X线片,测量掌倾角和尺偏角。以治疗后1周患侧掌倾角或尺偏角与治疗后即刻相比变化5°作为判定骨折再移位的标准,比较2组患者骨折再移位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即刻,石膏托组掌倾角8°~18°(中位数14°),尺偏角15°~30°(中位数21°);小夹板组掌倾角8°~20°(中位数13°),尺偏角12°~31°(中位数22°)。治疗后1周,石膏托组掌倾角8°~18°(中位数13°),尺偏角15°~30°(中位数20°);小夹板组掌倾角8°~20°(中位数12°),尺偏角12°~30°(中位数21°)。石膏托组并发骨折再移位5例,小夹板组并发骨折再移位12例,石膏托组的骨折再移位发生率低于小夹板组(χ2=6.213,P=0.013)。结论: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采用石膏托固定较小夹板固定更有利于维持骨折端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反折复位掌、背侧超宽二块夹板固定治疗尺桡骨青枝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尺桡骨青枝骨折300例,其中150例采用反折复位掌、背侧超宽二块夹板固定治疗,对照组反折复位掌、背、尺桡侧四块夹板固定150例,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全部患者骨折复位、前臂旋转功能、肘关节屈伸功能优良率约在97%以上,无1例明显畸形愈合,未发生不愈合。结论:反折复位掌、背侧超宽二块夹板固定治疗尺桡骨青枝骨折具有整复容易、固定可靠、简单易行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Colles骨折行改良掌屈尺偏位塑形小夹板固定腕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治疗组运用改良固定治疗法,前2周塑形小夹板腕关节掌屈尺偏位固定,2周后改为腕背伸位固定;对照组则采用塑形小夹板一直掌屈尺偏位固定。结果:随访6个~12个月,治疗组腕关节背伸功能有效率、腕关节总体功能优良率分别为79.17%、70.83%,分别优于对照组的47.92%、4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腕掌屈功能优良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3.33%、85.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塑形小夹板掌屈尺偏位固定Colles骨折操作简单,有利于腕关节总体功能及背伸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17.
马林 《中医正骨》2004,16(6):43-43
Colles骨折是伤骨科常见病,治疗上传统方法是将腕关节固定于掌屈位,因影响了关节稳定及功能活动,容易出现骨折后期关节僵硬或再移位.自1996~2000年,我院采用前臂旋中、腕背伸位小夹板外固定,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Colles骨折102例,获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对老年性Colles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我科自2008年0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老年性Colles骨折75例,采用Cooney腕关节评分法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75例,优24例,良35例,可13例,差5例,优良率为78.7%。结论: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老年性Colles骨折,操作简单方便,固定可靠,经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亦称科雷斯氏骨折。我院骨科从1973~1996年,利用中西医结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得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1整复方法患者取坐位,肘部屈曲90”前臂中立位,一助手把住上臂。术者两手紧握手掌.两拇指并列置于远侧段的背侧,其他四指置于腕掌部,扣紧大小鱼际肌。触摸准确后,沿着原来移位方向持续牵引2~3分钟。待重叠移位完全矫正后,在牵引下适当矫正旋转移位,稍旋后10“~15”,在持续牵引下迅速同时进行掌屈尺偏,骨折即可复位。2固定器材带套木板四块,掌、背侧板与前臂等宽。背侧板较掌侧板长Zcm…  相似文献   

20.
伍夏源 《中医正骨》2006,18(9):44-44
Colles骨折为桡骨远端常见的骨折,大多数闭合性Cones骨折经手法复位外固定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自2000—2005年,我院采用手法复位前臂旋后中立位夹板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90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