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疾病,目前公认的发病机制主要为骨吸收大于骨形成所引起的骨重塑失衡。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在参与调控骨重塑的基因表观遗传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可通过靶向上游关键调控因子(Runx2、RANKL等)及相关信号通路(Wnt/β-catenin通路、PI3K/Akt通路等)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成骨细胞分化及破骨细胞分化等细胞代谢进而影响骨重塑。中医药防治OP历史悠久,确有疗效,具有多通路、多靶点协同的特点。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可通过干预多种miRNA表达参与调控成骨及破骨分化,进而改善骨代谢防治OP。该文通过总结多种miRNA调控相关因子影响成骨及破骨分化的靶向作用机制及中医药干预miRNA防治OP的研究成果,为探索miRNA在OP中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防治OP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是与年龄相关的全身代谢性骨疾病,该疾病不仅发病率高,还极大地增加了患者跌倒、骨折、截瘫、死亡等风险。骨质疏松的发病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成脂分化的失平衡密切相关,而大量证据表明,不同外泌体来源的miRNAs(微小RNA)在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谱系分化命运中发挥重要功能。笔者从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与成脂分化的角度,对外泌体来源miRNAs在骨质疏松疾病中的作用与机制进行综述,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治提供潜在靶点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异常减弱和成骨细胞数量异常下降都会导致生物体内骨代谢紊乱,诱导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线粒体在MSC多能性保持和成骨分化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能量代谢、抗氧化途径、代谢相关信号通路、线粒体生物发生、线粒体动力学和线粒体自噬等参与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调控,形成了复杂的调节网络。本文综述了MSC成骨分化中线粒体的重要功能和作用,以及部分通过调节线粒体功能发挥抗骨质疏松治疗的药物,为进一步探讨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功能失调的机制提供新的思路,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4.
骨改建是维持骨稳态的重要生理过程,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甲状旁腺素在骨改建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促进骨形成,其研究成果可为促进成骨分化、促进骨折愈合、治疗骨质疏松症等提供新的靶点。本文就甲状旁腺素调控成骨细胞谱系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等多种细胞的成骨分化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发病与骨代谢平衡的破坏有关,骨吸收作用增强,骨形成作用不足,骨稳态发生改变,均会引起骨质疏松。成骨不足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分化方向密切相关。BMSC向成骨分化方向减少、成脂分化增多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重要机制,因此,寻找决定BMSC分化方向的关键因子为OP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到胞外的膜性囊泡,富含不同种类的核酸、蛋白质、脂质和信号分子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物质,参与调节和完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与传递,影响胞内信号转导发挥生物学功能。研究表明, BMSC来源的外泌体可有效改善骨质疏松症状,促进BMSC增殖、成骨分化及骨再生。本文对BMSC来源的外泌体应用于OP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多项分化潜能的干细胞,针对其成骨分化作用的研究对骨缺损、骨再生等骨组织工程有重大意义。外泌体内含miRNA、lncRNA、circRNA等非编码RNA,可通过多种途径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其研究成果可以为促进成骨分化、治疗骨质疏松症等疾病提供新的靶点与方法。本文就外泌体中miRNA、lncRNA以及circRNA对BMSCs成骨分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成骨分化抑制或减弱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骨代谢相关微小RNA(MicroRNA,miRNA)的深入研究,发现其表达与成骨分化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miRNA调控成骨分化的研究现状及其机制作详细阐述,旨在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与诊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与年龄相关的骨骼退化型疾病,常常无临床症状,一般骨折发生后才被确诊。通过骨密度和常规骨标志物难以判断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质量及预测其骨折风险。Circular RNAs(circRNAs)即环状RNA,是真核生物中具有组织特异及细胞特异表达模式的一类内源性闭合环状非编码RNA,其稳定性高、保守性好,在基因调控中发挥复杂作用。研究发现circRNAs作为miRNA海绵,调控基因表达和蛋白相互作用,参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将对circRNAs在骨质疏松症中调控作用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并探讨circRNAs作为骨质疏松症新型标志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在以间充质干细胞为代表的具有成骨分化潜能的细胞中,多条信号传导通路及其构成的动态调控网络参与调控其成骨分化过程。其中BMP2和经典Wnt信号通路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国内外研究表明,BMP2和经典Wnt信号通路在调控靶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伴有彼此通路中的关键分子的表达水平和功能活性的改变,并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出对成骨分化特异性标志物的协同和拮抗调控。成骨增殖分化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在成骨分化的不同阶段,分子通路的作用不同,相互之间的调节也动态变化的,研究BMP2和经典Wnt信号通路在成骨分化过程中的相互调节作用,对于指导治疗骨质疏松和骨折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BMP2和经典Wnt信号通路对靶细胞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以及在此过程中两条信号通路之间的交联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Hedgehog信号通路是一种高度保守而重要的信号通路,参与多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全身性骨代谢疾病,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受多种信号通路调控。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Hedgehog通路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参与骨形成和骨稳态的信号通路。已有研究证实,Hedgehog信号通路可能通过增加骨形成相关因子的表达,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对防治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目前Hedgehog信号通路在骨形成调节中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的干预作用,旨在为促进骨形成、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与成脂分化失衡是导致骨质疏松症(OP)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调控BMSCs的谱系分化已成为当前主要手段。随着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长链非编码蛋白RNA(lncRNA)和微小RNA(miRNA)均广泛参与调控BMSCs谱系分化的过程。大多数miRNA可作为内源性竞争性RNA(competitive endogenous RNA,ceRNA)调控lncRNA的表达进程,许多lncRNA还充当miRNA的ceRNA以调节影响不同途径的miRNA靶向基因的表达。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调控BMSCs谱系分化有着更为明显的优势,故本文围绕其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寻找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组小的非编码RNA,仅含18~22个核苷酸,以对基因表达的负调控作用参与调节一系列发育和生理过程。已有研究表明,miRNA作为一种重要的内源性转录后调节因子,对骨代谢发挥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miRNA通过多种方式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等的增殖、分化与功能,为骨发育及维持骨稳态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miRNA作为战略靶点或生物标志物在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潜在的重要价值。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发现的在骨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的miRNA及其作用靶点,以及对成骨/破骨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为骨代谢调节及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本文还介绍了miRNA可作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志物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因此OP患病前的有效预测和患病后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极为重要。研究发现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s,ncRNAs)作为表观遗传调节剂与骨代谢关系密切,能够在基因层面调控OP的发生发展,可作为OP预测、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的新靶点。非编码RNA的功能及表达水平异常可导致骨形成和骨吸收平衡失调,引起OP。本文将重点介绍4种常见非编码RNA(circRNA、lncRNA、miRNA和siRNA)的作用机制以及对骨代谢过程中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影响,旨在为OP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其主要起转录后的调控作用,在生物信号调节网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miRNA与成骨分化,骨质新生,骨改建等过程密切相关,miRNA表达异常可导致骨质疏松等一系列骨代谢相关疾病。鉴于miRNA在骨代谢调控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就miRNA在细胞成骨分化及其与骨质疏松发病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骨代谢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非编码RNA如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可以在转录、转录后和表观遗传学水平上调节目标基因,目前发现其与mRNA、miRNA、蛋白均存在互作机制,包括骨质疏松在内的多种疾病中都有lncRNA调控涉及。本文基于目前lncRNA在骨质疏松方面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当前的研究热点,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胰腺癌是一种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发展迅速并且预后极差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胰腺癌诊治的关键是早期发现和确诊,进行相关标志物的风险评估,并给予及时的干预以预防恶化,这些都将对胰腺癌的诊治产生正面积极的作用。环状RNA(circRNAs)是一种共价闭合环状结构的非编码RNA,具有结构稳定、高度保守性及特异性表达的特性,是...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代谢异常的疾病,发病的机制一直是研究热点、难点,目前主要集中在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方面,认为成骨细胞的功能下降和破骨细胞的活性增强是该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miRNA是一种内源性高度保守的、单链的、非编码的小RNA,能够在基因转录后水平发挥负性调控作用。miRNA在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研究,不仅可调节成骨细胞的代谢,而且对破骨细胞的分化、增殖及凋亡等方面均起调控作用。本文梳理了最近miRNA在骨质疏松症中相关作用机制的文献,旨在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强度下降、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骨质疏松是骨折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影响骨折的处理及其预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主要包括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法;药物治疗包括雌激素代替疗法、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以及双膦酸盐等,这些药物可以阻止骨吸收但对骨形成的作用影响较小。微小RNA(miRNA)是一种由高等真核生物基因组编码,在进化上十分保守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具有调控基因表达的能力。miRNA主要通过和靶基因mRNA碱基配对,引导沉默复合体降解mRNA或抑制其翻译。基于miRNA的作用机制,通过人工合成miRNA拟似物和miRNA抑制剂调节miRNA相关通路,或人工构建miRNA介导RNA干扰途径,进行基因和分子治疗,从而在分子水平上为研究新一代基因药物和生物治疗手段提供新的切入点。关于骨质疏松,目前研究发现miRNA主要通过影响Runx2和Osterix信号通路发挥调控成骨信号作用,因此,干预miRNA可通过影响干细胞骨再生延缓骨质疏松进程,促进骨折修复。本文重点对微小RNA在骨分化和骨再生的分子机制及治疗应用做一综述,旨在为骨质疏松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microRNA(miRNA)是一种大小为18~25个碱基的单链小分子的非编码RNA.miRNA在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经有部分miRNA被证实与一些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有关,它们有一部分起着癌基因的作用,而另一部分起着抑癌基因的作用,至今为止,很多miRNA的靶点都已经被发现.因此miRNA的研究为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