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患者,26岁,停经51天时,阴道淋漓流血10天,B超示宫内妊娠伴宫腔积液,门诊以“难免流产”行清宫术。术后检查吸出物,肉眼见绒毛组织。1周后患者复诊,清宫术后患者一直阴道淋漓流血。查体:Bp13.7/10.3kPa。妇科检查:阴道内见少量血性液体,宫颈软,紫蓝着色,举痛阳性,子宫体水平位稍大,压痛阳性,右附件未及包块,无压痛,左附件可触及及蛋黄大小包块,压痛阳性,后穹隆穿刺抽出2ml不凝血,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2.
朱晓琴  罗凤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9):1267-1268
目的:探讨经皮核芯针穿刺活检乳腺肿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8例乳腺肿块患者术前行经皮核芯针穿刺,取得病理学诊断后再与手术病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138例中穿刺成功137例,1例穿刺失误(所取为脂肪组织),穿刺成功率为99.28%。术前穿刺活检诊断乳腺癌87例,良性病变47例,乳腺组织3例,脂肪组织伴出血1例。135例患者施行了手术,经手术病检证实其诊断符合率达92.75%,假阴性率占7.2%,无假阳性,阳性预测值100%。结论:经皮核芯针穿刺活检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诊断准确率较高,是乳房肿块定性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1 病例摘要 女,74岁,体重75kg.因左髌骨骨折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髌骨内固定术,术前ECG示:T波改变.硬膜外L2-3穿刺,突破黄韧带感觉明显,负压实验阳性,注气无阻力,回抽无血及脑脊液.在置入硬膜外导管通过穿刺针斜面后约0.7 cm时,遇一过性阻力后顺利置入导管3 cm回抽硬膜外导管无液体.  相似文献   

4.
陈家赣  郑常青 《江西医药》1995,30(3):147-148
膝关节“三联症”是一种严重复合性损伤,本文介绍13例膝关节“三联症”的患者,应用膝关节内前后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修复术,阔筋膜条重膝内交叉韧带等手术修复膝关节“三联症”。经随访2~5年未发现膝关节直向及旋转不稳定。  相似文献   

5.
董小枫  曹新平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2):1816-1816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80岁,因右腹股沟复发性斜疝,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斜疝修补术,术前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入院BP180/110mmHg),检查血糖、血脂、血常规、肝功、肾功、电解质、心电图基本正常,脊柱外观肉眼朱见畸形(未摄脊柱片)。活动自如,术前高血压控制尚可。入室BP150/90mmHg,常规消毒铺巾,硬膜外穿刺选择L1-2间隙正中入路,进针时感韧带较硬,间隙较窄,穿刺置管(向头端置管3.5cm)过程顺利,推注麻醉药无阻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诊断的范围和穿刺方法着手,探讨B超引导下穿刺定位对急腹症诊断的价值。方法:在B超定位积液距腹距离最近、无腹腔脏器操作的部位,进入腹腔抽吸。结果:阳性结果的198例中,1例重症胰腺炎患者死亡。腹腔穿刺结果阴性者12例,6例经非手术治疗治愈。结论:在穿刺过程中进行动态观察及化验对比,特别在判断上消化道穿孔时,经胃管注入稀释后的美蓝溶液,观察穿刺液颜色的变化,更能增加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阚敏慧  王小锐  程爱国 《天津医药》2011,39(3):202-204,289
目的:探讨腰椎黄韧带变性、肥厚的病因及其与腰椎管狭窄症的关系。方法:黄韧带组织取材于腰椎管狭窄症(LSS)及腰椎间盘突出症(LDH)2组患者。选取切片染色并观察2组患者黄韧带中白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阳性表达程度及阳性表达率的比较。结果:LSS组胶原纤维增生明显,且排列不规则;纤维细胞数量减少,而成纤维细胞数量增生明显,成纤维细胞向软骨细胞过渡区域扩大;胶原纤维出现灶性钙化;血管数目增多,个别有炎性细胞浸润。LDH组黄韧带较正常,弹性纤维均与黄韧带长轴平行;在接近韧带的骨附着处,黄韧带表现纤维软骨性特点,胶原纤维增生明显少于LSS组。2组患者IL-6、TGF-β1、TNF-α阳性表达程度及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GF-β1、TNF-α、IL-6等3种炎性因子在椎管狭窄症肥厚黄韧带中的表达呈相对一致性,较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明显增高,黄韧带变性、增殖、肥厚,也是无菌性炎性因子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判断硬膜外穿刺成功与否主要采用负压和悬滴试验。这种方法在小儿和老年人可靠性不及青壮年,而且有时出现假阳性,以致造成硬膜外阻滞失败。我院自1985年以来采用加压注射法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1 操作方法 硬膜外常规穿刺进针2~3cm,达棘间或黄韧带时,接上2ml注射器(内有生理盐水1ml,空气  相似文献   

9.
自1983年7月至1997年7月我们共施行“无输入拌”毕Ⅱ式结肠后胃大部切除术360例,术后随访无1例发生内迹及吻合溃疡,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股资料本组360例,男243例,女117例;年龄24~76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91例,胃癌169例,均行“无输入拌”毕对式结肠后胃大部切除及胃癌根治术。二、手术方法操作程序基本同结肠后毕月式胃大部切除术,其不同点是有专病例的屈氏韧带偏离脊”“”rry“’’,””’”xw’“‘”””“q”『””“”””“””’””””’”’”柱左外侧缘,应将部分偏离的屈氏韧带分离至脊柱前缘,然…  相似文献   

10.
1病例报告患者,男,32岁。右肩关节疼痛,活动功能障碍3月余。x线片检查无阳性发现,在外院诊断为肩周炎。给予理疗按摩均无疗效,遂来我科诊治。查体:岗上肌、岗下肌、肩胛提肌均有不同程度痛点,按肩周炎常规手法治疗3次症状减轻,但患者反映呼吸、打呵欠时仍有疼痛。经详细检查发现喙肱韧带处有明显压痛点,予以直接点按,治疗一次肩部疼痛症状完全消失,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正常。随访1个月无复发。  相似文献   

11.
龙谦  梅宏  刘迪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7):1047-1049
目的探讨胸腔内孤立性纤维瘤(SFT)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5例SFT患者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阳性发现;胸部CT提示为胸腔内巨大占位。术前行CT引导下穿刺,1例SFT,2例梭形细胞瘤,2例穿刺无阳性发现。所有患者均无石棉接触史,5例有临床症状。患者均施行手术治疗。结果所有肿瘤均完整切除,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骨髓干细胞抗原(CD34)阳性;围术期无死亡、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影像学检查(胸部X射线片或CT)5例患者均无肿瘤复发,生存良好。结论胸腔内SFT一般相对巨大,会产生压迫症状,外科根治性切除是最佳治疗方法,但因属于交界性肿瘤,术后患者需长期随访,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12.
肖昌明  万炳祥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5):2304-2305
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所收治的101例急腹症患者中,有74例依靠诊断性腹腔穿刺术及时作出诊断。本文就腹腔穿刺术在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4例中,男51例,女23例,15岁以下22例,>15岁52例。腹腔穿刺距起病时间最短1小时,最长5天。累计腹腔穿刺86例次,1次穿刺阳性患者55例,2次阳性3例,3次阳性2例。穿刺结果阳性患者60例(81%),其中右下外侧51例,左下外侧6例,右中外侧2例,左中外侧1例。所有腹腔穿刺液均立即送化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环甲膜穿刺局部注射异烟肼及链霉素治疗初治痰涂片阳性肺结核的疗效。方法临床确诊的初治涂片阳性肺结核48例,在全身抗痨治疗的同时加用局部环甲膜穿刺注射异烟肼及链霉素与同期48例只采用全身抗痨治疗的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对比,分别观察涂片转阴、病灶吸收情况及咳嗽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纽1~4周痰涂片阴转率为50%、69%、85%、88%分别高于对照组的20%、30%、56%、73%阴转率存在显著差异性。病灶吸收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咳嗽症状改善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环甲膜穿刺局部注射异烟肼及链霉素辅助治疗可提高痰涂片阴转率,缩短痰涂片阴转时间。  相似文献   

14.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农民,因头晕、乏力1个月主诉入院,经临床检查及骨髓穿刺检查诊断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并行化疗1疗程.复查骨髓象示:完全缓解.本次为进一步治疗而住院.入院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患者既往体健,无食物及其他药物过敏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利用挤压螺钉固定四股胭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12例经临床及膝关节镜检查诊断的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膝关节镜下用挤压螺钉固定四股胭绳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术后随访12~25个月,平均18个月,观察膝关节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后抽屉试验术前阳性1例,术后阳性1例,术后Lysholm评分术前较术后有显著性提高(t=19.061,P=0.00)。结论关节镜下四股胭绳肌腱重建后交叉韧楷,两断无骨块,通过隧道较B-PT-B道畅,挤压螺钉在隧道内口消失,避免受韧带撞击逐渐扩大引起重建韧带松驰,关节不稳,胫骨及胫骨隧道外口固定,使重建的后交叉韧带有足够强度。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材料选择理想,固定妥当,能早期锻炼,功能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提高久病患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方法把握穿刺进针的角度、进针的深度、穿刺针身进入的长度及穿刺进针的速度。结果通过把握以上“四度”,促进了穿刺水平的提高,提升了穿刺的成功率。结论把握“四度”是提高久病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1病例资料 1.1患者男,37岁。以“上腹部不适2月余”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既往胃镜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经予抑酸、调节胃肠动力治疗,症状无缓解。复查胃镜见胃窦黏膜发红、糜烂,病理诊断:胃窦腺癌;术中发现癌组织侵及黏膜下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针对踝关节外伤患者采用保守与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的比较探讨临床治疗最佳方式。方法104例踝关节外伤患者,依据病患的实际损伤程度分为保守组73例与手术组31例,治疗过程中根据病例韧带与移位情况划分为第1部分(骨折端无移位及周围韧带仅部分断裂者)与第2部分(存在骨折端移位及周围韧带完全断裂者),分别给予相应处理。结果第1部分病例中不同治疗方式患者的Mazu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部分病例中手术治疗患者的Mazur评分显著高于保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存在骨折端移位及周围韧带完全断裂者采用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19.
硬膜外腔穿刺的方法很多,进针入路和持针手势也不同;还有多种负压试验法和其它验证方法。我院采用正压穿刺法操作简单,判断准确。在常规穿刺过程中当针尖抵黄韧带时,取出针心,用12毫升注射器吸过滤空气1~1.5毫升作注气试验,应有阻力。这时,左手固定针体,右手小指曲屈握紧注射器栓尾(或夹在小指末节与小鱼际间),将空气压缩至0.3~0.5毫升,拇指和食指末节紧捏注射器与针尾衔接处,以维持注射器中压缩空气的张力。然后主要靠右手的力量继续进针。当穿过黄韧带时,即感注射器内空气张力突然消失,“突破感”明显,有时还能听到一声哨样声响。回吸无脑脊液及血液,即示穿刺成功。这种方法与传统方法比较,省略负压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避免前交叉韧带损伤漏诊的方法。方法 对52例初诊漏诊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进行病史回顾、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33例患受伤史中有“前交叉韧带损伤病史四要点”;所有慢性损伤患,均有较明确的膝关节不稳定主诉症状。43例患出现Lachman试验阳性,8例患放射线显示Segond骨折,26例行MRI检查患均提示前交叉韧带损伤。结论 临床医师通过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并结合适当的影像学检查,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漏诊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