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魏冠 《中国校医》2010,24(12):914-914,916
脑血管痉挛(CVS)及正常压力脑积水(NPH)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常见并发症,从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都认为两者的发生与红细胞进入蛛网膜下腔后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有关。同样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主要的并发症有脑血管痉挛、动脉瘤破裂再出血、脑积水等。笔者就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45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栓塞术后行腰穿放血性脑脊液在防治CVS和NPH方面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并脑积水的治疗方案和疗效,为其临床治疗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40例合并脑积水的颅内动脉瘤患者( Hunt-Hess分级在Ⅱ-Ⅳ级)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单纯动脉瘤夹闭术(非分流组)和一期行动脉瘤夹闭及脑室心房分流术(分流组)治疗的效果。其中分流组18例,非分流组22例,对2组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GOS分级评价,比较2组的疗效、预后良好率。结果①分流组的疗效优于非分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分流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非分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并脑积水的患者在动脉瘤夹闭的同时行脑室心房分流术,其预后明显优于单纯行动脉瘤夹闭而未行脑室心房分流的患者;对合并脑积水的动脉瘤患者,在夹闭动脉瘤的同时行脑室心房分流术,对改善动脉瘤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周彦  鲁恒涛  刘星 《现代养生》2014,(10):150-151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颅内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的干预措施。方法:对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术前护理及宣教,观察动脉瘤再破裂的概率。结果:提高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前的干预措施后,80例患者未发生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结论:加强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前护理干预是预防颅内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院》2015,(7):70-71
目的探讨应用"腰-腹腔脑脊液分流系统"行脊髓蛛网膜下腔-腹腔分流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慢性脑积水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6例应用脊髓蛛网膜下腔-腹腔分流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慢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结果。总结"腰-腹腔脑脊液分流系统"在该类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经验。结果 36例患者随访3~16个月,34例脑积水均得到控制,复查CT脑室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缩小,临床症状不同程度好转,2例出现阻塞,需再次手术调整,1例出现低颅压反应;无1例出现感染,无1例出现腰痛不适。结论此分流方法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慢性性脑积水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操作简便、效果良好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破裂颅内动脉瘤术后主要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锦屏 《现代医院》2007,7(9):93-94
目的探讨影响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手术疗效的主要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对69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实施早期手术治疗,术后主要并发症:脑血管痉挛、低血压反应、颅内血肿、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采取措施预防,严密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并发症,及早正确处理。结果治愈53例(76.81%),其中恢复良好48例(69.57%),残废5例(7.24%);死亡16例(23.19%)。结论破裂颅内动脉瘤术后,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预防及观察主要并发症的发生和正确处理并发症,可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的手术治疗时机和方法,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对本院7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患者均在24h内直视下夹闭动脉瘤并清除血肿,3个月至9.5年随访无再出血症状发生。3个月后随访时进行GOS评分,5分58例,4分10例,3分7例,2分3例。结论对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脑内血肿的患者早期采取显微手术,能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正>脑动脉瘤就像是在脑血管壁上吹起的一个气球,随时都有可能破裂。脑动脉瘤破裂后,出血主要集中在脑底部的表面的蛛网膜下腔内,故称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85%左右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脑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脑动脉瘤一旦破裂,常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呕吐,甚至意识不清、死亡,有的可有偏瘫等表现。据统计,脑动脉瘤第一次破裂后,死亡率高达30%~40%,并有1/3的患者可发生再次出血。近日,本刊编辑部专访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王东海教授,请他为读者朋友们详细解读脑动脉瘤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造成破裂风险的相关因素并进行护理干预探讨.方法 将68例确诊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患者入院期间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分别观察患者住院期间情绪变化情况、排泄情况及动脉瘤破裂及术后再次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动脉瘤破裂及术后再次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5.9%患者恢复良好,对照组14.7%,2组差异显著.结论 加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破裂风险及术后再次出血的发生率,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中出血的防治的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1月颅内动脉瘤患者24例,我们对其使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中破裂出血24例,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18例,对于宽颈动脉瘤使用支架辅助技术栓塞4例,球囊辅助技术栓塞2例,观察采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之后的康复效果。结果:我们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动脉瘤破裂迅速栓塞后,再对其进行开颅清除血肿12例,出现侧脑室外引流8例,出现腰大池外引流4例。在手术结束后,在院修养一阵子之后出院,其中死亡8例,重度残疾2例,轻度瘫痪8例,恢复比较良好的6例。结论:对于每一个案例,使用一种最为合理、合适的治疗方案,规范所有医护人员的操作行为,想减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可以使用适当的致密填塞,这样就可以提高脑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成功率。针对在手术中所发生的出血并发症,要迅速找到原因,针对其原因进行合理有效的方式处理,以提高成功率,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接受外科夹闭手术治疗的大脑中动脉瘤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行显微外科夹闭手术的97例大脑中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动脉瘤直径、Hunt-Hess评分、是否为多发动脉瘤、有无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程度、动脉瘤部位及发病后手术时间。术后6个月,对门诊随访的患者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患者临床预后。先对以上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对在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97例随访病例中,预后较好者67例(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者30例(预后不良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动脉瘤直径、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前Hunt-Hess评分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程度在预后较好者与预后不良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患者的动脉瘤直径、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前Hunt-Hess评分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程度均为大脑中动脉瘤患者行显微夹闭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行显微外科夹闭术的大脑中动脉患者的预后与其动脉瘤直径、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前Hunt-Hess评分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目前介入栓塞已成为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首选方法。本研究探讨超早期介入栓塞破裂颅内动脉瘤治疗Hunt-Hess分级Ⅰ~Ⅲ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0-09-10-2018-10-11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Hunt-Hess分级Ⅰ~Ⅲ级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超早期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6个月后以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预后评分分级为指标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90例患者中,弹簧圈单纯致密栓塞34例,椎动脉动脉瘤行椎动脉闭塞4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52例。所有患者中,1例术中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2例术后<1周死亡,术中脑血管痉挛5例,术后脑梗死2例。影像学随访70例,2例复发;共随访85例,完全康复77例。结论超早期介入栓塞是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Ⅰ~Ⅲ级蛛网膜下腔出血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18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防止动脉瘤术前再次破裂。术后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避免出血、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结果:成功栓塞218例动脉瘤,病人除1例因颅内多发动脉瘤未栓塞动脉瘤破裂出血死亡,另2例因严重蛛网膜下腔出血而死亡,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颅内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隙所致,出血后造成蛛网膜下隙容积突然增加,颅内压急骤上升,载瘤动脉突然痉挛减压.  相似文献   

14.
最近,40岁的郭女士在上班时突然感到剧烈头痛,一阵晕厥,摔倒在地。急送医院抢救,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颅内动脉瘤破裂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位置分布情况,并探讨相关动脉瘤位置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21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起源于前交通动脉(AcoA)的动脉瘤为80个,大脑前动脉(ACA)的10个,颈内动脉(ICA)的61个,大脑中动脉(MCA)的46个,椎基底动脉(VBA)的15个.不考虑年龄,AcoA瘤多出现在男性,ICA瘤多发生在女性.血管痉挛和再出血发生率和动脉瘤位置无关.脑积水的发生率在VBA、AcoA、ICA动脉瘤患者中相对高,在MCA动脉瘤患者中相对低.临床预后最好的是MCA动脉瘤,其次是ACA动脉瘤,而这些结果 和入院Hunt-Hess分级相一致.结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以起源于前交通动脉的多见,临床特征依动脉瘤位置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李燕  高小平 《中国医师杂志》2010,13(11):348-351
目的 了解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位置分布情况,并探讨相关动脉瘤位置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21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起源于前交通动脉(AcoA)的动脉瘤为80个,大脑前动脉(ACA)的10个,颈内动脉(ICA)的61个,大脑中动脉(MCA)的46个,椎基底动脉(VBA)的15个.不考虑年龄,AcoA瘤多出现在男性,ICA瘤多发生在女性.血管痉挛和再出血发生率和动脉瘤位置无关.脑积水的发生率在VBA、AcoA、ICA动脉瘤患者中相对高,在MCA动脉瘤患者中相对低.临床预后最好的是MCA动脉瘤,其次是ACA动脉瘤,而这些结果 和入院Hunt-Hess分级相一致.结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以起源于前交通动脉的多见,临床特征依动脉瘤位置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共纳入42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患者(研究组),同期随机抽取行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未破裂再出血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组年龄≥50岁、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破裂次数≥2次、合并脑血管痉挛、术后抗凝治疗、术后血压波动≥30mm Hg(l mm Hg=0.133 kPa)、假性动脉瘤、致命栓塞及大部分栓塞[81.0%(34/42)、76.2%( 32/42)、66.7%( 28/42)、76.2%(32/42)、81.0%( 34/42)、76.2%( 32/42)、66.7%( 28/42)、66.7%( 28/42)、66.7%( 28/42)]与对照组[57.5%( 23/40)、50.0%(20/40)、37.5%( 15/40)、50.0% (20/40)、57.5% (23/40)、47.5% (19/40)、37.5%( 15/40)、37.5% (15/40)、37.5%(15/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50岁、高血压病史、破裂次数≥2次、合并脑血管痉挛、术后抗凝治疗、术后血压波动≥30 mm Hg是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50岁、高血压病史、破裂次数≥2次、合并脑血管痉挛、术后抗凝治疗、术后血压波动≥30 mm Hg是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该类人群的危险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降低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的发生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显微手术治疗疗效。方法总结分析46例患者54个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颈内动脉动脉瘤26个,前交通动脉瘤16个,胼周动脉瘤2个,大脑中动脉瘤10个。所有患者均在出血后3d内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应用显微手术成功夹闭43例前循环动脉瘤,3例动脉瘤行包裹治疗,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27例恢复良好,9例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6例重度神经功能障碍,死亡4例。结论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急性期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防止再出血及脑血管痉挛,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异常膨出,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脑血管疾病。颅内动脉瘤通常瘤体很小,无特殊症状,在其破裂出血之前很少被发现;一旦破裂出血,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其他部位的颅内出血。除首次破裂出血造成脑组织损害外,还因继发脑血管痉挛和再次出血等造成进一步脑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筛选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均≤3分,明确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不良,于治疗后1个月、3个月、1年时再次应用GOS评估患者预后。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Claassen分级以及术后颅内高压处理与患者术后预后具有密切联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病史、Claassen分级以及术后颅内高压处理方式,是影响患者临床预后结局的独立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