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代数学巨星陈景润,因长期患巴金森氏病离我们而去了。人们在惋惜数学家英年早逝的同时。不禁要问到:巴金森氏病的起因是什么?早期征象有哪些?难道这也是医学史上的又一“哥德巴赫猜想”么?目前巴金森氏病还是神经科的难解之迷。 巴金森氏病也称震颤性麻痹。早在1817年由巴金森氏先生发现该病故此命名。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  相似文献   

2.
巴金森氏病患者用药不当的三个小故事沈阳药科大学教授李焕秋巴金森氏病是好发于中老年的常见病,发病率高,发病年龄大,病程长。主要症状为震颤、肌力增高和运动减少。由于患者脑内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临床治疗上以抗胆碱脂酶药和多巴胺类药物为主,目的是增加脑内多巴...  相似文献   

3.
BIN—1型巴金森氏病大鼠模型旋转记录仪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BIN—1型巴金森氏病大鼠模型旋转记录仪的研制核工业部北京地质研究院王克权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张进禄,徐群渊,鲁强巴金森氏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对此疾病发病机理及治疗措施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帕金森氏病伴发抑郁的特点,观察抗抑郁剂艾司西酞普兰对帕金森氏病伴发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为帕金森氏病伴发抑郁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门诊和住院的198例帕金森氏病患者进行帕金森氏病伴发抑郁及其相关因素的现状调查,运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帕金森氏病患者进行评定,将帕金森氏病伴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对患者康复的疗效。结果帕金森氏病伴发抑郁的发生率为56.86%,帕金森氏病伴发抑郁的特点为睡眠障碍、绝望、运动阻滞和焦虑等主要表现;帕金森氏病患者HAMD和ADL评分高;口服艾司西酞普兰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HAMD、HDL减分明显,抗抑郁治疗在缓解抑郁症状的同时,可以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论帕金森氏病伴发抑郁发生率较高,以睡眠障碍、绝望、运动阻滞和焦虑等主要表现,抗抑郁剂艾司西酞普兰不仅可以明显改善帕金森氏病伴发抑郁的抑郁症状,还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震颤麻痹也称巴金森病,是一种以四肢震颤、肌肉强直及运动减少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癔病、多发性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原因均可引起震颤麻痹,但多数病人发病原因不明,称为原发性,又称巴金森综合症。  相似文献   

6.
崔炳喜  张德明等 《河北精神卫生》1996,9(1):63-64,F003,62
电休克是精神疾病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其疗效是很多药物所不能替代的。但当某些精神病合并巴金森氏病或精神药物治疗中出现类巴金森氏综合征或迟发性运动障碍时,是否可施用电休克治疗,意见不一,本文综述国内外文献,提出:上述几种情况药物治疗困难时,可以慎重考虑应用电休克治疗,往往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心率变异光谱分析定量测定37例巴金森氏病(PD)患者和31例健康对照者自主神经系统(ANS)功能,并观察病程、病情严重性对ANS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病程在5年以下的PD病人,仅存在交感神经功能低下,而病程在5年以上者同时存在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功能低下,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和病情严重性的增加,其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功能低下的程度亦越重。本文还探讨了其机理及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帕金森氏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氏病患者常伴发抑郁症状,据调查其发生率达40%~50%,目前对其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明了。有学者认为帕金森氏病患者脑内神经元的变性导致了一系列神经递质功能异常,这是引起帕金森氏病伴发抑郁症的主要原因,这与单纯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9.
巴金森氏综台症猴模型检测仪的开发研究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郝冬梅,玉青,李卫国神经科学研究所张进禄,徐群渊,鲁强一、前言巴金森氏综合症(Parkinson’s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患。临床表现以震颤,肌强直和运动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亲情护理对帕金森氏病患者心身健康的影响。方法:以整体护理为基础,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制定帕金森氏病患者实施亲情护理的临床路径,对41例帕金森氏病患者测评实施亲情护理前后患者生活满意指数A和生活满意度。结果:实施亲情护理后患者生活满意指数A明显高于亲情护理前(P〈O.001)及各因子分优于亲情护理前(P〈O.05)。结论:实施亲情护理建立了护患间零距离关系,满足了病人的心理需求,提高了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缓解身体和精神痛苦,使帕金森病患者身心愉快、舒适和放松,提高了帕金森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帕金森氏病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的头颅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各感兴趣区ADC值及FA值的变化与帕金森病的关系。方法应用3.0T MR机对31例帕金森氏病患者及37例健康志愿者进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同时测量并比较基底节区、红核区及黑质区的ADC值及FA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帕金森氏病患者黑质区的ADC值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P<0.05),在基底节区及红核区均高于健康志愿者,但无统计学意义;帕金森氏病患者基底节区的FA值显著低于健康志愿者(P<0.05),在红核区及黑质区均低于健康志愿者,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可作为协助诊断帕金森氏病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2.
认识帕金森病白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简写PD),又称震颤麻痹,老百姓称为"抖抖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时至今日,对帕金森氏病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据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脑力劳动者帕金森氏病的患病率高于非脑力劳动者.推测帕金森氏病的发病与长期精神紧张、体力活动少和高脂饮食有关.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正常人的黑质细胞为42.5万个,随着年龄的增长黑质细胞逐渐减少,80岁时为20万个,而帕金森氏病患者常少于10万个.脑干中的黑质及其上行的黑质纹状体通路发生病变,导致多巴胺含量明显减少,是引起帕金森氏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顾穗华 《中国保健》2010,(7):102-102
目的总结对梅尼埃氏病患者行“内淋巴囊减压术”术后的康复护理经验。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反复发作且症状严重的梅尼埃氏病患者行“内淋巴囊减压术”,术后采取及时有效的健康指导措施。结果患者术后眩晕消失,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内淋巴囊减压术”是治疗重度梅尼埃氏病的方法之一,而及时的健康指导及有效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囊虫病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囊虫病是我国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囊虫病与绦虫病互为因果 ,人畜间相互传播。在全国 30个省市区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或流行 ,尤以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一些省份的农村发病率较高 ,全国约有囊虫病患者 70 0万余人。得了此病后 ,轻者毫无症状 ,重者可引起严重的临床表现 ,病人痛苦万状 ,甚至造成死亡 ,对人体健康危害甚大。在囊虫病中又可分为皮肌型囊虫病、脑囊虫病 (脑实质囊虫病、脑室囊虫病 )、心肌囊虫病、口腔囊虫病、眼囊虫病、椎管囊虫病等。1 皮肌型囊虫病囊虫寄生于皮下或肌肉组织中较多见 ,约 2 / 3的囊虫病患者出现囊虫…  相似文献   

15.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病的流行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耶尔森氏菌病(Yersinioiosis,下称耶氏菌病)是由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enterocoltica,下称耶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早在制年代就被发现,直到助年代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由于临床征候主要表现为胃肠炎、小肠结肠炎,因而常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痢疾等病症。此病人畜共患,且散发和暴发并存。暴发多为集体就餐的学校、幼儿园。本文仅就耶氏菌病的流行与防治的若干问题作一综述,以引起校医工作者对此病的重视。1耶氏菌病的简史耶氏菌病是发现比较晚的病菌之一,本世纪30年代有人从病人身上分离出了本菌,当时将这…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应用频域OCT对比分析帕金森氏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的黄斑视网膜厚度的差异,探讨其与帕金森病情进展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10月在南方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帕金森氏病患者60例(PD组),健康查体对照组60例(Con组)。两组病例均进行OCT检查,分区测量两组患者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包括:平均厚度、九分区厚度),统计学分析PD组与Con组黄斑部视网膜厚度之间的差异。H-Y分级量表评估PD组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应用ROC曲线分析黄斑厚度对于PD诊断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PD组患者黄斑部位视网膜的平均厚度和九分区厚度均明显变薄(P<0.05),且和H-Y分级存在负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外环上方厚度和外环颞侧厚度的曲线下面积较大,分别是0.85和0.6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氏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明显变薄,并且与帕金森氏病病情进展相关,其有可能成为帕金森氏病的一个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安徽省21例克-雅氏病病例的特点,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克雅氏病监测方案》,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调查发病经过、治疗情况,实验室检测,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等。结果 21例克-雅氏病例初期临床表现主要为精神症状发作,易出现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类神经症状。散发病例占76.19%(16/21),遗传性占23.81%(5/21)。结论 5例病人的14-3-3蛋白阳性,5例病人的Prp基因有突变,具有家族遗传性;克-雅氏病的感染来源、治疗和影响因素等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1986年至1991年,我室受检标本鉴定共记录有9例曼氏裂头蚴病,现根据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9例裂头蚴病患者均来自温州农村地区,男性4例,女性5例,年龄在14~42岁之间。  相似文献   

19.
克隆氏病患者头发中微量元素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了克隆氏病患者头发中的微量元素,结果表明,此病患者头发中Zn、Fe、Mn等微量元素明显低于正常人的含量。Zn、Fe、Mn缺乏,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或紊乱。依此,推断免疫功能降低或紊乱是克隆氏病发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老年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经济负担和经济风险。方法:采用CHARLS全国基线调研数据,运用疾病经济负担、疾病的家庭经济风险、疾病相对风险方法分析不同年龄段城乡慢病老人存在经济风险与经济负担。结果:城市慢病老人的疾病经济负担高于农村;慢病老人家庭经济风险和个人疾病经济风险均较高,且存在着城市高于农村、高年龄段高于低年龄段、慢病患者高于非慢病患者的趋势。结论: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对于老年慢病患者的保障能力,特别要改善农村地区高年龄段老人的医疗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