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第十二届丝虫病淋巴病理和免疫病理科研工作讨论会,于1985年11月18~22日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坦贾武尔医学院召开。出席会议的有WHO/TDR邀请的澳大利亚、德国、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的8名代表;Fogarty国际协作中心美国代表11名;印度国家医学研究院代表2名;美国、波兰、印度等7名观察员及WHO日内瓦总部丝虫病负责人Dr. Duke和Dr. Dissanaike等共30名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2.
WHO/TDR生物媒介控制委员会官员、马来西亚理工大学生物科学学院教授叶汉兴(Yap Han Heng)博士于1990年11月7日至20日对湖北省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进行考察访问与有关技术交流活动。叶汉兴教授在鄂期间,除赴沙市、潜江参观蚊媒控制和丝虫病防治监洲现场外,还到有关进行生物媒介控制与  相似文献   

3.
淋巴丝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 ,在我国流行的丝虫病有班氏丝虫病和马来丝虫病两种 ,分别由班氏吴策线虫 (wuchereria bancrofti)和马来布鲁线虫 (brugiamalayi)引起。防治前在 15个省 (市、区 )的 86 4个县流行 ,受威胁人口达 3.3亿。其中流行班氏丝虫病的有 15个省 (市、区 )的 46 1个县 (市 ) ;流行马来丝虫病的有 13个省 (市、区 )的2 2 2个县 ;班氏、马来丝虫病混合流行的有 11个省 (市、区 )的181个县 (市 )。估计全国有丝虫病人 (包括微丝蚴血症和症状体征 ) 3 0 99.4万人 ,其中班氏丝虫病人 2 196 .2万人 ,马来丝虫病…  相似文献   

4.
郴州市原为丝虫病中度流行区 ,防治前全市平均微丝蚴率为 7%。致倦库蚊和中华按蚊分别为班氏、马来丝虫病的重要传播媒介。全市有 10个县 (市、区 )流行丝虫病。其中桂阳、临武、嘉禾、宜章、汝城、安仁等县为班氏丝虫病流行区 ,资兴市是马来丝虫病流行区 ,北湖区、苏仙区、永兴县是混合流行区。全市有 173个乡流行丝虫病 ,疫区乡总人口 2 6 0 9995人。经防治至1985年各县 (市、区 )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 1985~ 1996年开展了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监测工作。1 内容和方法1.1 内容1.1.1 横向监测 根据不同方位、不同流行程度和防治期间存…  相似文献   

5.
展望2005年实现全国消除淋巴丝虫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我国淋巴丝虫病的防治进展和现状淋巴丝虫病的流行在我国历史久远 ,隋唐时代公元 6 10年以后即有各种淋巴管炎和丹毒的记载 ,与丝虫病的淋巴管炎和象皮肿类似[1] 。防治前丝虫病在我国的危害情况十分严重 ,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微丝蚴血症者的最小年龄分别为 8个月和 7个月。个别马来丝虫病流行村寨的感染率最高达 85 .7%。按防治前的行政区划 ,淋巴丝虫病分布于我国 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海南建省、重庆建市后为 16个省市区 )的 86 4个县 (未包括台湾省 )。防治工作开展前 ,全国约有 30 0 0万病人 ,其中班氏丝虫病和马来丝虫病分别占 …  相似文献   

6.
作者报道了马来西亚班氏、马来丝虫病流行区,应用间接血凝技术(IHA)诊断人体丝虫病的结果。方法:从火鸡翅静脉采血置冷的无菌葡萄糖枸橼酸液(ACD)内,4份血加1份ACD,于4C过夜,以冷的生理盐水洗3次,200g离心5分钟,用pH7.2磷酸缓冲盐液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有75个县(市)流行丝虫病,其中33个县(市)为马来丝虫病流行区,9个县为班氏丝虫病流行区,33个县(市)为马来和班氏两种丝虫病混合流行区。防治前平均微丝蚴率为8.33%。中华按蚊、致倦库蚊分别为我省马来和班氏丝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1972年,全省丝虫病防治实行分类指导和反复查治,微丝蚴血症给予海群生系统治疗。在发病率高的部分村采取全民预防服药和海群生药盐措施。1988年全省考核验收阶段微丝蚴率已降至0.08%,以村为单位微丝蚴率均降至1%以下,1990年10月卫生部组织抽查复核后确认我省已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  相似文献   

8.
南阳市为班氏、马来丝虫病混合流行区,全市有11个县(市、区)流行丝虫病,1953年开始丝虫病防治,1985年基本消除丝虫病,2003年3月通过河南省消除丝虫病评审。  相似文献   

9.
我国防治丝虫病成绩卓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全球丝虫病 (指淋巴丝虫病 )流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丝虫病流行遍及中部和南部的 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86 4个县、市 (未包括台湾省 ) ,其中班氏丝虫病 4 6 2个县、市 ,马来丝虫病 2 2 1个县、市 ,两种丝虫病兼有的 181个县、市。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估计 ,防治前共有丝虫病病人 30 99.4万 (其中 2 5 5 9.4万为有传染源作用的微丝蚴血症者 ,5 4 0万人有淋巴系统急性炎症或淋巴水肿和象皮肿、鞘膜积液、乳糜尿等慢性丝虫病临床表现 ) ,受威胁人口 3.3亿。建国以来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丝虫病防治 ,将其列入优先防治的疾病之一 ,各流…  相似文献   

10.
至今已知寄生于人体的丝虫有7种,其中班氏丝虫(Wuchereria bancrofti)和马来丝虫(Brugia malayi)分布很广,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劳动人民危害很大。现将近年来国外有关班氏丝虫病和马来丝虫病的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和防制的资料,综述于下,供作参考。一、流行病学 (一)国外班氏丝虫病和马来丝虫病的现状据世界卫生组织(1974)估计,全世界感染班氏丝虫病和马来丝虫病约有二亿五千万人。近几年来,有些国家和地区丝虫病的  相似文献   

11.
闽东系沿海山区 ,辖 9县 (市 ) ,总人口 312万。 195 4年宁德微丝蚴率为 18.89% (85 / 45 0 ) ;195 8年全区丝虫病普查 ,平均微丝蚴率为 3.80 % ,慢性体征率为 0 .4%。山区 5县以马来丝虫病流行为主 ,沿海 4县 (市 )以班氏丝虫病流行为主。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致倦库蚊。1 防治对策与效果马来丝虫病流行区 ,采取反复查治消灭传染源为主的防治对策 ,至 1974年古田县在全省率先达到基本消灭马来丝虫病标准 ,1979年卫生部抽查复核给予确认。195 8~ 1971年 ,闽东先后开展了 3~ 4次大规模的全民普查普治丝虫病工作。对微丝蚴高的村进行重点反…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丝虫病的流行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浙江省丝虫病流行为时已久,早在1871年即报告宁波有下肢象皮肿病人,30年代,浙江湖州首先发现马来丝虫感染和流行,并确定了中华按蚊为浙江马来丝虫病的主要媒介。建国后,通过有计划地流行病学调查和系统防治,确认全省有65个县(市)有丝虫病流行,经37年全面防治,直至1988年6月全省65个县(市)始达到中央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1989年5月经卫生部抽查复核组到我省马来、班氏丝虫病流行区的余忼及永嘉县进行了实地考核,血检3469人,检出微丝蚴血症者2例,平均微丝蚴率为0.06%,卫生部确认我省丝虫病已基本消灭。  相似文献   

13.
我们于1987~1989年在广西的班氏、马来丝虫病地区,对基本消灭丝虫病后5~9年的人群,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为丝虫病防治后期监测和考核提供参考。一、材料与方法 (一)抗原制备从马来丝虫动物模型长爪沙鼠剖腹取出成虫,洗涤,进行冰冻切片,丙酮固定,制成抗原片,低温保存。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丝虫病重点监测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丝虫病是江西省主要寄生虫病之一。防治前微丝蚴率为10 .33% ,全省共有 75个流行县 (市 ) ,1112个流行乡 (镇 ) ,6 939个流行村 ,流行区人口为 10 410 971(以流行村为单位计算 ) ,75个流行县 (市 )中马来丝虫病流行县 (市 ) 33个 ,班氏丝虫病流行县 (市 ) 9个 ,班氏和马来丝虫病混合流行县(市 ) 33个。经过几十年的防治 ,各县 (市 )已分别于 1981~1988年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 ,并于 1990年通过卫生部组织的抽查复核。此后 ,全省各流行县 (市、区 )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监测工作技术方案》的要求 ,相继开展了监测工作 ,为…  相似文献   

15.
舟山市地处浙江东北部海岛 ,陆地面积为 12 41km2 ,辖4县 (区 ) 92乡 (镇 ) ,有 4县 (区 ) 76乡 (镇 )流行丝虫病 ,流行区人口 6 82 0 34人 ,系以班氏丝虫病为主的班氏丝虫病和马来丝虫病混合流行区 ,主要传播媒介为致倦库蚊。防治前 (195 6年 )微丝蚴率为 7 6 % ,丝虫病患者 37784例 ,其中微丝蚴血症者 310 2 3例 ,慢性丝虫病患者 6 76 1例。经反复查治结合全民服药以及全民普服乙胺嗪药盐 (酱油 )等防治措施 ,1976~ 1984年 ,经本省、市考核 ,有 4县 (区 )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此后 ,开展了病原学、蚊媒和血清学等系统监测。 1999年…  相似文献   

16.
苏州市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监测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市下辖 6县 (市 )及市郊区 1 62个乡 (镇 ) ,历史上皆有丝虫病流行 ,其中吴江和吴县的南中部属中度流行区 ,其他各地均属低度流行区。本市存在马来丝虫和班氏丝虫 2种虫种 ,张家港、常熟和太仓为纯班氏丝虫病流行区 ;吴江主要流行马来丝虫病 ;而吴县、市郊区及昆山则以班氏丝虫病流行为主的班、马混合流行区。传播媒介主要有淡色库蚊、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几十年来 ,我市开展了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历经试点调查、大规模普查和反复查治等防治阶段后 ,到 80年代中期 ,全市人群平均微丝蚴阳性率已从 1 958年的 2 .77%下降至0…  相似文献   

17.
丝虫病流行于我国山东、河南、湖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海南、湖南、广西、贵州、四川和重庆 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86 4个县、市 ,其中班氏丝虫病流行区有 4 6 2个县、市 ,马来丝虫病流行区有 2 2 1个县、市 ,班氏、马来丝虫病混合流行区有181个县、市。以乡为单位 ,全国丝虫病流行区人口约3.3亿。据防治前估计 ,全国有丝虫病病人 30 99.4万(微丝蚴血症 2 5 5 9.4万 ,症状体征 5 4 0万 ) ,其中班氏丝虫病病人 2 196 .2万 ,马来丝虫病病人 90 3.2万。自5 0年代以来 ,经大规模积极防治 ,至 1994年实现了全国基…  相似文献   

18.
我省马来丝虫病流行于皖南和大别山周围地区。1987年5月我们在皖南青阳县进行了马来丝虫微丝蚴周期性观察。又收集安徽医学院1958年在皖西舒城县观察的马来丝虫微丝蚴周期性观察资料(未计算周期性指数与高峰时间)和芜湖地区血吸虫病防治所1958年在皖南旌德观察的马来丝虫周期性观察资料(内部资料)。一并报道可以代表全省马来丝虫病流行区。1986、1987年又对青阳和霍山两县68张马来丝虫微丝蚴吉氏染色血片进行了脱鞘情况观察。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1983年经卫生部考核,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为了及时掌握我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人群抗体的变化规律,为制定防治后期的措施提供依据,我们自1989年开始应用马来丝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对原不同流行区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不同时间、不同人群进行了抗体监测。材料和方法一、抗原制备取雌性马来丝虫成虫,充分洗涤后,按冯祖梅等(1983)的方法制备。二、诊断血清羊抗人IgG荧光抗体诊断血清,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和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制品研究所产品。三、监测对象 1.原高度流行区基本消灭丝虫病后8年的郯城  相似文献   

20.
丝虫病曾在我区流行,据1956年调查,每个乡镇都不同程度地检出微丝蚴血症者,微丝蚴率平均为3 .36%,为上海市最高。我区与浙江省杭、嘉、湖马来丝虫病流行区毗邻,大部分为马来丝虫病流行区,部分地区为马来丝虫病与班氏丝虫病混合流行区,传播媒介主要为中华按蚊。 解放后在全区范围内曾开展多次普查普治、复查复治, 到70 年代后期微丝蚴已很难查到。1981 年9 月, 卫生部组织广西等6 省(区) 专家来金山考查,抽查血检8 636 人, 查出微丝蚴血症者2 人, 微丝蚴率为01023% , 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