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纤维蛋白原(Fg)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FgBβ肽链的合成是Fg合成的限速步骤.文章介绍了目前已发现的Fg Bβ基因多态性,以及其与血浆Fg水平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纤维蛋白原Bβ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蛋白原(Fg)水平增高是导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病的一个独立因素.Fg水平与遗传、年龄、性别、肥胖、血脂、吸烟、炎症和感染等因素相关,而遗传因素的致病作用已日益受到关注.近年来,已报道了10多个FgBβ基因多态性位点,其中-148C/T、-455G/A和-854G/A被认为与Fg水平增高显著相关,并可能是影响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遗传性危险因素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及Fg Bβ-455G/A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及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者102例,比较两组间血浆Fg水平,对血浆Fg、Fg Bβ-455G/A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脑梗死做相关性分析。结果病例组血浆Fg水平高于对照组;突变基因-455A(AA、GA基因型)携带者的血浆Fg水平均高于非-455A携带者(GG型);以脑梗死为因变量经过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Fg水平、-455GA+AA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Fg Bβ-455G/A多态性与血浆Fg水平具有相关性,血浆Fg浓度、FgBβ-455G/A是急性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在凝血和纤溶因素中,纤维蛋白原(Fg)升高是慢性冠心病(CHD)的高危因素。1998年10月至2001年6月,我们对CHD患者进行了FgBβmRNA的表达和血浆Fg水平检测,观察其改变的临床意义,以期探讨Fg与CHD高危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β-纤维蛋白原-455G/A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10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90例健康人进行β-纤维蛋白原-455G/A(β-Fg-455G/A)基因多态性分析,并测定其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结果表明,两组携带A等位基因者(基因型为G/A和A/A)血浆Fg水平均较同组G/G基因型者明显增高(P<0.001);A等位基因频率患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β-纤维蛋白原-455G/A基因多态性与血浆Fg水平升高有关,A等位基因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有关的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β-纤维蛋白原-455G/A(-βFg-455G/A)基因多态性对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等方法,检测DNA样品的-βFg-455G/A多态性,采用血浆自动检测系统测定Fg水平。结果病例组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血浆F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和对照组中,携带A基因者血浆Fg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βFg-455G/A等位基因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相关,A基因携带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高。提示-βFg-455G/A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遗传易感标志之一用于易感人群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患者β-纤维蛋白原-148C/T(β-Fg-148C/T)基因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检测92例心房纤颤合并脑梗死患者、80例心房纤颤患者和98名健康者的β-Fg-148C/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并测定血浆Fg水平。结果心房纤颤合并脑梗死组及心房纤颤组β-Fg-148C/T中T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纤颤合并脑梗死组β-Fg-148C/T中T等位基因频率与心房纤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纤颤合并脑梗死组及心房纤颤组血浆Fg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纤颤合并脑梗死组血浆Fg水平与心房纤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Fg水平明显高于同组C/C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148C/T基因的T等位基因与心房纤颤合并脑梗死及心房纤颤关系密切,并且与血浆高水平的Fg有关,血浆Fg水平与心房纤颤合并脑梗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Fg)Bβ-249C/T和Bcl-1G/A基因多态性与血浆Fg浓度、分子聚合活性等指标和脑梗死(CI)的关系。方法选取160例急性CI患者、114例陈旧CI患者和160例正常对照者,应用PCR方法进行Bβ—249C/T和Bcl-1G/A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分析;采用微机辅助血浆如功能自动监测系统测定血浆Fg浓度、Fg单体聚合反应速率(FMPV)、最大光密度(Amax)、FMPV/Amax等。结果急性CI组Bβ—249C/T的CT+TT型FMPV/Amax低于CC型,Bcl-1G/A的GA+AA型Fg浓度、FMPV均高于GG型,陈旧cI组Bcl-1G/A的GA+AA型FMPV/Amax高于GG型,正常组Bcl-1G/A的GA+AA型Fg浓度高于GG型(P均〈0.05)。结论FgBβBcl-1G/A变异基因型可调控血浆Fg含量,吸烟、血糖升高等因素可通过Bcl-1G/A变异基因型使血浆赡浓度和FMPV的表达增强,Bcl-1G/A变异基因型是CI发病或复发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g)β-148C/T基因多态性及肥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20例为缺血性脑卒中组,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80名为健康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Fgβ-148C/T基因多态性,并分析Fgβ-148C/T基因多态性在健康对照组及缺血性脑卒中组中的分布特点及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关系;比较两组受试者体质指数(BMI),分析肥胖(BMI≥28 kg/m~2)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关系;采用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Fgβ-148C/T基因中,缺血性脑卒中组CT基因型频率及C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缺血性脑卒中组BMI值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Fgβ-148C/T基因中T基因出现频率、BMI值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呈正相关(r=0.166,P0.001;r=0.620,P0.001);脑卒中家族史、肥胖、Fgβ-148C/T基因多态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Fgβ-148C/T基因中T基因出现频率、BMI值与缺血性脑卒中呈正相关;脑卒中家族史、肥胖、Fgβ-148C/T基因多态性、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是影响病人出现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β-纤维蛋白原-455G/A(β-Fg-455G/A)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对血浆Fg表达的调节机制及与缺血性心脏病(IHD)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PCR及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的方法,分析75例IHD及156例对照者β-Fg-455 G/A基因多态现象,比浊法测定血浆Fg水平.结果病例组血浆F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无论男、女患者与对照,A基因携带者血浆Fg水平比同组GG基因型者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中的A基因携带者与病例组中的GG基因型者,随增龄血浆Fg水平有明显升高(P<0.05).IHD患者男性,按吸烟及基因型情况分组,相同基因型时,吸烟组血浆Fg水平高于不吸烟与戒烟组(P<0.05).病例组A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结论β-Fg-455 G/A等位基因与血浆Fg水平相关,A基因携带者IHD发病率更高.提示β-Fg-455 G/A可作为IHD的遗传易感标志之一用于易感人群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房颤患者β-纤维蛋白原-455G/A(β-Fg-455G/A)基因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92例房颤合并脑梗塞患者、80例单纯房颤患者和98名健康者的β-Fg-455G/A基因,并测定血浆Fg水平.结果 ①房颤合并脑梗塞组β-Fg-455G/A的A等位基因频率为0.304,房颤组为0.344,健康组为0.179,房颤合并脑梗塞组和房颤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合并脑梗塞组与房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房颤合并脑梗塞组血浆Fg水平为(3.83±0.59)g/L,房颤组血浆Fg水平为(3.58±0.45)g/L,健康组对照组血浆Fg为(2.79±0.36)g/L,房颤合并脑梗塞组与房颤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房颤合并脑梗塞组、房颤组和健康组A等位基因携带者的血浆Fg水平均明显高于同组G/G基因型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Fg-455G/A基因的A等位基因与房颤合并脑梗塞及房颤关系密切,并且与血浆高水平的Fg有关,血浆Fg水平与房颤合并脑梗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的心肌坏死.AMI的发病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除了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吸烟习惯等危险因素外,遗传因素对发病有重要作用.AMI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与凝血机制功能异常有关,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在血小板聚集、血液黏稠度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很早就发现冠心病和脑卒中患者血浆Fg浓度增高.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血浆Fg水平升高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相关.遗传因素影响血浆Fg的水平.关于βFg基因-455G/A多态性和Fg水平与AMI发病关系的报道尚不多见[1-5].本研究探讨安徽地区汉族人群βFg基因-455G/A多态性与AMI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Fg)β-148C/T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及其与血浆№水平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分析脑梗死组(88例)和对照组(80例)患者Fgβ-148C/T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用凝血酶原时间法测定血浆F2水平。结果:脑梗死组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33比0.243,P〈0.05),血浆F2水平也明显增高(P〈0.01)。脑梗死患者CC和CT基因型亚组比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TT基因型亚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脑梗死组不同基因型患者血浆飑水平有显著差异,CT、TT和CT+TT基因型组血浆Fg水平均明显高于CC基因型组(P〈0.05);而在对照组中,TT基因型亚组均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型亚组(P〈0.05)。结论:Fgβ-148C/T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有关,可能是通过T等位基因影响血浆比水平在脑梗死的发生机制中起作用。Fgβ-148T等位基因可能是脑梗死的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Fg)β-148C/T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及其与血浆Fg水平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分析脑梗死组(88例)和对照组(80例)患者Fgβ-148C/T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用凝血酶原时间法测定血浆Fg水平。结果脑梗死组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33比0·243,P<0·05),血浆Fg水平也明显增高(P<0·01)。脑梗死患者CC和CT基因型亚组F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TT基因型亚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脑梗死组不同基因型患者血浆Fg水平有显著差异,CT、TT和CT+TT基因型组血浆Fg水平均明显高于CC基因型组(P<0·05);而在对照组中,TT基因型亚组均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型亚组(P<0·05)。结论Fgβ-148C/T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有关,可能是通过T等位基因影响血浆Fg水平在脑梗死的发生机制中起作用。Fgβ-148T等位基因可能是脑梗死的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载脂蛋白AIV(ApoAIV)基因347Thr/Ser和360Gln/His多态性与中国人群中的分布,并探讨它们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病例对照研究,在124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和1249例非脑血管病人群中采用PCR和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基因型,将病例组和对照组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进行x^2检验。结果 中国人ApoAIV347Ser和His360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白种人,347Thr/Ser和360Gln/His多态性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组和对照组中无明显区别。结论 ApoAIV基因347Thr/Ser和360Gln/His多态性与中国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不明显,可能与中国人347Ser和His360等位基因频率低有关。  相似文献   

16.
醛固酮合成酶是醛固酮合成过程中最后一步生化反应的催化酶,其编码基因为CYP11B2.醛固酮在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CYP11B2基因-344T/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冠心病患者纤维蛋白原(Fg)β基因启动区-148C/T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及与血浆Fg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236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16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Fgβ-148C/T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并使用血凝分析仪测定血浆Fg水平。结果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组内-148C/T基因分布频率符合Hardy-W e inberg遗传平衡定律,两组均为遗传平衡群体(P〉0.05);冠心病组Fgβ-148C/T基因多态性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6.411,P〈0.05);冠心病组血浆Fg水平与对照组比有统计学差异(t=4.138,P〈0.01);冠心病组CT+TT基因型血浆Fg水平高于对照组CT+TT(t=2.889,P〈0.05)。冠心病组内CT+TT基因型血浆Fg水平高于CC型(t=3.066,P〈0.05),对照组内CT+TT基因型血浆Fg水平高于CC型(t=2.676,P〈0.05)。结论在河南汉族人群中Fgβ-148C/T存在基因多态性并与冠心病存在相关性,T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一种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大连地区汉族人BβFg基因启动子区-455G/A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我国北方汉族人β纤维蛋白原(BβFg)基因启动子区-455G/A多态性特点。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153名大1连地区汉族人BβFg基因启动子区-455G/A等位基因及基因型。结果G-455等位基因频率为0.781,A-455等位基因频率为0.219,基因型GG、GA、AA的频率分别为0.588、0.386、0.026。结论大连地区汉族人群βFg基因-455G/A多态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与南方汉族人有差别,但与欧美白种人群相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基因C93T和G121A多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组,在1249例缺血必脑血管病和1249例非脑血管病人群中采用PCR和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基因型,将病例组和对照组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进行x2检验,结果:载脂蛋白(a)基因C93T和G121A多态性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组和对照组中无明显区别,也与脑梗死家族史无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93C和121A等位基因携带者均不增加缺血管病的危险。结论:Apo(a)基因C93T和G121A多态性与中国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载脂蛋白(a)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基因C93T和G121A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在124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和1249例非脑血管病人群中采用PCR和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基因型,将病例组和对照组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进行χ2检验.结果载脂蛋白(a)基因C93T和G121A多态性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组和对照组中无明显区别,也与脑梗死家族史无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93 C 和121A等位基因携带者均不增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结论 Apo(a)基因C93T 和G121A多态性与中国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