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调查太原市分离的志贺菌菌株的主要血清型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对从腹泻患者分离的志贺菌菌株进行血清分型、生化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29份腹泻样本分离出阳性菌株40株,其中福氏志贺菌33株,占分离菌株的82.5%,宋内志贺菌7株,占分离总数的17.5%;福氏志贺菌中,4c 型21株,占63.6%.福氏志贺菌对萘啶酸100%耐药,对氨苄西林、四环素耐药性均为97%,对头孢噻肟、庆大霉素的药物敏感性均为97%.宋内志贺菌对萘啶酸、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均100%耐药;对阿莫西林、头孢噻肟、环丙沙星的敏感性均为100%.结论 2006年太原市志贺菌优势菌型为福氏志贺菌4c型,志贺菌不同血清型对几种常用抗菌药物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临床分离志贺菌的血清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3年来梅拢地区志贺菌的血清型和耐药性的变化. 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志贺菌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并对部分菌株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志贺菌中福氏志贺菌占63.6%~69.6%,宋内志贺菌占30.4%~33.1%.志贺菌对常见药物的耐药性逐年增加.福氏志贺菌对抗菌素的敏感率依次为第三代头孢菌素95%、哌拉西林17%、氟喹诺酮类22%.宋内志贺菌对氟喹诺酮类最敏感,约为90%,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敏感率由2002年的100%下降至2004年的78%.结论 3年来梅拢地区志贺菌感染以福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为主,福氏志贺菌以Ⅰ型、Ⅱ型和Ⅳ型为主,血清型逐年增多.志贺菌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有增高趋势,必须作好药敏试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志贺菌的菌型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近年来志贺菌的菌型分布与耐药现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临床分离的120株志贺菌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和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K-B法)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120株志贺菌中,福氏志贺菌62株占51.7%(包括福氏变异株7株,占总数的5.8%),宋内志贺菌58株占48.3%。志贺菌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且多为多重耐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最低,其次为氟喹诺酮类。福氏志贺菌与宋内志贺菌对多种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上海地区检出的志贺菌以福氏和宋内志贺菌为主,福氏志贺菌中以福氏2型居多(占67.7%),其次为福氏1型(占14.5%);志贺菌尤其是福氏志贺菌对某些抗生素的耐药率有上升趋势,应引起临床重视,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志贺菌在杭州市萧山区儿童腹泻患者中流行的主要血清型分布和耐药变迁,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浙江萧山医院临床分离自腹泻儿童志贺菌菌株,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所有数据用WHONET 5.6软件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318株志贺菌中221株(69.5%)为宋内志贺菌, 96株(30.2%)为福氏志贺菌, 鲍氏志贺菌1株(0.3%);200株(62.9%)分离自年龄组为5岁的婴幼儿;志贺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达97.1%,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达88.8%,头孢噻肟耐药率为44.7%,未检出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株,福氏志贺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为44.8%和33.3%,而宋内志贺菌未检出氟喹诺酮类耐药株;福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耐药率在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复方新诺明和氟喹诺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杭州市萧山区腹泻儿童志贺菌感染以宋内志贺菌为主,青霉素类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很高已不适合临床使用,含酶抑制剂抗生素是治疗志贺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哌拉西林、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表现出耐药率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医院细菌性痢疾(菌痢)的菌型分布和耐药特点,以指导临床治疗以及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本院2004-2007年粪便标本中分离的72株志贺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并以K、B琼脂法进行药敏实验和耐药性统计分析。结果:72株菌株中福氏志贺菌63株,宋内氏志贺菌9株,未检验痢疾志贺菌和鲍氏志贺菌。63株福氏志贺菌中福氏1型12株,福氏2型31株,福氏4型20株。宋内氏对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三嗪、头孢吡肟、菌克单、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明显高于福氏(P<0.05),两者对青霉素类和部分三代头孢菌素、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呋喃唑酮的耐药率最低,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氨曲南耐药率尚低。福氏1型和2型的耐药性相似,福氏4型对部分青霉素和第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福氏1型和2型(P<0.05)。结论:菌痢病原体主要是福氏志贺菌,且以福氏2型和4型为主,少数为宋内氏志贺菌。不同菌种耐药率不一致,多重耐药率较高,临床治疗应以药敏为依据选用,可首选呋喃唑酮、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亚胺培...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宋内志贺菌菌株耐药性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子分型分析,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宋内志贺菌的耐药谱,并建立宋内志贺菌DNA指纹图谱数据库。 方法 运用K-B法对34株宋内志贺菌株进行12种抗生素药敏试验,同时对菌株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XbaⅠ酶切后进行PFGE分子分型,利用BioNumerics Version 5.10分析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 34株宋内志贺菌菌株对链霉素、萘啶酸、甲氧嘧啶、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为100%,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94.1%、91.2%和88.2%,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耐药率均为2.9%,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氯霉素、氧氟沙星为100%敏感。共获得13个PFGE带型,各带型间相似性系数在90%以上。相同PFGE带型内各菌株间药敏结果完全一致。J16X01.sh011为优势带型,不同时间、不同腹泻监测点之间存在完全相同PFGE条带。 结论 宋内志贺菌多重耐药现象日趋严重,浦东新区存在遗传谱紧密相关的宋内志贺菌流行克隆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志贺菌的耐药特征,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性依据。方法对132株志贺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及K-B琼脂法药敏试验。结果在132株志贺菌中,共检测到分A、B、D三群,其中A群(志贺菌)占5.30%,B群(福氏菌)占68.94%;D群(宋内菌)占25.76%,无C群(鲍氏菌)。药敏结果显示,志贺菌对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高达94%以上,对庆大霉素、阿莫西林的耐药率也在40%以上;对头孢吡肟、头孢噻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较为敏感。在不同的菌群间,福氏菌和宋内菌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差别无显著性(P>0.05),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临床用药上宜选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及第三代头孢菌素类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194株志贺菌的流行病学分析及药物敏感调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闵行区引发痢疾的志贺菌优势菌型及其药物敏感状况 ,为痢疾临床治疗和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血清凝集试验、菌种ATB鉴定仪系统生化鉴定和K -B法对从腹泻病人分离的志贺菌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94株志贺菌中福氏志贺菌 16 1株 ,宋内志贺菌 33株。共分为 8个血清型 ,其中福氏 1a 4 6株 ,福氏 2b 4 2株 ,福氏 2a 19株 ,福氏x变种 19株 ,福氏 4c 30株 ,还有福氏 4a、福氏 5a、福氏 5b共 5株。复方新诺明耐药率 89 .6 9%、氨苄西林耐药率 88 .14 %、氯霉素耐药率 6 0 . 31% ,头孢噻肟、丁胺卡那、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庆大霉素、氟哌酸均敏感 ,耐药率均在 10 %以下。结论 本地区志贺菌感染的优势菌型为福氏 1a型和福氏2b型 ,而新型的志贺菌福氏 4c型和宋内志贺菌今后应引起足够重视。药物头孢噻肟、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可作为目前临床治疗痢疾的常用药物。  相似文献   

9.
王小妮  魏殿军 《临床荟萃》2011,26(9):775-778
目的比较天津市20余年跨年度(1983年与2009年)两批分离的细菌性痢疾致病菌志贺菌优势菌型分布变化及耐药状况,并通过分子分型研究其流行病学溯源。方法分离鉴定93株志贺菌血清型,并针对15种抗生素研究其耐药特点。使用肠杆菌科基因间的的重复序列PCR(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 ERIC-PCR)对志贺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2009年志贺菌D群分离率较1983年明显增加。药敏结果示1983年所有福氏志贺菌对除庆大霉素以外的传统抗生素四环素、链霉素、氯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在76.5%~100.0%,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三、四代头孢、喹诺酮类及亚胺培南100.0%敏感。2009年药敏示志贺菌对四环素、链霉素、氯霉素的耐药率降低。而对除外的青霉素类,阿米卡星、庆大霉素,三、四代头孢及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结论天津市志贺菌优势血清型已发生变迁。临床上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福氏志贺菌较宋内志贺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性增加明显。宋内志贺菌对四代头孢及喹诺酮类药物100.0%敏感。ERIC-PCR是一种快捷有效的基因分型法,可为同源性分析和爆发流行时追根溯源建立简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细菌性痢疾病原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河南省2008年志贺菌的病原学特征,了解掌握其血清型别、耐药谱及携带毒力基因情况,为临床用药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合理依据。方法从形态特征、生化反应、血清分型、药物敏感试验及毒力基因检测等方面分别对河南省各细菌性腹泻监测点分离到的272株志贺菌株进行了系统鉴定和病原学研究。结果 272株志贺菌包括福氏志贺菌250株(91.91%)、宋内志贺菌22株(8.09%);选择其中100株志贺菌进行了针对14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AST),对氨苄西林、萘啶酸、四环素、氯霉素耐药率分别为99.1%、99.1%、100%、85.7%;对头孢噻吩/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及妥布霉素的耐药率为20%~70%之间(KF/CTX 21.6%/20.6%、C IP40.2%、SXT 66.7%、TOB 15.7%);选取120株志贺菌进行毒力基因set2、ipaH、ial、set1B的检测,82.50%的志贺菌含有这4种毒力基因。结论河南省2008年分离的志贺菌包括福氏和宋内2种血清型,以福氏志贺菌为主;菌株普遍携带有4种毒力因子,绝大多数菌株对3种以上抗生素不敏感,表明临床分离志贺菌的耐药问题日益严重,给腹泻疾病的治疗带来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监测杭州市儿童细菌性感染性腹泻常见肠道病原菌(志贺菌和沙门菌)的构成、变迁及药敏情况,为杭州市儿童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门诊及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志贺菌和沙门菌培养,病原菌经生化和血清学鉴定到种、群,纸片扩散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2008-2012年分离出志贺菌和沙门菌共281株,其中志贺菌属119株,占42.3%(包括B群福氏志贺菌82株、C群鲍氏志贺菌6株、D群宋内志贺菌31株),以B群和D群为主(分别占29.2%和11.0%),B/D比值为2.64∶1,未检出痢疾志贺菌;沙门菌属162株,占57.6%,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患儿男女性别比约为1.38∶1。儿童感染性腹泻主要分布在5-10月,集聚分布在7-8月。对各菌属的耐药分析表明,志贺菌和沙门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差异,志贺菌属耐药率普遍比沙门菌属高;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均高;头孢他啶、氨苄西林、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未发现亚胺培南耐药菌株。结论近几年杭州市儿童沙门菌属感染引起腹泻呈逐年上升趋势,志贺菌属仍以福氏志贺菌为主。志贺菌和沙门菌引起的儿童感染性腹泻治疗首选抗生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其次为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志贺菌在上海地区流行的主要血清型和耐药性。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的志贺菌 1 0 5株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  1 0 5株志贺菌中 5 1株为宋氏志贺菌 ,占 4 8.6 % ;5 4株为福氏志贺菌 ,占 5 1 .4 % (包括 5株福氏变异株 ,占总数的 4 .7% )。宋氏志贺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依次为氟喹诺酮类 1 0 0 %、头孢噻肟 94 .1 %。而福氏志贺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依次为头孢噻肟 98.1 %、氟喹诺酮类70 %。结论 上海地区志贺菌感染以福氏志贺菌和宋氏志贺菌为主 ,福氏志贺菌中以福氏 2型为主 ,占 6 6 .7% ,其次为福氏 1型 ,占 2 0 .4 %。福氏志贺菌对各种抗生素耐药性有增高趋势 ,必须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2007年北京市昌平区细菌性痢疾(菌痢)的病原体菌群分布及耐药特点,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SS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分离病原体筛选志贺菌,用生化试验和血清学方法鉴定菌群和血清型分型。药敏试验采用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以前称NCCLS)推荐的Kirby-Bauer 法。结果 2007年昌平区志贺菌菌型分布以D 群宋内志贺菌为主,占62.75%;其次为B群福氏志贺菌,占35.29%,B群福氏志贺菌以F4亚型和F1亚型血清型为主;X亚型4株,占22.22%;C群鲍氏痢疾杆菌1株,占1.96%。药敏试验结果:菌株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7药物敏感;对氨苄西林、萘啶酸、庆大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5种药物耐药。结论 D 群宋内志贺菌取代了既往的B群福氏志贺菌,成为2007年昌平区菌痢的主要流行菌群;B群福氏志贺菌F4亚型和F1亚型取代了既往的福氏2a亚型,成为新的流行血清型;昌平地区的志贺菌耐药谱与北京其他地区既有相似性,也有地区特点,临床上应根据本地区药敏结果合理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江苏省南京市2007-2011年细菌性痢疾的血清群(型)分布、耐药谱、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为江苏省南京市细菌性痢疾的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对从江苏省南京市2007-2011年各医院腹泻病患者中分离的75株志贺菌进行血清群(型)、耐药性和毒力基因检测,并进行PFGE分子分型。 结果 75株志贺菌包括宋内志贺菌54株(72.0%),福氏志贺菌21株(28.0%),除2010年福氏X型为优势血清型外,其余年份宋内志贺菌为优势血清群;75株菌普遍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和磺胺甲恶唑耐药,耐药率在61.1%~95.2%之间;三重及以上耐药菌株占所有测试菌株的88.0%;毒力基因ipaH、sen、set1、ial阳性率分别为100%、46.7%、24.0%、48.0%;福氏志贺菌优势毒力基因模式为Ⅰ型(66.7%),宋内志贺菌优势基因模式为Ⅶ型(61.1%)和Ⅳ型(25.9%);宋内志贺菌分为20个PFGE基因型,其中以S7、S8、S10三个带型为主,占宋内志贺菌的 53.7%;相似度>95%,可能来自于同一克隆系;福氏志贺菌分为17种带型,各带型较散在分布。 结论 江苏省南京市志贺菌流行菌群不断变迁,宋内志贺菌有取代福氏志贺菌成为流行菌群的趋势;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福氏志贺菌优势毒力基因模式为Ⅰ型、宋内志贺菌为Ⅶ型和Ⅳ型;PFGE型别呈现多元化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监测我院2001—2010年与腹泻有关的耐三代头孢菌素肠道病原菌的增长趋势和耐药谱。为本地区的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大便标本培养,致病菌经生化及血清学进一步鉴定到种或群.并以纸片扩散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WHONET5.3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0年分离出219株耐三代头孢菌素的腹泻病原菌,占同期整个肠道致病菌的9.91%,包括沙门菌9株(4.11%)、志贺菌120株(54.79%)、气单胞菌20株(9.13%)、类志贺毗邻单胞菌2株(0.91%)、致泻大肠埃希菌40株(18.26%)及弧菌28株(12.79%),检出率由2001年的1.5%上升至2010年的近30.0%。219株耐三代头孢菌素病原菌对广谱青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在85.0%以上.对头孢吡肟、头孢美唑、氟喹诺酮类、氯霉素的耐药率在20.0%~36.5%,对磷霉素的耐药率最低(6.7%)。福氏志贺菌、致泻大肠埃希菌、气单胞菌和弧菌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宋内志贺菌;气单胞菌和弧菌对头孢美唑的耐药率高于福氏志贺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和宋内志贺菌;气单胞菌对磷霉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其他致病菌。结论耐三代头孢菌素的肠道病原菌上升迅速,耐药广泛,不同种属的耐药性不同,应重视监测,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2012年我国(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以下同)细菌性痢疾(菌痢)疫情及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掌握疫情态势,了解不同地区菌型及菌株耐药情况,为菌痢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年细菌性痢疾疫情及国家监测点上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发病率(15.29/10万)较2011年下降13.22%。6岁及65岁人群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0岁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215.02/10万),其次为1岁组婴幼儿(99.83/10万)。菌痢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4月病例数开始上升,6—9月达高峰。2012年报告的12起菌痢暴发疫情11起发生在学校;5起为食源性传播,4起为水源性传播;10起疫情经实验室确诊,其中8起由宋内志贺菌引起。2012年国家级监测点病原监测结果显示:以福氏志贺菌为主(69.93%),未分离到痢疾志贺菌和鲍氏志贺菌。福氏志贺菌以福氏2a为主(53.33%)。菌型分布存在地区差异。分离到的志贺菌株耐药较为普遍,不同地区菌株耐药性存在差异。结论 2012年全国菌痢发病率延续1999—2011年的下降趋势,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0岁组儿童发病率高,需要引起关注。随着耐药菌株增多及流行菌株的变迁,细菌性痢疾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7.
北京海淀区2004年60份痢疾菌株血清分型及药敏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2004年志贺菌在北京市海淀区流行的主要血清型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方法收集该年度临床分离的志贺菌60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60份痢疾菌株中,福氏志贺菌37株,占61.67%,宋内氏志贺菌23株,占38.33%。60株志贺菌均对妥布霉素、头孢唑啉、庆大霉素、头孢塞肟、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卡那霉素等抗生素敏感。结论海淀区志贺菌感染以福氏志贺菌和宋内氏志贺菌为主,福氏志贺菌又以F4志贺菌和X变种占优势,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