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总结分析5例颈椎前路术后颈部血肿合并呼吸道梗阻的原因及早期观察和救护经验.护理重点为颈椎前路术后切口血肿的早期观察、呼吸道及切口引流护理、正确及时的颈围测量及救护.手术后3 d,尤其是术后12 h内需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评估呼吸道,定部位测量颈围,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及切口引流量变化,倾听重视患者主诉,一旦发生,立即启动"颈椎前路术后患者突发病情变化的应急预案""最新CPR标准化流程"进行早期的医护干预.认为医护处理的及时及改正确性是保证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颈椎椎管扩大术后因引流不畅、引流管阻塞导致硬膜外血肿形成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颈椎椎管扩大术后出现4例硬膜外血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4例患者均在颈后路术后48h之内紧急行伤口探查、血肿清除、脊髓减压术,术后神经系统症状均有恢复。结论颈椎椎管扩大术后因引流不畅、引流管阻塞导致硬膜外血肿形成,早期手术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行颈椎前路手术后切口血肿压迫的临床表现,评估其风险因素,以尽早采取预防措施。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6月行颈椎前路手术的226例患者,行前路颈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CCF)85例,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119例,ACCF+ACDF+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DR)22例,术后对颈部切口血肿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结果:在后两种手术方式中有10例患者在术毕关闭伤口时评估术中损伤大,创面渗血较多,在术后安置冲洗管,术后引流液性质清亮后改接负压引流管。226例中4例出现术后切口血肿,在床旁立即把伤口全层打开,畅通气道后,急诊行血肿清除术。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无一例死亡。结论:颈部血肿是颈前路术后最严重的早期并发症之一,对患者采取的手术方式、患者的既往史、术后生命体征观察、呼吸道和切口的护理等因素的正确评估、严密观察并全过程采取积极有效对策,是减少血肿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13例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合并硬膜囊骨化症患者早期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对本组患者术后早期均进行针对性的观察与护理,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颈部切口感染和血肿、神经损伤、肺部并发症、植骨块或钢板松动等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患者术后并发症均得到及时处理及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切除术后颈部敷降温贴对降低术后患者颈部出血、肿胀的效果。方法:将6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在手术切口包扎后立即给予降温贴敷颈部;每隔8 h更换降温贴,如此反复至术后24 h停用;对照组术后按常规敷贴包扎伤口后覆盖冰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及颈部肿胀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后6 h、12 h、24 h的伤口引流量少于对照组,颈部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甲状腺术后患者行早期颈部敷降温贴,可以减少伤口出血,同时有利于消除颈部肿胀。  相似文献   

6.
周玥 《天津护理》2022,30(4):485-487
总结1例复合手术左侧颈总动脉起始部支架植入术治疗脑动脉狭窄的护理。术前进行健康宣教,密切观察病情及给予相应的安全护理,使用双抗药物的用药护理。术后监测血压,血管活性药物应用观察,做好颈部伤口的护理,颈部切口血肿或出血的观察、神经损伤观察及护理,预防伤口感染。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7.
总结分析1例胸椎粒细胞肉瘤术后并发血肿患者的术后护理经验。其康复护理要点包括:感觉及运动神经功能的观察;伤口引流液的观察;生命体征的监测;排尿、排便的训练;肢体功能康复锻炼等。 该患者经系统治疗和康复护理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椎术后硬膜外血肿形成原因及预防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我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住颈椎手术患者256例,术后均给予观察病情、定期翻身、引流管护理、观察四肢感觉运动变化等措施。结果:本组中有17例出现引流管引流不畅,给予及时处理,未发生硬膜外血肿形成,其余病例均没有血肿形成。结论:颈椎术后硬膜外血肿形成的原因很多,而护理干预对硬膜外血肿形成的预防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3例颈椎前后路手术后并发脊髓损伤加重的原因,总结早期观察和护理的经验.护理重点包括:脊髓损伤加重的早期观察,保持患者颈部稳定性,加强基础护理、术后康复训练.术后48h,尤其是术后24h内,加强护理巡视,严密观察病情,第一时间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至关重要.通过医护患密切配合,3例患者康复后步行出院.  相似文献   

10.
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癌的有效方法,术后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是甲状腺癌患术后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正确的引流方法可以减少患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传统的引流管引流法常使伤口腔内积液,影响伤口的愈合修复,术后颈部创腔积液及二次切开清除率高,应用负压吸引引流后使积液顺利引出,创腔处于负压可早日闭合,创口持续负压引流能保证创口敷料的整洁、干燥,避免皮下血肿的形成和皮下积液致感染的发生,便于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和量,有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1.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颈淋巴清扫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淋巴清扫术的护理措施。方法对82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施行颈淋巴清扫术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82例患中无伤口感染均Ⅰ期愈合。效果满意。结论除应做好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外,重点在于加强呼吸道的护理。确保伤口负压引流通畅,防止颈部血肿形成是保证患生命安全和伤口Ⅰ期愈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67例颈椎手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总结67例颈椎病和颈椎损伤患手术治疗的护理。主要是:术前做好气管食管推移训练,卧姿训练,呼吸训练,大小便训练;术后颈部制动,保持引流通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引流液的量、色泽,保持敷料干洁,防止术后并发症。认为做好以上护理是颈椎手术患的护理关键。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2000年1月~2004年8月,对120例甲状腺术后伤口引流进行改进,由常规的胶片引流改为头皮针塑料管引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引流方法是用头皮针去针头后,一端置于伤口深部,另一端于切口下戳孔引出固定并接10ml注射器,每30~60min抽吸一次,引流液减少后,抽吸时间可延长到2h,48h后拔除伤口引流管。由于伤口内血性渗出物得到充分引流,无液体积聚,同时保持了伤口敷料的干燥。本组病例未发生因伤口内液体潴留而压迫气管致呼吸困难、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同时,针对甲状腺术后伤口引流的改进,我们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即加强术后引流的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时采取半坐卧位,注意有无抽搐、声音嘶哑、窒息等术后并发症,给予合理的饭食以及加强心理护理,术前体位训练,测基础代谢率、T3、T4等。由于伤口得到了充分引流和良好的护理,120例病人在无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下身心同时康复。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228例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认为护理的重点是及时巡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准确评估患者肢体感觉、活动、肌力;加强对术后失明,喉上、喉返神经损伤,颈交感神经干/节损伤,呼吸衰竭,肺栓塞,迟发性食管瘘,颈部切口血肿、感染等并发症早期表现的观察,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早期进行干预,早期干预是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总结168例经颈椎前路钛网椎间植入+钛板内固定术患者的护理,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指导进行气管、食管推移训练;术后切实安置好体位、戴颈托制动、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伤口引流情况并给予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行设计制作的充气式护颈枕在颈椎术后患者颈部制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5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骨伤科行颈椎手术的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n=26)和观察组(n=26)。对照组患者在颈椎术后采用软枕和沙袋实现颈部制动并维持颈脊柱中立位,观察组患者采用自制的充气式护颈枕实现该体位。采用舒适度量表和数字评分法评估患者的舒适度和疼痛,并记录患者的拔管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伤口拆线时间及日引流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数字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时间早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拔管时间、伤口拆线时间及术后引流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充气式护颈枕不仅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轻其疼痛感、减少卧床时间,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也符合当前的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相似文献   

17.
为1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行翻转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在围术期进行精心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对患者进行详细评估,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控制血压和血糖,合理用药;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心脏功能,观察颞浅动脉和眼动脉搏动情况,做好抗凝护理、口腔护理及术区血肿、负压引流观察及护理,进行体位及活动指导,观察对侧肢体有无功能障碍及患者自觉症状,进行健康指导。结果1例术后48h后出现颈部肿胀,1例术后36h后梗死面积较前增大,经对症处理后患者好转出院。其余患者未发生并发症,术后10d后出院。认为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行翻转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并配合围术期的精心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颈椎前路手术病人围手术期护理6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61位颈椎前路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套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术前训练,术中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术后护理包括保持颈部制动,观察呼吸及伤口出血,四肢肢体的感觉、运动、深浅反射,术后康复功能锻炼。结论:合理有效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术后康复功能锻炼是颈椎前路手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方水香 《当代护士》2009,(10):26-27
总结了33例超早期血肿抽吸术加冰盐水冲洗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术后护理方法。主要包括病情观察、循环冲洗引流的护理、防止再出血、加强呼吸管理和康复护理。认为超早期清除血肿,配合细致的术后护理,有利于达到早期减压的目的,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为1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行翻转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在围术期进行精心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对患者进行详细评估,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控制血压和血糖,合理用药;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心脏功能,观察颞浅动脉和眼动脉搏动情况,做好抗凝护理、口腔护理及术区血肿、负压引流观察及护理,进行体位及活动指导,观察对侧肢体有无功能障碍及患者自觉症状,进行健康指导.结果1例术后48 h后出现颈部肿胀,1例术后36 h后梗死面积较前增大,经对症处理后患者好转出院.其余患者未发生并发症,术后10 d后出院.认为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行翻转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并配合围术期的精心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