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端粒的功能是完成染色体末端的复制,防止染色体免遭融合、重组和降解,其长度的维持是细胞永生化及恶性转化的重要分子基础,而调控端粒长度的关键分子则是端粒酶.端粒酶的重新表达在细胞永生化及癌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端粒酶RNA(hTR) 作为端粒酶的组成部分决定着端粒的重复序列并参与端粒酶的活化.本研究将反义端粒酶RNA基因插入到逆转录病毒质粒载体PLXSN中,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LXSN-hTR,以期重组质粒表达反义端粒酶RNA,从复制、转录、及翻译三个水平发挥作用,调控肿瘤细胞的端粒长度和端粒酶的活性,抑制或逆转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为研究和探索基因治疗肿瘤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端粒、端粒酶与癌症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有一种稳定染色体的结构,即端粒(Telomere);缺乏端粒的染色体易于相互缠绕、断裂和降解,细胞衰老死亡.正常人类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而逐渐缩短,这种端粒损耗现象可能是其有限存活的标志.而端粒酶(Telomerase)的活化又可在染色体末端不断合成端粒DNA系列,维持端粒长度,使细胞成为永生细胞或癌细胞.文献报道大多数人类恶性肿瘤存在高水平的端粒酶活性,而良性肿瘤、正常体细胞(非生殖细胞)及有限细胞系存在低水平或缺乏端粒酶活性,提示端粒酶的活化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明显相关.目前,端粒和端粒酶已成为肿瘤及生命科学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几年来有关端粒、端粒酶及其与癌症关系和可能成为癌症治疗新靶点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探讨端粒酶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作用的意义和前景.  相似文献   

3.
 作为维持染色体两端端粒 (Telomere)长度的端粒酶 (Telomerase)与细胞永生化、恶性变有密切关系。在人体绝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增高 ,而在正常体细胞中一般为阴性。端粒酶活性受包括 5种端粒酶亚单位在内的体内外多种因素的调控。端粒酶活性下调 ,可诱导恶性肿瘤细胞出现凋亡。这为以端粒酶为靶点的肿瘤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突破点。近年发现 ,端粒酶活性下调诱导的凋亡调控机制涉及体内更为复杂的因素。本文就该领域内最新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肺癌端粒酶活性与临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最近研究表明,端粒酶活化是正常细胞向恶性细胞演化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对大量不同组织来源恶性肿瘤的研究结果都显示在较高程度上表达端粒酶活性。因此,端粒酶活性有可能成为肿瘤恶性程度评价的一个普适性标志物。端粒酶与肿瘤临床相关性的研究表明,不同组织类...  相似文献   

5.
检测端粒酶活性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端粒是真核线性染色体末端结构,人端粒DNA由(TTAGGG)n重复序列组成.端粒酶是核糖核酸蛋白酶,具有RNA依赖的DNA合成酶活性,可重新合成端粒的重复序列.最近研究证实端粒及端粒酶与细胞衰老及肿瘤相关,是近年来生物学研究的热点.检测端粒酶活性是研究端粒酶的基本方法,同时具有潜在的临床诊断价值.本文拟应用最新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Protocal,TRAP),检测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  相似文献   

6.
王建奇  韩燕华  柯以铨  徐如祥 《肿瘤》2005,25(6):600-603
目的观察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ODN)及顺铂对恶性脑胶质瘤治疗的协同作用.方法用15例Ⅲ、Ⅳ级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的脑恶性胶质瘤制备单细胞悬液并原代培养,以5μmol/L端粒酶反义ODN抑制恶性胶质瘤细胞端粒酶活性后,用不同浓度顺铂处理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处理前后胶质瘤细胞PCNA、TUNEL阳性百分率变化情况.结果端粒酶反义ODN作用于恶性胶质瘤细胞72h后,TRAP法检测端粒酶活性转为阴性,此时0.3μg/mL顺铂即可对胶质瘤细胞有明显抑制增殖、促进凋亡作用.结论端粒酶反义ODN能抑制端粒酶活性,增加恶性胶质瘤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与顺铂在治疗恶性胶质瘤细胞过程中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端粒酶抑制剂与肿瘤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8.
端粒酶及其在肿瘤诊治方面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有端性粒酶活性,而正常体细胞却未见其表达。端粒酶可能成为新的特异性肿瘤标记。抑 端粒酶活性可能导致肿瘤细胞死亡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脑膜瘤端粒酶的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端粒酶作为脑膜瘤标志物,在肿瘤良恶性鉴别、恶性程度评估以及预后预测等方面的意义.方法利用TRAP-ELISA方法定量检测14例脑膜瘤中端粒酶的活性,结合肿瘤的分类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另取正常脑组织标本10例作为对照.结果10例脑膜瘤中,1例复发者表现为端粒酶阳性(10%),4例恶性脑膜瘤中3例呈端粒酶阳性(7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41),另外1例脑膜肉瘤呈端粒酶阳性.10例正常脑组织中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结论端粒酶活性的激活在恶性脑膜瘤中是常见的现象.端粒酶作为肿瘤标志物,在脑膜瘤的良恶性鉴别、恶性程度评估、预后预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端粒和端粒酶与肿瘤干细胞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国内外对端粒、端粒酶与肿瘤起源、肿瘤干细胞的病理研究现状。方法:应用检索MED-LINE及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端粒、端粒酶和肿瘤干细胞"为关键词,检索1997-2008年有关文献。纳入标准:端粒、端粒酶与肿瘤干细胞的论著性文章。根据标准,纳入分析24篇参考文献。结果:端粒酶激活和端粒稳定对肿瘤干细胞演进是必需的,端粒酶激活是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和不定向分化的必要条件,端粒的动力学代表肿瘤干细胞恶性来源和有丝分裂历史,分析肿瘤干细胞端粒长度,端粒酶活性和细胞遗传学特性有助于揭示肿瘤干细胞起源和肿瘤形成历史,从而深化对肿瘤病理的认识,为恶性肿瘤治疗提供依据。结论:端粒和端粒酶在肿瘤干细胞中表达,是消灭肿瘤理想的靶标,有待进一步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端粒酶与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检测50例患者肺癌组织和其中10例癌旁组织,以及10例正常人肺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86%和50%,而正常肺组织均为阴性,肝癌细胞株的端粒酶活性比肺癌细胞株高20%,端粒酶活性随肿瘤的发展阶段,恶性程度有升高的趋势,结论:端粒酶可能是恶性肿瘤分子的一个重要标记物,其对肿瘤诊断和预后诊断的价值值得进一  相似文献   

12.
很多恶性肿瘤中都能检测到端粒酶活性,端粒酶可以作为诊断这些肿瘤的生物学标志.在某些肿瘤中,端粒酶表达会随着肿瘤的进展而上调,因此又可作为肿瘤恶性度评价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分析端粒酶催化亚基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对52例各型乳腺癌病理样本进行了端粒酶活性(TRAP-ELISA方法)和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mRNA表达检测(RT-PCR).同时还比较了同一样本的癌组织和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和hTERT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乳腺癌组织样本中94%呈端粒酶阳性,癌旁组织中有部分样本(2/35)呈弱阳性;hTERT(P<0.01).结论认为端粒酶活性可能成为乳腺癌恶性程度或肿瘤易发指标,并且有可能采用更为廉价的RT-PCR进行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腹腔积液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探讨端粒酶对良恶性腹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运用半定量TRAP-银染法,检测38例恶性腹腔积液和20例良性腹腔积液(对照组)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 肝硬化、结核性腹膜炎腹腔积液脱落细胞检测未发现端粒酶活性,而38例癌性腹腔积液36例(94.7%)端粒酶阳性。所有细胞学检查阳性的恶性腹腔积液端粒酶均为阳性,而3例恶性腹腔积液者,细胞学检查阴性但端粒酶阳性,当复查细胞学检查时,其中1例发现了癌细胞。结论 癌性腹腔积液端粒酶阳性。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对良、恶性腹腔积液有重要鉴别诊断价值,尤其对细胞学检查阴性的病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对端粒、端粒酶的研究证实,端粒酶的激活和端粒的稳定是维持人类肿瘤无限增殖的重要因素.为了探讨大肠癌端粒长度变化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我们采用Southern blot及端粒重复扩增(TRAP)法对30例大肠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和正常大肠黏膜组织的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自从 198 5年Greider等从四膜虫中发现了端粒酶以来 ,人们渐对其结构 ,功能及重要性有了较深的了解。特别是 1989年Morin首先在人宫颈癌Hela细胞中检测到端粒酶活性后 ,越来越多的学者报道称端粒酶与恶性肿瘤相关。因此端粒酶作为广谱的肿瘤特异性标记物用以肿瘤的诊断 ,以及其抑制剂用以肿瘤的治疗已成了近来肿瘤分子生物学领域中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就端粒 ,端粒酶的研究及其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一、端粒与端粒酶(一 )端粒和端粒酶结构和功能 端粒 (Telomere)是真核细胞内由DNA序列和结合蛋…  相似文献   

17.
端粒酶逆转录酶及其基因表达与调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勇  陈伟忠  谢渭芬  张忠兵 《癌症》2001,20(6):669-670
人染色体端粒由串联排列的 TTAGGG重复片段所构成。正常体细胞端粒序列不能完全复制,因而随着细胞分裂将导致端粒重复片段的丢失,使端粒缩短,最终导致细胞老化死亡 [1]。目前研究认为,恶性肿瘤增殖失控的关键在于端粒酶的激活,永生化细胞和恶性肿瘤细胞通过激活端粒酶活性来维持端粒长度并阻止细胞死亡 [2]。端粒酶是一个核糖核蛋白复合体,由 450 bp的 RNA和至少 2个蛋白亚单位组成。许多学者发现,大部分肿瘤细胞表达端粒酶活性,而正常细胞大都没有端粒酶活性表达,因而端粒酶已成为新的肿瘤标志物,也可能成为肿瘤基因治疗新的突破口 [3]。目前,有关端粒酶的研究已广泛开展,尤其是对端粒酶活性表达起限速作用的端粒酶逆转录酶的研究已成为热点,对其表达和调控作用亦有许多新的认识。本文仅将端粒酶逆转录酶的表达及其调控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细胞中端粒(telomere)的长度与细胞寿命的调控密切相关,端粒长度的维持需要端粒酶(telomerase)的激活,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端粒酶的激活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文研究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良性乳腺病变,正常乳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探讨其作为乳腺癌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elomera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来检测36例乳腺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12例良性乳腺病变,6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36例乳腺癌组织中,有33例端粒酶表达阳性,其阳性率为91.7%,而且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的状态,临床分期有相关性.36例癌旁组织中,有2例端粒酶表达阳性,阳性率为5.6%.12例良性乳腺病变中,仅有1例端粒酶表达阳性,阳性率为8.3%.6例正常乳腺组织端粒酶表达均为阴性.结论乳腺癌组织中普遍存在端粒酶活性表达,端粒酶有可能成为诊断乳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端粒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端粒酶是存在于干细胞、精原细胞和绝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中的一种能延长端粒DNA的逆转录酶 ,研究表明它与细胞的永生化直接相关。根据目前已经检测出的肿瘤组织标本的统计学分析 ,恶性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达到 84%~ 95 % ,而良性肿瘤和正常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检出率仅为 4%左右。端粒酶活性与恶性肿瘤之间的高度相关性使端粒酶成为近年来肿瘤治疗研究的新热点 ,对于端粒酶抑制剂的研究和开发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纵观近年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 ,围绕端粒酶抑制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反义核酸、核酶、逆转录酶抑制剂、细胞分化剂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表达及端粒酶活性与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关系,评价其可否作为卵巢癌的肿瘤标志物及预后指标.方法应用RT-PCR及端粒重复扩增方法对43例上皮性卵巢癌、11例良性卵巢肿瘤和卵巢正常组织以及4例交界性卵巢肿瘤共69份标本进行hTERTmRNA及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hTERT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率在卵巢癌中分别为83.7%(36/43)及76.7%(33/43),良性肿瘤中均为9%(1/11),在正常卵巢组织和交界性卵巢肿瘤中阴性,其差异在卵巢癌与良性肿瘤及正常组织间均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04及0.0001).hTERT及端粒酶阳性率在某些预后因素如肿瘤类型、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肿瘤转移之间的差异皆无显著性.结论卵巢癌中存在高频率的hTERT表达及端粒酶激活,表明hTERT作为端粒酶的催化亚基,在肿瘤细胞端粒酶的激活中起关键作用.hTERT表达及端粒酶活性可望作为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而用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但其预后价值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