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正常孕妇胎儿心电图异常发生情况。方法采用FECG-D型胎儿心电图仪对来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经腹壁记录间接胎儿心电图。结果 2 986例孕妇胎儿心电图异常107例,发生率为3.58%。结论胎儿心动过速、FQRS波时限延长、FQRS波振幅增高、早搏及心律不齐依次为胎儿心电图异常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胎儿心电图的描绘,是胎儿心脏活动的客观指标,可作临床诊断的客观依据。我们研制的FECG-C型胎儿心电计算机检测仪采用非侵入性方法,经孕妇腹壁测定胎儿心电图。由于电极不是直接接触胎儿身体,而是置于孕妇腹壁,中间要经  相似文献   

3.
李战玲 《现代医院》2008,8(8):68-69
目的分析65例胎儿心电图,提高监察成功率。方法使用FECG一B型胎儿心电图仪监察2006年6月~2007年6月来我院分娩的部份产妇65例胎儿心电图情况。结果统计了37~42孕周的胎心率及FQRS振幅的正常值;发现FECG的QRS波振幅大小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关系;FECG与其相对应的出生24h内的新生儿心电图作配对分析,发现本法所描记的FQRS波类似新生儿心电图标准Ⅱ导联的QRS波型。还发现四种异常FECG,可为临床参考。监察成功率为98.5%。结论通过胎儿心电图仪能观察胎儿QRS波振幅高低、形态、时限的长短、频率快慢、律的规整与否等来协助观察胎儿的状态,对胎儿大小、羊水情况、是否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心律不齐、双胎等均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斐  王燕 《职业与健康》2013,(24):3371-3374
目的分析十二导联心电图诊断线索对宽QRS波心动过速(wide QRS complex tachycardia,WQRST)的临床价值,探索Ⅱ导联QRS波第1峰时限(R-wave peak time,RWPT)〉150ms和Ⅱ导联QRS波时限≥130ms对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和室上性心动过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SVT)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地分析就诊于黄冈市中心医院的198例WQRST(心率〉100次/min且QRS时限〉0.12s)患者。并经心脏电生理学检查明确诊断,记录并分析十二导联心电图对WQRST的鉴别诊断线索,记录所有十二导联心电图的Ⅱ导联QRS波第1峰时限及Ⅱ导联QRS波时限。结果区别VT和SVT的主要诊断线索有QRS波时限、QRS波心电轴、QRS波正负同向性、房室分离、室性融合波和心室夺获、胸前导联Rs是否缺失及时限、窦性心律时是否伴显性预激或同形态室性早搏、Vi/Vt≤1、V1和V6导联特殊形态学诊断标准等。除V1、V6负向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个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I导联RWPT≥50ms时能够较好地区分VT和SVT,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9、0.85。结论十二导联心电图是WQRST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临床中应该灵活运用各种诊断线索。Ⅱ导联RWPT≥50ms能够作为区分VT和SVT一种简单实用的鉴别标准,用于重症监护室和急诊科等。  相似文献   

5.
HC导联心电图对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HC导联心电图对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诊断标准。方法:30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HC导联心电图,测量QRS波时限、形态、振幅、ST-T改变。结果:全部病例符合常规导联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诊断标准;HV_1导联QRS波大多数(86.7%)呈R波,只有少数(13.3%)呈rsR′波;AR3导联QRS波全部表现为主波向上且其比值R/Q≥2。  相似文献   

6.
将左室电极行房间隔穿刺植入左室内膜,对1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进行同步化治疗.常规心电图示I导联主波为负向波,Ⅱ、Ⅲ、AVF呈R型,V1导联呈rS型,QRS时限进一步缩小为0.12s,心电图诊断为窦性心律,双心室起搏,心电图各导联QRS形态和时限具有一定的特征,行心内膜起搏的CRT患者的心电图分析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ICLBBB)和正常心室内传导时心电图(ECG)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ICLBBB患者的ECG,与正常心室内传导时QRS波振幅、QRS波时限和ST-T改变作比较,并作超声心动图检查及部分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 ICLBBB时与正常心室内传导时比较,QRSⅡ和V1~V6导联振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CLBBB时QRS波时限为0.16~0.19(0.17±0.01)s,11例(73.33%)≥0.17 s;11例(73.33%)正常心室内传导时ST-T改变的患者中7例作CAG,6例阴性,1例左前降支近端50%狭窄.结论 ECG出现ICLBBB多见于中、老年患者,QRS波振幅明显改变多见于Ⅱ和V1~ V6导联,多数患者舒张和收缩功能减退,正常心室内传导时出现ST-T改变多为传导系统退行性改变.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在病人心脏监护系统中,选择心电QRS波作为心电信号的时间基准,所以从心电信号中识别和检出QRS波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处理过程。自动识别QRS波并以方波形式予以检出的电路称为QRS检出器。此检出器不仅可用于R-R间期测量、平均或瞬时心率计量以及期前收缩监护等方面,也可用于同步心电图显示、超声心脏剖面图象摄影、心脏反搏系统等方面。心电QRS波的极性、高度和形态因人、导联和病情的不同而变化,并时常混杂有肌电、50赫芝交流市电以及心电基线波动的干扰。随着病人监护技术的发展,要求实现对任何个体任何导联心电图的QRS波的自动检出。正因为QRS检出具有上述重要性和复杂性,自四十年代迄今它一直作为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心电图对辅助临床诊断的重要意义,重视小儿心电图的检查。方法:使用日本光电生产的6511型单导心电图机及小儿胸导电极,常规描记12导联并加做V3R导联心电图。结果:正常小儿心电图2604例与异常心电图2396例的比率为1.09:1,各种异常心电图类型分别占异常心电图的比例:心律失常占43%,传导异常占4%,T波改变占34%,心脏扩大占10%,右室传导延迟占5%,短P-R间期占2%,QRS低电压占2%。结论:小儿心电图对早期发现小儿心肌炎、先心病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远程监护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心电图形(CM1对V1,CM5对V5)。方法:分别测量35例用户心脏远程监护仪iHolterCM1、CM5通道和常规心电图V1、V5导联的心率、QRS波振幅、QRS综合波电压代数和即R-(Q+S)、QRS波宽度、P波振幅、P波宽度、T波振幅、T波宽度、P-R间期、Q-T间期和Q-Tc等指标,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对于CM1通道和V1导联,心率、QRS波振幅和R-(Q+S)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CM5通道和V5导联,心率、QRS波振幅和R-(Q+S)等指标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远程监护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的心电图形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创新Ⅰ导联左耳与右上肢连接方式对QRS波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2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心电图室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的门诊和住院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共110例,每位受检者记录一份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和创新Ⅰ导联左耳与右上肢连接方式心电图,经统计学处理后对QRS波群进行分析。结果:标准Ⅰ导联和aVL导联波形变化明显,Ⅱ、Ⅲ、aVF导联波形相同,aVL导联和aVR导联波形相近,具体表现为:(1)Ⅰ导联呈波形极小的“rs”型,且多数情况下r/s〈1,少数情况r/s=1,即呈等电位线;(2)Ⅱ导联QRS波群时限、形态、振幅、方向不变同标准连接图;(3)Ⅲ和aVF导联波形同Ⅱ导联,只是振幅较标准图形增高1.5~6.2mm;(4)aVL导联和aVR导联波形接近,且avL导联负向波振幅较aVR导联深;(5)胸前V1-6导联QRS波群时限、形态、方向与标准图形相同,只是振幅高低有微小差异,可以忽略不计;(6)额面平均心电轴男性(90.69±6.58)°,女性(89.98±7.51)°;(7)以上各导联的变化男女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创新Ⅰ导联左耳与右上肢连接方式与标准十二导联图形相比,对QRS波群有一定的影响,但孙心电图总体的诊断结果影响不大,可以作为左侧上肢无法安置电极时记录心电图的一种临时补救方法,同样可以为临床提供心电图辅助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远程监护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心电图形(CM1对V1,CM5对V5).方法分别测量35例用户心脏远程监护仪iHolter CM1、CM5通道和常规心电图V1、V5导联的心率、QRS波振幅、QRS综合波电压代数和即R-(Q+S)、QRS波宽度、P波振幅、P波宽度、T波振幅、T波宽度、P-R间期、Q-T间期和Q-Tc等指标,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对于CM1通道和V1导联,心率、QRS波振幅和R-(Q+S)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CM5通道和V5导联,心率、QRS波振幅和R-(Q+S)等指标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远程监护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的心电图形一致.  相似文献   

13.
心电图不典型多半是因对心肌梗塞心电图检查时间不当,过早或过晚。也可能因不典型或心电图有异常改变等所掩盖而造成。心肌梗塞描记心电图时间不当:1.过早。超急损伤早期是心电图产生 Q 波之前,虽无 Q 波但可有以下变化:①急性损伤阻滞,是除极过程通过损伤心肌产生传导延缓所致,所以心电图出现面对梗塞区导联 R 波上升支延缓,VAT≥0.045秒,QRS≥0.12秒,QRS 电压增高;②ST段挺直斜行抬高,可达10~15毫米;③T 波电压增大,是由于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QRS)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入选196例患者,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及冠心病组,分析fQRS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心电图均可见fQRS,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fQRS多出现于下壁导联(59.41%)。两组在fQRS出现的导联数、QRS波群时限、心电轴及心电图中是否出现J波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QRS的出现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夏伟  李乔华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2):1695-1697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模拟导联(Mason—likar导联)与常规导联心电图对心电轴和心电位判定的差别。方法222例患者分别按照常规导联与Mason—likar导联记录体表心电图,分析二者对心电轴和心电位的判定结果。结果(1)Mason—likar导联测出的P波、QRS波及T波心电轴较常规导联时测得的心电轴明显右偏(P〈0.01)。(2)Mason—likar导联对直位、横位、半直位、半横位、不定位的判定与常规导联的符合率及总符合率分别为29%、81%、0%、10%、24%及28%。(3)Mason—likar导联测得的Ⅰ导联、aVL导联R波电压较常规导联心电图时变小而Ⅱ导联、Ⅲ导联、aVF导联R波电压变大(P〈0.01)。结论利用Mason—likar导联心电图对心电轴的判定较实际心电轴常偏右;利用Mason—likar导联心电图对心电位的判定与实际心电位符合率甚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少症(甲低)对新生儿左右心功能以及心电生理的影响.方法 对50例确诊为甲低的足月新生儿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心电图检查,并与35例对照组新生儿进行比较.分别用传统M型超声心动图、脉冲多普勒(PWD)及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DE)检测各组新生儿的左心和右心收缩舒张功能,分别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房径(LA)、主动脉径(AO),计算LA/AO,二尖瓣口及三尖瓣口舒张早期充盈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充盈峰值速度(A),计算E/A值,二尖瓣环和三尖瓣环收缩期运动峰值速度(Sa)、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运动峰值速度(Aa),计算Ea/Aa值.同时进行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ECG),分别检测心率(HR)、PR间期(PR)、QT间期(QT)、QRS波电轴(QRSa)、QRS波时限(QRS)、校正QT间期(QTC)等指标.结果 传统M型心超显示LA、AO及LA/AO在甲低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甲低组LVEF和LVFS显著低于对照组;PWD显示甲低组二尖瓣与三尖瓣口血流E峰及E/A值均低于对照组,但A峰无显著性差异.QTVI示甲低组二尖瓣及三尖瓣环Sa、Ea和Ea/Aa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Aa无显著性差异.甲低组HR显著低于对照组,PR间期及QT间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但两组间QRS波电轴、QRS波时限及QTC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少症对新生儿可同时造成左心与右心的收缩、舒张功能损害,并对新生儿的窦房结起搏产生显著影响,引起心脏自律性改变,而心肌动作电位、房室传导等电生理活动则尚未受影响.  相似文献   

17.
无人区心电轴在冠心病室性心动过速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无人区心电轴在冠心病室速中的发生规律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确诊为冠心病并在常规12导联体表心电图或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记录到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应用振幅法测量窦律及室速时体表心电图Ⅰ、Ⅲ标准导联QRS波振幅的代数和,计算QRS波额面平均心电轴,观察无人区心电轴的发生规律及特点.结果 74例冠心病患者累计发生室速94阵,其中37阵室速的QRS波额面心电轴位于无人区.无人区心电轴发生率在右束支阻滞型室速高于左束支阻滞型室速(P〈0.01),心肌梗死组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不同部位心肌梗死无人区心电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人区心电轴在冠心病室速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可作为冠心病室速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碎裂宽QRS波(fragmented wide QRS,f WQRS)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0例,根据入院12导联同步心电图是否出现f QRS波群分为f QRS组(205例)及非f QRS组(9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情况、心电特征值及超声结果。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对12导联同步心电图出现f QRS波群的患者分为宽f QRS组与窄f QRS组行亚组分析,探讨宽f QRS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f QRS组与非f QRS组心电各项特征值比较,QRS时限延长[(93.12±11.74)ms vs(89.15±11.15)ms,P0.05]、QTc间期延长[(448.39±35.18)ms vs(439.93±29.79)ms,P0.05]。心脏超声结果显示,f QRS组EF值更小[(47.41±9.12)vs(50.44±7.84),P0.05],心功能较差。随访期间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亚组分析显示,宽f QRS组与窄f QRS组比较,宽f QRS组心源性死亡发生率高于窄f QRS组(P0.05),宽f QRS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窄f QRS组[(13.02±5.00)个月vs(16.81±4.31)个月,P0.01]。结论宽f QRS波在体表心电图中出现,对远期再发心血管事件有较高的预警价值,可以做为预测心源性死亡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SⅠSⅡSⅢ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方法选取肢体导联标准Ⅰ、Ⅱ、Ⅲ导联的QRS波群同时存在s波的心电图185例,分析标准Ⅰ、Ⅱ、Ⅲ导联的S波的特点和额面心电轴及其他导联、年龄、性别、体型、病史的相关参数。结果185例中130例心电轴正常(70.27%),以Ⅰ、Ⅱ、Ⅱ导联R/S均〉1为主有7l例(54.62%),没有出现3个导联R/s〈1;11例额面心电轴位于无人区心电轴,3个导联R/s〈1有10例(90.9%),没有出现1个导联R/s〈1,年龄45岁以下多见;35例心电轴左偏,9例心电轴右偏心电图,同时都伴有一、二项心电图异常改变。结论SⅠSⅡSⅢ综合征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部分见于正常变异,少数其心电轴落入无人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的临床及心电图特点.方法 对诊断为ARVC的11例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重点对心电图的改变进行研究总结.结果 11例经临床确诊的ARVC患者心电图均出现室性心律失常;5例合并房性心律失常;8例出现右束支阻滞和QRS波群时限≥110 ms及V1~V3导联T波倒置;7例肢体导联低电压;3例V1、V2导联可见Epsilon波.2例发生猝死,7例植入人工起搏器,2例长期药物维持.结论 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结合病史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有助于诊断ARV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