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RI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MRI术前诊断Ⅱ期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的价值及MR动态增强扫描在定位宫颈内口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资料。以手术后病理分期为金标准,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分别评价术前MRI和分段诊断性刮宫对Ⅱ期、>Ⅱ~Ⅳ期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的诊断效能,分析MRI和分段诊刮诊断对Ⅱ期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观察动脉期宫体肌层与宫颈肌层强化特点。结果 MRI和分段诊刮对Ⅱ期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的诊断效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对>Ⅱ~Ⅳ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MRI术前诊断Ⅱ期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为56.25%(9/16)、97.80%(89/91)、91.59%(98/107)、81.81%(9/11)、92.71%(89/96)。宫体肌层与宫颈肌层在动脉期形成清晰的分界面。结论 MRI术前评估Ⅱ期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有较大价值,优于分段诊断性刮宫。在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宫体肌层与宫颈肌层强化差异形成的分界面有助于宫颈内口的定位,有助于MRI发现宫颈间质浸润。  相似文献   

2.
陈慧  王洁  程晖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3,(11):2017-2020
目的:分析MRI动态增强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2月126例乳腺肿瘤患者,所有患者术前行MR平扫与动态增强扫描,以手术病理组织学检查为金标准,评价MR平扫与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组126例患者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发现良性肿瘤82例,恶性肿瘤44例,MR平扫检查的敏感度为81.8%,特异度为87.8%,准确度为85.7%,阳性预测值为78.3%,阴性预测值为90.0%,MR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的敏感度为95.5%,特异度为97.6%,准确度为96.8%,阳性预测值为95.5%,阴性预测值为97.6%,MR动态增强扫描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MR平扫(P<0.05)。结论:MR动态增强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术前辅助诊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易德纯  崔超美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3):454-455,459
[目的]比较宫腔镜与阴道超声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诊治243例绝经后妇女,平均年龄61.4岁,平均绝经后时间为11.3年,对其子宫内膜宫腔镜及阴道超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6%的病例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癌.阴道超声的诊断灵敏度为95.6%,特异度为7.4%,阳性预测值为53.3%,阴性预测值为60%,诊断准确率为53.7%.宫腔镜的诊断灵敏度为95.7%,特异度为83%,阳性预测值为82.2%,阴性预测值为95.9%,诊断准确率为88.7%.[结论]宫腔镜较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疾病的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宫腔镜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的判断价值.方法 5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判定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评价宫腔镜对肌层浸润程度的判断价值.同时结合经阴道超声联合检查浸润深度.结果 宫腔镜下病灶范围与手术病理肌层浸润深度有明显的相关性,KaPpa系数为0.486(P=0.000).宫腔镜对子宫内膜癌浸润肌层判定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5.5%、92.9%、86.3%、62.5%和90.7%;对深肌层的判定为70.4%、83.3%、76.5%、82.6%和71.4%;对宫颈浸润的判定均为100%.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可使诊断符合率提高到91.2%和85.4%.结论 宫腔镜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有较好的判断价值,可以进一步提高经阴道超声检查判断肌层浸润程度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5.
直肠癌术前CT诊断与术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CT检查在直肠癌术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7例直肠癌患者的CT表现,其中男38例,女29例,与术后病理结果 进行对照,分析CT分期和病理分期中的各项准确性指标,评价CT检查的临床价值.结果 直肠充气CT扫描对67例直肠癌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100%;诊断直肠癌侵犯浆膜外脂肪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特异度、假阳性、假阴性分别为94.6%、72.7%、94.6%、72.7%、27.3%、5.4%;诊断盆腔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特异度、假阳性、假阴性分别为74.2%、69.4%、67.6%、75.8%,24.2%、32.4%;CT分期和病理分期Ⅰ-Ⅲ期的符合率分别为75.0%、68.8 oA、74.2%,总符合率为71.6%.结论 CT检查 能准确的检出直肠癌,并能准确的显示浆膜外脂肪的侵犯,但直肠癌的CT分期和对淋巴结转移的判定仍有限制.  相似文献   

6.
超声造影对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EUS对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CEUS表现及肌层浸润情况,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 结果 CEUS示Ⅰa期4例,Ⅰb期20例,Ⅰc期13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EUS诊断Ⅰa期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00%(3/4)、93.94%(31/33)、91.89%(34/37)、60.00%(3/5)、96.88%(31/32);Ⅰb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00%(17/20)、82.35%(14/17)、83.78%(31/37)、85.00%(17/20)、82.35%(14/17);Ⅰc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62%(11/13)、95.83%(23/24)、91.89%(34/37)、91.67%(11/12)、92.00%(23/25)。 结论 CEUS在判断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情况及术前分期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子宫内膜癌手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2月2010年3月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动态增强MRI检查资料,判断内膜癌子宫肌层和宫颈浸润情况,与病理结果对照,计算T2WI及动态增强序列诊断肌层及宫颈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等,分析两种序列诊断准确度有无差异;计算内膜癌组织与子宫肌层在动态增强各期的对比信噪比,并分析其在各期间有无差异。结果动态增强序列诊断内膜癌肌层和宫颈受侵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8%、85.7%、96.8%、85.7%和85.7%、91.7%、85.7%、91.7%;动态增强序列诊断内膜癌深肌层浸润的准确度为94.7%,显著高于T2WI诊断深肌层浸润的准确度78.9%(P〈0.05);平衡期内膜癌组织与子宫肌层的对比信噪比显著高于动脉期和静脉期(P〈0.01)。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在手术前准确的判断内膜癌肌层及宫颈浸润,有助于子宫内膜癌治疗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厚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之间的关系,以及经阴道超声(TVS)联合宫腔镜检查(HS)对围绝经期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因异常子宫出血收治的围绝经期女性共130例。所有入选者均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后行宫腔镜直视下检查行分段诊刮,送检刮出的组织,做病理学诊断。结果筛查子宫内膜病变的最佳内膜厚度的截止值为5.5 mm,其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5.24%、51.38%、46.62%、27.40%、98.20%,HS对子宫内膜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分别为96.26%,特异度86.96%,阳性预测值97.17%,阴性预测值83.33%,其中,对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的符合率分别为97.69%、99.23%。结论 TVS测量的子宫内膜厚度对子宫内膜病变是具有初筛作用的敏感方法,可在此基础上指导实施组织病理学检查鉴别内膜的性质。HS对诊断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可提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腔镜应用于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该院100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诊断性刮宫)和观察组(宫腔镜),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子宫腔病变检出率,以及诊断各种子宫内膜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观察组子宫内膜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癌等病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宫腔镜能够有效、准确地诊断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其简单、快速、损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魏芳 《山西临床医药》2010,(12):927-929
目的:探讨绝经后出血的原因及宫腔镜在诊断绝经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126例绝经后出血患者行宫腔镜检查,术中行诊断性刮宫或直接活组织检查,将宫腔镜诊断与病理结果结合术前B超结果作出联合诊断。并分别将宫腔镜诊断、诊断性刮宫及B超诊断与联合诊断进行比较。结果:萎缩性宫内膜27例(21.43%);子宫内膜息肉29例(23.02%),其中有2例为乳癌术后服用三苯氧胺者;恶性中胚叶混合瘤1例(0.79%);黏膜下肌瘤4例(3.17%);分泌期宫内膜1例(0.79%);增殖期宫内膜3例(2.38%),其中包括2例术前超声内膜厚度均小于4 mm者;子宫内膜单纯增生2例(1.59%);不典型增生13例(10.32%);复杂性增生者9例(7.14%);子宫内膜癌31例(24.60%);宫颈管息肉2例(1.59%);宫腔积脓4例(3.17%)。宫腔镜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95%、96.30%、96.91%、89.66%,其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高于诊断性刮宫的80.81%、60.00%,(P〈0.005),宫腔镜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高于B超,(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是绝经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宫腔镜检查在绝经后出血的妇女诊治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湖南省霍乱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监测人群中霍乱病例和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体及食物,以便尽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方法 全省范围开展腹泻患者及外环境、食品监测,选择重点地区开展甲鱼霍乱弧菌污染状况专项监测.结果 2006年湖南省共登记腹泻患者111 526例,检测霍乱弧菌89 661例,检测率为80.39%,检出阳性4例,均为0139群霍乱弧菌感染;检测环境和食品样44 533份,其中水体35 113份,全部为阴性,水产品5377份,阳性16份,阳性率为0.30%,阳性标本为甲鱼和牛蛙,其他食品4043份,均为阴性;甲鱼专项监测2323份,检出阳性33份,阳性率为1.42%;霍乱毒素基因检测34株菌,20株为产毒株,占58.80%;药敏试验28株菌,均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100%敏感,对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为92.86%.结论 甲鱼、牛蛙等水产品是湖南省发生霍乱的主要因素,应加强水产品的监测和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抚触技术在产科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抚触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产妇满意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8月在我科住院正常分娩和剖宫产的健康儿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抚触组100例,观察新生几吃奶量、睡眠时间、排便时间和产妇满意度。结果抚触组新生儿吃奶量、睡眠时间、排便时间及产妇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新生儿抚触既能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又能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产妇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简单易行效果好的新型护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4.
15.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