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47岁。2009年2月11日初诊我院。主诉:左侧鼻腔鼻塞,伴同侧头痛、流脓涕1年余,偶闻及鼻内有臭味,不伴鼻出血及其它不适,未作过任何治疗。鼻部检查:鼻外观无畸形,右鼻腔正常,鼻中隔轻度左偏,左鼻腔内充满脓涕,吸尽后,用1%麻黄素棉片收缩鼻黏膜5min后取出,下鼻甲后端总鼻道处可见团状物,表面呈灰色,用枪状镊触之较硬,不出血。即行鼻窦CT扫描,CT示:左侧上颌窦密度增高、窦腔形态及窦壁骨质未见明显异常。收入院3d后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术中取除鼻道内团状物,约蚕豆大小,外面有干酪样物附着,内呈深褐色。上颌窦开口处黏膜水肿增生,窦口处有少许干酪样团块,扩大上颌窦自然口,见窦腔内黏膜充血水肿,但未见灰褐色团状物及脓性分泌物。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38岁。因鼻阻,头痛半年,加重10天入院。病程中患者有鼻阻,渐进性加重,伴头痛。体检:右侧鼻腔外侧壁膨隆,向中隔方向推移,总鼻道狭窄。辅助检查:副鼻窦CT示:右上颌窦囊肿伴窦腔膨胀性扩大。入院后于右侧下鼻道前端进入右上颌窦腔内取出质脆灰白色的新生物一小块送病检;结果示:右上颌窦粘液组织、遂在局麻下行右上颌窦探查术。术中见右上颌窦前壁骨质菲薄,下部部分缺损,窦腔内新生物具完整包膜,分次取除新生物,为鱼肉状,灰白色,质脆,不易出血.新生物来源于右上颌窦后外侧壁与下壁交界处,此处粘膜粗糙,内侧…  相似文献   

3.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11岁,因鼻塞、流脓涕,头痛伴呕吐1个月余,于2004年4月5日入院。入院前一年无明确诱因出现鼻塞、脓涕,近1个月伴头痛、呕吐、嗅觉减退,行CT扫描,示双侧额窦、筛窦、上颌窦密度增高,鼻内镜检查:双中鼻甲水肿,中鼻道有脓性分泌物。诊断为双侧鼻窦炎。于2004年4月7日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经口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鼻腔放入收缩棉片,鼻腔黏膜收缩后,切除双侧钩突,开放双侧额窦、筛窦、上颌窦口,并在各鼻窦内抽吸出大量黄色脓性分泌物,术腔以凡士林纱条填塞,手术时间80 min。术后静脉点滴青霉素640万U、地塞米松5 mg,术后6 h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呼吸略急,颜面及颈部皮下气肿,逐渐胸腹部出现大面  相似文献   

4.
例1,男,45岁。因双侧流涕,头痛半年就诊。检查见双侧下鼻甲略大,麻黄素棉片收敛中鼻道粘膜,体位引流后见双侧中鼻道均有脓性分泌物。心肺及腹部未见异常,副鼻窦CT示双侧上颌窦炎症。遂行双侧上颌窦穿刺冲洗,冲出大量脓性分泌物,术后头痛、流涕症状明显减轻,5d后左眼流泪,在眼科行泪道冲洗术,未通畅,予泪道插管,3月后拔管,流泪症状消失。例2,女,37岁。因头痛半年就诊,检查双侧鼻腔粘膜淡红,下甲不大,中道无脓,心肺腹无异常。副鼻窦CT示右侧上颌窦密度增高(积脓)。遂行右侧上颌窦穿刺,抽出约15ml淡黄…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24岁,因涕中带血丝伴左侧持续性鼻塞2年入院。查体见鼻黏膜慢性充血,左侧下鼻甲慢性充血肥厚,对收敛剂不敏感,左侧中鼻道见大量脓性分泌物,吸净后见中鼻道拥挤,鼻腔未见新生物,鼻窦区无压痛。鼻窦水平位CT示左侧上颌窦、筛窦内软组织影,CT值为4 Hu,上颌窦内密度不均匀,CT诊断为左侧筛窦囊肿、左上颌窦炎症、左上颌骨根尖囊肿。入院后行鼻窦冠状位CT检查,示左侧上颌窦、筛窦及后鼻腔息肉样变,未见上颌骨根尖囊肿及筛窦囊肿。局麻下行左侧上颌窦根治术。术中见左侧上颌窦及筛窦内有大量干酪样及纤维结缔组织,内伴有大量脓血块,用…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53岁,农民,右侧鼻阻塞,鼻臭,头痛3年,进行性加重。于1997年5月入院。查体:全身状况良好。右侧鼻道布满脓性分泌物,有奇臭味,清理右侧鼻腔分泌物,见有多量豆腐渣样物。X线拍片示:右侧上颌窦扩大,周围有骨质破坏,窦内密度均匀增高。右侧上颌窦穿刺时,鼻腔外侧壁没有骨质抵抗感,穿出物亦是干酪样物,病理检查为无组织结构物。诊断为右侧干酪性鼻炎上颌窦炎。行右侧上颌窦探查术,见上颌窦内充满干酪样物,眶下壁、鼻腔外侧壁、下鼻甲骨质均有破坏,清理上颌窦与鼻腔病变组织后,右侧鼻腔与上颌窦连成一个空腔…  相似文献   

7.
上颌窦穿刺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操作,主要用于上颌窦炎的诊断与治疗,也可用于上颌窦新生物取病理。本文作者曾遇到2例行上颌窦穿刺致鼻泪管堵塞,现报道如下。例1:患者1男,45岁,因双侧流涕、头痛半年就诊,检查见双侧下鼻甲略大,麻黄素棉片收敛中鼻道粘膜,体位引流后见双侧中鼻道均有脓性分泌物。心肺及腹部未见异常,副鼻窦CT示:双侧上颌窦炎症。遂予行双侧上颌窦穿刺冲洗,均冲出大量脓性分泌物,术后头痛、流涕症状明显减轻,5天后,始左眼流泪,于眼科行泪道冲洗,未通畅,予泪道插管,3月后拔管,流泪症状消失。例2:患…  相似文献   

8.
例1,男,63岁,因间断性右鼻塞头痛流脓涕1月余来诊,患者主诉1月前无诱因地出现右鼻腔通气不畅伴流脓涕,偶有头痛,无鼻出血或涕中带血,按鼻窦炎治疗无效。门诊检查:右鼻腔较狭窄,黏膜充血肿胀,中鼻道拥挤有脓性分泌物,右上颌窦区轻度压痛,鼻中隔及左鼻腔无明显异常,鼻咽部、口腔检查未见异常。鼻窦CT示右侧上颌窦密度增高,骨质均匀,无明显缺损,额窦、筛窦及蝶窦均正常,遂以鼻窦炎(1型1期)收入院。全麻下行鼻内窥镜下右上颌窦开放术,用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棉片充分收敛鼻腔黏膜后见右鼻腔钩突、筛泡黏膜肿胀,中鼻道狭窄,有少许脓性分泌物,术中切…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男,30岁。因右鼻腔流脓涕、鼻塞伴头痛5年,于1995年3月24日入院。患者于5年前始出现上述症状,且渐加剧,在当地医院反复多次治疗,疗效差。入院检查:一般状况好,外鼻及上颌外观无畸形,上颌窦前壁无压痛,鼻前庭无阳性发现,鼻腔粘膜充血,鼻中隔偏右,右侧黎氏区轻度糜烂,双侧下鼻甲充血、肿大,右中鼻道总鼻道有较多黄色粘脓性鼻涕,未见息肉,鼻窦X线华氏位摄片检查,显示右侧上颌窦窦腔粘膜增厚,模糊。术前诊断:右侧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鼻中隔偏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鼻内镜上颌窦手术不同入路视野的差异与效果。方法:选择6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男性为A患者,女性为B患者;A左侧上颌窦腔、A右侧上颌窦腔、B左侧上颌窦腔和B右侧上颌窦腔),都进行上颌窦腔的观察,然后对A右侧上颌窦腔进行前壁开窗术、中鼻道开窗术和下鼻道开窗术检查,并同时应用CT三维重建分析。结果:病例A的窦腔的容积、窦底深度明显多于B病例,同时气化良好、颧骨隐窝较深与泪前隐窝比较明显(P<0.05)。前壁开窗下前壁、后壁、外侧壁、顶壁、内壁、窦底、颧骨隐窝及泪前隐窝的视野都比较好,中鼻道开窗下外侧壁和颧骨隐窝有很好的视野,下鼻道开窗下内壁与泪前隐窝相对比较差,不同入路方式的总体视野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三维重建也显示前壁开窗入路对于上颌窦的暴露较中鼻道开窗和下鼻道开窗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鼻内镜的应用有很好的应用优势,能清晰地显示腔道结构,经标准上颌窦前壁开窗的视野范围较大,从而有利于鼻窦窦病变彻底清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上颌窦囊肿的治疗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方法:对51例鼻内镜手术治疗的回顾性分析(58侧)上颌窦囊肿,其中鼻腔外侧壁切开下鼻道开窗35侧,15侧上颌窦自然开口,同时在窗口中、下鼻道边。结果:术后3个月,临床症状消失,平均12个月的随访,无复发,内镜定期回顾显示上颌窦口畅通无阻,鼻黏膜下平滑,对上颌窦腔黏膜恢复良好。结论:鼻内镜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上颌窦囊肿。  相似文献   

12.
刘毅强 《中外医疗》2010,29(25):36-36
目的探讨鼻窦镜下鼻内上颌窦开窗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0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71例(88.75%),症状改善8例(10%),无变化1例(1.25%),术后3个月随访,鼻内镜检查:78例患者窦腔黏膜光滑、水肿消退,2例有窦腔黏膜增厚。术后引流通畅,无窗口闭合。结论鼻窦镜下鼻内上颌窦开窗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下手术治疗鼻窦真菌球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鼻窦真菌球在鼻窦内窥镜下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78例鼻窦真菌病中,66例在内镜下经中鼻道扩大的上颌窦自然口取出真菌球,早期对5例有残留真菌团块的患者加用尖牙窝进路完成手术,后期对单纯经扩大上颌窦自然口不能取尽的7例患者加用下鼻道造口取出病灶。结果:所有病例术后症状消失,内窥镜下创面愈合及窦口开放良好,窦腔黏膜上皮化;61例术后3个月后复查CT,除7例上颌窦局部黏膜稍增厚外,余均未见异常;随访半年以上未见复发。结论:鼻窦内窥镜下手术操作方便,且术后出血少、反应轻、并发症少,无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切除上颌窦囊肿的方法。方法:于鼻窦内窥镜下行中鼻道开窗、下鼻道开窗及中鼻道、下鼻道联合开窗术治疗上颌窦囊肿32例。结果:所有囊肿均在内窥镜下完整切除,随访0.5~1年无复发。结论:应用鼻内窥镜切除上颌窦囊肿创伤小,操作简便,治疗效果确切,是治疗上颌窦囊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例1,男,49岁。因右侧鼻塞、流脓涕、头痛1年余收入院。查体示全身浅表性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部无异常,右鼻背略红肿,右侧中鼻道有灰白色半透明新生物,鼻中隔右侧黏膜充血略肥厚。鼻窦冠状位CT示右侧上颌窦、筛窦炎。消炎治疗5d后,右侧鼻背部红肿消退,在局麻下行鼻内窥镜右侧中鼻道新生物摘除术和右侧上颌窦及筛窦开放术,术后新生物病检为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彻底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 ,降低术后复发率的手术方法。方法 :治疗临床及病理确诊为内翻性乳头状瘤 31例 ,其中 10例有 1~ 2次前期经鼻或经上颌窦前壁 (Caldwell -LUC术式 )的手术史。经前鼻孔镜 ,鼻内窥镜检查和CT检查 ,见肿瘤侵及鼻腔、中鼻甲、中鼻道、上颌窦、筛窦 2 6例 ;侵及鼻腔、筛窦、上颌窦、蝶窦 5例。 31例在鼻窦镜下行鼻腔、中鼻甲、筛窦、蝶窦肿瘤切除术 ,用柯 -陆氏术式清理上颌窦肿瘤及残余鼻腔外侧壁肿瘤组织。随访 1年至 1年 6个月。结果 :31例中 2例复发 ,复发率 6 .4 3% ,复发2例 ,经再次手术 ,随访 1年无复发。结论 :对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侵及鼻腔鼻窦 ,尤其是上颌窦同时受侵者 ,应用鼻内窥镜加柯 -陆氏术式辅以电刀或微波处理创面 ,鸦蛋子油纱条填塞术腔 ,可减少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年来,随着鼻显微手术的发展,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为鼻窦炎及鼻息肉治疗提供了一个有效手段。笔者自1997年1月至1998年3月,采用鼻窦内窥镜行功能性鼻窦手术43例,术后对42例进行了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43例(72侧)中,男19例,女24例;年龄13~65岁。双侧29例,单侧14例。上颌窦炎11例,上颌窦炎伴鼻息肉8例,筛窦炎伴鼻息肉14铡,上颌窦囊肿8例,中鼻甲息肉样变2例。 1.2 手术方法:术前常规副鼻窦冠状位CT检查确定诊断,了解钩突有无变异及其与上颌窦口的关系,对窦腔病变范围及筛窦发育情况有初步认识,再根据术中鼻窦内窥镜下探查情况,采取不同术式。 1.2.1 功能性筛窦手术:用直径4mm,30度及70度视角镜,各种角度的咬钳,在内窥镜下先切除钩突,扩大中鼻道,咬除筛泡,再向后上咬除前筛窦窦壁炎症及息肉;继而开放后筛窦,切除炎性病变的筛窦及息肉。 1.2.2 上颌窦内窥镜手术:在内窥镜下先切除钩突,对中鼻甲息肉样变病例,切除中鼻甲外侧面息肉样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鼻窦真菌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我院于2000年使用鼻内窥镜以来,共诊治9例上颌窦真菌病,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3例;年龄25~61岁,平均43岁;病程1~6年。患者主要表现为患侧头面部胀痛、鼻异味、有干酪样物脱落史、涕中带血及抽吸涕带血。CT示上颌窦密度不均匀增高,呈毛玻璃状,窦壁边界模糊;有的可见不规则砂样影像,多位于上颌窦自然开口附近;中鼻道骨质吸收。9例均在局麻、鼻内窥镜下行上颌窦探查及根治术。术中见上颌窦黏膜不同程度水肿、增厚或息肉样变;窦腔内均…  相似文献   

19.
荣冬秀  张涛 《广东医学》2014,(16):2487-2487
患者,女,46岁,因左侧鼻塞2个月余,左侧头面目疼痛3 d于2013年3月30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侧鼻塞,初为间歇性,后转为持续性并进行性加重,伴有左侧鼻腔嗅觉下降。入院前3d患者出现左侧头面目疼痛,病程中偶有流涕,未见鼻出血,不伴呼吸困难及口齿麻木,无视物模糊,无头晕、恶心及呕吐等不适,外院鼻内镜检查提示:左侧鼻腔息肉,建议手术治疗。患者为行进一步诊治入住我科。入院时专科检查:外鼻无畸形,鼻腔黏膜慢性充血,双侧中鼻甲及下鼻甲肥大,左侧中鼻道可见息肉样新生物充填,色苍白,质较软,表面尚光滑,头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鼻窦CT提示:双侧上颌窦、左侧筛窦、蝶窦及额窦炎症;右侧上颌窦黏膜下囊肿;左侧中鼻道阻塞,不除外鼻息肉可能。考虑患者单侧鼻塞,头痛症状进展迅速,不可排除肿瘤可能,于2013年4月1日全麻插管下行鼻内镜鼻窦手术,见左侧中鼻道奶酪样新生物,质脆,触之易出血,并与中鼻甲粘连,钳取部分新生物予以送冰冻,切除钩突扩大左侧上颌窦窦口并吸除上颌窦内脓性分泌物,部分切除中鼻甲游离缘,咬开前筛,见筛窦内结构不清晰,有奶酪样新生物,予以清理,术中冰冻考虑小细胞性恶性肿瘤,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停止手术。予以左侧鼻腔即溶止血纱布、宾格及凡士林纱条填塞。术后予以抗感染、止血等相关治疗。术后2d取出凡士林纱条及宾格,鼻腔少量渗血。术后3 d 病理结果提示:鼻腔恶性黑色素瘤,S -100(+),HMB45(+),LCA(-),Des(-),Keratin(-),CK8 (-)。出院1周复查,患者自诉鼻塞及头痛症状明显缓解,鼻内镜下示:鼻腔创口恢复好,少量痂皮附着,窦口引流好。患者及其家属拒绝进一步放化疗,术后6个月死亡。  相似文献   

20.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 ,2 4岁。因左侧鼻堵、流涕 ,无涕中带血 8年 ,左鼻腔肿物反复摘除 5次 ,于 1998年 7月 13日收入院。检查左鼻腔内充满荔枝肉样半透明肿物 ,肿物自左后鼻孔突出 ,右鼻腔内未见肿物。CT示左鼻腔中、下鼻甲处及左上颌窦腔内可见软组织密度影 ,骨质未见破坏。入院诊断 :①左鼻腔肿物、息肉 ?②左鼻窦炎。遂行左上颌窦根治术、鼻内窥镜下左鼻息肉摘除术 ,术中见病变位于窦腔内上方 ,取出两块息肉样物 ,自左鼻腔取出两块息肉 ,蒂在左上颌窦自然孔处。病理报告 :左上颌窦、左鼻腔被覆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之粘膜组织中散在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