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刁永书  何敏  袁灵  蔡雪彬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2):2482-2483
目的:观察细管胸腔负压闭式引流后注药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方法:将恶性胸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细管胸腔闭式引流和常规胸腔穿刺抽液后,均给予胸腔内注入顺铂和白介素-2.护理要点:加强术前宣教,重视细管胸腔闭式引流期间及胸腔内注药后的护理.结果:细管胸腔负压闭式引流组流水的控制率为80.00%,明显优于常规胸腔穿刺组36.67%(P<0.005).细管胸腔闭式引流组的不良反应少于常规穿刺组.结论:应用细管胸腔负压闭式引流恶性胸水操作简单、损伤小,能一次排净胸水,对控制恶性胸水有较好的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粗细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及适用人群。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天津市胸科医院收治的应用闭式引流治疗的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引流方式分为细管组48例和粗管组50例。观察两组间及两组组内拔管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3 d肺复张率、管道堵塞率、皮下气肿发生率及需要干预的疼痛发生率;分析肺复张率的影响因素。结果细管组住院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均短于粗管组,皮下气肿及需要干预的疼痛的发生率均低于粗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吸烟史组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有吸烟史组,3 d肺复张率高于有吸烟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60岁组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年龄≥60岁组,3 d肺复张率高于年龄≥60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下气肿、需要干预的疼痛、管道堵塞的发生率及伤口愈合时间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管引流应用于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安全有效,吸烟和年龄是影响拔管时间和3 d肺复张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细管胸腔闭式引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行细管胸腔闭式引流,对照组行常规胸腔闭式引流。观察并比较2组疗效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平均置管时间。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平均置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管胸腔闭式引流的疗效要优于常规胸腔闭式引流,并且安全、方便、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创伤性血胸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70例创伤性血胸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取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19例,有效13例,无效3例,并发症发生2例,无死亡案例,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并发症发生9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为71.4%,两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创伤性血胸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具有微创、安全性高、出血少、并发症少,引流准确率高等优点,对降低死亡率和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勇 《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6):78-78
目的探讨经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替代常规胸腔穿刺术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入院治疗的64例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引流组35例,常规组29例。结果平均胸穿次数引流组为(1.00±0.18)次,常规组为(2.00±0.61)次;平均治疗费用引流组为(564±128)元,常规组为(678±153)元。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在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价值优于常规胸腔穿刺抽液,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腔内置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方法将71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置管引流组(治疗组)38例和胸穿抽液组(对照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平均胸水消失的时间、所需的费用及并发症。结果①治疗组平均胸水消失时间为(5.02±2.44)d,对照组为(8.51±2.67)d,P<0.05。②治疗组平均费用为(561.50±143.08)元,对照组为(390.96±171.66)元,P<0.01;但≥4次胸穿组平均费用为(698.95±191.62)元,与治疗组比较P<0.05。结论胸腔置管引流能有效地缩短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胸水消失时间,对于一个患者的胸穿次数预计可能会多于4次时,置管引流在疗效、所需费用上的优越性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研究Seldinger技术胸腔置管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对患者的心理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6例,观察组采用Seldinger技术胸腔置管,对照组行传统胸腔闭式引流。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疼痛分级标准分析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疼痛强度、疼痛时间以及焦虑等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eldinger技术胸腔置管较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更易为患者接受,能明显减轻焦虑及疼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引流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液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2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引流治疗液胸、气胸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所有病例均引流满意,置管期间未出现出血、穿刺点及胸腔内感染及医源性气胸等并发症。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是一种简便有效、创伤小、安全、并发症少、恢复快、医疗费用较低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晚期肿瘤胸水患者采用胸腔置管引净积液后灌注化疗药物或生物制剂,并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将恶性胸水患者分成两组,分别采用置管引流及胸腔穿刺抽水后灌注药物。结果治疗组15例,有效率80%,对照组15例,有效率53.3%(P<0.05);患者机能状况KPS评分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导管型抽液器行置管引流术加局部药物灌注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穿刺术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王海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7):954-955
目的比较联合置管引流法与传统置管引流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12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共分为3组:传统闭式引流组、中心静脉管置管组和联合置管组,对疗效、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含重复穿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联合置管法总有效率(CR+PR)为83.9%,与传统闭式引流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置管组堵管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闭式引流法(P〈0.01),二次置管和多次置管减少。结论联合置管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不失为一种安全性高、相对成本低、近期疗效满意的置管引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置单根管闭式冲洗引流技术在治疗难治性骨科感染方面的临床疗效,为更好地治疗难治性骨科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54例难治性骨科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7例,研究组给予置单根管闭式冲洗引流治疗,对照组给予置双根管闭式冲洗引流治疗,记录术中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对两组患者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84.2±11.6)min、术中出血量(248.7±49.5) ml、住院时间(36.5±8.9)d、抗菌药物应用时间(4.8±1.3)d,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13.5±16.4)min、(397.1±85.3)ml、(47.2±12.3)d、(7.9±3.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优良率为9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置单根管闭式冲洗引流技术在治疗难治性骨科感染方面临床疗效确切,能缩短疗程,冲洗通畅,防止导管堵塞,减少死腔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观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自发性气胸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组和粗硅胶管引流组各4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组自发性气胸治疗有效率93.55%,粗硅胶管引流组自发性气胸治疗有效率93.3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心静脉导管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较粗硅胶管组为少,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肯定,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微创置管引流方法治疗与传统保守治疗下高血压脑出血的成本-效果。方法:按随机分组法将9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采用微创置管引流治疗(A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保守治疗(B组)。运用临床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C/E)对A组和B组两种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A、B两组临床治疗优良率分别为89.5%和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功能改善程度优于B组(P<0.05);以临床总有效率计C/E分别为:A组每治愈1例患者成本为14 500.72元和B组每治愈1例患者成本为20 843.34元,A组临床经济学效益优于B组(P<0.05)。结论: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相近,但A组在功能改善程度上优于B组,而且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创置管引流治疗组在临床经济学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4.
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6例大量心包积液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心包穿刺置管引流组(导管组)20例,传统心包穿刺抽液组(抽液组)16例,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心包积液引流量、积液吸收时间、住院日。结果导管组与抽液组相比,并发症明显减少(p<0·01),心包积液引流量明显增多,心包积液吸收时间、住院日均明显缩短(p<0·01)。结论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并发症少,症状改善快,可缩短住院日及减少住院费用,疗效和安全性优于传统穿刺抽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康复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最佳径路。方法: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组31例,B组股静脉穿刺置管组34例,C组PICC穿刺置管组33例,分别从导管留置时间、穿刺成功率、置管并发症(导管引起的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腔堵塞、意外拔管、深静脉血栓、静脉炎、局部血肿)、患者舒适度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PICC组在导管留置时间、穿刺成功率、置管并发症及患者舒适度等方面都明显优于颈内静脉置管组和股静脉置管组(P〈0.05)。结论:PICC中心静脉脉管是脑卒中康复患者最理想的置管路径。  相似文献   

16.
应用深静脉导管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深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临床诊断的结核性胸膜炎252例,按随机化原则分为2组。治疗组126例,采用深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控制抽液速度,第1次直至无胸液抽出为止,以后不定时反复抽液;对照组126例常规胸穿抽液。观察抽液量及胸液消失情况,两组患者均同时服用2HRZE/4HR方案,常规剂量,并应用强的松。结果治疗组抽放胸液(3896±1390)ml(880~6900ml),较对照组(2874±1075)ml(570~4750m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3.65,P<0.01);治疗组胸液消失天数(5.2±1.6)d(1.7~8.9d)较对照组(20.5±11.6)d(6.5~67d)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5.47,P<0.01)。结论深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是一种有效的、副反应小、可耐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不同频次胸腔穿刺抽液及胸腔置管引流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顽固性肝性胸水(RHH)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5月30日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住院的16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RHH患者,随机分成4组:胸腔穿刺抽液1组(T1组,1周抽液2次)、胸腔穿刺抽液2组(T2组,1周抽液3次)、胸腔置管引流1组(ICP1组,1周抽液2次)和胸腔置管引流2组(ICP2组,隔日抽液1次).每组患者42例,记录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观察胸水消退情况、并发症等资料.结果 4组患者尿素氮、白蛋白、血钾、血钠和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239、6.194、7.832、5.478和9.486,P<0.05或<0.01).4组患者合并感染、穿刺部位渗液、穿刺部位缝合、输白蛋白比例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546、67.862、47.328和9.136,P<0.05或<0.01).T1组感染率为4.76%,低于ICP1和ICP2组(=4.086和5.126,P均<0.05).T1和T2组穿刺部位渗液发生率分别为4.76%和7.14%,低于ICP1和ICP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2.603、47.069和49.208、43.750;P均<0.01).T1组与T2组的穿刺部位缝合率均为0,低于ICP1和ICP2组患者(x2=37.655和42.000,P均<0.01).T1组的输白蛋白率为59.52%,低于T2组和ICP2组患者(x2=4.613和7.244,P均<0.05);ICP1组的输白蛋白率为66.67%,低于ICP2组(x2=4.200,P<0.05).各组采用胸腔穿刺抽液或胸腔置管引流治疗RHH治愈加显效率均在70%以上,各组间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胸腔穿刺抽液较胸腔置管引流患者并发感染、穿刺部位渗液、穿刺部位愈合困难明显降低.胸腔穿刺抽液每周2次治疗RHH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胸腔置管引流治疗RHH对患者的利弊仍需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两种方法治疗HIV阳性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志满  黄绍标  李伟新 《职业与健康》2009,25(23):2634-2635
目的比较2种不同的方法治疗HIV阳性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疗组26例予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闭式引流术;对照组28例应用传统胸膜腔穿刺抽液术,每周抽液二三次。观察胸水吸收时间、并发症、胸穿次数、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病人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治疗组:胸水吸收时间(10.35±3.02)d,胸穿次数26次,并发症2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1例,病人住院天数(19.88±3.51)d;对照组:胸水吸收时间(23.89±4.01)d,胸穿次数86次,并发症9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2例,病人住院天数(31.55±7.96)d。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闭式引流术在治疗HIV阳性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中疗效与安全性方面优于传统胸膜腔穿刺抽液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腹腔置管持续腹腔引流治疗肝硬化大量腹水(含顽固性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贵州省黔东南州锦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大量腹水患者78例,随机分为腹腔置管持续腹腔引流(试验组)40例,常规利尿剂治疗组(对照组)3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愈状况、并发症以及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7.50%,对照组为8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置管持续腹腔引流治疗肝硬化大量腹水治愈率高,并发症少,患者的经济负担相对更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马大文 《现代保健》2009,(33):210-210
目的探讨猪尾巴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癌性胸水效果与临床价值。方法89例癌性胸水患者,47例给予猪尾巴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及胸腔给药,42例给予传统胸腔穿刺引流及胸腔给药。结果猪尾巴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癌性胸水疗效与传统胸腔穿刺引流治疗癌性胸水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猪尾巴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癌性胸水疗效确切明显,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