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阴阳辨证是中医辨证的总纲,外科亦不例外,现就阴阳辨证在外科的运用,试谈如下: 一、阴阳是外科辨证施治的指导原则外科疾病的辨证施治,是以阴阳学说作为指导原则,如《素向·阴阳应象大论》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类经·阴阳类》说:“人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中的阴阳学说是贯彻在整个医学领域中的,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以及临床各科的诊断治疗等等,都是离不开阴阳学说这一范畴,本文只就阴阳学说在外科临床运用中的有关问题作一些讨论。阴阳学就如何在外科临床上运用,在宋代以前外科著作上阐述得还不多。到了明代外科学术有进一步的发展,许多医家如汪机、薛新甫、王肯堂、张景岳等,把阴阳学说具体地运用到外科上来,又经清代名家的补充,对痈疽疮疡的阴阳辨证更为明确。本文搜集了一些资料,结合个人的临床体会,作一次探讨,希望外科专业的同志无论在诊断治疗中更能重视阴阳的问题,深入地加以研究,那么对于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更有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外科的阴阳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忠明  王国强 《光明中医》2009,24(8):1551-1552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洞天奥旨·阴阳论>说:"疮疡最要分别阴阳,阴阳不明,动手即错".<疡医大全·论阴阳法>亦强调:"凡诊视痈疽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可以一言以蔽之,日阴阳而已."指出了辨别"阴证"或"阳证",是诊治中的第一要义,辨别阴阳,是外科疾病的辨证总纲.虽然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症状,往往是错综复杂的,但概括起来,总不外乎"阴证"和"阳证"两大类.对于外科疾病的诊治,首先是区别病症的阴阳属性,从而制定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清代名医王维德以外科见长,所《外科证治全生集》影响最大。他明确提出了外科病症可分阴阳两类辨证施治,且尤重阴疽的辨证,从而丰富了中医外科学的内容,为外科三大派别之一“全生派”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5.
著名中医外科专家艾儒棣教授认为,扁瘊发于人体体表,形态坚实,从阴阳辨证属于阳;而皮损颜色淡褐或正常皮色,不红不肿,不痛不痒,从阴阳辨证属阴。故扁瘊为半阴半阳之证。以冲和散中白芷、赤芍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取得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6.
朱筱良是吴门中医外科名家,自幼师承家学,精通内、外科,尤擅外科。朱氏临床诊治外疡科疾病首辨阴阳,视阴阳为八纲辨证的总纲;另承高氏"心得派",重视三焦辨证,将三焦辨证引入外科疮疡的辨证中;同时强调凡痈疽诸证,无论已溃、未溃,均以顾胃气为重;提出疡证不论阴证或阳证,重在早治,以消为贵。其发明了"疔方" "四妙加味方" "三黄洗剂"等多个制剂,其中"三黄洗剂"至今仍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阴阳、至极、太极、无极是中华先哲判断世事变化的基本预设。阴阳之理,极则必变,故围绕“至极生变”论,以顺势思维为指导,循《道德经》“道”“法”“象”“极”“动”“止”“时”等哲学理念,汲取加速康复外科医学理论知识,创新性地提出了“胃肠形神欲醒将动之势”是中医肛肠外科术后胃肠脏腑的自然之道;“惟道是从,顺势而治”是加速肛肠外科术后胃肠功能康复之法;“调息动形,静心宁神”为加速肛肠外科术后胃肠功能康复之术;而“应时”与“醒脾”则是加速其胃肠功能康复之机。全文旨在运用形而上的哲学思维方法,阐释中医加速康复肛肠外科学之生命观、疾病观及防治观,为探索肛肠外科术后胃肠功能康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创立了阴阳为主的外科辨证论治法则,重视疮疡阴阳辨证,首倡阳和解凝散寒的治疗原则,治疗上"以消为贵,以托为畏",精于炮制,善用烈药,贡献家传秘方甚多,至今仍是临床常用方剂,推动了中医外科学的发展,但由于当时社会环境及自身思想的局限性,亦有其不足之处:①专论阴阳辨证,否定凭经论治;②重望诊而轻脉诊,忽略了脉诊的重要作用;③反对采用刀针,主张保守治疗;④自述"所载诸方,皆药到病除,切勿增减。"忽略了辨证论治及三因制宜的中医治则。临证应取其精华,去其不足,才能将王维德经验更好地运用到临床中。  相似文献   

9.
自明清以来,江阴中医外科蓬勃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中医外科名家,如夏颧、顾云竹、许棠、葛云彬、马泽人、孙泽民、许履和等。江阴中医外科医家医德高尚,不拘门户,博采众长,继承创新。治疗外科疾患,注重内外并重、阴阳辨证,临床疗效显著,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王维德,字洪绪,江苏吴县人,系清代外科名医。王氏世业外科,自幼习其家法,精通外科医术,积四十馀年从医经验,著成《外科证治全生集》,被后人尊为外科“全生派”创始人。其外科学术经验,受汪机《外科理例》的影响,继承和发展了明代张景岳《外科钤》对外证的阴阳辨证,治疗上主张“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善用温通治法,反对滥用刀针。今结合学习《外科证治全生集》治疗痈疽之经验,略作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内托法”(以下简称托法)是中医外科清、托、补三大治疗法则之一,在外科内治法中处于重要位置。《外科精要》指出:“凡为疡医,不可一日无托里之法,”“脓未成使脓早成,脓已成使新肉早生;气血虚者托里补之,阴阳不和者托里调之。”托法一直为历代外科医家所重视,至今仍为临床所常用,值得进一步学习和探讨。1 托法的分类  相似文献   

12.
夏少农先生为海派夏氏外科第五代传人。值夏老百岁诞辰,再读夏老《中医外科心得》,总结夏老治疗中医外科疾病的学术思想。夏老临证提倡"邪正学说",把外科病因分为"邪气因""正气因";辨病寻病因,临证主分阴阳;根据"审因论治"原则,提出内治十五法,即"治正气因四法""治邪气因十一法",外科疾病证治尤重外治,内外合治,利于邪之早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为初步总结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肛肠外科专家杨向东教授运用祖国传统中医药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杨师教导我们临症要首明阴阳,次判升降,尤其善于扶阳益阴治疗疾病。  相似文献   

14.
王维德是清代著名外科医家,江苏苏州昊县西山人。他博学多识,不仅继承了家传医学,还旁涉阴阳、术数和地理堪舆之学,有多方面的成就。他长期在江南民间行医,通晓内、外、妇、儿各科,专擅外科,著有《外科证治全生集》等医学著作,是中医外科全生派的创始人,在中医外科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外治痈疽疮疡须辨阴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科疾病的分类,早在《内经》中即以“痈疽”称之,以脏腑隶之;后人又以疮疡概括一切外科疾病,且以皮肤、肌肉、血脉、筋络、骨骼来分辨表里阴阳。  相似文献   

16.
"内托法"是中医外科消、托、补三大治疗法则之一.在外科内治法中处于重要位置.《外科精要》指出:"凡为疡医,不可一日无托里之法","脓未成使脓早成,脓已成使新肉早生;气血虚者托里补之,阴阳不和者托里调之."托法一直为历代外科医家所重视,至今仍为临床所常用,值得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一、内托法,一般分托散、透托、补托三  相似文献   

17.
慢性体表溃疡乃外科之常见病.笔者拟制"生肌收口粉"治疗外科溃疡,经临床观察,对慢性溃疡脓腐已净,久不收口者,无论阴阳虚实均可适用.获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外科证治全生集》作为中医外科"全生派"的代表著作,对医理药性分析简明扼要,精辟入里,见解独到。从王氏对外科病的辨证、治法、用药等角度,对《外科证治全生集》蕴含的学术特点剖析挖掘,提炼出其善别阴阳、贵消畏托、分部而治等外科病证的辨治思想,对研究"全生派"的理论观点以及指导外科病的临床诊治均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医外科临床思维备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临床思维对临床诊疗决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中医外科临床思维包括首辨阴阳,重视局部辨证与微观辨证;辨病为先,辨证为主,辨体与辨症参合;外病内治,重视整体,顾护脾胃;分期论治,内外合治,最重外治。建立和强化中医外科临床思维,是提高临床疗效、提升中医学术水平、振兴中医外科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疮疡是外科常见病,包括疖、疔、痈、疽、发、疮等多种疾病.常用于辨证疮疡的阴阳辨证是具有传统中医特色的辨证方法.张山雷在《疡科纲要·论阴证阳证》中曰:“疡科辨证,首重阴阳。”顾世澄在《疡医大全·论阴阳法》中说:“凡诊视痈疽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可以一言以蔽之,曰阴阳而已。”这说明了诊断疮疡如能辨清它的阴阳属性.在治疗上就不会发生或少发生原则性的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