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和态度,为促进免疫规划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宁波市江北区463名0~6岁儿童的家长,开展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相关知识和态度调查。结果儿童家长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知识知晓率为77.75%(360/463)。本地儿童家长知晓率(82.71%)高于流动儿童家长(71.07%)(P0.05),文化程度和家庭年收入较高的家长,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知识知晓率相对较高。83.80%(388/463)的家长认为预防接种效果和接种安全性同样重要。66.74%(309/463)的家长认为严重不良反应的告知会影响给孩子接种疫苗的决定,本地儿童的家长因此选择同类其他疫苗替代的比例高于流动儿童的家长(P0.05);文化程度越高或家庭年收入越高的家长选择替代疫苗的比例也越高(P0.05)。结论儿童家长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知识知晓率有待提高,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强化预防接种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及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分析深圳泰康乙肝疫苗事件发生前后,家长对于儿童预防接种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为进一步改善免疫接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在深圳市福田区接种门诊进行预防接种的504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7.42%的家长知道孩子出生时需要接种疫苗;孩子性别不同的家长,在是否带孩子按时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文化程度不同的家长,在孩子出生后是否办理预防接种证与是否带孩子按时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预防接种有必要的家长中,85.32%的家长会主动带孩子进行预防接种。有98.21%的家长听说过深圳康泰乙肝疫苗事件,47.42%的家长认为此事件中儿童的死亡可能与疫苗有关;在此事件发生前后,对我国乙肝疫苗安全性持中立态度的家长所占比例明显增加。结论家长对儿童预防接种及不良反应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普遍较好,深圳泰康乙肝疫苗事件对家长的态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贵州省学龄儿童家长的二类疫苗接种知识、态度和行为,探索其影响因素,为促进二类疫苗接种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贵州省铜仁市选择1个区和1个县的若干小学作为抽样地点,使用结构化问卷对纳入的儿童家长进行面对面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儿童家长对二类疫苗的知识、态度和接种行为的关系。结果 共计收到有效问卷517份,接种组家长对于二类疫苗效果知识问题回答正确率高于未接种组,接种组家长更认同二类疫苗的作用和功效,未接种组家长更担心二类疫苗的风险问题。家长受教育程度越高(γ=0.266)越赞同疫苗的效果(β=0.469)、越反对疫苗的风险(β=0.398),会促进二类疫苗的接种行为;家长的受教育程度负向影响家长对于疫苗效果的态度(γ=-0.725)。结论 应当关注受教育程度低的家长,帮助他们正确理解二类疫苗相关知识;对于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应侧重二类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宣讲,打消家长过分对疫苗效果和安全性的质疑,促进二类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桂林市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对接种服务的需求。方法在桂林市每个县区选取2个预防接种门诊作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随机调查3岁以下儿童母亲(或父亲) 30名,采用调查问卷对儿童家长进行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和对接种服务的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1 045名儿童家长,调查对象对预防接种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87.2%,各项知识的知晓率在32.3%~99.9%之间,预防接种知识中,"有必要接种疫苗否"的知晓率最高,"免疫规划疫苗预防的疾病"的知晓率最低。农村和城镇儿童家长知晓率无差别,有1个孩子父母和有2个及以上孩子父母知晓率无差别,知晓率随文化程度的降低而下降。儿童家长对常去的接种单位的服务质量满意度较高,满意者占98.7%。家长对预防接种最关注的是疫苗安全(96.6%)和服务质量(62.8%),大部分家长希望得到的接种服务是减少排队时间(79.8%)和医生对所接种疫苗及相关知识多做解释(66.0%)。结论桂林市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总体较高,部分知识仍需加强。今后应优化预防接种服务,满足群众的多元化需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湖南省长沙市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行为、态度(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KAP),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长沙市预防接种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制作《儿童疫苗预防接种KAP调查问卷》,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从长沙市接种单位的预防接种建册信息系统抽取410名儿童家长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知识与态度、知识与行为、态度与行为之间得分呈正相关关系(P0.001)。影响预防接种知识的主要因素为与儿童关系、文化程度、职业;而影响预防接种态度、行为的主要因素皆为与儿童关系、文化程度。结论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由知识和态度决定,针对预防接种知晓率和预防接种知识需求较高的情况,要进一步加强长沙市儿童家长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工作,且重点要注重对儿童父亲、年长人群、低学历人群、农民、工人和个体商户等职业人群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知识、态度、行为(KAP)的现状,探索适应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模式。方法全县随机抽取,调查问卷形式,了解儿童家长对免疫规划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53.80%的监护人不知道孩子在出生时要接种疫苗;70.42%和76.25%的监护人知道孩子上幼儿园和小学时,需要出示接种证;80.42%的监护人不知道或不清楚孩子去外地,可免费接种疫苗;97.08%的监护人知道接种疫苗对孩子有好处;20.42%的监护人从未有过在未接到任何通知的情况下根据免疫程序主动要求为孩子接种疫苗;结论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重要性理解不够,自主接种意识薄弱,需提高公众特别是儿童监护人对免疫规划服务的主动需求。  相似文献   

7.
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加强常规免疫合作项目在广西4个项目县2004年出生儿童的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知识、态度、行为(KAP)的现状,为制定免疫规划传播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入户调查的方法对2004年出生的852名儿童的监护人进行预防接种信息情况调查。结果79.69%的家长知道孩子在出生时要接种疫苗;69.48%的儿童监护人能主动带孩子去接种疫苗;父母亲知道要接种疫苗的比例远大于外祖父/母和其它监护人,是否知道要接种疫苗与监护人的文化程度显著相关;56.81%的监护人常带儿童到乡镇卫生院接种;47.89%的儿童监护人知道孩子出生时要办理预防接种证;49.30%的儿童监护人知道在预防接种时要提供儿童的身体健康情况。结论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重要性理解不够,自主接种意识薄弱,需提高公众对免疫规划服务的主动需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了解上海市闸北区60岁以上老年人肺炎疾病及疫苗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状况,为老年人肺炎疫苗接种实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闸北区9个街道(镇)中各随机抽取一个居委,并从每个居委随机抽取100名60岁以上的上海市户籍老年人,采用自主设计的"60岁以上老年人肺炎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902人。结果调查对象对肺炎疾病及疫苗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不高;仅25.4%的调查对象知道上海市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调查对象不接种或不愿意接种相关疫苗的原因中,"不知道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对疫苗的效果不确定"及"身体好,无需接种"是主要因素。结论应积极开展广泛且有针对性的宣传,提高老年人群对肺炎疾病防制及疫苗知识水平;辖区应因地制宜,提供良好的预防接种服务平台,引导老年人主动接种肺炎疫苗。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调查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水平及信息获取途径,旨在发现影响儿童监护人接种行为的关键因素,为开发有针对性的宣传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北京市西城区200名儿童监护人,描述分析监护人的知识、态度、行为及信息获取途径。结果 儿童监护人对常识类知识的知晓率较高(76.5%~97%),不良反应和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疫苗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39.5%和56%),母亲和高学历监护人知晓率水平较高。医生为监护人获取预防接种信息的最信任的途径,监护人倾向于从预防接种证(64.5%)、医生(61.5%)和宣传手册(37.5%)3种途径获取信息。结论 为了更好地开展预防接种工作,政府需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及宣传力度。免疫预防工作者应广泛宣传疫苗知识、不良反应及相关政策等,应采取多途径、有重点(医生、预防接种证及宣传手册)的宣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社区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常见不良反应知识的知晓情况、态度和培训需求。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9年12月在上海市嘉定区华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进行预防接种儿童的家长352人,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开展预防接种常见不良反应知信行调查。结果:在调查的352名家长中,预防接种常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接种后出现红肿、硬结等常见不良反应的正确处理方法,回答正确率均低于50%。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文化程度调查对象预防接种常见不良反应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03和18.84,P值均0.05),其中女性、文化水平较高的调查对象知识得分较高。13.64%的儿童曾在接种疫苗后发生过不良反应;最近一次接种疫苗后,73.30%的儿童留观了30分钟以上,74.72%的家长被告知不良反应处理知识;94.32%的家长认为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提高自己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和应对技能。如果举办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知识和处理技能培训,83.81%的家长表示愿意或非常愿意参加。结论:可以通过接种医生指导、宣传资料发放、社区讲座等形式,提高家长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种类、正确处理方法等知识的知晓水平,尤其应重点关注男性、文化水平较低的家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青海省少数民族地区儿童监护人对儿童预防接种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及主要的影响因素,了解预防接种信息传播的有效渠道和沟通方式,为制定儿童免疫信息沟通和促进行为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青海省循化县240名0~6周岁儿童的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获知孩子接种信息(χ2=6.64,P=0.040)和KAP得分(χ2=5.56,P=0.020)是儿童漏种/迟种的影响因素。获取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主要渠道是乡村医生,占93.75%。其次是宗教人士,占72.50%。监护人对从乡村医生、宗教界人士和村干部获得的儿童预防接种知识信任度较高。结论 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的知识欠缺。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儿童监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乡村医生、宗教界人士、村干部和亲戚朋友适合作为儿童免疫信息的传播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上海市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的知识和态度以及影响AEFI报告的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在上海市所有459个预防接种门诊选择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开展问卷调查,分析AEFI监测知识得分(满分6分)和态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EFI报告的影响因素。结果1379名调查对象的AEFI监测知识平均得分为3.30±1.31分;认为开展AEFI监测有必要、报告AEFI是自身职责、AEFI监测是额外工作负担的调查对象分别占98.84%、92.75%、30.38%。69.62%的调查对象近1年报告过AEFI;社区接种门诊、免疫规划专职人员、近1年接受过AEFI培训、AEFI监测知识得分高的调查对象报告AEFI的比例高[OR(95%CI):19.55(14.16-26.98)、1.95(1.45-2.64)、3.14(1.76-5.59)、1.91(1.38-2.63)]。结论上海市预防接种工作人员AEFI监测知识水平不高,对AEFI监测存在一定认识误区;需加强AEFI监测培训,进一步提高其AEFI报告意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儿童家长对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现状,并寻找影响儿童预防接种的因素。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采取两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02年6月在上海市虹口区的部分地段医院对儿童家长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文化程度人员对脊髓灰质炎知识的掌握存在差异,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经济收入人员在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态度上未见差异。大于1岁儿童的常规接种上,沪籍与外籍有差别,大于1岁儿童的常规接种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消灭脊髓灰质炎态度的提高和人们文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儿童按常规接种实际行为的发生。结论 上海市虹口区儿童家长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知识、态度及行为情况比较好,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度和对接种门诊的服务满意度,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闵行区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门诊的1380名儿童家长进行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及接种门诊服务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被调查儿童家长为母亲、常住人口、本科及以上、28~35岁、机关事业单位职员和家庭年收入在10~20万元者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高于其他人群。多因素分析显示,母亲和本区常住人口的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显著较高。此外,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门诊环境卫生情况、医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及健康宣教(禁忌症筛查、注意事项、接种后留观等)的满意度分别为96.09%、96.23%和95.80%,总满意度(满意和很满意)为95.07%。结论应加强对重点人群(如儿童父亲及其他亲属、外来流动人口、从事家务农业及待业人群等)的预防接种知识的宣教工作,不断改善接种门诊的环境和服务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儿童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上海市某社区学龄前儿童的超重肥胖状况及家长、幼托机构工作人员的相关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并进行健康教育以降低学龄前儿童营养过剩的发生率。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目的社区各幼托机构儿童及其家长(各360 名)以及幼托机构工作人员(40 名)为研究对象,对样本儿童的家长及幼托机构工作人员进行为期9 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对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对家长及工作人员进行营养知识(knowledge,K)、态度(attitude,A)、行为(practice,P)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健康教育前,目的社区学龄前儿童的平均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15.86±1.55,超重儿童34 人,占所有儿童样本的9.4%,肥胖儿童21 人,占所有儿童样本的5.8%;儿童家长及幼托机构工作人员的营养KAP平均得分为84.96 分。健康教育后,该社区学龄前儿童的平均BMI 为15.26±1.50,超重儿童24 人,占所有样本的6.8%;肥胖儿童12 人,占所有样本的3.4%;儿童家长及幼托机构工作人员的营养KAP平均得分为92.27 分。 [结论] 通过营养健康教育,改善了目的社区学龄前儿童的超重及肥胖状况(P 〈 0.01),提高了家长及幼托机构工作人员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认知水平(P 〈 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父母喂养行为对学龄前儿童挑食的影响,检验儿童气质在其中的调节作用。 方法 2020年6月采取方便抽样对上海市浦东新区6所幼儿园442名3~6岁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家长喂养行为、儿童挑食及儿童气质(生气沮丧、抑制控制)。 结果 父母鼓励健康饮食负向预测儿童挑食(β=-0.270,P<0.001),父母以食物为奖励正向预测儿童挑食(β=0.210,P<0.001);儿童生气沮丧特质分别调节父母鼓励健康饮食(β=0.125,t=2.207,P<0.05)、以食物为奖励(β=0.141,t=3.465,P<0.001)与儿童挑食之间的关系;儿童抑制控制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结论 父母某些喂养行为与儿童挑食关系密切,且这种关系会因儿童气质中的情绪倾向性而有所不同。对于容易生气沮丧的学龄前儿童,家长多采用鼓励健康饮食,少用以食物为奖励的行为,可能有助于减少这类儿童的挑食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家长课堂对新生家长接种证查验知识、态度、行为(KAP)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家长课堂形式对淄博市张店区马尚镇一年级新生家长举办面对面接种证查验知识讲座,分别调查干预前后新生家长接种证查验KAP及疫苗全程补种率。结果干预前后新生家长对接种证查验认知水平均有显著性升高,新生家长对接种证查验工作的态度得到改善,新生家长更加积极主动寻求健康的接种证查验行为。结论家长课堂可有效干预新生家长接种证查验知识,态度、行为,有利于提高接种证查验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支气管哮喘患儿家属疾病控制知识-信念-行为(KAP)现状及干预策略。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某医院18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家属,采用自制《支气管哮喘患儿家属疾病控制KAP现状问卷》调查支气管哮喘患儿家属疾病控制KAP现状、根据调查结果施行针对性干预策略,对比干预前后支气管哮喘患儿家属的KAP评分及遵医行为。结果 18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家长,KAP及格人数127例,占比70.56%,其中女性家属KAP及格率高于男性家属,年龄越大家属的KAP及格率越高,文化水平越高家属的疾病控制KAP及格率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7.22%的支气管哮喘患儿家属哮喘健康知识获取途径为就诊期间医护人员介绍; 91.67%的支气管哮喘患儿家属药物吸入方法指导途径为医护人员指导;结合支气管哮喘患儿家属个体特征施行针对性干预策略后,患儿家属KAP评分、遵医率高于干预前。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儿家长家KAP现状不佳,,结合患儿家长个体特征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措施,可改善患儿家长疾病控制KAP评分及遵医行为,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南京市0-6岁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态度行为(KAP)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采用统一制定的调查问卷《南京市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态度行为(KAP)问卷》,在预防接种门诊对前来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家长开展调查,对调查表进行信度和效度的分析.结果 问卷总的Cronbach's α和分半信度系数分别为0.806,0.672.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和分半信度系数分别为0.719~0.822,0.623~0.742.经主成分分析,抽取出特征值大于1 的因子共3个,分别为态度,知识和行为,累计贡献率为30.908%.结论 南京市儿童家长关于预防接种KAP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