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术后切口皮肤坏死、骨及内固定物外露的原因和应用皮瓣治疗的途径。方法对228例(266足)跟骨骨折采用外侧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其中术后12足皮瓣拐角部边缘坏死骨及内固定物外露,给予皮瓣手术修复,对皮肤坏死的原因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本组术后12足皮肤坏死骨及内固定物外露,给予皮瓣手术修复,术后皮瓣成活,创面愈合。结论跟骨骨折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易出现切口皮肤坏死、骨及内固定物外露,若采取适当措施可减少切口皮瓣坏死的发生,对皮缘坏死骨外露经非手术方法无效者,可采用皮瓣手术修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累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皮肤发生感染坏死的原因、预防和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1年9月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共82足)累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其中男性56例,女性24例,年龄21~65岁,平均35岁。伤后至手术时间1~9d。除1例开放性骨折行克氏针固定外,其余病例均行手术取跟骨外侧入路,复位后用塑形钛板固定,术中有63例行人工骨充填植骨。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结果按Mar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手术后足功能,优42例,良28例,可10例(12足)。本组发生早期并发症9例(10足),发生率为12.5%。其中切口边缘皮肤坏死7例,伤口感染2例(3足)。晚期出现跟距关节慢性疼痛、明显影响行走2例,发生率为2.5%。结论累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皮肤感染及坏死与手术时机、手术操作、术后引流有关,手术前后给予及时、妥善的处理能够降低皮肤感染及坏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开放性跟骨骨折常伴高能创伤,因后足解剖结构复杂,具有皮肤坏死、骨髓炎、骨缺损等并发症高发的特点。开放性跟骨骨折周围软组织破坏增加,不合理的措施可致伤口感染、骨髓炎甚至截肢。如何掌控软组织修复和骨折复位间的尺度,在恢复后足骨性结构和保存后足功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保护周围软组织,降低感染率是治疗开放性跟骨骨折的关键,也是骨科医师面临的重大挑战。文章就近年开放性跟骨骨折围手术期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运用跟骨钛钢板加同种异体骨植入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本科自2002年12月-2007年3月收治27例(30足)跟骨骨折患者,运用跟骨钛钢板加同种异体骨植入手术治疗,并进行16个月-4年的随访,回顾性研究。结果24例(27足)患者获得随访,跟骨骨折全部骨性愈合,采用MFS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18足,良6足,可3足,优良率为88.9%。结论运用跟骨钛钢板加同种异体骨植入手术治疗跟骨骨折复位满意,内固定坚强可靠,功能恢复理想。  相似文献   

5.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董俊  徐斌  郑登权 《解剖与临床》2009,14(5):353-355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加“Y”形钢板或AO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47例共49足,其中SandensⅡ型24足、Ⅲ型21足、Ⅳ4足。结果:所有病例随访时间10~48个月,平均16个月。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效果,优23足、良20足、可4足、差2足,优良率87.8%。早期并发皮肤边缘坏死2足、感染1足、腓肠神经损伤1足,共4足(8.2%);远期并发慢性疼痛2足(4.1%)。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及部分Ⅳ型跟骨骨折,可获得良好的复位及可靠的固定,手术并发症少,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跟骨外侧U形切口结合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5例38足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采取跟骨外侧U形切口入路并结合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评价术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伤口愈合时间、Bohler角与Gissane角恢复情况及Maryland足部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7~24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2.7±2.5)周。术后切口感染率为5.26%,伤口愈合时间为(16.21±4.33)天,无皮肤坏死发生;术后平均Bohler角为(29.53±5.21)°,Gissane角为(116.24±8.56)°,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末次随访按Maryland足部评分显示:优12例14足,良19例20足、可3例3足,差1例1足,优良率为89.47%。结论应用跟骨外侧U形手术切口入路结合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合并关节面移位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可实现充分显露及良好的骨折复位固定,术后并发症少,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粉碎性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52足粉碎性跟骨骨折以跟骨外侧延长L型切口给予开放直视下并结合术中透视橇拨复位一期植骨,用可塑形跟骨钛板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按Sander分型:其中Ⅲ型32足,Ⅳ型20足。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术后功能评价。结果48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6~38个月,平均1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其中优32足,无疼痛及行走正常,恢复原来工作;良16足,行走基本正常,可有轻微行走疼,恢复原来工作;可3足,有较明显行走疼几轻微跛行,体力劳动影响工作;差1足,行走疼,严重影响工作。优良率92.3%。术后并发症:切口延迟愈合2例,无感染及皮肤坏死发生。结论一期植骨,开放复位可塑形跟骨钛板内固定是治疗粉碎性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设计跟骨外侧U形切口并观察其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唐山市第二医院足踝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6年10月采用跟骨外侧U形切口治疗的155例(167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及术后疗效。结果 155例(167足)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8. 7个月。切口愈合良好,无伤口深部感染、皮肤坏死、钢板外露、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有6足发生皮肤浅表感染,经伤口换药后愈合。平均AOFAS评分(88. 32±7. 31)分,优良率达91. 0%,其中82足优,70足良,14足可,1足差,总体疗效满意。结论采用跟骨外侧U形切口复位固定跟骨骨折具有暴露充分,伤口并发症少,足部功能恢复好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对粉碎性跟骨骨折治疗方法选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2年3月~2006年6月48例52足粉碎性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本组48例(52足)中男38例,女10例;年龄24—58岁,平均36.2岁。单侧44例,双侧4例。其中坠落伤30例,车祸伤15例,其他伤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摄跟骨侧位、轴位片及螺旋CT三维重建。骨折按Sanders骨折分型:Ⅲ型32足,Ⅳ型20足。根据骨折块大小及移位等情况,给予一期植骨,用可塑形跟骨钛板进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跟骨CT三维重建能够明确骨折块大小、距下关节面损伤、骨折线方向等。结论三维CT扫描重建对粉碎性跟骨骨折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于复杂的粉碎性跟骨骨折,应将三维CT扫描重建作为术前常规检查,用以指导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和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应用异形钢板加克氏针治疗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4年12月至2008年8月期间13例累及关节面跟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异形钢板加克氏针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按Sanders分型,二型4足,三型11足,随访时间9--57月,平均23.6月.13例患者中,男11例13足,女两例,年龄21--52岁.结果 按Maryland足部评分评价术后功能,优11足,良3例,可1例,优良率93.3%.结论 手术治疗跟骨骨折,可恢复跟骨塌陷骨折距下关节面完整,重建跟骨高度及Bohier角,提供稳定性,可行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跟骨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侧跟骨骨折患者的治疗与临床效果,并介绍治疗体会.方法自2007年12月~2010年1月,治疗21例双侧跟骨骨折的病人,其中11例患者﹙22足﹚行双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10例为闭合性损伤,1例为开放性损伤;受伤机制包括高处坠落伤、车祸伤、碾压伤等.依据 Sander 分型:Ⅱ型8足,Ⅲ型14足.术中采用无接触技术保护软组织血运,恢复跟骨关节面及其高度宽度,同时植入人工骨,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结果9个病例随访1年以上,平均为13.8个月,2例失随访,定期复查 X 线及足功能检查.18足获得骨性愈合,Bohler角从术前平均的10.58°恢复至术后平均的30.47°.临床采用 Maryland 足评分标准.最终结果为:7足优,6足良,3足可,2足差,优良率达70%.结论对于双侧跟骨骨折的病人应采取更积极的手术治疗,而术中的无创技术、一定的骨折复位顺序、人工骨及跟骨钢板的正确使用及通畅引流是手术成功及术后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跟骨及其周围结构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目的:探讨跟骨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学特点及其在跟骨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30侧干燥跟骨标本分3组分别从冠状面、矢状面和水平面剖开,观察跟骨骨小梁排列。解剖13例26侧成人足部标本,观察跟骨周围的肌腱、血管、神经走行,以及关节囊和韧带的附着。对其中3侧新鲜足标本分别以红黑墨水灌注胫后动脉及腓动脉,观察跟骨及其足部皮肤的血供状况。结果:跟骨骨小梁的分布特点为内、后、上致密,外、前、下稀疏。胫后动脉主要供应跟骨前下部骨质和足底前2/3皮肤,腓动脉主要供应跟骨后上方骨质和足跟底部皮肤,胫前动脉则供应跟骨中央和足背绝大部分皮肤。结论:应根据跟部皮肤的血供选择手术切口。载距突和跟骨结节可作为跟骨骨折内固定的固定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移位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跟骨骨折运用"顺势复位"理论进行复位,结合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MIPO)及以桥接钢板内固定,探索提高此种类型跟骨骨折治疗效果的技巧。方法将2014年12月至2017年2月涉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如跟骰骨折、跟距关节面压缩骨折和舌形骨折的27例患者纳入观察,采取跟骨后外侧纵行切口、跟骨前方斜切口,运用"顺势复位"间接复位,以双小切口间软组织隧道技术和桥接钢板原理予以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观察骨折和软组织愈合情况,以AOFAS踝及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结果 2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时间为12~16个月,AOFAS踝及足功能评分优17例、良8例、可2例,总优良率约92. 5%。术后未出现切口感染、皮瓣坏死等软组织相关并发症。结论运用"顺势复位"理论进行复位,结合MIPO技术及以桥接钢板内固定治疗关节内移位的跟骨骨折,可有效减少干预性次生损伤,是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可选择的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经验和康复要点。方法对于63例72足跟骨骨折病例依据Sand-ers分型法分别行保守及手术内固定治疗,其中69足获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30个月。结果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行术后功能评价,本组69足优26足(38%);良39足(57%);中4足(5%),优良率95%。结论对跟骨骨折只有依据科学的分类方法,正确选择治疗途径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钛板治疗与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治疗经验与围手术期处理。方法2002年2月至2008年12月,对67例72足SandersⅡ型~Ⅳ型跟骨骨折病例行开放复位钛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6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2~60个月,平均30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对72足行综合评分:优29足,良32足,中8足,差3足,优良率84.7%。结论对于SandersⅡ型~Ⅳ型跟骨骨折,术前结合三维CT重建详细了解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入路,术中妥善复位固定,注重保护软组织,术后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探讨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手术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并获得随访52例(63足)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其中SandersⅢ型32例(40足),SandersⅣ型20例(23足)。采用常规跟骨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普通钢板或锁定钢板内固定,骨缺损>2cm3行骨移植治疗。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评价患者足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5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2~16周,平均13.5周。根据AOFAS足部评分,优31足,良20足,一般10足,差2足,优良率为80.9%(Ⅲ型骨折为82.5%,Ⅳ型骨折为78.2%)。结论 对于SandersⅢ、Ⅳ型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固定可以取得满意疗效。但应合理把握手术时机和熟练掌握手术技巧,精确复位并植骨、坚强固定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移位性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1月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22例﹙28足﹚移位性跟骨关节内骨折,SandersⅡ型10足,Ⅲ型14足,Ⅳ型4足。采用X线片影像和MFS﹙Marylandfootscore﹚评分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平均时间﹙65±23.6min﹚,随访时间6-19个月,1例切口周围坏死,2例出现关节炎表现。术后10-12周时X线片示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无内外翻畸形等,X线片示Bo hler角由术前4.8°±11.4°恢复至术后末次随访时27.3°±9.7°;跟骨宽度由术前的44.5±4.6mm恢复至术后末次随访时的41.3±3.8mm;跟骨体长度由术前的62.3±8.3mm恢复至术后66.5±7.8mm;跟骨体高度由术前38.3±3.8mm恢复至术后41.2±4.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末次随访时MFS评分优良率为82.1%﹙23/28足﹚。结论恢复跟骨形态同时要注重跟骨后关节面的解剖复位,配合坚强固定和早期的功能锻炼,移位性跟骨关节内骨折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总结跟骨距下关节内移位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对4例423个跟骨作了手术治疗:29个跟骨作了跟骨骨折切开复位自体骨移植支撑固定术;14个跟骨作了跟骨骨折切开复位自体移植并辅以克氏针内固定术.结果根据术后并发症、跟骨X平片上的测量、患足功能等多方面评估,初步效果较好.结论细致轻柔的操作,着重于跟骨距下后关节面、Bohler角的恢复准确的复位,简单有效的内固定是手术成功、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严力军  廉凯 《解剖与临床》2010,15(2):126-128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解剖型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66例74足,其中Sanders II型12足,III型37足,IV型25足.应用影像学检查和Maryland评分系统进行结果评价.结果:术后获15.1个月(12~24个月)随访.85%的患者获得关节面的解剖复位,X线测量示单侧跟骨骨折患者跟骨高度恢复为健侧的95.8%.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本组74足跟骨骨折行解剖型跟骨板固定者总优良率为73.0%.结论: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是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跟骨解剖型锁定钢板在跟骨关节内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06月~2014年03月对23例26足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跟骨解剖型锁定钛钢板治疗。患者平均年龄36.4岁(28~59岁);按Sander[1]分型Ⅱ型14足Ⅲ型9足Ⅳ型3足。采用外侧扩大L切口,跟骨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结果术后4~31个月随访患者,平均15个月。按照Marylan[2]的标准评价足部功能院优16足,良6足,可3足,差1足优良率84.6%。结论跟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