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老年人肌体处于退行状态,其静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皮肤组织松弛,回血缓慢,穿刺普遍难。如何在静脉穿刺过程中减轻老年人的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皮下淤血,提高血管的重复利用率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浅静脉留置针反向静脉穿刺与顺向穿刺对比,寻找减轻患者痛苦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穿刺方法。方法:抽取20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进行分析。结果:留置针反向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结论:留置针反向穿刺能有效地利用血管,减轻病人痛苦,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3.
王玉凤 《现代保健》2011,(32):68-69
目的探讨上肢浅表静脉硬化或不易见时,对远心端代偿性增粗的掌指关节处血管行离心方向静脉穿刺的效果及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56例上肢浅表静脉硬化或不易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行离心方向静脉穿刺,对照组行向心方向静脉穿刺,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和皮下淤血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穿刺成功率为9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8%(P〈0.05);试验组皮下淤血发生率为9.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2%(P〈0.05)。结论对上肢浅表静脉硬化或塌陷患者,对代偿性增粗的掌指关节处血管行离心方向静脉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提高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穿刺的操作技术,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急诊科不同类型患者采取针对性个体化静脉输液穿刺方法。结果明显提高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了输液过程中针头滑出血管外。结论采取针对性个体化静脉输液穿刺方法,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单桂芬 《健康大视野》2007,15(6):100-100
目的提高和完善周围静脉穿刺技术的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方法对各自不同人群的生理性血管和病理性血管的特点进行研究,实施各自不同的对策。结论通过上述研究和对策,对静脉穿刺操作更趋于完善,达到一针见血.使静脉穿刺成功率有了明显提高。不但可以减少病人的痛苦,更主要的是能够及时给药,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加压包扎按压法减轻小儿静脉穿刺部位拔针后皮下淤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门诊输液的患儿4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0例。拔针后,对照组采用拇指按压法,干预组则采用加压包扎按压法,比较两组的皮下淤血发生率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的皮下淤血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0%(P<0.05)。干预组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3.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结论静脉穿刺拔针后,采用加压包扎按压法能有效减轻小儿静脉穿刺部位皮下淤血,保护小儿血管,提高再次穿刺成功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和输注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血管使用率。方法:对老年偏胖患者掌指关节段静脉实施逆向穿刺成功率及临床观察情况分析。结果:28例患者共接受逆向静脉穿刺32次,穿刺一次成功率达100%,无1例出现输液反应及异常情况。结论:逆向静脉穿刺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静脉穿刺方法对老年人静脉输液治疗的影响.方法 将400例接受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进后的输液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输液方法,比较两组老人对疼痛的反应及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疼痛及皮下淤血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进后的输液方法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疼痛,静脉重复利用率高.  相似文献   

9.
卓么吉 《现代保健》2011,(14):100-101
目的探讨Y型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方法及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保护血管,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方法对570例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方法及护理措施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570例患者使用Y型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结论只有掌握了有效的穿刺方法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提高Y型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如何提高静脉穿刺一针见血的成功率,及时准确地完成治疗任务和减少病人的痛苦,是关系到每个护理人员提高护理素质的首要的基本操作,下面就静脉穿刺介绍几点体会。1 暴露不明显的静脉1.1 水肿病人静脉不明显,按静脉行走的解剖位置,用手指压迫局部血管暂时驱散皮下水份,血管明显后,再进行直刺法。即在血管上方针头与血管30°角直刺入血管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在妇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安全型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对照组采用头皮钢针进行静脉输液,采用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使用留置针的患者,术后病人舒适度有明显的提高、输液无一例外渗、平均置管3.6天、减少因术后穿刺带来的痛苦、静脉炎明显降低,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通过使用静脉留置针,可以减少穿刺次数、减轻病人因穿刺带来的痛苦、减少对血管的破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血液透析病人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顺利完成血液透析的治疗。方法患者内瘘术后在瘘管未成熟前在内瘘侧行静脉端向心方向穿刺,一般选用较粗的肘正中静脉为佳。结果穿刺的成功率为100%,减轻患者痛苦。并能保证足够的血流量维持血液透析的治疗。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通常在内痿成熟前常使用的临时血管通路是动脉直接穿刺(足背动脉、桡动脉,肱动脉)、股静脉直接穿刺术、深静脉插管术(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前二者要求较高的穿刺水平,穿刺比较疼痛。后者操作较复杂,并发症较多,经济费用较高。因此选用内瘘侧经静脉端穿刺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是临时性血管通路可行性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静脉穿刺拔针后抬高体位按压对局部皮肤及血管的影响。方法将静脉输液的60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穿刺后立即抬高穿刺肢体进行按压的方法,按压时间≥5min;对照组采用传统按压法按压时间≥5min.结果静脉穿刺拔针后抬高体位按压与皮下淤血、局部疼痛程度之间存在关连,P〈0.01,与局部肿胀发生有关,P〈0.05,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抬高体住按压能有效减少皮下淤血及出血面积,减轻局部疼痛及肿胀程度。  相似文献   

14.
赵庆玲 《现代保健》2011,(26):64-65
目的探讨应用避光输液器输液,提高穿刺率的方法经验。方法护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熟练的穿刺技术,应用改进的进针手法,提高穿刺成功率。结果常规组的静脉穿刺成功率为89%,干预组成功率高达98%,且减少了反复静脉穿刺的次数。结论静脉穿刺改进方法有效,致穿刺“一针见血”,减轻了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静脉输液血管保护方法。方法: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内科病房住院输液治疗的100例老年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护理,观察组采用静脉输液血管保护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不良反应发生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穿刺针眼愈合时间≤2h率。结果:观察组穿刺部位疼痛、皮下瘀血、药液渗漏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针眼愈合时间≤2h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病人静脉输液血管保护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输液质量,保护输液血管,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盲法穿刺技术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将我科需要PICC置管的70例病人随机分为经B超引导穿刺组和改良盲法穿刺组,每组各35例。记录两组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点位置、上臂臂围、置管时间、静脉炎发生率、皮下淤血率等资料。结果:改良盲法穿刺组在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点位置、静脉炎发生率、皮下淤血率与经B超引导穿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盲法穿刺组置管时间明显短于经B超引导穿刺组(P0.001)。上臂臂围与改良盲法穿刺组一次成功率呈负相关(-0.475,P=0.004)。结论:改良盲法穿刺技术在PICC置管成功率较高,且不增加并发症和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17.
在临床实践巾,静脉输液是护士最摹本的一项护理操作,而老年患者血管条什比较差,进行静脉穿刺时往往需要反复多次穿刺才能成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且血管损伤明显。作者为老年病患者选用适宜的静脉针型号,既减轻了患者静脉穿刺时的痛苦、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又起到了保护血管的作用(除了临床工作中对输液速度有特殊要求的液体,如甘露醇等,应选用大号针头)。  相似文献   

18.
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静脉输液后护士拔针按压方法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100例输液患者分为对照组(棉签按压法)、实验组(输液贴+拇指按压法)。观察两纽患者输液完毕后局部疼痛、回血及淤血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局部疼痛、回血及淤血率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实验组的局部疼痛、回血及淤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时保护静脉、提高护士再次穿刺的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宋娟  崔春梅 《工企医刊》2010,23(5):70-71
在临床静脉输液时手背静脉是最常用的远端静脉之一,从肢体远端向近端做静脉穿刺是有效地利用和保护血管的主要措施。但有的病人手背静脉不显露,而掌指关节附近的小静脉往往又粗又直,充盈度较小,此处顺向穿刺后不易固定而造成穿刺成功率不高,不常被采用。为了充分利用血管,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护士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融洽护患关系,2009年以来,作者对200例病人选择性地进行了反方向静脉穿刺,经临床观察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动脉采血一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选自于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患者376例,采用桡动脉穿刺采集血气标本132例,采用肱动脉穿刺采集118例,采用股动脉穿刺采集126例,比较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采血后皮下淤血情况。结果三种穿刺部位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都较高,皮下淤血以股动脉穿刺最严重。结论动脉穿刺方法应因人而异,成人宜选用桡动脉穿刺,以保护患者隐私。危重患者宜选择股动脉穿刺,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