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伴衰弱患者家庭心脏康复实施效果。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FRAIL量表得分≥3分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3个月集运动训练、饮食教育、药物管理、烟草管理、心理支持于一体的家庭心脏康复。 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FRAIL得分、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显著低于对照组,微型营养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无氧阈、最大摄氧量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家庭心脏康复有利于改善老年冠心病伴衰弱患者的衰弱、营养状况、心功能及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赋能教育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运动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PCI治疗患者73例,按照收治病区分为干预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进行赋能教育,分3个阶段、8次进行。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干预3个月后有氧运动耐力、运动自我效能及运动依从性。结果干预1个月、3个月后,干预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运动自我效能得分、运动依从性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实施赋能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有氧运动耐力、运动自我效能及运动依从性,从而促进患者运动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家庭赋权心脏康复管理在中青年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PCI治疗的86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入住病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家庭赋权心脏康复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周,1个月和3个月心脏康复活动行为阶段,心脏康复自主性、过程焦虑及结果焦虑;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主要照顾者积极照顾感受.结果 两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行为变化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患者心脏康复自主性、过程焦虑及结果焦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主要照顾者积极照顾感受的自我肯定和生活展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家庭赋权心脏康复管理可更好地促进PCI术后患者健康行为形成,提高患者心脏康复的意愿与依从性,提升主要照顾者积极感受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信息化延续护理提高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服药依从性的作用。方法将82例首次行PCI术冠心病患者按入院顺序排号,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干预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运用微信、易企秀、问卷星等实施延续护理。结果出院后3个月、6个月干预组服药依从性及冠心病相关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融入信息化手段的延续护理有助于提高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服药依从性及冠心病相关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Ⅰ期心脏康复患者提前行6分钟步行试验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69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Ⅰ期心脏康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于出院前1 d行6分钟步行试验,观察组于PCI术后第4天行6MWT。比较两组6分钟步行距离及试验中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BORG评分和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完成6分钟步行试验,两组6分钟步行距离及试验中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BORG评分、心律失常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Ⅰ期心脏康复患者将6分钟步行试验提前至术后第4天进行安全可行,可以评价Ⅰ期心脏康复的效果和运动能力,使患者出院前能更好得掌握自我训练方法,从而提高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6.
杨青  方芳  虞敏  杨富  张娟 《护理学杂志》2020,35(20):79-82
目的 促进老年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康复。方法 将79例心脏及大血管疾病择期行心脏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与干预组(37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制订和实施低强度床上早期康复方案。结果 干预组术后第7天Barthel指数、出院时Rivermead运动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均未发生康复相关不良事件;干预组康复依从性好者(35.14%),较依从性一般患者(64.86%)体质量更轻、术前内生肌酐清除率更低、有医保率更低(均P<0.05)。结论 低强度床上早期康复可提高心脏外科术后老年患者近期运动功能水平,应加强针对性教康教育,提高患者早期康复锻炼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7-11—2019-09间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早期心理支持,肢体、语言、生活自理功能训练等综合康复干预。观察2组患者干预后的功能锻炼依从性。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价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改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可改善其神经和肢体功能,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心脏康复方案在经主动脉球囊反搏辅助循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经主动脉球囊反搏辅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心脏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内容包括呼吸锻炼、肺部体疗、主动和被动肌力训练,营养支持及心理干预等。结果干预后,干预组血栓栓塞发生率以及疼痛、焦虑及抑郁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期心脏康复方案的实施,可促进经主动脉球囊反搏辅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Ⅰ期心脏康复七步训练法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Ⅰ期心脏康复七步法护理.结果 两组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C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CI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患者实施个体化的Ⅰ期心脏康复护理有利于缩短CCU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预防便秘发生,促进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期心脏康复七步训练法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I期心脏康复七步法护理。结果两组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C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CI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患者实施个体化的I期心脏康复护理有利于缩短CCU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预防便秘发生,促进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5E”模式下的个案护理管理对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医从性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因胆囊良性疾病行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采用非同期对照方法将患者纳入对照组(n=89)与观察组(n=89)。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5E”个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及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医从性评分及干预期间术后非特异性消化道不适症状发生率。结果:经干预后,观察组医从性、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术后消化道不适症状发生率为2.25%,低于对照组的10.11%(P<0.05)。结论:采用“5E”模式下的个案护理管理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能明显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减少术后非特异性消化道不适症状,并增强患者的医从性与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清单制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279)及对照组(n=293).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干预组应用清单制管理模式进行心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心脏功能改善情况、院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循环抗阻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泵血机能和组织微循环的影响,为开展心脏康复提供依据。方法将82例冠心病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运动锻炼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循环抗阻训练,即进行有氧训练和抗阻训练,连续12周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心功能、血管机能、血液和微循环状况相关动力学参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循环抗阻干预,可提高患者心脏泵血功能,改善组织微循环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动手环监测结合微信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运动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6例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分层为低危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给予常规的康复运动健康教育。干预组28例应用小米运动手环监测患者运动心率、时间等指标,并通过微信传输给心脏康复小组,小组成员通过微信对患者进行心脏康复运动的监测和指导。结果两组均未发生运动相关性心血管不良事件,干预组心脏康复运动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6min步行试验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运动手环监测结合微信教育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低危患者康复运动,可有效提高患者康复运动依从性,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ADOPT问题解决模式下的个体化护理对口腔正畸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 取2021年1月-12月我院正畸科收诊的80例正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自拟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 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ADOPT问题解决模式下的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 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心理适应能力。结果 两组干预后1个月生活质量以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 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接受水平、持续担忧、积极 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OPT问题解决模式下的个体化护理有助于 提升口腔正畸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社会心理适应能力,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线上线下联合的延续护理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期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243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121例和观察组12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实施线上线下联合的延续护理,包括住院期间线下健康教育和出院后线上利用移动宣教平台进行居家护理指导。比较两组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情况、自体动静脉内瘘护理能力及延续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情况、内瘘护理能力各条目评分及患者对延续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线上线下联合的延续护理能够促进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成熟,改善患者内瘘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对156例门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遵医行为分组调查,并针对调查结果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给予常规心理护理组的患者康复效果明显低于针对性护理干预组(P〈0.01)。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从性不良的相关因素,需采取个体化的护理干预,以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的认识,减轻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治疗效果,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刘春燕  张艺  余芳 《护理学杂志》2002,17(7):543-544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病人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68例AMI急诊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无严重合并症)的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在介入治疗后行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早期康复护理。结果 康复组平均离床时间、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缩短的(均P<0.05);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出院前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MI急诊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无合并症)病人实行早期康复护理是安全的,有利于促进病人早期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收集初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择期PCI组(44例)和药物治疗组(46例)。于入院时和3个月时应用RT-3DE测量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射血分数(LVEF)。结果择期PCI组患者的LVEDV、LVESV各测值明显小于药物治疗组(P0.01),而LVEF明显大于药物治疗组(P0.01);LVEF的减小与LVEDV的增大呈负相关(r=-0.653)。结论择期PCI治疗能显著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室重构并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应用RT-3DE能够更清晰地显示心腔的立体结构,更好地测定LVEDV、LVES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